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冲浪 家边儿造浪

2016-07-11王宇

户外探险 2016年7期
关键词:冲浪板慕尼黑冲浪

王宇

冲浪,是以海浪为动力的极限运动,冲浪者使用冲浪板在海浪上飞舞,体验一次次与海浪搏击、驰骋在海浪上的快感。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每天都会有许多人四处寻找着一处最完美的冲浪胜地,仅为完成一次与海浪的完美追逐。然而似乎海浪已经不能满足冲浪爱好者的欲望,他们开始在城市公园的溪流中制造出可以玩耍的浪,不用非得去到海边,在下班后或是周末闲暇时也能随时在家边上过把冲浪的瘾。

慕尼黑,德国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是座花园般的城市。当地人自豪地把这座130万人口的德国第三大城市叫做世界上最大的村庄。市内占地370公顷(3.7平方公里)的英国公园从慕尼黑的市中心一直延伸到城市的北部,是欧洲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比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还大。这里绿树成荫,一条叫做冰溪(Eisbach)的小河从公园中缓缓流过。冰溪是慕尼黑穿城而过的伊萨河的支流,伊萨的河水由慕尼黑南部的阿尔卑斯山上的雪水汇集而成,刺骨冰凉,最高水温从来没有超过15℃,冰溪因此而得名。

造浪过瘾

游客们有时会在慕尼黑的地铁上看到拿着冲浪板,穿着防寒泳衣的年轻人。他们可不是去参加时尚化装舞会!他们的目的地是英国公园里的冰溪。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慕尼黑的冲浪爱好者发现,在英国公园的入口处,冰溪从一条六车道的马路下面的隧道流过时,由于河道突然变窄,水流开始湍急,因此而产生了一些接近一米的小浪。于是他们在桥上拴上一根绳子,用手拉着,尝试用门板大小的冲浪板来玩儿。没用多少时间,他们就发现绳子完全是多余的。一些掌握了技巧的冲浪者开始乐此不疲——在冰溪,现在每天平均有100个冲浪者,几乎24小时都有人在玩儿,无论冬夏。晚上他们就自带照明装置,有些灯甚至连上了柴油发电机。

最初的时候,冰溪里的浪时有时无,有时甚至数月不见踪影。慕尼黑冲浪社区有几个人就开始琢磨为什么浪会不稳定。这需要仔细刻苦地研究冰溪的水流特点。经过超过五年的艰苦工作和研究,他们终于可以在冰溪里制造一个固定的波浪区。要知道慕尼黑离海至少有500公里,离欧洲比较适合冲浪的大西洋海岸更是有上千公里的距离,冰溪中这个只有0.9~1.1米高、12米宽的小浪就成为冲浪爱好者可以过瘾的地方。自从有了固定的浪以后,这个位于一座主要城市的冲浪点,很快就吸引了众多冲浪爱好者,常常人满为患,需要在岸边排长队。当初造浪的几个先驱也为现在要排长队十分不满,他们在冲浪网站给大家的建议是:在这个星球的其他地方去建造自己的冲浪点!

玩儿也要合法化

冰溪的浪虽然不高,但是由于水流湍急和低温,在这里冲浪需要很高的水平,这里绝对是冲浪初学者的禁区。和在大海里冲浪不同,在海里,海浪是随风向岸边一股股的涌来,冰溪的浪是在固定的地点,冲浪者必须马上站到冲浪板上,不然就被湍急的水流冲到下游去了,这极大地提高了冲浪的难度。“我在海里冲浪五年多了,但是在城市的河流中冲浪可以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运动,运动方式完全两样。”冰溪冲浪网站的编辑Quirin Stamminger说,“冰溪的流速太快了,大致有每秒25立方米的水。浪是快速流动的水撞击到慢速的水上形成的。这种冲击形成暗流,并最终产生管浪。”

最初的时候,当几个冲浪爱好者开始在冰溪中冲浪时,这是非常小众的运动,甚至是非法的。冲浪者要一只眼盯着冰溪里的浪,另一只眼看着街上是不是有警察来—警察在英国公园里追逐拿着冲浪板的人的事也是屡见不鲜。冲浪者尽量保持低调,如果有人带着相机来了,他们就停止冲浪。但是Quirin Stamminger说,大致七八年前情况产生了变化:“互联网确实改变了很多事情,因为脸书和Youtube,很多人都发现可以在冰溪这里冲浪,于是更多的人想来试一试这种玩法。”冲浪者不再回避,而是想利用公众的关注来争取把冰溪冲浪合法化。

