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孩子是个伴儿对妈妈是道坎儿生二胎你需要知道的事儿

2016-07-04李盛张威

工会博览 2016年4期
关键词:张辉孩子

□本刊记者 李盛 张威



纵览

对孩子是个伴儿对妈妈是道坎儿生二胎你需要知道的事儿

□本刊记者 李盛 张威

妈妈,我饿了!

先吃个苹果,等下妹妹睡了妈妈来做饭。

妈妈,陪我搭积木吧!

儿子,快点帮妹妹拿个尿不湿。

妈妈,我想去游乐园玩!

不行,妹妹睡醒会哭的,

大宝不依,大哭起来,小宝跟着一起哭!

大宝感冒,传染给了小宝,

做妈的应该忙疯了吧!

……

一个妈,两个娃,N个头大。这就是二胎来临后的真实生活。如果家里有老人帮忙照应,那么在带娃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你稍微轻松了一些。倘若没有老人帮忙,老公又要忙于事业,上面的画面大多是你今后生活的常态!

2014年年底,“单独两孩”政策在全国数省正式获批,被视为我国实行了几十年计生政策终于松动的信号。开放生二胎,不少市民第一反应都是“喜大普奔”,但是一算账又纷纷陷入了纠结。网友“小小”坦言,“我是独女,父亲生病手术时体会过一个人的无助,很想多要一个小孩,但是自己工作时间太忙根本没时候带,辞职舍不得,父母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不想让他们太辛苦,保姆请不起,好纠结。从听说“单独两孩”纠结到全部放开了,还是没办法鼓起勇气。”

“小小”的心声代表了很大一部分适龄父母的心态。该不该生二胎一直争议不断,大多数父母也顾虑重重。“一个孩子都养不起,何谈两个?”一个孩子养不起肯定是夸张说法,而两个孩子压力大是普遍真理。一般来说,421的家庭压力很重,只有家庭经济状况改善了才会考虑二胎。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二胎妈妈”下定决心,再次哺育一个新的生命?当二胎真的驾到,她们又要面临多大的挑战?

二胎,你要生吗?

二孩的政策放开后,许多家庭亲戚朋友见面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还生吗?

还生吗?对于许多家庭来说,真还是个纠结的问题。最近上朋友圈经常能看到有人晒两个孩子的欢乐时光。有些内容很感人,一个母亲,带二个宝宝,其中辛苦无法言表。一切的辛苦为的仅仅是两个孩子大了,妈妈老了,送给他们有个兄弟相伴,这也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抱着小妹妹肉乎乎的,就是挺沉的。”姐姐说。“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虽然辛苦一些,但很值得。”妈妈说。“多一个孩子,长大以后不孤单。”爸爸说。“赶上国家新政策了,我又多了一个外孙女。”姥姥说。这是一个普通家庭“二胎”出生后,家里每个人说出的一句话。

34岁的袁野和妻子毕野,名字相近而且同龄,袁野有一个同胞哥哥,妻子毕野是独生子女。夫妻俩第一个孩子米多已经6岁。如今,他们迎来了二胎宝宝的诞生。小米多俨然像个小大人儿似的,跟在爸爸的身后,推来婴儿车忙前忙后。作为独生子女的毕野想要给孩子一个有兄弟姐妹的成长环境,将来彼此有个伴儿。“我女儿米多跟我小时候一样,经常一个人玩,每次有朋友或邻居家的小孩到家里来,都很兴奋,孩子在一起玩的也开心。”毕野说,“有了小妹,她们姐妹可以有个伴儿,而且米多很喜欢小妹妹,现在就学着照顾妹妹了,开始我还担心老大会有排斥心理,现在看姐姐表现很好。”姐姐米多,妹妹米乐结伴成长,未来将给这个家庭带来多多快乐……

生二胎,不仅能解决家长失独的担忧,还能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不少支持生二胎的市民认为,若是能够生一儿一女凑个“好”字更是皆大欢喜。在众多支持二胎的声音中,不难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陪伴成长。大部分支持全面放开二胎的父母通常都忙于工作无暇长期陪伴孩子。他们认为一个孩子太孤单,两个孩子互相有个伴,才能让他们的成长不寂寞。

