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官场“圈子文化”

2016-07-04郑雪娇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治理危害现象

摘 要:在中国社会中,圈子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并且从以前到现在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文化现象。我们可以感觉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好多圈子,比如同学圈、娱乐圈、广告圈、音乐圈等等。那么同样,在官场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圈子”。官场圈子文化现已成为那些滥用权力、贪污腐败的屏障,成为一些人违法乱纪、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途径。我们必须要认清官场圈子现象的严重危害性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关键词:现象 危害 治理

一、官场“圈子文化”现象

2015年中央巡视组在第二轮巡视后明确指出,广西、四川、江苏、河北存在官场“圈子文化”现象。例如四川,被指出一些干部通过‘打干亲、‘打礼等方式进行拉关系;一些领导干部一度热衷拉关系、架天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营造廉洁纯正的政治环境,必须清除掉党内奉行“圈子文化”的蛀虫。“圈子文化”不是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文化,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键时刻要牺牲小我来成全大我。党内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具有依附性、投机性、帮派性和贪婪性的特点,这是一种带有浓烈的封建主义色彩的腐朽文化。这种“圈子文化”会败坏共产党的形象,在一些贪官获取利益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是在损害人民利益的过程。如果对这种现象放任不管,长此以往会使共产党严重脱离群众,丧失民心。

二、官场“圈子文化”的危害

1.诱发腐败的大染缸。圈子文化最可怕的地方不是产生腐败,而是它会传播扩散腐败。所谓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在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后,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实验证明只有少数人坚持了自我,没有被从众。所以说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存在的。放到圈子文化中则是说,如果是一个有了贪念的人出现,他也许还会有一点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做起事来也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是当腐败的“圈子”一旦形成,从众心理便会马上发挥它的效力。好多官员没能抵制住金钱利益的诱惑,甚至有些不同流合污的官员会被排斥最终只有妥协让步。当圈子中的人越来越多时,则很容易形成一种“法不责众”的自欺欺人意识,他们认为自己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在做一些违法行为时也变得更加猖狂和肆无忌惮。

2.恶化官场生态的“催化剂”。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不同的圈子,亲人圈、同事圈、朋友圈等。这些圈子的存在都有一定的必要性,这是维系日常人际关系必不可少的。但蕴含了诸多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官场圈子已经变成躲藏在正常人际交往外衣下的社会毒瘤。在官场圈子中,有其内部的规定,圈子关系甚至凌驾于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之上。有一种说法是这样表述的:“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班子不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从这一说法中我们可以看出,进圈子已经成为一种隐形的硬性规定,圈子文化的大行其道使一部分官员陷入两难境地。事实证明,官场圈子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一些官员辨别是非的能力,在选任干部、制定决策方面不是选贤举能、实事求是,而是根据亲疏远近和某些利益链条来充分维护本圈子成员的利益。

三、官场“圈子文化”的治理

1.防范权力过度集中,以阳光制度抵制“圈子文化”。“圈子文化”的过度泛滥已经严重威胁到党的建设和广大人民的利益,这种文化得以存在的原因之一就是权力的过度集中。一个人拥有太多权力就容易迷失自我,失去原有的是非观和个人道德,特别是在第一次享受到利用权力带来额外利益时的快感,这会是促成他之后种种贪污腐败行为的万恶源头。所以,要想实现对“圈子文化的治理,就必须要防范权力的过度集中,建立阳光监督制度。首先,建立阳光制度就是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权不可任性”是今年两会语录中的热句,在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行下,要想有效控制权力的任性空间,关键还得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其次,要完善监督机制,从各个方面来抵制“圈子文化”的发展。监督权力的有效行使,可以预防“圈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正是由于软弱无力的权力监督,才导致了自愿的“被苟同者”,接着成为“圈子文化”的奉行者和参与者。如果监督机制是完善的,那么某些不法官员就无法“钻空子”去进行贪污腐败。

2.用法治管住“圈子文化”。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但是近几年来发生的一些贪污腐败案件令我们触目惊心。2014年11月,贪婪跋扈的马超群在接受调查时,被有关机关在家中搜出现金上亿元,黄金37公斤,在北京和秦皇岛等地有多达68套房产。其贪污腐败的程度已经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了。马超群利用手中的权力疯狂的掠财,他“只手遮天”的行为这么久才被查处,损害了多少相关部门和老百姓的利益,下面的人是敢怒不敢言,而上面的人则没有及时地发现并制止这种行为,甚至有可能为了共同的利益互相包庇,运作他们的小圈子。这说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没有完全建成,中国的法治道路仍旧漫长而曲折,依旧需要党和国家进行长期的努力探索。

3.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主抓价值观建设。首先,治理“圈子文化”要加强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建设。不论是监督体系的健全还是法治体系的完善,那都是从外部对“圈子文化”进行的打压,但要想彻底根除这一垃圾文化,关键还得靠共产党人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为民、务实、清廉、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与群众密切联系本来就是共产党人的文化核心,与“圈子文化”那种极端利己主义的价值观本身就背道而驰。其次,要重视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宣传工作。要定期开展关于党员精神文化素质建设的相关活动,了解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有异常情况的要及时地加以辅导和纠正;要奖罚分明,对于反对官场“圈子文化”的同志给予一定的嘉奖,对于忙于搞小圈子的同志给予严厉的惩罚。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圈子文化”的形成。要多开展反腐倡廉的讲座、案例巡回演讲等活动,强化党员干部的组织性、纪律性,找回真正共产党人应有的风范,抵得住任何利益的诱惑,从根源上拔除“圈子文化”,净化官场生态。最后,就是要严明党的纪律。正如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文章中所比喻的,抓案子、抓线索,是“树木”;强纪律、严规矩,才是“森林”。腐败案件层出不穷的原因,追根究底就是一些领导干部组织散漫,纪律松懈。苏共亡党、国民党的失败就是惨痛的教训,要想维持国家的稳定与和平,就必须坚持党的纪律不动摇。

四、结语

作为一个国家的执政党,就要以人民的根本为根本,以人民的幸福为幸福。切切实实的为老百姓办事,改变办事难、“踢皮球”、搞“圈子”等不良的现象。对违反纪律的党员干部要敢于批评指正,不留情面,对“搞圈子”的行为要坚决抵制并勇敢揭发。在上文谈到“圈子文化”的危害中,对党和国家来说条条都有致命的影响,都不利于国家的长久发展。只有保持政治环境的纯洁无污染,才能保证党内一切工作顺利进行,才能保证共产党人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

参考文献:

[1]范忠信.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2]郝吉环.略论圈子文化的弊端[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2;70-72.

[3]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南京:学林出版社,1987.

[4]費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朱国宏.经济社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郑雪娇(1992—),女,籍贯包头市。现就读于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

猜你喜欢

治理危害现象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药+酒 危害大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酗酒的危害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