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陶瓷行业“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动力*

2016-07-07马永平

陶瓷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红利陶瓷

马永平

(惠达卫浴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 唐山 063307)

创新驱动:陶瓷行业“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动力*

马永平

(惠达卫浴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 唐山 063307)

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引发的新变化,陶瓷企业要牢牢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绝对主动力和时代主旋律,坚定不移推进传统“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提高对创新的认识,发挥创新驱动的至极作用,促使企业适应新常态,完成转型升级,实现华丽转身。

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 红利 新动力

前言

2015年3月23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创新驱动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创新驱动的本质是指依靠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我国陶瓷行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处于由大变强的十字路口。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及新常态的到来,多年沉积下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逐一浮出水面。快速发展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影响到行业的正常、可持续发展,需要有效调整才能弱化其不利影响;产业发展的瓶颈期不期而遇,需要攻克难关才能持续向前发展;产业与产品结构不合理问题,已经成为掣肘行业打造升级版的最大阻碍,需要持续优化;创新能力不足,自主品牌建设、自主研发设计、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乏力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行业的健康发展及由大变强。

工业4.0中国版的“中国制造2025”,核心重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创新驱动战略对陶瓷行业而言,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1 创新是竞争动力源泉

创新是企业竞争的灵魂,是引领发展的动力。陶瓷行业面临“三期叠加”(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新常态,以及市场出现的新变化,要高举创新旗帜,秉持创新精髓,以创新驱动作为打造竞争新优势、发展新动力的源泉。

1.1 创新是方向

创新是发展方向,是迈向升级版和强国梦的方向。陶瓷行业提升产品和品牌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创新,特别是针对当下我国陶瓷行业的产品与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以中高速迈向中高档需要创新,这是我国陶瓷行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打造升级版、强国梦需要创新,创新是实现传统产业脱胎换骨的惟一手段,更是我国陶瓷行业由国际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跃升的强劲动力。陶瓷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创新的意义、价值和作用,并不遗余力地把创新作为方向坚持、把创新变成行动执行。

1.2 创新是态度

创新是一种态度,是对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陶瓷行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已经到了一个需要创新才能突破瓶颈实现发展的关键时期,陶瓷企业必须通过创新来化解难题,战胜挑战。首先是思想意识上要有转变,要尊重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驱动发展环境;其次是创新要高站位、高起点,以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谋划企业的创新大局,在更高层次和更高历史起点上进行创新,这样才有望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1.3 创新是精神

创新需要一种精神,是支持永续经营持续发展的精神。陶瓷企业的创二代、智三代企业家们,要加强学习和创新,树立毫不动摇的创新精神,这是打造升级版的需要,是转型升级的需要,是建设国际化企业和品牌以及陶瓷强国的需要。陶瓷企业要深化创新理念,着力培育适合企业自身需要的创新企业文化,并努力让创新精神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在员工的日常工作中,让小创新汇聚成大能量,让大创新推进企业实现大发展,让创新精神成为企业永续发展的内核。

1.4 创新是发展

创新是提速发展,是重点关注质量和效益的发展。当前,我国陶瓷行业面临的发展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曾经的红利已逝,新的红利还未形成,需要陶瓷企业以创新之策去应对。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消费者对陶瓷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由满足型向享受型过渡,并附于陶瓷产品更多个性化需求,倒逼陶瓷企业以创新之法去满足。在进入新常态的同时,行业发展也进入瓶颈期、转折期,环保、生态、成本、品牌、创新等都面临着由旧入新的十字路口,迫使陶瓷企业以创新之道去破茧。

2 创新驱动的作用

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是困难倒逼的结果。由最初模仿阶段向自主创新阶段转型升级,不可能再重复曾经的老路,不能再陷入对传统路径的依赖。陶瓷企业必须着眼现实,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以创新驱动作为发展动力源,全面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水平。要通过创新,推动发展思维、理念、模式、路径、动力支撑等来一次大调整、大变革、大洗牌。