第二,个性塑造。云南省著名教育学家曾汝弟就曾表示,家里有两个孩子可以让孩子性格更加健全,学会分享,摒弃自私自利这些坏心理。长大以后,遇到什么事情也能有一个年龄相仿的血亲作为倾诉的对象。市民张女士说,全面二胎能破除“4+2”的养老局面,减轻孩子未来的家庭压力,也避免父辈老来孤寂或出现“失独家庭”等悲剧。“我有个阿姨就是50岁的时候孩子出车祸去世,现在老两口孤孤单单特别可怜。我的亲身经历让我意识到等家长到了40岁50岁,甚至60岁突然失独,那打击简直是毁灭性的。”

第三,人性选择。市民王先生觉得应全面开放,这样既不妨碍支持独生的,也让有条件或愿意生二胎的父母们可以有所选择。比较开放二胎和必须生两个是没有必然联系的。独生的益处并不会因开放二胎而有所增减。只是选择更多了,还能为老龄化社会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对于生不生二胎的问题,相对于支持派,也有一些人表示中立,处观望态度,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生不生二胎因家庭而异,有能力、有精力的还是可以生的。

李妈妈说:“生与不生,理由都很充分,凡事还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照每户家庭的心理需求而定。考虑是否生二胎时应该着重考虑家庭情况,家庭成员得全票通过,条件允许的话,不生就是遗憾。但同时应该看到,在中国抚养一个小孩的投入是巨大的,如果无法给第二个孩子带来他应得的生活质量与关爱,就别生,不然娃生下来指不定以后还得怨你。”

刚刚结婚的赵先生告诉记者,夫妻俩已经把生小孩提上议程了,但具体以后生不生二胎还没统一意见,以后要是有了应该也会生下来,毕竟是条生命,反正一切顺其自然,要不要特意生二胎到时候看情况再说了。

市民张小姐说,一个家庭不管现在已经拥有两个孩子,还是在未来选择只要一个孩子,幸福与快乐的家庭愿景依然是建立在特殊情感纽带之上才会形成的结果。二胎问题看似简单,涉及的人、事、情却很多。曾经那个年代,夫妻二人为了孩子辛苦奋斗一生,而现如今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要更好地为自己,二胎或许便是这个观念转换的一个分界点。

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对于生二胎,虽然反对声音较弱,但是原因有理有据也不容反驳。生下孩子后,“奶粉贵,看病贵,入学贵,买房贵”等等一系列问题让人不得不犹豫。

杜爸爸说:“支持独生。独生政策看起来有点不讲人权,但是好处其实全中国都在享受。人口不控制,以后教育怎么办,住房怎么办?说近一点,老婆生产的时候、孩子生病的时候,医院都人满为患。”二胎助长了一些不好的传统观念,像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等等,这些会束缚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发展。

颜爸爸也表示:“养儿防老都是浮云,现在的年代都是拼爹,生在这年代的人观念都不同了。物质经济压力给不了跟同龄一样的物质条件,倒不如不生。委屈大人也不能委屈小孩,代价是你得拼命的挣钱成了孩奴。”

毛妈妈说:“少生优生,幸福一生。孩子一个就够了,争取给孩子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条件,重点培养一个就可以了。以后老了就靠养老金养我们就可以了。再者说,怀孕很受罪,再生一胎的话最少要耽误3年时间,和社会脱节不说,到时候一切为零,人生短短几十年何必呢?”另外,还有不少夫妻提到,兄弟姐妹也不一定都能和睦相处,父母分配不均让兄弟姐妹不和甚至成仇的大有人在,不患寡而患不均才是大多数二胎家庭要面对的问题。

精力不够让他们望而却步

今年就要38岁的刘丽,不过她已经打算成为一名高龄产妇了。刘丽和丈夫都是教师,此前,由于政策不允许,丝毫没有动过生二胎的念头。如今,全面两孩政策的放开,一直就希望再要一个孩子的刘丽,也产生了生二胎的冲动。

刘丽说,“现在医学技术那么发达,高龄产妇生孩子的安全问题,我并不担心,因此,我决定再要一个孩子。”

“这可能是我生二胎的最后机会了,再过几年,身体就真的受不了了。”刘丽说。

“两孩政策,对于我们70后,确实是及时雨。”刘丽的丈夫陈东表示,自己还是希望再多一个孩子,很支持妻子的生育意愿。

“但有些问题也需要我们直视,其中我最担心的还是我们夫妻俩的心力精力问题。”陈东说,“如今,我们夫妻俩都38岁了,如果现在再生一个孩子,以后等到他读初中、高中,我们都已经50多岁,那时,再去照顾抚养他,就怕有心无力。”

