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文·写心

2016-07-07刘琬碧

黑河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高年级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刘琬碧

[摘要]学生进入高年级后,作文能力已有了一定的发展,所以,教师要以篇章为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作文训练,引导他们做到关注生活,捕捉细节;典型引路,内容具体;雕琢语言,释放心灵,进而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使学生能写简短的记叙文,能记简单的读书笔记、会议记录”的目标。

[关键词]高年级;篇章;写作能力;表达能力

小学生具有强大的创新潜力和丰富的个性思维。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点,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勇敢表达,就能让学生爱上写作,享受写作,进而写出充溢着生活气息和丰富情感的好作文。

一、关注生活,捕捉细节

作文是生活的缩影,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可是,现实中小学生的作文通病往往是缺乏生活气息。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生活缺少关注,缺乏生活体验,无感而发;二是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却羞于表达或不会表达。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作的源泉才会永不枯竭。只有学生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写出的作文才有独到的见解,如生活般五彩斑斓。

引导学生关注的生活内容有很多,大到国际、国内的大事,小到家庭、班级和同学。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教会学生仔细观察,为写作积累素材。

细节是文章的生命,它于细微之处彰显着文章的主题。细节描写主要包括对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要引领高年级的学生学会细节描写,可先从教材学起。例如:唐朝李白有一首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其中“桃花潭水深千尺”这一细节描写表达出了作者对友人千言万语都难诉尽的万重情意。学习时,要带领学生仔细品味细节描写的妙处,引导学生从小处入手尝试细节描写。只有细致用心地观察生活,写出来的细节才能生动逼真。

例如:有位同学在其所写的《难忘的除夕》这篇作文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去农村过年,一直是我的一个愿望,终于在今年实现了。

除夕的团圆饭过后,大人们寒暄着,互相说着今年的心情,或愉悦,或遗憾,或决心。而我和表弟就在这个时候悄悄地来到了大门外,找到一片宽阔、人少之处,把年前就开始置办的鞭炮、烟花拿了出来。要知道,这都是用我们平常积攒的零花钱买的。只见表弟拿出一个叫“钻天猴”的小烟花,说:“哥,咱们先放这个吧。”于是,我们将“钻天猴”放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点燃了一根香,然后将点燃的香慢慢地接近“钻天猴”的捻儿。这时,捻儿“呲呲”地燃烧,表弟已捂住耳朵远远地跑开,我也趁势狂跑。不一会儿,只见从“钻天猴”里出现一小团花火,腾空而起并在半空中“摇头摆尾”地乱蹿。最后,光亮散尽,化作一团灰落下。

表弟看得兴高采烈,弯着腰,用自己的手揪着自己的一只耳朵,学着“钻天猴”的样子在地上“摇头摆尾”地乱蹿,仿佛得了“钻天猴”的真传……

上述描写,既表达了过节的喜悦,又写出了童真童趣。细节不是编出来的,精彩的细节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只有自己真切感受过的细节,表达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只有打动过自己的真实情感体验,写出来才会打动别人。所以,要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感情去观察、体验生活,挖掘和捕捉生动的生活瞬间,并在观察的同时深入思考、感悟,进而唤醒自己记忆中的真实感受。

二、典型引路,内容具体

高年级的学生,已脱离了无话可写的阶段,能写出较成型的作文,但就是写出的作文缺乏新意,缺少内容,让人有千篇一律之感。究其原因,是缺少典型事例或生动的内容。

有位同学在《最珍贵的东西》这篇作文中这样写道:

世上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有人说是金钱,有人说是生命,有人说是权力。这些东西,也许在某些人眼里的确是最珍贵的,但我认为,最珍贵的却是人高尚的品质。

