APP下载

陇原春耕“数”风流

2016-07-12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甘肃农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春耕农资有机肥

策划/执行 本刊编辑部



陇原春耕“数”风流

策划/执行 本刊编辑部

又是一年“春分”时。全国由南向北全面进入春耕生产大忙季节。今年,各地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春管春播动手早、行动快、措施实,农业调结构转方式有序推进,春耕生产进展顺利。回看今年的陇原春耕,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在农业大数据时代里,本刊从数字的角度,全面梳理了甘肃全省的春耕特点,“绿色春耕”、“现代农业”、“结构调整”“科技培训”“特色产业”成为今年春耕的关键词和最大亮点。

500多吨:有机肥倍受青睐

眼下又到了春耕备耕时节,在临泽县各个农资经营门店,前来购置化肥等农资的农民络绎不绝,与往年碳铵、磷肥、尿素等化肥热销不同的是,今年有机肥成了市场新宠,越来越受到农民的亲睐。

“经常使用老三样化肥,容易污染土壤,造成土壤板结,导致农作物出现死苗现象。听说这的有机肥不错,我就过来买了4吨,用做春耕底肥。”沙河镇新丰村群众贾得明载着购置的有机肥和其它农资满意而归。

据该县银鑫农资经营门店负责人魏红云介绍,有机肥就是将畜禽粪便、秸秆、木屑等废弃物,通过发酵、筛选、干燥等一系列工艺,最后制成的生物有机肥料,具有抗病、抗重茬、抗盐碱和免耕松土、保花保果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效。

今年,他引进了500多吨有机肥,目前已经销售了300多吨,市场反响非常好。他准备根据全县产业发展情况,继续引进玉米制种、葡萄、甜叶菊、蔬菜等专业有机肥,满足不同种植户的需要。

在鸭暖镇小鸭村的一处果园里,一排排桃树迎风挺立,园子主人蒋自栋一边在桃树下压埋有机肥料一边说:“去年我的这亩桃树就用了2袋有机肥,没想到第一次挂果就产了1200多斤桃子,再加上套种的甜叶菊,一亩地挣了6000多块钱哩!今年我又买了4吨有机肥,准备在甜菜、制种玉米地里都施用有机肥。”

“这种肥怎么样,葡萄地里能不能用?”施肥过程中,闻讯赶来的该村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维豪实地查看了有机肥的使用情况,经过一番比较了解,决定在合作社的葡萄园内推广使用有机肥。陈维豪说:“这种有机肥既实惠又环保,符合我们发展绿色无公害葡萄的需要。”

据该县农技中心负责人介绍,春耕备耕以来,农技中心积极组织技术指导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施用农家肥、有机肥对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绿色环保的好处,并指导农户科学施肥,逐步减少土地对化肥、农药的依赖,为打造绿色农产品基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注入了活力,预计今年全县施用农家肥、有机肥的耕地达25万亩,占播种总面积的50%。

小贴士:价位越高的种子不一定越是精品种子。目前各地市场上种子供应充裕,但在品种搭配结构上存在着不平衡现象。有些农民喜欢的品牌种子较为短缺,且价格昂贵,其他品牌的种子则相对过剩。造成种子不平衡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很多农民陷入了种子价位越高越是精品的误区。其实,种子高产与否同价格高低没有必然联系,价格昂贵的种子不排除商家炒作的因素。

340万亩: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今年春耕备耕工作开始以后,武威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上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及早做好农资调运供应、技术服务等工作,全市春耕备耕工作进展良好。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武威市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提质量、增效益、扩总量,全力推广种植甜高粱,大力发展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压减籽粒玉米、制种玉米面积。今年,武威市预计春播面积340万亩。计划新建设施农牧业5万亩,推广种植甜高粱50万亩。目前,各项任务目标已全部分解落实到县区。

全力做好农资调储供应。农牧、供销、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拓展调运渠道,保障“农资绿色通道”畅通,及早做好化肥、种子、农药、农膜的调运储备,全力保证春耕农资需求。预计今年春播共需化肥22万吨、籽种8300万公斤、农膜1.4万吨、农药500吨。截至2月底,全市已调储各类化肥11.81万吨、籽种6969万公斤、农膜0.93万吨、农药277吨,不足部分正在抓紧调运当中,春播前可陆续到位。种子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农资市场货源充足,可满足春播生产需要。