有同样困扰的还有孙江夫妇。孙江和妻子工作都特别忙,平时根本没有时间带孩子,只能请家里老人帮忙。女儿从刚断奶就住在奶奶家,一直住到今年9月上小学。

孙江的妻子是公司的财务主管,基本上一天都离不开人,还常常要加班,尤其到了月底、年底,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岳父母家在外地,在女儿刚出生的时候,孙江夫妇还曾想过两家老人轮流带孩子的可能性,但最终还是由孙江的父母承担了全部任务,因为接岳父母到北京来住很不现实。

“我们家的房子在市中心,但只是一套50平方米的一居室。毕竟空间太小,岳父母到了北京,肯定要在周边另外租房,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而且那时妻子的弟弟刚刚结婚,准备马上要孩子,到时岳母肯定也得回老家帮忙。我父母家的居住面积倒是足够,两位老人也都退休了,唯一不方便的,就是父母家在远郊区,离我家有点远,有两个小时车程。”孙江说。

对他们来说,最佳选择就是把孩子放在爷爷奶奶家,每周末孙江和妻子过去住,或者接孩子回自己家来住两天。孩子上幼儿园期间也住爷爷奶奶家,是因为接送更方便。直到上小学,他们才把孩子接回来。

这五六年来,孙江父母的身体并不是太好。父亲腰椎间盘突出,有几次不慎扭伤,好长时间都动弹不得;母亲也常常因膝关节软骨磨损严重而行走不便。孙江的母亲曾经跟孩子开玩笑说:“因为有我们大宝贝,爷爷奶奶不敢病,不敢老,也不敢死啊。”

虽然是说笑,但孙江的确能感到父母一天天老了,精力大不如前,“如今我们把孩子接回来,他们也能松口气。虽说,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我们可以再生一个了,但我们根本没敢考虑过这个问题,要真再生了二孩,谁来帮我们看孩子呢?”孙江说。

职场女性在“生”与“升”之间彷徨

据一家专业求职网站的调查显示,因为二孩政策,75%的公司对招聘女性职工的顾虑增加;77%的受访者认为女性离开职场两三年后不太可能有好的职业机会。早在二孩政策之前,大量女性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都曾被问: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要孩子。很多职场女性为了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会签一份协议:保证在工作期间不会结婚,保证不会怀孕。甚至有些企业直接在招聘启事上标明“只要男性”。二孩政策放开后,女性求职时在简历上标明“已婚已育”开始在职场上不太管用了,反而会在面试时被问及是否计划生两个孩子。

针对婚后女性求职者频频被问及婚育的问题,记者也对一些公司、企业进行了调查采访。有负责人坦言,公司或多或少会考虑到婚育因素,进而影响求职者录用。一家科技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介绍:“我们在招聘中还是最看重求职者的经验能力是否符合对应的预期要求,只有在同一岗位,竞聘者其他条件都相当的情况下,其是否处于育龄阶段才会成为考虑因素。”她解释:“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相对扁平式的,无论是中高层还是执行层,每个岗位都有非常具体的工作任务及目标,各个版块之间相互联动。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时间效率是异常宝贵的,如果员工正处于怀孕、生产或孕后哺乳阶段,多多少少都会减少工作时间、效率,可能会对整个项目产生很大影响。”

表面上企业虽然未拒绝女性求职者,但在录用时都会比以往更加慎重考虑,于是更多在职的女白领也在“生”与“升”之间彷徨。

1984年出生的张欢,目前正忙着备孕。虽然个人生二胎的意愿并不高,但丈夫的心愿以及6岁儿子的热情,让张欢很难拒绝二孩计划。不过,面对怀孕,张欢如今担心这会影响自己的职业前程。

张欢是职场上的女强人,目前正在某地产公司担任设计师,一心想尽快走入管理层的她,害怕因生二孩的原因,影响自己在公司里的“仕途”。

“从怀孕到哺乳,前前后后我可能就要休整两年,才能重新进入工作状态。而这就意味着,领导会担心我不能出差去和客户谈业务,到时,总可能会有人来顶替我。”张欢说,“现在行业竞争大,能拿到订单很难,有时拿一个订单所需要的周期特别长,而我休整期那么长,这不仅会让我失去晋升的机遇,同时难免会让领导感到不舒服。

育儿成本高纠结“生不生”

36岁的张辉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要孩子也不算晚,但一直没有想过再要一个,主要还是因为经济方面有些吃力。

在张辉的印象里,从妻子备孕开始,他们基本上就没再存过钱,需要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在生儿子之前,妻子曾经有一次胎停育。准备再次怀孕时,他们都非常谨慎,事先找了个名中医调养身体,每次光是挂号费就300元,取药花200多元,一礼拜一次,连看了半年大夫。

