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地方文化 打造特色品牌

2016-07-12叶林红云和县非遗保护中心323600

大众文艺 2016年10期
关键词:梯田文化

叶林红 (云和县非遗保护中心 323600)



挖掘地方文化打造特色品牌

叶林红(云和县非遗保护中心323600)

文化是一座城市实力和形象的良好展示,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加大对传统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和利用,可以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文化发展和经济进步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云和,一个多元文化结合地,农耕文化、船帮文化、抗战文化、银矿文化……构成了云和多元、兼容、大气的文化内涵。

一、挖掘地方特色资源

云和建县于明景泰3年(1452年),因银矿工人暴动被朝廷镇压,析丽水县浮云、元和两乡置县。应该说云和的建县时间比较短,只有500多年的历史,但云和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我县就普查到了猛虎山、马鞍山、龟山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并采集到了石斧、石刀、石蔟、黑陶片等新石器时代遗物,证实了我们的祖先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云和这片热土上生息繁衍。

(一)云和的历史名人

1.梅系。梅系(848-905),字一先,坊郭(今浙江云和城内)人。唐咸通年间(860-874),由贤良授散骑常侍御史,任兵部司郎中,转工部尚书后,升昭武军节度使。昭宗龙纪元年(889),提举苏湖路转运司,粮饷接济北征,奏捷,加知制诰封保康侯,召任经略,总裁军务。在职期间共11次受帝王诏书。死后,追封广济王,赐庙黄溪南岸。

2.沈暕(生卒年不详),字景明,沈村人。性聪敏,有才识,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初任宁州知州。任满,任兵部车驾员外郎,不久又升武选郎中,出任武昌知府,后升山东按察副使。所任之处均有贤能声。未几,辞官,加封亚中大夫。退归林下,以诗酒为乐,自称东村野仙。按察副使掌管监察、司法的官员,正四品。

3.王一卿(1526—1588),字怀彬,浙江省云和人。明嘉靖四十年(1561)应天乡试举人。初授凤阳令,有贤能声。(除冗费,建义仓,赈饥民,兴水利,颇有建树,凤阳名宦传载有十大政声。)三载改刑部主事。万历初,出任广西按察使兵巡道,驻节苍梧,后又兼任云南按察使兵巡道,戍边八年。万历十二年(1584)告老还乡,十六年卒于云和,朝廷以王公礼葬。著有《怀彬奏议》1卷。

4.魏兰(1866-1928)清末民初革命家。字石生,浙江云和县人。光复会领导人之一,辛亥革命时期浙江军政府咨议、都督府参谋长。魏兰为培养革命干部,在原云和箬溪书院创办“云和先志学堂”。先志学堂一时间成为革命党人在浙江建立的最早据点,并为以后开办革命学校积累经验。 他创办了“习艺所”,请来外地师傅教民制造肥皂、雨伞、粗纸、铁器等日用品,促使云和经济逐渐走向繁荣。除此之外,魏兰还创办了“云和中学”,设计建筑了“白水堤”。

(二)云和的历史文化

1.木玩文化。木制玩具业是云和最具特色、最有活力的支柱产业,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步以来,经历了八十年代平稳发展,九十年代快速成长,再到21世纪初实现腾飞的历程。发展到目前,云和已有木制玩具生产企业760余家,从业人员3万人,完成产值36.1亿元,玩具产品已达十八大类、上千个系列、数万个品种,产品90%以上出口,畅销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4年,云和在首届全国特产之乡评比中,被评为“中国木制玩具之乡”,2003年,云和又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正式命名为“中国木制玩具城”。云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木制玩具出口制造基地。

2.抗战文化。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时省政府及省属机关为适应长期抗战需要作战略性迁移,并于1942年5月辗转迁入云和,直至1945年8月日本政府投降。云和一度成为战时浙江的政治、军事、文化和抗日救亡中心。时省政府及省属机关共迁入云和180余个单位2万余人,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周恩来、冯雪峰、潘天寿、黄绍竑、陈嘉庚、吕公望等人抗战期间到过或驻云和,给云和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史料。1939年4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的身份,由时浙江省主席黄绍竑陪同到小顺铁工总厂视察,并动员黄绍竑积极抗日,为浙江省的国共合作打下基础。除了周恩来视察浙铁兵工厂以外,还有著名的“方山岭”战役。发生在1942年8月3日,当年日军的70师团226、227两个联队和115师178联队在浙江松阳会合后,大举进攻当时浙江省会云和,松阳与云和的分水岭一带成为最后的屏障,国军21师、浙保三团在此与日寇激战三天三夜,后人称之为方山岭战役,亦可称之为浙江省临时省会保卫战。

3.梯田文化。梯田文化之前也称为农耕文化,因云和梯田而改称为梯田文化。云和的梯田文化以“梅源梯田开犁节”为代表。“开犁”仪式解放前就有,以前县官要到城郊“先农坛”亲自下田掌犁,以示官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现在的活动经过了艺术加工。“开犁节”在每年的芒种(6月6日)举办,俗称“牛大王节”,那一天,村民们家家户户把牛拉出来,给它披红挂绿;并用米汤、黄酒喂牛,然后在梯田里耕地一圈,表示开犁。还有“畲民对山歌”“祭神田分红肉”“牧歌”等活动,来庆祝农忙季节的开始,预祝全年能够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此外,我县还有“开秧门”、“尝新米”、白露节路会习俗、“求雨”等农耕文化习俗。云和的农耕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祭祀活动,几乎每个村落村口都有庙宇,庙里供奉着禹王、柳姑婆、马夫人(马天仙、孝文化)、汤夫人(即汤妙元,灵应神女惠泽夫人)、陈夫人(陈静姑,斗妖驱邪)、天妃(即林默娘、妈祖,海洋保护神)等,主要是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现在我们称之为“女神文化”现象。二是民间民俗活动比较丰富。前面已经谈到过。三是很多农村都有“认亲娘”的习俗。一般都是认大树、巨石为亲娘,乞求神灵保佑小孩健康成长。

