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鸠摩智”与巴德玛:为梦想“玩命”的草原夫妻

2016-07-05李蕊娟

女士 2016年1期
关键词:巴音巴德草原

李蕊娟

青梅竹马的草原之恋

1965年,巴德玛出生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一个牧民家庭,辽阔的草原赐予她蒙古族人宽广的胸怀。6岁那年,她每天放学后都向一位草原艺人学拉马头琴,由此认识了同来学琴的8岁男孩巴音额日乐。

当老师讲到一个很长的词汇时,全班6个孩子中,只有年龄最小的巴德玛记住并写了出来。“你不光漂亮,也很聪明啊。我们交个朋友好吗?”放学时,巴音追上了巴德玛,一脸崇拜地说。

出生在鄂尔多斯乌审旗的巴音,自幼在额济纳旗随外祖母生活,和巴德玛家相距并不远。很快,两个孩子就成了好朋友,每天放学后结伴去学琴。草原上野花盛开,巴音时常会编织一个美丽的花环送给巴德玛,并带她去抓野兔、看赛马。自从有了这个长着一头卷发、双眸黑亮的小哥哥,巴德玛的童年生活变得妙趣横生。一旦她遭到坏孩子的欺负,巴音也会奋不顾身地挡在她前面,忠诚地守护巴德玛。

14岁那年,当看到巴音又一次因为保护自己而受伤,巴德玛一边心疼地落泪一边掏出手绢为他包扎胳膊止血:“巴音哥,你为什么一直对我这么好啊?”巴音先是一愣,继而笑着说:“想报答哥哥啊,长大了嫁给我吧!”巴德玛面颊绯红地跑开了。在这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心底,升起了一种异样的情愫。

巴音从小喜欢看电影,只要放映队一到外婆家附近的牧区,他就会和几个小伙伴骑着马,载着巴德玛出发,即使走几十里路也不嫌麻烦。巴音跳舞、弹琴、说相声样样能来,一直是校园里的文艺活动带头人。不过,他以为自己“注定像父母一样,当一辈子牧人”,从不敢奢望将来能做职业演员。

读完初中后,巴音要转学回到家乡鄂尔多斯。临别时,巴德玛目光笃定地望着他说:“巴音哥,我看你行的,你好好学习,将来报考电影学院吧!”“我太贪玩了,你才是上大学的好料子,加油!”直到巴音翻身上马、渐渐从自己的视线中消失,巴德玛才蹲在残阳如血的草原上,紧攥着巴音送她的笛子,无声地哭泣。

1982年,上海戏剧学院准备成立内蒙古学员班,招生的老师来到草原挑选好苗子。因颇具表演天赋,在鄂尔多斯民族中学读高二的巴音被录取了。“我的汉话讲得不好,和文盲一样,以后怎么能演电影让全国人民看呢?”巴音在写给巴德玛的信中自卑地说。巴德玛写信鼓励他:“只要肯学习,汉语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难学。”

不久,考虑到家里有体弱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巴德玛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加入了家乡的乌兰牧骑(活跃在草原农舍和蒙古包之间的文艺团队),挣钱补贴家用,同时资助巴音读大学。这期间她吃了多少苦,巴音都深深地记得:“即使在没有演出的日子,她也要天不亮就起来洗衣做饭,挤牛奶,放牧……有一年冬天我放假回到内蒙,看到她冻得红肿的双手,粗糙黝黑的脸庞,不由得心疼落泪。她本该和我一样坐进大学教室里,让青春在现代大都市里飞扬。为了家人,为了我,年纪轻轻的巴德玛却累成了草原妇女的模样。”

巴音说,他家境不好,若不是有恋人相助,自己很可能读不完大学。

敢为艺术玩命的“疯狂夫妻”

尽管生活艰辛,但是在巴音的鼓励下,巴德玛一边工作一边自学,终于在1986年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同年,巴音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内蒙古民族剧团话剧队工作。

1989年,巴德玛毕业后到内蒙古民族艺术剧团工作,并成为蒙古族青年合唱团的成员。这名优秀的歌唱演员,把她美妙的歌声传遍了蒙古高原,并多次随团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演出。

早在1985年讀大学时,巴音就参演了第一部电影《成吉思汗》,在片中出演蒙古族名将哲别。此后,他又塑造了《北方囚徒》中的伊登,《骑士风云》中的阿斯尔,《西部狂野》中的左浩,《龙虎群英》中的扎西,《东归英雄传》中的乌巴西汗,《特殊囚犯》中的朝鲁等银幕形象。巴音崇拜英雄,他在影片中大多扮演蒙古族强悍的人物角色。

受爱人的影响,巴德玛也渐渐对电影产生了浓厚兴趣。1990年,她在巴音的鼓励下出演了由俄国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执导的电影《蒙古精神》(又名《套马杆》),饰演了女主角帕格玛。首次“触电”的巴德玛,并没有新人表演时所常见的青涩感,她的表演亲切自然、感情到位,有着独特的女性魅力。该片不仅在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夺得金狮奖,还获得美国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提名,1993年又在德国第4届欧洲电影节上荣获最佳影片奖。