精心实施旱作农业项目。坚持把旱作农业作为山旱区、不保灌区增强灾害抵御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的重要举措。2016年,省上下达武威市旱作农业任务70万亩,项目实施县区及早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做好地块落实、物资发放、农民培训等工作,顶凌覆膜任务已全部落实到村组、农户和地块。省上880吨地膜补助资金已全部拨付县区,凉州区已完成招标工作,正抓紧向乡镇、农户发放地膜,古浪县、天祝县于近期完成招标。县区调配安排起垄覆膜机等农机具1788台(套),确保起垄覆膜速度和质量。

扎实开展科技服务。以甜高粱种植、设施标准化种养、高效农田节水、旱作农业等技术为重点,扎实开展技术培训。至目前,已举办各类培训400多场次,培训农民4.63万人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54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明白纸2.3万份册。

切实加强春季动物疫病防控。武威市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做好了春季集中免疫各项准备。同时,认真抓好草原防火工作,截至目前,武威市境内没有发生较大草原火灾。

及早做好农业机械作业准备。组织农机人维修员进村入户,加强农机具调试检修和安全检查,提高春耕机械化水平。目前,已出动农机维修人员521人次,检修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各类农机具15.97万台,检查农机维修网店225个,举办农机培训班23次,培训机手、维修人员2.1万人次。全市计划机耕面积302万亩,机播面积231万亩。目前,已完成机耕面积55万亩。

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对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进行了周密安排部署,多部门联合开展农资市场检查、质量监测、案件查处和专项整治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出动农业执法人员261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404家次,从事农资托运的货运部20家,检查农药品种135批次,立案查处农资案件3起,督促整改46家,对2家经营档案记载不全的生产企业,下发了责令整改通知书。

小贴士:去年种啥种子高产,今年未必要接着买啥种子。这样做,就出现了一年跟一年,年年跟不上的怪现象,走入经验主义的误区。气象条件是影响庄稼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适应了气象条件,庄稼就会茁壮成长,否则庄稼就长得差,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在选购种子时一定要把握好当地的气象条件的变化。气象条件如果有较大的变化,选购种子就应该跟着变化。比如去年秋季严重干旱,那么今年就要多听听中央气象台的长期天气情况预报。有一旱,会不会就有一涝?比如近两年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多发年,北方地区就应该购买耐雨涝或抗旱性强的品种种子。

130场:加快农业科技培训

为确保今年的春耕工作有序开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入春以来,武山县农业局及早谋划,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各乡镇村组,宣传和解读党的惠农政策,开展各类技术指导,组织和发动群众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力促全县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及早安排部署,靠实工作责任。武山县农业局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16年全膜玉米顶凌覆膜工作的通知》,成立了顶凌覆膜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包乡责任制度,由局属各单位分别负责各乡镇全膜玉米顶凌覆膜等春耕生产的技术指导工作。同时成立了督查工作组,由局党委班子成员带队,定期不定期深入到各乡镇、田间地头督查覆膜进度及包乡农技干部到岗到位情况,包乡单位和乡镇每周一、四上报覆膜进度,由县农业局汇总后报县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截止目前,全县已完成顶凌覆膜面积2多万亩。特别是桦林、四门、马力、高楼、城关、咀头等乡镇高度重视,措施得力,覆膜工作已全面展开,并在部分区域掀起了覆膜高潮。

积极调运各类农业生产物资。武山县农业局强化措施,靠实责任,全力做好化肥、农药、籽种、地膜等农用生产物资的调运、储备和供应工作,确保各种农资贮备充足,价格平稳。全县已引进8个玉米新品种(兴达5号、登义2号等)、1个胡麻新品种(定亚22号)、3个马铃薯新品种(冀张薯8号、陇薯10号、陇薯14号),到位玉米优良种子10吨、化肥0.9万吨、农药20吨、农膜200吨,积造农家肥60万吨,已到位春耕生产农机具6800多台。

积极开展技术指导。武山县农业局110余名技术干部组成的“农业科技”服务小组深入乡村一线,开展覆膜、播种、田间管理以及各种抗旱防旱技术的培训推广,全县已开展科技培训130场,培训农民1.2万人次,发放农业科技宣传资料1.3万份,真正把农民需要的技术传授给农民,做到了“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

及时开展越冬作物苗情调查,狠抓春季田间管理。武山县农业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12个乡镇的田间地头,开展看苗情、查墒情活动,及时下发了《武山县冬小麦、冬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意见》,和气象局签订了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协议,制订了有针对性的抗旱措施,狠抓打耱镇压、增施返青肥,春灌增墒等抗旱生产措施。全县已春灌越冬作物3万多亩、追施化肥2.3万亩,防治病虫害1.3万亩。