4.银矿文化。浙南地区的银矿开采是明代政治、经济史上的大事。明初,云南矿事未开,丽水产量居全国之首,其后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对矿区所在的丽水市的云和县而言,尤其如此。明景泰三年(1452),以丽水县浮云乡、元和乡析置云和县,其初衷就是为了防范当时频繁的矿工起事及与矿务相关的管理事务(同时置县的有景宁、宣平、温州泰顺、福建寿宁五县)。银冶的兴盛,甚至是影响浙南山区人口迁徙、集镇村落形成的重要因素。明代云和县银矿开采历史长、规模大、影响深远,县境内与银矿相关遗址、史迹分布广泛,文物类型齐备。如黄源乡黄家畲村银坑洞遗址、管理机构“银官局”遗址;赤石乡麻垟村大棚基冶炼遗址;沙铺乡回龙山反映矿工生活的摩崖题记;沙铺乡林山村林岱自然村的明代矿头杨广三墓;龙岩寨、公鸡寨、母鸡寨矿工起事的山寨遗址。上述文物基本上是“浙江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的新发现文物,它们构成了全面反映采矿、矿石搬运、冶炼、矿务管理机构、矿头与矿工生活等诸多方面较为完整的、成系统的明代银冶文物史迹网,对研究、认识明代盛极一时的银矿开采史、科技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毫不夸张地说,自新石器时代云和有人类活动以来,没有比明代银矿开采更重大的历史事件了。上至国家的命运兴衰,下至钦差内官、地方官吏、地方豪右、底层民众各色人等的命运悲欢,全都贯穿在这一历史事件中。

5.船帮文化。在古代,云和陆路闭塞,主要靠瓯江水运。据《云和县志》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瓯江上游龙泉溪就已通航,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在宋元时期,云和就有了木船制造。明清时期,瓯江帆船制作技艺达到鼎盛。民国初期,据浙江省档案馆记载:“瓯江船只8000艘,每日到达永嘉(温州)终点船只平均250艘……”另据史料载,民国25年(1936),云和沿岸11个乡镇,有木帆船813艘,滩下这个仅有80户人家的小村就有木帆船120多艘,赤石、龙门、紧水滩、石浦等众多沿江的村落都有着悠久的帆船制造历史。到上世纪30年代初期,龙游开通了火车,航运事业衰退。1958年丽水成立“瓯江运输公司”,共有瓯江木帆船1000余艘,其中云和就有300余艘木帆船加入该运输公司。随着紧水滩电站的兴建,瓯江木帆船完成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一)打好“童话”牌

随着木玩文化主题公园的兴建,以及木玩博物馆的筹建,给云和增添了不少童真、童趣。但仅仅如此,肯定还是不够的。要有中国童话的特色,就需要在城市的建设中加入童话色彩,一是房子造型要像城堡,颜色要多样化,不可千篇一律。二是城市的部分新地名、路名,可以用童话里的人物命名。如“白雪公主”街、“喜羊羊”路等。三是我们的街道、墙面的公益广告可以宣传一些关于童话故事的图片和内容。四是打造一个以“童话”为主题的系列文化节目,如童话剧场,开展系列关于童话主题的表演。五是打造动漫、幼教产业链。将木玩与幼儿教育、动漫、旅游有机结合,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木玩动漫中快乐成长。

(二)打好“山水”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云和最大的特色和资源,也是最具吸引力的。目前我县拥有80.8%的森林覆盖率,97.6%的空气质量优良率,生态环境质量排全国第10位,是省级生态县和省级森林城市;拥有浙江省第三大人工湖——云和湖,其水面辽阔,水色澄碧,被誉为长三角花园湖;拥有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梯田”和“中国特色旅游最佳湿地”的云和梯田,其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面积名列全国前3位,具有“千年历史、千米落差、千层梯田”三大特点。

(三)打好“休闲”牌

休闲必须结合云和的自然山水和特色文化来考虑。近年来,农家乐旅游持续升温,休闲养生龙门渔村、红色旅游梅湾村、农家制作大坪村等个性特色明显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已初具雏形,另外,结合“老童话 新云和 采真理”景区打造,将解放街建设成中国辛亥和抗战文化历史老街,水电路打造成休闲、购物步行街,成为海内外游客观光休闲好去处。

(四)打好“宣传”牌

文化要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支撑,必须搞好推广工作。一是搞好节庆文化,通过“木玩文化节”“梯田开犁节”“雪梨节”“端午龙舟赛”等形式进行宣传。二是要让外来的游客在“吃、住、游、购、娱”上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云和的特色文化。三是可以适当地包装、抄作。通过云山5天微电影等爱情故事吸引外来的游客。

猜你喜欢

梯田文化
文化与人
甘肃梯田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魅力红河 大美梯田
诗意梯田 捕捉自然光影
《晨云soho》《初晨soho》《漫漫云峰》《日出梯田》
龙脊梯田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