创新正成为改变我国陶瓷行业发展状态和精神面貌的重要力量,也成为提高国际产业链位置、改变中国陶瓷行业国际游戏规则的决定性力量。

对陶瓷行业来说,创新驱动具有如下特点:

2.1 创造新的发展红利

1)锐意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实现陶瓷行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进一步激发改革、创新、管理等潜在红利的释放,并由此进一步拓展发展路径。

2)人才红利。人口红利正在日渐递减,廉价劳动力优势不在,其他更具低成本优势国家和地区的崛起,将激发企业推进现有劳动力转型和素质提升,变廉价劳动力资源为高素质人才资源,同时推进生产效率提升及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进程,为陶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拓宽发展空间。

3)城镇化红利。作为未来10年发展的经济增长点,城镇化将为陶瓷行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等也在逐渐提升陶瓷产品的标准和档次,促使陶瓷企业加速创新,以绿色战略对接城镇化红利,为陶瓷行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历史性契机。

4)政策红利。依托创新驱动、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路线图和施工图,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利好政策、优惠措施等,加速推进陶瓷行业“走出去”的步伐,完成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坚定挺进,以及发展动力的转换、新竞争优势及新增点的培育,为陶瓷行业由制造向创造升级,创造更多新的发展红利。

2.2 谋求新的环境红利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不久前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为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

面对生态文明的目标,以及环境保护的使命,节能减排的重压,陶瓷行业在谋求新的环境红利中,要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即“两型”)为导向,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性价比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即“三高两自”)型产品为主打,由能源、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实现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综合应用,助推陶瓷行业的成功转型。

要在谋求新的环境红利中,改变过去靠牺牲资源和环境换取经济增长、过重依赖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曾经欠下的环境债,曾经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不仅不能重演,还需全力弥补、合力修复。

要在谋求新的环境红利中,塑造陶瓷行业的全新形象,严格地执行好准入标准、绿色战略和节能减排措施等国家相关法律、政策、标准要求,在资源配置、能源优化、强化管理、创新工艺等方面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陶瓷行业“三高一资”形象转变,努力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缔造者和守护神,为环境改善、生态文明状况提升做出新常态下的新贡献。

从国际及国内发展趋势来看,环境红利是对陶瓷行业提出的新挑战,因为谋求新的环境红利,对企业、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会产生积极作用,并有助于陶瓷企业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另外,营造及提升环境红利,对于保护环境、资源、建设美丽中国的价值、意义都很巨大。

2.3 发掘新的市场红利

有人说,目前我国陶瓷行业曾经拥有的三大标志性红利——出口红利、外贸红利、成本红利正在逐渐消失,由此造成陶瓷市场的内外交困、受阻现状。

宏观层面,国家正在全力推进改革创新,以改革红利换取市场红利,力图通过新一轮市场化红利、制度化红利,填平旧红利消失之后形成的“洼地”,并通过市场化的顶层设计和改革,催生新的市场红利。

微观层面,陶瓷行业面对城镇化利好,国内外市场生态环境的变化,也是“适者生存”,改变自己以适应市场的需求,顺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从企业内部创新管理、设计,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竞争层次和盈利水平,从企业外部创新营销模式,打造自主品牌,利用一切可用资源扩大产品市场营销,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经营业绩水平和发展质量。并在由价格战向价值战,由贴牌竞争向品牌竞争的更高层次竞争转型中,优胜劣汰,充分发挥市场无形手的淘汰与洗牌功能,涤荡陈旧的市场红利,发掘新常态下的全新市场红利。

2.4 打造新的制度与智力红利

我国陶瓷行业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旧常态正在打破,新常态正在形成,且必须遵循、尊重客观规律,并将逐步过渡到制度红利和智力红利供给动力的新阶段。未来利润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来实现。

改革能够带来制度红利,制度红利将通过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释放供给活力,激发创新动力。从当前一系列微刺激政策的出台到各种宽松政策的颁布,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秉承创新理念的制度红利正在逐步显现。

