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医用传感器》课程教学问卷调查分析与教改研究

2016-07-04徐德明杨清志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15期
关键词:教改问卷调查职业教育

徐德明+杨清志

摘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该文从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以《医用传感器》课程教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课程教学改革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问卷调查 ;职业教育;教改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5-0176-03

Abstract: "Decision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2014] No.19) pointed out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es the course teaching of “medical sensor”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iculum setting and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teaching.

Key words: questionnaire survey;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医用传感器作为人类感官的延续也被称为“电五官”, 是获取生物信息最重要的手段,被广泛用于药物分析、医学研究和临床诊疗中。学好《医用传感器》课程对学生今后就业非常重要。现代医学和相关科技的发展,使医用传感器作为医用仪器、设备的关键器件,也在快速更新和发展。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方法与国家职业资格准入要求,与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弊端日益凸显[1]。

针对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2014年0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由此可见,突出“职业化”特点的教学改革已被提到重要议程。下面以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探讨如何推进《医用传感器》的课程教学改革。

1 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获得高职院校《医用传感器》课程教学现状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制定了《医用传感器》课程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对我院开设《医用传感器》课程的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三个专业的全部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医用传感器》的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不宜讲解过深理论

《医用传感器》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交叉、理论要求高、知识更新快、实践性较强的应用科学,其前导课程有大学物理、普通化学、人体解剖、电路分析、信号处理等。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不可能照搬本科院校“三级递进式”(即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教学模式,基础理论被大幅压缩甚至删减,加之高职学生理论基础相比较而言本来就比较差,所以普遍感觉理论知识难。我院《医用传感器》采用的是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设,前导课程只有《医用物理》。调查中发现,对我们现用教材96.1%的学生认为“理论太难”或“有一定难度”,仅3.9%的学生认为“难度适中”,无人认为“理论简单”。 对“现用教材最大不足”有49%的同学认为就是“理论太难,不易听懂”;“对课程开设时间”51%的同学认为“开设过早,安排不合理”。

1.2 实验实训力度不够,加强实践教学势在必行

《医用传感器》是一门应用科学,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由于医用传感器的特殊性,主要用于医药等涉及人体生命安全的场合,不便现场教学,而实验室能开展的医用传感器实验又极其有限,所以我们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借助实物图片、动画演示等来展示,但这必定不能代替实践教学。高职学生理论水平低,但多年的教学研究表明,他们“很会玩”,动手能力较强,加强实践教学以弥补理论的不足,扬长避短,充分体现“职业化”教育,增强职业技能培养是最佳选择,也是广大学生的呼声。调查发现,“你认为最应加强的是哪方面教学”,80.4%认为是“实验教学”,19.6%的学生认为是“实习见习”等实践教学,选择加强“理论教学”的为0!应该说,这超出了我们的估计。对于“课程教学形式”,82.3%的同学认为应采“取理实一体化”或“理论+实验”教学,对采取多媒体教学100%的同学认为非常必要或有必要。可见,以多媒体教学为补充,加强实践教学势在必行。

1.3 单一理论考试的考核模式不能突出职教特点

我们现有的课程考核,仍采用传统的理论考试为主,辅以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但《医用传感器》是一门应用科学,理论应该服务于实际应用,而不是为了理论而学理论。调查中,对于课程考核模式,58.8%的同学认为应该采取开卷考试,21.6%的同学认为应采取课程设计,仅19.6%的同学认可现有闭卷考试。

1.4 教师的课程教学不应局限于“教学大纲”,应体现“领路人”的作用

为了便于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与监督管理,按相关规定,每门课程都有教学大纲或课程设计。但《医用传感器》作为一门应用科学知识更新快,不断有新技术、新产品问世,既定的“大纲”和教材难免会慢半拍,因此作为领路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寄予厚望。调查中,“对老师讲课你更加注重的是”有62.7%的同学选择“知识广度,开阔视野”,23.5%的同学选择“课题教学效果”,11.8%的同学选择“习题讲解与考试重点”。对“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70.6%的同学选择“知识应用与能力培养”,仅5.9%的同学选择“以课本知识传授为主”,“按教学大纲完成指定教学任务”选项无人选。由此可见,高职教育完全不同于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解题技巧与解题方法等应予以淡化,把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应用才是硬道理,借助于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科普介绍和多媒体展示,是教师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2 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针对以上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结合我院《医用传感器》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具体的教改建议和措施。

2.1 理论够用为度,开展案例教学

由于课程特点,现行《医用传感器》教材一般理论较深,而且内容繁多。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专业特点,以理论够用为度,将理论和实用性充分有机结合,对教材重组,围绕医疗设备对职业技能要求,降低甚至去除繁琐的理论知识,突出应用[2],选择性的开展案例教学。例如在介绍光电传感器、生物电极、热敏电阻等,我们以我院实训室某型号医用监护仪为例进行案例讲解,其原理和应用学生非常容易理解和掌握,而理论知识被淡化。