就在获奖前,巴德玛刚刚与巴音在草原上举行了婚礼,“最佳影片奖”无疑是送给这对新婚夫妇的一份贺礼!巴德玛与巴音青梅竹马、相濡以沫,是影视界令人羡慕的伉俪。

巴德玛一边唱歌,一边演电影。1994年,她在影片《金秋鹿鸣》中饰演了母亲爱依吉伦。1996年,该片在突尼斯国际儿童、青年电影节上荣获儿童故事片金奖;1997年,在埃及第7届开罗国际儿童电影节上荣获故事片金奖和儿童片评委奖。

为了电影事业,巴音也是蛮拼的。1994年拍摄《悲情布鲁克》时,有一场戏要求男主角骑马从70米高的悬崖上跳下。导演原准备用模型来拍摄,但为求真实效果,巴音决定真跳。由于当时技术有限,他身上仅仅绑着几十条结实的牦牛绳,由40个人紧拽绳子另一端,他骑着一匹被蒙住眼睛的马,纵身跳下了悬崖……这种不惜为艺术献身的精神,让《悲情布鲁克》摘取了第1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集体表演奖”。

比起丈夫,巴德玛“巾帼不让须眉”。在拍摄电影《草原情》时,为了演好女主角,巴德玛在半月里减掉10公斤体重。“一个月里我每天几乎不吃饭,只能吃的素菜还是用没有油的水煮或是生吃,晚饭就吃黄瓜、西红柿或是水果。每天原地扭腰,一个星期下来,我感觉整个人都快散架了。”半月后,瘦了一圈的她出现在剧组,所有人都惊呆了。

拍摄电影《套马汉子》时,有大量的骑马戏。一次,巴德玛的马连续拍了几天的戏疲惫不堪,片场突然跑来一头牦牛,结果它们撞在一起,马和牦牛都摔倒了,重重地压在巴德玛身上。只听“咔嚓”一声,巴德玛低头一看,右手比左手长出不少,原来是胳膊脱臼了。片场导演赶忙叫来医生,经过简单包扎后,巴德玛坚持拍完了这场戏。

10多天后,一场套马的戏再次伤到了她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手臂。“一个扔绳子的动作,手就跟着飞出去了,疼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巴德玛说。

被爱情照亮的“黑马影后”

为了追求更高的艺术造诣,1998年,巴音来到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此后,他又塑造了一批角色:黄健中版《笑傲江湖》里的向问天、2003版《射雕英雄传》里的哲别、《天龙八部》里的鸠摩智、2006版《神雕侠侣》里的金轮法王等。

2011年,巴音获得了第28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在第二次拿到金鸡奖时,他已经从演员转换为导演。2013年,他与妻子联袂打造出了《诺日吉玛》。

由麥丽丝监制、巴音导演的《诺日吉玛》是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讲述的是蒙古族人宽广博爱的胸怀:1939年,日本与苏联展开了诺门罕战役。蒙古族牧民诺日吉玛没有随乡亲们逃离家乡,而是决定等待去远方征战、20年杳无音讯的恋人归来。一场惨烈的战役过后,她先后救助了一名断了胳膊的苏联战士和一名失去了右腿的日本士兵。两个因战争伤残的军士试图暗杀对方皆未成功,但他们由战争而来的仇恨却在像母亲、姐姐一样的诺日吉玛的感化下冰消雪融。

巴音当初写剧本时,并没有把诺日吉玛这个角色写给妻子来演,可找遍了内蒙古演艺单位,一直没挑到合适的演员,最后投资方干脆让巴德玛来演。接到任务后,巴德玛就去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牧民家,跟她们一起生活。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饭、挤牛奶、喂小动物,看不出一点明星的架子。

巴德玛喜欢本色演出,在《诺日吉玛》中,她晒得发红发黑的脸庞,都是真实的日晒效果。在拍摄一场东奔西跑的战争戏时,巴德玛累晕过去。见她嘴唇变紫、牙齿咬死、嘴都张不开,所有人都吓傻了!最后是巴音用一把速效救心丸,才把她抢救过来。

巴德马夫妇热爱自然,也尊重自然。夫妻俩曾到呼伦湖等地礼拜祈祷,看到游客丢下的垃圾,会随手捡起来装进塑料袋。有人说,电影是这对夫妻的孩子,他们热爱电影艺术、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上的人民,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拍出触动心灵的作品吧。

2015年9月19日,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开幕,巴德玛凭借在《诺日吉玛》中淳朴细腻、生动而不着痕迹的表演,深深打动了观众,荣获最佳女主角奖。在她“封后”的同时,巴音也获得了“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项。

巴德玛和巴音在工作中是好伙伴,在生活中是亲密无间的好伴侣。领奖回来的飞机上,巴音悄声调侃妻子:“你都是影后了,接下来不会抛弃我吧?”巴德玛大笑:“去你的,我都跟你27年了,还能跑哪儿去?”

“金鸡奖已经举办30届了,一共有4位蒙古族女演员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分别是斯琴高娃、艾丽娅、娜仁花,还有就是我的巴德玛啦!她上台领奖时,我忍不住哭了!”巴音动情地说。

巴德玛说,青梅竹马的爱情,成就了她和丈夫的表演事业。十指相扣时,这对年过五旬的夫妻露出纯朴而甜蜜的笑容,仿佛又回到了30多年前的草原初恋……

编辑 魏光

猜你喜欢

巴音巴德草原
讲解《草原图》
柴达木映画
巴音克西格所藏托忒文eng uridiyin orošiboi::angxan uridiyin orošiboi::之影印
巴德巴小说《悲惨人生》的形象分析
最负责的友情
可可托海的草原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