在一个大雨瓢泼的早晨,我匆匆忙忙吃完妈妈准备好的早饭,拿起雨伞赶去上学,因为我和小强约好了要早到学校做值日。

出了家门不到两分钟,我便看到在前方不远处等待我的小强。他打着一把黑色的大雨伞,胸前的红领巾特别醒目。风太大了,我们没有说太多的话,各自打着伞一起朝学校走去。马上要到学校门口时,我们忽然看见前面一位老奶奶摔倒了,坐在泥泞的地上,手里拿着的布兜也被甩在了身后,兜里依稀可见刚买来的蔬菜。小强快步来到老奶奶身旁,把自己的伞擎在老奶奶头顶,同时蹲下来帮老奶奶捡遗落的东西。我心里着急进学校做值日,便催促他:“小强,咱们值日要晚了,别管了。”可小强仿佛没听到我的话一样,关切地问老奶奶:“奶奶您没事吧?摔疼了吗?我们送您吧。”老奶奶指着膝盖说:“我的腿有点疼,你们帮我站起来好吗?”这时的我,心中已有了不满,我没有帮助老奶奶站起来。只见小强忙乱地又打着伞,又扶奶奶站起来,还替她拿起了掉在地上的布兜。“奶奶,您试着走一下,看能不能走,如果不能走,我搀您走或打电话叫您的家人!”老奶奶试着挪了挪脚,走了几步,说:“小朋友,我好像没什么大碍。你们赶快进学校值日吧。”“您这样走我们不放心,奶奶,您带手机了吗?我可以帮您给家人打个电话。”“好,小朋友,谢谢你了。”

我默默地看着小强拨通了奶奶家人的电话,默默地看他搀着老奶奶来到围墙树下避雨,直到她的家人打车出现。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我的脸红了。虽然值日的时间稍微晚了,我却领略了世上最珍贵的东西。

内容是作文的“血肉”,因此,小学高年级作文训练重在引用典型事例,把内容写具体。为此,教师要启发小学生多仔细观察,抓住重点。

三、雕琢语言,释放心灵

作文是语言文字的表达,需要很强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作文语言要创新,有个性,必须从语言表达抓起。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其写作思路的束缚,教他们学会雕琢语言,释放心灵,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观点和写作风格,倡导语言的生活化,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表达上进行创新。训练学生说生活化的语言,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能为书面表达积累丰富的素材,是实现个性化习作的基础。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他们的表达方式,让他们以创作主体的身份,运用属于自己的充满生活气息的、个性化的语言,写出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的作文内容。

丰富多彩的世界造就了千差万别的人,色彩斑斓的语言幻化出各具风采的文章。教师要让学生的作文语言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就必须让学生舍弃语言表达的格式化,彰显学生语言的天然色彩,让学生真正地“我手写我文,我文说我心”;打造新颖独特、富含韵味的个性语言,让学生在作文中淋漓尽致地展现青春、活力和才华。

有位同学在小学毕业前的作文中写道:

要毕业了。学校的天,依旧那样蔚蓝;学校的水,依旧那样清澈。想着即将离开生活六年的学校,心绪的不宁,也让这校内的天和水莫名的变化起来:天,蔚蓝中却洒下了太阳雨;水,似乎叮咚着低泣。难道,是在替我“拽住”时间老人的脚步?让我和老师、同学们再促膝长坐一会儿?

小学的生活那么惹人留恋。即将离开,才发现时间的珍贵;即将离开,才发现师生情谊的珍贵;即将离开,才明白经历过才是最美的。

放下思绪,奔跑吧,同学们!未来的岁月,等待我们去创造!

语言是作文最基本的要素;雕琢过的语言,能为文章增添色彩。上述片断中,小作者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小学生活的不舍,同时,催发出心声,号召同学们把这份怀念记在心里,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既不能要求过高,又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执行。为此,教师要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捕捉细节,积累语言,释放心灵,那么,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一定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冬霞. 抒发心灵,展现风采——浅谈个性作文写作[J].教学研究,2002(08).

[2]孙建.小学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成功,2007(02).

(责任编辑 付淑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年级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