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科技创新 践行产学研合作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2016-07-07南昌大学

中国科技产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南昌大学江西国家

◎ 南昌大学

立足科技创新 践行产学研合作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计划”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是江西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办学始于1921年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和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开创了全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先河。2005年,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习近平、曾庆红、吴官正、刘延东、孟建柱等中央领导先后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

南昌大学地处“英雄城”南昌市,拥有前湖、青山湖、东湖、鄱阳湖和抚州5个校区,其中前湖主校区占地面积4500亩,校舍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学校本部现有教职工4521人(其中专任教师2662人,正副教授1443人),其中“双聘”院士4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2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2人。涌现了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邹德凤、全国模范教师石秋杰等一批崇尚师德、爱岗敬业的典型。

南昌大学现设有人文社科学部、理工学部和医学部,拥有12个学科门类的119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学术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学术类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和18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设有5所附属医院,共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校化学、临床医学、农业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主)、工程学4个学科进入美国ESI排名前1%。1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实现了江西省“全国百篇优博”零的突破。在全国第三轮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位列全国同类学科第4名。

“十二五”期间,南昌大学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学校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学校科研经费总金额近19.45亿元,同比增长了30倍。学校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也不断增加,在2011至2015年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增长了15倍,其中SCI论文2915篇(一区197篇),并有3位教授入选2015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学校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标志性、有特色的科研成果。“十二五”期间,学校共申请发明专利1690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96项;实施横向项目2588项,实际到账经费25284.3万元。

2016年1月8日,南昌大学“硅衬底LED”项目摘得年度唯一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是国家科学技术奖设立以来,首次由地方高校获得一等奖,正助推江西打造“南昌光谷”。南昌大学“护理专家——远程监控服务机器人”项目荣获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最具人气奖。特别是今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南昌大学视察,就高校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发表重要讲话,并勉励学校走创新发展之路,希望当代大学生珍惜韶华,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

近年来,南昌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不断提升,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不断推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一、推动平台创新,支撑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南昌大学加快推进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质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发光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以及江西省区域经济研究院、江西省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江西省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省部级创新平台和产业基地建设,积极促进重大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南昌大学积极适应区域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加强与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的科技合作,围绕MOVCD设备、果蔬益生菌发酵、膳食纤维、岩棉生产成套设备、新型储能材料、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技术、特高压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生物能源利用技术、新医药等重大研发项目突破,建立一批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学研产用结合示范基地和高新技术发展的辐射基地。

同时,依托江西省各地市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筹建地方产业技术开发平台,打造一批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以平台基地为窗口,推动学校科研重力前移。

二、推动成果转化,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

南昌大学主动适应国家特别是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不断整合校内资源,畅通学校与地方、企业的联系沟通,促进校地、校企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果。

近年来,南昌大学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项目40余项,其中在高新技术领域,高速轨道检测技术成果在江西日月明公司转化;在食品科技研发领域,益生菌发酵果蔬、大米深加工、粉末油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等一批国内外领先科研成果在江中集团、中粮集团、煌上煌集团、赣粮集团、阳光乳业、江西维尔宝、南昌旷达等企业转化。

在服务资源领域,学校研发的碳酸稀土沉淀新方法在省内外多个企业转化,应用2年来企业新增效益1.24亿元。特别是,学校硅衬底LED项目摘得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并在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南昌黄绿照明有限公司转化,有力促进了江西LED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助力南昌建立国家级绿色LED硅谷,近3年直接经济效益达11亿元。学校大学科技园被评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A类(优秀)。

三、推动智库建设,发挥高校智力支撑作用

南昌大学围绕国家和江西地方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提升江西文化软实力,并以社会科学研究团队和平台为基础,整合研究力量,于2015年5月4日正式成立“江西发展研究院”。该研究院明确定位为:聚焦江西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建设中国内陆经济战略支点等发展难题,力争成为具有江西特色高质量政策咨询平台。目前研究院正重点推进“五个一”工作,即:开展一批针对江西发展的重大项目研究、出版一套高水平江西发展蓝皮书、举办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江西发展论坛、召开一次高层次的江西发展研究学术年会、编印一份决策咨询要报力争将南昌大学建设成为推动江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江西文化软实力的思想智库。

南昌大学以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为依托,构建中国中部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库,出版《中国中部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系列丛书;发挥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加强赣学研究,构建赣学数据库,出版全面展现赣文化内涵的《赣文化通典》系列丛书;江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江西立法研究中心、江西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承担全省性的专题研究,成为地方政府的决策咨询智库。

当前,地方综合性大学面临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尤其作为江西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南昌大学会始终牢记使命,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努力提升“学术立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新境界,努力开创“强学科、精管理、惠民生、兴实干”的新局面,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深化改革,为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南昌大学江西国家
江西银行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我爱江西奶奶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