然而好事多磨,2007年,一个奥地利学生在冰溪里游泳时溺水而亡,社会舆论就偏向于制定更有效的方案来禁止在冰溪冲浪。慕尼黑的冲浪社团向亲民的市长Christian Ude请愿,市长亲自过问了这件事。市政府出台了新的规则,规定只有经验丰富的冲浪者才能在冰溪冲浪,而且他们要提前登记。2010年,慕尼黑市政府把冰溪冲浪点周边的土地从巴伐利亚州政府手里买了下来,同意承担责任,从而使冰溪冲浪正式合法化。慕尼黑的环境秘书长Joachim Lorenz解释了市政府为什么要介入:“冰溪冲浪提升了城市的形象,我们是一个热爱运动的国际化大都市。这很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冲浪点,我们为此感到自豪。”

随着这项运动越来越流行,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不只是慕尼黑本地人,很多国际的冲浪大拿Kelly Slater、Gabriel Medina、Gerry Lopez、Shaun Thompson、Ross Clarke-Jones、Marlon Lipke等和其他一些职业冲浪运动员也都慕名而来,就是想尝试一下在冰溪里冲浪的滋味;Swatch(瑞士的手表商)甚至把职业冲浪选手Conan Hayes请来,拍了一部冰溪冲浪的广告片;著名歌手Jack Johnson—他也是冲浪高手,用他在冰溪冲浪的视频在Youtube上宣传他的新专辑。

46岁的慕尼黑冲浪老鸟Carsten Kurmis对冰溪有一种特殊的感情。27年前11月的一个寒冷日子里,他第一次在冰溪冲浪。从那天开始,他几乎每天都来,有时候是在晚上,有时甚至是在冬天,当冰溪的水温降到4℃左右的时候。“我如此上瘾的原因部分是由于冰溪冲浪作为一项运动的吸引力,而且冰溪冲浪也是逃避日常生活琐事的绝佳方式。在冲浪的一个小时里,你可以说:我在世外桃源了。” Kurmis解释道,“你离一条交通干道只有10米远,但是你完全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这个完全不同的小世界里。”

现在,城市冲浪已经从慕尼黑传播开来。大多数时候,就是在欧洲偏僻的地方或是加拿大的一小撮冲浪爱好者,在当地的河流里找到了合适的浪。一些城市也开始加入其中: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尝试在Inn河和Sill河的交汇处制造一个人工冲浪区,但是结果不太尽如人意,还未能成功,需要继续对水流做进一步的研究;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 圣劳伦斯河上的两个自然浪已经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冲浪者,当地的一家以皮划艇为主业的公司Kayak Sans Frontieres开始提供冲浪课程。然而所有这一切,都始于三十几年前那几个在慕尼黑英国公园的冰溪上拽着绳索,用门板大小的板子冲浪的疯子!

手板冲浪 一掌戏水的乐趣

手板冲浪(Handboarding)是一种单手持板的人体冲浪运动。当冲浪者追风逐浪的时候,借助手板可以产生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浮力,能获得更长时间的驾驭和滞空感,从而享受到更美妙的快感。

手板冲浪的始祖,实际上是一种远古时代的人体冲浪运动,最初被夏威夷人称为“浪上滑行”。我们的祖先开始在海洋里游泳之前,人体冲浪运动就已经诞生了。显然,在这项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冲浪者不断寻找提高驾浪速度的方法,几乎试遍了所有可能帮助人类实现这一愿望的扁平物体,包括:木板、塑料餐盘、写字板,甚至平底人字拖(没错,仅凭一只鞋你就可以玩起手板冲浪)。相比已经有悠久历史的人体冲浪和站立式冲浪,手板冲浪是近年才掀起的一股狂潮,尽管它的原型可以追溯至19世纪70年代,但直至七年前,手板冲浪还躲在深闺无人识。

我们常见的冲浪板至少有1.5~1.8米,而冲浪手板的尺寸就要小得多,可以小到仅比手掌大一些,至多不过0.6米。北美地区的手板冲浪运动在飞速发展,如今手板的样式已经十分多元化,各种形状、颜色、尺寸、材料的手板纷纷出现。不同于一般冲浪时采用的站立姿势,我们在进行手板冲浪时是俯卧,腹部直接与海水接触,借助冲浪手板逐浪。一般冲浪对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要求更高,手板冲浪则是一个崭新的玩法,换取前所未有的逐浪体验。当然,手板冲浪也是非常好的有氧运动,它让你的手臂和腿部肌肉力量明显增强。

有几个简单的窍门可以帮助初学者提高手板冲浪技巧。首先是观察,在入水前可以通过观察海上的手板冲浪者表现,了解他们是如何选择适当的冲浪时机的;观察海浪冲向海岸的情况,比如海浪速度、浪高、风向等因素,而不是盲目地冲进海中。然后,把手伸进冲浪手板,并保持舒适度。如果你还准备了束带,那就将尼龙搭扣扣到上臂,并确保它不会太紧(扣得太紧容易造成手臂酸痛或是发麻)。还有个小窍门—冲浪手板套在划水力量稍弱的手上会更舒服些,比如你惯用右手,那么就将手板固定在左手,反之亦然。这样就可以用你更有力的那只手和手臂去划水、拨浪。

