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徒制”式机械制造人才培养实践与成效

2016-07-05尹开勤赵敏玲殷淑芳

中国市场 2016年23期
关键词:师徒制技能训练人才培养

尹开勤++赵敏玲++殷淑芳

[摘要]“师徒制”式的人才培养,可以采用项目式、梯队式、导师制式、准员工式等模式。在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技术传承活动中,广泛采用师徒制模式,创造符合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的教法、学法、帮法、带法,让受教者更好地提升知识、方法、技能、技巧、品德,让教导者获得更多的发挥、传授、展示的机会,这是人才培养短、平、快,且十分有效的模式。

[关键词]师徒制;技能训练;技术传承;人才培养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081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重拾和创新师徒制式育人、培人、树人模式,是适时而适宜的。

青岛滨海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转型发展,积极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的路子,大大提升了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1项目带动、案例剖析式师徒制的运用

木工鼻祖鲁班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现在木工用的手工工具,如锯、钻、刨子、铲子、曲尺、墨斗等都是鲁班发明的。而鲁班学艺的过程,能够带来不少启示。

据传说,在鲁班跟着师傅学习了基本的木工操作方法后,进入提高阶段,师傅把鲁班领到自家西屋,屋里摆了好多木制模型,有楼、阁、桥、塔,还有桌、椅、箱、柜,各式各样,非常精致,鲁班很是好奇。师傅让他把这些模型一个一个拆下来再安上,每个模型都要拆了安,安了再拆,让自己专心的学。鲁班把模型翻过来、调过去看,每一件都认真地拆,仔细地安,一遍又一遍,苦学了三年。最终,他把所有结构都搞明白了,把所有的手艺都融会贯通了。期间,师傅起到了引路和提点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鲁班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研究能力的训练和思维习惯的养成,对模型的感性认识,对模型的深入研究,是造就鲁班成功的基础,是其日后不断深入学习的动力。

当今,高校及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利用项目及成功案例的模仿、消化、吸收,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也可以认为是一条捷径。认识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开始,也就是起于感性,物化于理性,内化于心,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才能长久。

青岛滨海学院转型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院校,教学中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硬件设施条件的同时,注重教师队伍实践指导能力的培养,努力打造双师能力人才队伍,造就师徒制培养人才的软硬件条件。针对学生,从易到难,精选训练项目,由传统的项目入手,逐步增加难度,拓展宽度,并注重引入创新项目和内容;全天候、多场地开放实验实训场所,提供训练时间和空间;政策鼓励参加各种职业能力大赛,提供锻炼提高平台。项目带动的结果是,学生的基础厚实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参加大赛取得的成绩多了,成绩级别也从市级到省级到国家级高了,获得的专利数量也逐年增加。项目带动,案例剖析式师徒制,是值得坚持和推广的好方式。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人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模仿设计。传统的模仿设计训练项目,如减速箱结构设计,台虎钳、螺旋千斤顶结构设计,齿轮泵、叶片泵、汽柴油发动机的拆装、轴系结构的设计组装等,对于从业人员了解机械装置的基本结构,熟悉轴向定位与固定、周向定位与固定、密封、润滑、防松、间隙调整等措施,无疑能够从中看到、学到、体会到设计真谛,从中吸收借鉴好的措施、好的途径、好的范例。

2梯队建设、传帮带式师徒制的实践

青岛滨海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运用学哥、学姐传帮带式师徒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可否认,由于存在着年龄的差距、能力的差距对知识和技能传承有“代沟”现象,有些事情,有些方面,在同龄人之间更容易接受和传递,利用好先入门或已有成绩的学哥、学姐,带动或指导初步“涉水”的学弟、学妹,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教育背景,很容易达成共识,学到位、认识到位、体会到位,对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承、传递,更加方便,更加直接。

学校机械加工实践教学基地、艺术传媒实践教学基地、医护实践教学基地、工程测量学会、电器维修部等实践技能部门,还包括军训团、技能社团等学生组织团体,都建立健全了梯队建设制度,一批一批传帮带,既调动了学哥、学姐的积极性,使其有成就感、自豪感,又推动了学弟、学妹的主动性,使其有亲近感,一举双得,一箭双雕。

机械制造方面,利用实习实训基地的设备,能够练习钳工技能,包括基本的划线、锯、锉、錾、刮、钻孔、铰孔、扩孔、攻丝、套丝、研磨等。能够练习普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技术,包括车削、铣削、磨削、刨削、钻削、冲压、折弯、线切割等。

传帮带式师徒制,带出了不少“好徒弟”。机械、机电、数控、模具等专业的很多学生,加工制造专业能力明显增强,涌现出了不少技能熟练的学生,个人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3顶岗实习、准工作岗位式师徒制的实施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将知识内化、技能提高的必由之路。当在校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懵懂接受了一些技能入门训练之后,接触生产实际,在实践工作岗位接受师傅的言传身教,反复看和做,模仿加琢磨。开始一定生疏,开始可能存在失误,都属正常,要有虚心的态度,诚恳接受师傅的训导,不断地积累经验。一遍生,两遍熟,三遍五遍不用问师傅,这个道理要懂得。

青岛滨海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很好地利用了顶岗实习这种形式,多年来,走校企合作培养的路子,顶岗实习制度已经形成。高职专科学制学生到了二年级下半学期,本科学制学生到了三年级下半学期,陆续分期分批进入合作企业实习培养,寒暑假期间照常实习,随企业作息,按“准员工”来要求和对待。实习期间,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生产管理部门、技术部门、车间管理人员和师傅,共同组成“师傅团队”,对学生的安全、食宿、学习、纪律、工作、技术等全方位指导,对学生快速熟悉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掌握基本生产技术和要领,很快就变负担为帮手、助手。基于良好的合作以及学生良好的表现,很多企业专门设立实习奖学金,表彰和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生“准员工”。

4本科生导师制对师徒制加以拓展

青岛滨海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起步于2014年,在我校算是一项新的管理制度和育人模式,尽管制度本身有待于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模式需要深入探索,但不失为师徒制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之一。相比于高校面向高学历层次的硕士生、博士生为主的导师制,以及部分高校实行的科研导师制,在本科生阶段实行全面导师制,是一种较新的育人模式和制度。相比班主任、辅导员制度或科研导师制,是一种拓展和创新。

在执行导师制的过程中,学校导师运用现代媒体和信息手段,建立QQ群、微信群,建立师生沟通与交流通道,及时发布友情提示、通知,随时交流思想、学习等。导师制条件下的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把导师看作是可信任的长者、朋友,导师把学生看作是年轻的孩子、好友。导师制的实行,更有利于学生尽早关注或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参与专业有关的活动,比如专业领域的竞赛、技能锻炼等。

导师制的实践是成功的,是值得继续推行和不断完善制度的好模式。导师制的好做法、好经验,导师制的得与失,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取长补短,推广借鉴。

5结论

文无定法,文成而法立。当然,教亦无定法,教成而法立;学亦无定法,学成而法立。身处各岗位的育人、培人、树人工作者,要善于吸收古今中外的育人法则,重温“师徒制”的方法,创新教学、育人形式,力争培养出更多有益于人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优秀“徒弟”,为实现中国梦,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助力。

参考文献:

[1]许旭,许程钧.师徒制教学模式的思考[J].华章,2011(12).

[2]潘琦华.师徒制教学模式在高职文秘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9).

[3]黄利非.高职院校有效开展师徒制教育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8).

[4]王甘林,胡育.校内企业化环境下的现代师徒制运行机制与效果分析[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猜你喜欢

师徒制技能训练人才培养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工作室教学模式
福建职业学院 复古“师徒制”培养学生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