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雨人》中自闭症哥哥的人物形象塑造

2016-07-12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610059

大众文艺 2016年3期

廖 馨 (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  610059)



论《雨人》中自闭症哥哥的人物形象塑造

廖馨(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610059)

摘要:影片《雨人》细致深入地展现了一个自闭症患者的生活状态。这个“戏胆”人物的存在,让影片叙事流畅,极具戏剧性,最终在核心场面改变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实现了影片的主题表达。从编剧理论上讲,影片中自闭症患者的人物形象塑造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将自闭症患者进行艺术性呈现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关键词:自闭症患者的艺术呈现;《雨人》;人物形象塑造;编剧理论

四川特殊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项目课题《影像传播与自闭症关怀》(SCTJ-2015-B03)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影片《雨人》细致深入地展现了一个自闭症患者的生活状态。这个“戏胆”人物的存在,让影片叙事流畅,极具戏剧性,最终在核心场面改变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实现了影片的主题表达。从编剧理论上讲,影片中自闭症患者的人物形象塑造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将自闭症患者进行艺术性呈现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二、自闭症患者的表现

专业期刊、论文对自闭症的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明确的概括,着重阐述了自闭症患者在人际交往、语言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比如自闭症患者目光经常游移不定,态度冷漠,很少微笑,不喜欢被拥抱,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严重的甚至终生不语。简而言之,好像他们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同时,他们还会经常表现出一些刻板的重复动作以及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也有文章明确提到有一些自闭症患者能不看表准确报时,能背出电话号码薄上所有的电话号码。这些案例证明了自闭症患者有可能具备超凡的数学能力,影片利用这些科学案例,来塑造自闭症哥哥雷曼的人物形象,对自闭症患者的各种特征进行了大量的艺术性呈现,并且贯穿影片始终,不仅真实可信,而且在影片高潮部分,通过他的超凡能力,拯救了弟弟,实现了人物关系彻底转变。这对大众了解自闭症患者这个群体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自闭症哥哥的人物形象塑造

(一)影片开场戏剧情境构建

影片开场首先对这位自闭症患者的弟弟查理的生活状态进行了简单几笔勾勒,塑造出一个感情缺失、急躁、冷漠、拜金的人物形象,这为自闭症哥哥雷曼的登场进行了铺垫。查理由于不满父亲的遗产分配,查到了遗产受益人所生活的精神病院,在这里意外得知自己有一个患自闭症的哥哥雷曼,并第一次了解到了这个群体的生活状态。

雷曼的生活环境安静、舒适,这是一个远离社会,安全封闭的环境。查理问路得不到答案的细节已经点明了自闭症患者群体缺乏沟通能力这一特点。他们听收音机、弹钢琴、安静地看书,有自己不可打破的生活规律,不受社会干扰。

在这个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自闭症哥哥雷曼同样有他自己不可打破的生活习惯。医生给查理介绍了雷曼存在的交流障碍:他并非疯狂、智障,只是不按传统方式表达感情。期初,查理非常不能理解查理的这些特点,他胡乱翻看雷曼的书架,向雷曼不断抛出问题,雷曼变得紧张、焦躁。查理的态度表现出社会对于自闭症患者这个陌生群体的不了解,雷曼的反应也证明了他们没有办法在普通社会环境中生活。最让查理绝望的是这个突然出现的哥哥对金钱没有概念!但是,雷曼却清楚记得父亲让他驾驶那辆别克车的一切细节。这构成了两兄弟鲜明的不同。查理悄悄“拐走”雷曼,希望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获得属于自己的一部分遗产。

雷曼的人物形象塑造,尽量做到了真实呈现自闭症患者的生活状态。弟弟查理作为普通人,很多地方都不能理解雷曼的反应。影片开场在充分展现自闭症患者生活状态的前提下,成功给两个人物形象找到了很有利的性格定位和贯穿行动。感情上的缺失、拜金对比真诚、持久,巨大的差异开启了后面的矛盾冲突,两人互为“闯入者”打破了对方的生活节奏,这段旅程必将出现种种矛盾。

(二)情境激化与人物关系的发展

路途中,两个差异很大的人物果不其然爆发了种种矛盾。雷曼有他坚持的生活习惯,这给满脑子想着快点回到洛杉矶,准备打官司的查理制造了各种障碍。人物的行动目标和贯穿动作遭遇阻挠,情境激化,冲突展开,人物关系得到发展。比如雷曼一定要在吃煎饼之前确定,餐桌上面有枫糖浆;他到了固定时间必须看电视节目《人民法庭》,要不就会惊慌失措;他坚决不愿意坐飞机,并且清楚地记得每一场发生过的事故。这些特征,对普通人来说,确实难以忍受,更何况是目的性极强、时间紧迫的查理。查理几次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但是与雷曼完全沟通失败。影片进一步具体展现了自闭症患者普通生活中的不易,他们处在一个缺乏理解,存在危机的世界,同他们交流沟通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影片中精致的细节让自闭症哥哥人物形象细腻、深入,这有力地激化了人物之间的矛盾,为高潮段落兄弟两人关系改变不断积累压力,走戏流畅。