积极开展农机具检修保养。武山县农机局成立春耕农机服务队,抽调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积极为广大农民做好农机具的检修保养工作,确保各种机具以最佳技术状态投入到春耕生产。目前共投入农机维修技术人员37人次;检修维修各类农机具1640台;检查农机维修销售网点16个;以短信形式给农机从业人员编发春季农机作业注意事项3条,并现场举办农机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和现场咨询活动。现已组织调用了3台深松机,深入到城关、洛门、四门等10个乡镇开展农机深松工作。

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在全膜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12个乡镇制作废旧农膜回收固定宣传标牌4个,张贴宣传标语10条,印发回收条例挂图8000份,出动宣传车7辆,并在宣传车上配备废旧农膜回收条例宣传录音设备,大力宣传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使全县人人行动起来,认识到废旧农膜回收的重要性和白色污染危害性,树立安全、健康、绿色、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理念。

加大农资打假力度,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武山县农业局先后在城关、洛门、马力等乡镇的集贸市场开展“农资质量咨询活动”,现场讲解农资识辨、维权和科学使用等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维权意识。截止目前,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和专业技术抽样人员76人(次)、车辆42台(次),为农户提供咨询服务1000余人次,发放知识宣传手册1000余份,检查化肥、农药、种子、地膜经销摊点35个,切实规范农资产品的市场经营秩序,保证农资质量,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小贴士:部分农户认为只要是新品种,就一定比老品种好。这反映了一些农民选购种子的盲目性。如果想搞一个小面积的示范,那么选择新品种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要大面积推广种植则不理智。目前,各科研单位选育出的农作物新品种不少,但真正大面积用到大田生产的不多。所谓品种必须经过试验示范和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才能确定其优势,而且就是审定过的品种还有一定的适宜种植区域,一旦盲目推广、扩大种植面积,风险极高。

3000多万元: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大忙季节,从田间到大棚,到处是农民春耕忙碌的身影。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种植观念的转变,春耕春播早已不同于往年,现代农业唱起了“主角”,让焉支大地春耕备耕也洋溢着“新时代”的“新气象”。

室外春寒料峭,大棚内却绿意盎然。走进山丹县泰丰生态农业观光采摘园区的温室大棚,盛开的杏花、桃花绽放出独有的春意,游客在大棚内采摘成熟的草莓,体验采摘乐趣。

“从年前来采摘的市民就很多,这些水果蔬菜全部是纯天然绿色种植,品质一直很好,很受市民欢迎。”泰丰农业技术员刘成说,园区内每座大棚都是生机盎然,草莓、黄瓜、辣椒、西红柿、茄子、西瓜等十余种水果蔬菜都是长势喜人。

园区负责人唐浩耿介绍,“这里的水果蔬菜全部采用无公害种植,直接配送超市。”“这种草莓平均采摘价达到了五十多元一斤……”。据了解,泰丰生态采摘园生产的蔬菜水果,全部是绿色无污染,深受周边游客喜爱,每逢周末,采摘区更是“人满为患”。

目前,唐浩耿创办的农业公司,已成为该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促进山丹县有机设施果蔬生产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同时,他建立起了“供销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主体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全县发展特色林果产业,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循环化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新的一年,该公司计划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占地160亩集农产品展示、餐饮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生态观光采摘农业园,使生态园形成吃、住、游与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打造成山丹农村农业休闲的“第一园”。

最近20棚洋葱苗长势不错,预计4月中旬出棚,之后打算种植黄瓜制种。”位奇镇芦堡村大棚种植户、山丹县源润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肆林乐呵呵地说。去年,郭肆林承包了村上的41座大棚种蔬菜,并牵头成立山丹县源润农牧专业合作社,有5户社员。种植辣椒30棚,其他种植茄子、西红柿、韭菜、油菜等,正赶上蔬菜需求高峰期,仅春节半个多月,蔬菜销售额就达到20万左右。收入可观,更坚定了他种植蔬菜致富的想法。

“最近,除了育苗还根据情况种了油菜、韭菜等绿叶菜,一年四季都不闲着。因为蔬菜质量好,周末还有市民开车来买菜呢。”郭肆林介绍,就为把菜种好,还专门聘请了市上的农业技术专家,每隔5天左右来指导一次,虽然费用不低,但社员们觉得很值,好多头疼问题专家全部解决。

“下一步想把蔬菜制种做起来,把单一的蔬菜种植,变成集蔬菜种植、育苗、制种等为一体的综合经营,拓宽增收渠道。”对于今后发展,郭肆林信心十足。

近年来,山丹县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健全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激活农村发展的活力。同时,该县将观光、休闲、农业、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发展集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发展拓展出新的发展路径。