2.2 以理论为纲,引入职业元素,侧重实践教学

所谓职业元素是指构成职业的一切最基本的要素,折射出的是各个行业的职业定位。职业环境和职业人士的基本面貌[3]。通过职业元素的引入,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职业定位,了解职业环境,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掌握自己的职业技能,胜任职业岗位需求。在课堂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引入职业元素,把学生技能竞赛、设计制作等融入教学,侧重职业技能培养是加强实践教学,突出体现职业化教育特点的重要举措。要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职业元素,就要求老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找准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培养相沟通的教学切入点,按专业导向与职业面向有机统一的教学思路,构思及设计出充分使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最大限度整合为一体的课堂教学路线[4]。

2.3 改革现有考试模式,实行重实践轻理论的综合考核

考核不等于考试,卷面考试的成绩只能反映理论水平,学生课程学习的最终成绩应由平时的项目考核、学期综合考核等组成,同时探讨开卷考试、课程设计等多种方式结合的考核方式。课程考核不应该是课程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一个继续研究、学习的过程[5]。

根据多年教学和考核实践,我院《医用传感器》项目教学设计和考核主要是参考历年医疗器械工程师考试题目,学期考核则采用历年医疗器械维修工、医用电子仪器修理工等职业资格考试真题,并模拟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流程、方法,从而更大限度的把所学习的课程理论应用于实践,突出考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了解和通过职业资格考试。

2.4 加强教师继续学习和培训,让教师充分体现“领路”作用

《医用传感器》作为一门应用科学,知识更新非常快。随着现代医学和相关科技的发展,使医用传感器作为医用仪器、设备的关键器件,也在快速更新和发展,各种智能化、微型化、多参数集成化、遥控检测和无创检测等新型传感器不断问世并投入使用。由于医用传感器主要用于药品检测、生化检验、监护等领域,关乎人体生命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结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来组织教学,也必须让学生所学知识能跟上科技发展,而这些往往是教材上不能及时学到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能站在课程内容的前沿,通过科普介绍等让学生了解到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而教师要真正起到“领路人”的作用,就必须加强继续学习和培训,首先要保证自己掌握的知识不落伍。结合教学实践,我院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点来提高教师职业能力的,一是让专业教师轮流参加企业兼职工作和培训(轮训),二是聘请一部分企业兼职教师直接上岗,从而保证了一线教师知识水平的更新。

3 我院《医用传感器》多位一体的教学实践

基于以上分析讨论并结合实际,我院《医用传感器》的课程教学以实际应用为主线,技能竞赛为抓手,实践教学为重点,就业为导向,根据各个部分的不同特点分别引入职业元素,采用了多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1)理实一体化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一方面能借助于一体化教室现代化的多媒体教育手段使理论及时指导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又能及时反馈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习。例如,在介绍心音传感器时,让学生在一体化教室先进行心音测量,然后带着问题上课,再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重新进行心音测量实验。这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职业化”教育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2)课程项目化

《医用传感器》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同时各个部分联系不是很紧密,又各有特点。通过实际教学研究,我们按其功能应用进行重新划分,使课程项目化。每个项目模块都相对独立,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包含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便于教学和考核。通过对项目进行案例展示、任务分解、问题引导、学生仿学、检查考核等环节,来完成预定教学任务。例如血压测量模块,其工作原理有电容式、压电式、应变式、压阻式等,通过一体化的对比学习,让学生从实际应用中学会选择和使用不同的产品。由于每个项目模块都是选自本专业、行业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从而学生所学知识过程和以后实际工作与生产过程相同,实现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

3)“教、学、做”一体化

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最终还是为了“做”。为了鼓励学生去做,我们把竞技项目(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职业技能竞赛等)引入实践教学,并融入职业元素,采用案例示范、问题引导、任务驱动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走向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6]。例如竞技项目中采用输液红外报警、数字体温计、气体含量监测等充分体现职业元素的题目,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在真实生产环境下学习、实训,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4 总结

1)本次问卷调查针对于我院三个班级的全体学生展开的,共收答卷102份,其中调查问卷中设置的12个题目,有9题均有某一选项均无人选择,充分说明本次问卷调查真实有效,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选择的,而不是随便选的,因此发现的问题也是真实、客观的。

2)以上是针对我院《医用传感器》课程教学开展的问卷调查和教学实践,但对其他课程教学和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改革均有借鉴意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肖玉.高职教学渗透职业素质教育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7(25):241.

[2] 张鹤林,等.例谈PBL教学法在《医用传感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4(4):57.

[3] 陆兴娟.职业元素融入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的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5):268

[4] 向纹熠.医学生专业教育中强化职业元素的教学研究及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5):77.

[5] 刘加峰,等.医用传感器课程研究型教学探索与实践[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10:225.

[6] 从茂柠. 高职学生医用传感器课程的教学思考[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0):57.

猜你喜欢

教改问卷调查职业教育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解决措施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