而制度红利将最终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阀门,推进行业和企业的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逐步由规模数量粗放发展模式过渡到质量效益精细化发展轨道,为升级版、强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正能量基础。

陶瓷行业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擎的转型升级,要靠深化改革创新创造制度红利,通过制度红利将人口红利转化为智力红利,打造陶瓷行业真正的中国优势,培育独具特色的中国动能。

2.5 创新新的战略红利

战略是指引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成就陶瓷大业的标尺。陶瓷行业打造陶瓷强国、国际品牌的发展战略,需要创新所需的战略红利,为陶瓷行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如绿色战略,作为陶瓷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陶瓷企业要全力“淘金”其中。

“走出去”战略,不仅是产品“走出去”,更应实现企业、品牌、资金的系列化、全配套“走出去”。同时培育一批在全球范围内有较强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作为“走出去”战略的领头羊,向低产业梯度国家转移。要借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速陶瓷行业“走出去”的质量和效益。

价值链战略,充分利用国际陶瓷行业重新整合、重组的契机,利用国家扶持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最大限度地吸收和利用全球性的高级生产经营要素,发展和延长国内陶瓷产业链条,并逐步向国际陶瓷产业链条的高端迈进,从而由制造中心向创造、智造中心转移,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

3 创新驱动要常态化

创新驱动对陶瓷企业来说,是一项持续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

一方面,陶瓷企业要做好内部创新工作,包括日常创新、战略创新、模式创新等。要让创新思想和意识通过方方面面的措施使宣传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努力营造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氛围。高手在民间、创新在基层。让员工切身感受到创新带来的变化,从而让创新成为员工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因为当创新成为企业中最活跃分子的时候,企业已经具备了内生增长的源动力。

另一方面,陶瓷企业要做好外部创新工作,包括与科研院所、上下游产业链中的相关企业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创新、组合创新等。如果说企业内部创新是战术创新,那么企业外部创新就是战略创新。在国内外经济格局都在发生重大改变的当下,陶瓷企业无论是国际市场的成功突破,还是国内市场的优先胜出,都为创新驱动提供了重大机遇,都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机会。关键在企业能否通过战略创新,使企业获得更加出众的生产能力、研创能力、核心竞争力以及得以持续发展的外部增长源动力。

由创新而生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今后需要“快马加鞭”。陶瓷行业的持续发展进入新常态,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创新驱动基础上的转型升级,就要敢于对传统思维“说不”,善于为创新驱动“叫好”。

对于创新,要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就是要容忍失败。创新是一个不断纠错、不断提高自我的过程,其可能会带来挫折,也可能会造成损失,但只有不断创新、推陈出新,才会获取丰硕的成果,获得源源不断的超额利润,成就企业的优势胜出。

对于创新,要保持一种风险的意识,就是要敢冒风险。创新是一个具有风险性却为明天投资的过程。说易行难,创新意味着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且要承担大量投入,还要面临严峻挑战及潜在风险,但若想立足长远、稳步发展,就要知难而进、不断创新,成就企业的先得优势。

对于创新,要保持一种持久的思想,就是要坚韧顽强。创新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要做好细水长流、打持久战的准备。只有付出不懈努力、坚定的走创新路,才会突破“最后一公里”,最终收获创新优势的硕果。

对于创新,要保持一种实干的品质,就是要落地有声。创新是一个实干+巧干的过程,需要真正把创新精神落到实处,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要出结果、要得结果,哪怕是失败的。不能停留在理论、浮于口号上,惟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并融入科技的力量,才会让创新结出领先优势。

4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创新驱动是陶瓷行业推进结构调整优化的源动力,是实现陶瓷行业转型升级的恒动能。陶瓷企业要把创新放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不遗余力地推进创新,加大创新驱动,培育创新动能,推动陶瓷行业向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的跃升。具体而言,就是要:

1)树立国际化理念,拓展全球性视野,全力融入国际市场。在新工业化革命浪潮及全球产业链结构重塑的历史机遇期,陶瓷企业要深化国际合作,有效“走出去”,借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速国内陶瓷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并努力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化分工中,提升位置,增进实力,注重战术与战略层面的创新,提升竞争力,夯实实力,强化发展力。

2)从基础的技术、管理、品牌、模式、体制等创新入手,增进企业的创新动力。要在创新中增强企业经营要素,设计是创新的羽翼,研发是创新的支点,理念是创新的动力,模式是创新的方向,应用是创新的检验,要让创新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流程,这不仅是企业练内功、夯基础、补短板,厚积以备薄发的过程,更是实现动力转换、获取持续发展的基础。

3)推进制造向智造的升级,实现大国向强国的转型。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借助“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和规划,优化流程,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实现陶瓷行业智能制造、互联制造、定制制造、绿色制造,这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和途径,更是由陶瓷大国迈向强国的必备基础和能力。

4)培育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致力创业、专注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创新是一项长期工程,创新的成效与成果有时也不会一蹴而就,要进行不懈的努力,才能守得住云开。

鼓励微创新,通过积极措施和制度设计,调动全体员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积极性,实现小革、小改、小发明、小创造,既追求管理效率最大化,收获效益,更注重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

打造创新型团队,人是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元素,任何管理活动都需要人去完成,都依赖于人的才能发挥,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团队的竞争。保持团队的创新激情,追求团队创新活动的活力和张力最大化,将为企业发展注入巨大推动力。

5 创新驱动是实现“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提升陶瓷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路径,是实现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也是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战略选择。

我国陶瓷行业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不仅快速走完了国外上百年的工业进程,更以睥睨天下的产能优势成就了陶瓷行业“中国制造”的世界首富,权作第一阶段的一个胜利。接下来的转型升级阶段、成就真正世界强国的动力来源则是创新。速度为王、靠量取胜成就大国;创新驱动、品质核心、品牌致胜成就强国,这是当前和今后陶瓷企业着重思考并践行的内容。

从大国到强国、从国内知名品牌到国际化品牌,从跟从模仿到引领超越,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智造,创新被赋予的历史使命,是取得成功的全新动力。陶瓷企业必须借助创新驱动,加速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增长,加快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发展上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方向调整;经营上由过去主要靠产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发展态势;发展思路上由扩大规模薄利多销转向练好内功创新发展。

陶瓷行业曾有速度为王、产量制胜的竞争法则,在今后的新常态下,盈利、发展模式已发生改变,再依靠原有的发展路径显然已行不通,惟有创新才能打通新的发展通道。一方面是通过创新建立新的盈利、发展模式,靠质取胜,实现价值和品牌的提升,并使之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角;另一方面是通过创新营造新的市场游戏规则,确定新生代的新锐与霸主。

我国陶瓷行业实现由大到优到强,重塑中国陶瓷行业的国际市场霸主地位,需要创新、持续不断的创新以及创新基础上的再创新。由追赶到超越再到引领,是中国陶瓷行业今后的长期战略任务,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创新、全方位创新、国际化创新。面对经济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新定位,国内陶瓷行业要抓住历史性机遇,实现弯道超车、后发制人的跨越,持续推进迈向陶瓷强国的脚步,改写国际陶瓷行业的既有版图。

“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有改革者进,唯有创新者强,唯有改革创新者胜”。无论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转型升级,还是创新成就中国陶瓷强国梦,创新已为陶瓷行业由大变优趋强提供着全新动力,更将为陶瓷行业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续写新的传奇。

马永平(1971-),大专,工程师;主要从事卫生陶瓷理论的研究。

TQ174

B

1002-2872(2016)04-0021-05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红利陶瓷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富硒红利一触即发
陶瓷艺术作品
健康红利
让民营医院共享政策红利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科技体改:“创新红利”的法宝
陶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