小贴士:部分农民购买农作物种子时喜欢随大流,认为人家种啥我种啥保险,实际很不保险。脱离了自家土地的土壤、水肥、管理等因素,与左邻右舍选购相同的种子,其种植的结果可能大不相同。

257.5万亩:凸显优势特色产业

据2月底农情调度统计显示,今年种植结构呈现粮稳经增优势特色产业规模持续扩张的良好态势。酒泉市预计春播面积257.5万亩。其中粮食65.2万亩,较上年减少1.8万亩;经济作物19.3万亩,较上年增加4.8万亩;落实50亩以上日光温室规模小区、100亩以上钢架大棚规模小区各50个。

今年,敦煌市将着力提升以葡萄、红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新增辣椒、制种、花卉等高效农田4万亩,复种李广杏500亩,建成万亩葡萄、红枣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发展农家园、采摘园、农家客栈等30个,建成2个省级特色旅游乡镇、3个特色文化街区和10公里农业休闲观光长廊,着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新业态。

今年瓜州县西湖乡的三春备耕比往年提前了,乡党委、政府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引导农户积极备耕。目前,这个乡已平整土地5.7万亩、拉沙2.8万立方米、拉运农家肥4.2万立方米,动员农户清理维修渠道21公里、修复机井配套灌溉设施24台(件),春灌工作已全面开始。农村信用社协调为440多户发放三春生产、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750万元,保证了春播及发展生产所需资金。同时,农资经销部门加大农资储备力度。目前,全乡储备棉花种子210吨、粮食种子140吨、瓜菜种子3.5吨,储备农膜270吨、化肥3200吨,农资储备占春耕所需物资的70%以上。

三春生产开始以来,酒泉市把工作聚焦点放到了春耕备耕方面,扎实安排、迅速行动,引导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春耕备耕,推动三春生产顺利进行。

酒泉市、县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单位组织技术人员包片定点开展指导服务,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家中,推广普及春播、春灌技术,全力解决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设施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难题。他们引导农民采取灌春水、施返青肥、填压划锄、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增加地温、提墒保墒;对设施蔬菜,及时进行除雪、防风、防冻、保温等田间管理工作,确保春季设施蔬菜安全生产;日光温室重点强化了保温、增温、补光措施,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钢架大棚选用早熟抗寒品种,推广春提早、秋延后等先进实用技术,合理安排种植茬口;兽医部门对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进行技术跟进指导服务;农机部门在农机安全生产监理、新机具推广、机耕机播技术和机械化采收配套农艺技术推广方面提供了指导服务。

此外,酒泉市农牧局与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联合印发了《酒泉市2016年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全市农技、种子、畜牧、农机等部门单位执法人员,与工商部门联合,集中在全市开展春季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整治行动。至目前,开展宣传2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5万余份,签订承诺书80余份。在农资打假维权护农行动中,全市开展各类检查18次,检查种子、农药、农机具集市、兽药等城乡接合点48处,检查各类经营门点476处。对检查中发现的购销台账记录不全、未索要购货凭证等问题,当场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为春耕生产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农资打假行动仍在进行。

今年起,酒泉市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采取日常检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开展跟踪督查,实行季度工作通报制度,定期晒“成绩单”、亮“排行榜”。

小贴士:适合本地自然条件品种的种子,不一定是好种子。中国农科院张世煌教授认为,好的品牌的种子不仅适应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还要适合它的市场状况。比如选购高油玉米杂交种,淀粉专用品种时,要考虑周围是否有大型淀粉加工企业专门收购,以及是否实行优质优价政策等。再如,玉米榨油是淀粉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用玉米榨油必须采用现代加工机械,农村的一般加工设备难以完成玉米脱胚和一系列加工程序。因此种植加工专用玉米品种,完全依赖龙头企业。如果农民朋友感到把握不住市场,那么在选购种子时就得掂量掂量,购买种子的数量也要根据把握市场的能力来决定。农业专家提醒农民朋友,选购种子是农业生产中关键的一步。一定要到正规的种子部门,反复咨询对比,并索要发票。

猜你喜欢

春耕农资有机肥
做好春耕备耕 保障粮食安全——各地春耕备耕动态
“春耕始万物生”春耕备耕正当时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保障粮食安全 有机肥行业如何先行?
春耕备耕正当时
春耕备肥用肥 你准备好了吗?
传统or新型 有机肥发展迎来春天
生物有机肥与现代农业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