桨板漂流 与河流相爱相杀

桨板(SUP)起源于美国夏威夷,玩桨板的人会站在板上,通过桨划水给板前进的力量;桨板不仅可以冲浪,还可以在平的水面上划行,这使它成为在浪很小的时候也能玩得很过瘾的一项运动。

当然,桨板的玩法并不只限于驾驭波浪、竞速或逍遥地在平静的河流湖泊上漂荡,它也可以玩得很极限—来一场桨板漂流冒险之旅。那意味着你可能得带上一周的食物、装备和桨板在白水翻滚的河里漂流125公里,站在桨板上与河流相爱相杀。

英国著名桨板冒险家Charlie Head是这个领域的先锋实践者,他是第一个划着桨板从亚马逊河的源头漂流1800公里的人。当时他随身带着50公斤重的装备,在河上漂流了整整八个星期。要知道,亚马逊河流上那些一波接一波的小瀑布,以前的冒险者是在皮划艇里坐着漂,而他是在桨板上站着漂—不知他从桨板上摔下来多少次,不是自讨苦吃吗?不尽然,皮划艇可以实现长途漂流冒险旅行,桨板当然也可以,而且更有新意也更有挑战性。

桨板漂流的装备除了艇和桨板这个最大的区别之外,所需装备其实非常相似:头盔、救生衣、急救用品、足够的食物和必须装备。总之,把它当做一次另类的长途漂流旅行来看吧!

事实上,他不是一个人在这么做,国外很多玩桨板的人也开始桨板漂流旅行了,而他成立的俱乐部成员与粉丝们也纷纷跟随他—格陵兰岛、伊维萨岛、泰晤士河……任何有波浪和白水的地方,都可以玩,去体验时而让人肾上腺素激增、时而让人放松平静的运动带来的乐趣。

天空冲浪 滑板与跳伞的神结合

天空冲浪(SkySurfing)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跳伞运动,脚上穿戴着特制滑板的跳伞者在从飞机上一跃而下后,在其自由落体期间利用滑板来表演各种水上冲浪式的特技飞行动作,只不过这一次表演场在空中,而非海面。而从事这项运动的人士通常被称为SkySurfer。

追溯历史,天空冲浪运动由两名法国跳伞者Dominique Jacquet和Jean-Pascal Oron于1986年首度开创,拜已故的Patrick de Gayardon、Jerry Loftis等少数掌握了更复杂飞行技巧的先驱倡导者们的努力,这项运动到了1990年代获得了更广泛的接受并发扬光大。

SkySurfing作为一项带有表演性质的极限运动,需要大量的实战练习和经验累积。SkySurfing运动中所用滑板通常小于惯常的冲浪板,看起来倒是与单板滑雪板和街头长板大小相仿。值得一提的是,出于安全考虑,空中冲浪板与脚部连接的附件部分通常可以脱开,因此,一旦跳伞者在空中失去控制或遇到麻烦,可以及时抛弃掉脚上的滑板。

由于脚上穿戴的这块板子带来的额外空气阻力往往会打乱跳伞者原有的平衡致使其翻转,因此对于一名想从跳伞爱好者进阶为空中滑板滑手的人来说,学会随时掌控脚下的板子以及自己身体的位置,从而不会影响到降落伞安稳地打开变得非常重要。即便是整个动作过程中相对简单的自由落体过程中直立板上、向下倾斜板头一端以产生向前运动的这一基础控板动作,也需要有经验的跳伞者花时间去体验习得。而诸如各类翻滚、乃至名为“直升机旋转”的更多高难度空中特技动作,即便对于已熟练掌握了基础要领的玩儿家来说,仍是份不小的挑战。而从规则角度来说,天空冲浪是一项依靠团队来完成的极限运动。一般说来,每组会有2~3名成员:至少会包含一名SkySurfer以及一名一路伴随其左右、手持便携数码摄像机的摄影师。而大部分人对于天空冲浪这项运动的认知也往往来自于这些记录视频,在片中,滑手们会运用个人创意完成滑行、旋转、翻滚等一系列特技动作,而由于摄像师在空中与滑手保持着同步速度,且视线中缺乏参照物,常常给观者带来滑手们如滑翔机一般在气流中平稳滑翔,几乎无法明显看出其下落运动的错觉。实际上,天空冲浪滑手们从高空飞机上一跃而下后的自由落体下坠速度同普通跳伞选手一样非常惊人。由于跌落滑板等伤害的可能性,并不是每一个跳伞俱乐部都允许天空冲浪,这也意味着只有少数极限运动爱好者尝试过这项运动。

猜你喜欢

冲浪板慕尼黑冲浪
在浪尖儿上起舞
啤酒节畅饮
爆图团
夏天,咱们玩水去!
奇特的创可贴
跟踪导练(二)
喝高了
弗兰克与滑板
智力大冲浪
资讯冲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