张辉的妻子怀孕后,为了保胎又继续看了3个月中医,各种营养品、维生素也都跟上:一瓶富含DHA的深海藻油就要二三百元,能吃一个月,据说对胎儿大脑发育有好处;一两燕窝也得好几百元,据说对孩子的皮肤有好处,每隔3天就要吃10克……

“当年,正赶上‘奥运’,生孩子的特别多,各大医院妇产科爆满,为了建上档,我们只能去专家特需门诊,一次挂号费就200元,再加上各种检查费,将近1万元,而妻子生育保险的产前检查费最多只报销1400元。但为了生一个健康的宝贝,谁还会计较这些钱呢?!”张辉告诉记者。

“孩子出生后,请月嫂的钱也不是一个小数”,因为两家老人都帮不上忙,他们又请了两年的育儿嫂,一个月3500元。张辉听同事说,现在的育儿嫂月薪都5000元起,有经验的更贵,而优秀的月嫂工资都得上万。我暗自庆幸自己要孩子要得早,现在是绝对请不起了。

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张辉给孩子报了早教班;为了上公立幼儿园,赞助费没少交;上小学之前,英语、轮滑、游泳、钢琴……各种兴趣班张辉几乎都报全了,就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好在我家划片的小学不错,比起倾家荡产买学区房的家长,我们幸福多了。”张辉说。

就是因为这一笔笔不低的消费,张辉夫妻不准备再要二孩。其实,有些花销他明知是过度消费,但不掏这钱就心里没底,比如妻子怀孕时的各种营养素,别人都吃,你不吃,孩子以后会不会就比别人家孩子笨?比如各种兴趣班,别人家孩子都学,你不学,孩子万一学习落后怎么办?有时,张辉觉得自己被“别人家孩子”“绑架”了,掏了太多本可以不掏的钱,“现在要让我再生一个,再被‘绑架’一次,我可真的没能力了。”张辉摇着头苦笑。

90后姑娘李静也有同样的困惑。全面两孩政策,对于李静来说是个好消息,她自己虽不是独生子女,但她深知身边独生子女朋友的那种特有的“孤独”,因此,她就下定决心不让自己的孩子今后在孤单中成长。

如今,李静的孩子马上要上幼儿园了,在她看来,可以考虑再要一个孩子了。然而,生儿容易养儿难,对于这个月收入尚未过万的家庭,育儿的高成本是她和丈夫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网络上曾有人为北漂族育儿算了一笔账,以一个北漂三口之家为例,从怀孕开始到孩子大学毕业,按照最基本的花费标准估算,大概需要花费40多万元。甚至几年前,还有一个名为“中国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的帖子在网上热传。算账的生育成本包括怀孕、产后养子、教育经费、生活费用等。其中,北京排名第一,养育一个孩子到成人的成本约276万元;其次是上海247万元;紧随其后的深圳和广州育儿成本也在200万元以上。

“育儿的高成本差点让我们打了退堂鼓,毕竟同时抚养两个小孩对于我们而言,并非易事,孩子上个学,随随便便就可能要花上万元。”李静说,最后还是双方父母做坚强后盾,在自己父母和公婆的强力支持下,她和丈夫决心再要一个孩子。

“虽然育儿成本单靠父母承担并不一定够,但我们坚信,只要通过努力,我们还是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李静说。

如果把“生”与“不生”的理由都罗列出来的话,似乎“生”的理由更偏向于感性,而“不生”的理由则更加理性。“生”的理由大多数属于未雨绸缪:给孩子找个伴,缓解未来养老压力,降低失独风险等,而“不生”的理由更多出于现实考虑:教育成本过高,生活质量下降,高龄导致孕产风险加大,隔代抚养实施困难,女性求职压力增加等。

单纯评价到底是应该“生”还是“不生”,这应是每一对夫妻根据自身现实状况做出来的选择。而如何消除群众的生育“顾虑”,如何完善与推行教育、医疗、生育福利等配套政策,如何在职场与家庭中积极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落实,如何有利于群众真正满足自身生育意愿等,还是要靠政府下一步重点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但愿每一对夫妻,今后都能在生育政策范围内实现真正的自由选择;但愿他们无论选择生或是不生,生一个或是两个,都能遵从内心的愿望,比较轻松地做出决定。

猜你喜欢

张辉孩子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张辉名师工作室
张辉
张辉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