(三)影片高潮的发现与突转

就在查理焦头烂额的时候,人物关系终于发生了转机。查理打开热水,雷曼突然尖叫起来,大喊不能用热水烫着了宝宝,证明雷曼在一直坚持那些恼人的生活习惯的同时,也一直坚持着保护弟弟的原则。小时候父亲为了保护查理,将雷曼送去精神病院。雷曼唤起了查理关于童年的美好的记忆,他的形象由恼人变得可爱,虽然表面上不像常人那样表达感情,但其性情中体现出的持久和真挚,与普通人无异。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雷曼的人物行动线索符合开场性格设定,其内心世界丰富、细腻。

影片开场至此那个恼人、难以沟通的雷曼作为整个影片的“戏胆”,逐步发挥出了他在叙事上的重要作用。

还未赶到洛杉矶,查理已经得知自己陷入欠债的困境。绝望之下,他由雷曼对歌单惊人的记忆能力,联想到了去拉斯维加斯赌博赚钱。雷曼的记忆能力和运算能力早在咖啡厅吃早餐数落在地上的牙签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依据,同样来源于已有科学案例。雷曼凭借在赌场非凡的表现,赚了一大笔钱,帮助查理拜托了生活困境。本来希望通过“拐走”哥哥这个极端手段去打官司的查理,却在自己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哥哥的拯救,前面精心构建起来的矛盾冲突被化解,查理和雷曼的心灵关系走近,人物关系转变。

查理对于自闭症哥哥真正建立了情感依赖。回到洛杉矶以后,查理放弃了医生开出的巨额支票,努力争夺自闭症哥哥的监护权。虽然最终查理失败,但他已经从那个亲情缺失、拜金的人变得更加看重兄弟情义。自闭症哥哥得到关注、宠爱、珍惜,就是对兄弟两人情感互助,实现关系转变的最好例证。影片叙事上成功完成了对自闭症哥哥的形象塑造。

四、影片自闭症患者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

影片注重对自闭症患者生活状态的艺术性呈现,雷曼的人物形象塑造兼顾了叙事的戏剧性和人物所处状态的真实性,如实展现了自闭症患者生活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比如,在正式开庭前的情况分析会上面,大家对雷曼如何可以生活得更好进行了慎重的讨论。到底是回精神病院还是跟着弟弟查理在一起?医生试图在查理和雷曼相处过程中找到例证,说明精神病院以外的生活不适合雷曼,比如早上在查理家厨房发生的危机。同时,医生还证明雷曼根本没有能力和意识去选择自己的生活,他不断逼问雷曼。查理最终放弃,让哥哥回到了精神病院。相关学术文章也提到,如果门开着,自闭症患者会容易跑丢,他们容易受情绪或者环境因素的刺激,这些都是他们生活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影片叙事上肯定了弟弟渴望同自闭症哥哥一起生活的情感冲动。但是,可能查理也并没有意识到以后这个过程的困难。所以究竟怎么样才能给这个群体创造更好的生活、治疗环境,影片提出讨论以引起重视,呼唤社会关怀。这也是该类影片的一个重要社会意义。

五、影片影视表现力的局限性

当然,影片中表现出来的部分自闭症患者的特征有艺术美化、理想化的成分,同生活总是有差距的。比如在赌场同妓女聊天以及在电梯中同苏珊娜的亲吻场面。真正的情况其实并没有这么理想。自闭症患者其实并不倾向于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玩耍,而是表现为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他们孤独离群,情感上不会与其他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另外,影片的影视表现力也有有一定的局限性,有评论文章提到影片把重点放在了自闭症哥哥外部形象刻画上,但对其内心世界并没有太多开掘。人物语言、动作等还比较标签化,虽然有象征意义,但并不能帮助大众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也源自于大众对于自闭症患者这个群体仍然不够了解。这都需要社会对他们投入更多关注和帮助。

六、结论

影片叙事风格平实自然,紧扣人物内心情感线索,开场构建自闭症哥哥的生活环境,慢慢展开他和弟弟的矛盾冲突关系,在影片情境激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展现出自闭症患者日常生活遭遇的困难和挑战,刻画自闭症哥哥的人物形象。最终影片人物关系的转变,更是来源于自闭症哥哥超凡的记忆能力和对数字的敏感,帮助弟弟摆脱了生活困境并唤醒了弟弟深藏于内心的亲情。通过这一发现突转式的叙事模式,表现出了自闭症患者性情中的持久、真挚以及可能具有的高超能力和智商。影片严格按照经典叙事手法展开故事叙述和进行人物形象塑造,对自闭症患者这一陌生群体,进行了更加清晰地的艺术呈现,其影视表现力对社会了解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风波.儿童自闭症的表现及心理治疗方案[J].中国社区医师,2007,23(341).

[2]饶贞.现代“雨人”的神秘世界[J].博文,2012(4):42-43.

[3]田付兰.自闭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心理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90).

[4]毕家妈妈.自闭症和自闭症电影[J].父母孩子,2011,1、2:13.

[5]张辰云.自闭症幼儿的行为表现及疏导方法[J].甘肃教育,2014,9:38.

[6]谭霈生.论戏剧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7]杨健.拉片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8]李静.电影《雨人》的主题及审美[J].环球纵横,2015,11(632):136-138.

[9]郑巍.解读美国电影《雨人》中的人性挚爱[J].环球纵横,2013(8):101-102.

[10]蔡红玉.评影片《雨人》中的情感救赎[J].环球纵横,2013(11):100-101.

[11]晁芳芳.自赎之旅——残障电影及教育的应然诉求[J].中国教师,2009,6(90):31-34.

[12]孙安欣.银幕上的智障潮流[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廖馨,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编剧理论、电影文学、戏剧文学。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