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

2016-07-02孟荣涛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古雅鄂温克驯鹿

孟荣涛

一、内蒙古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现状及意义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中,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修复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紧密相关,并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存在其所属的区域及环境中,使之成为“活文化”,是保护文化生态的一种有效方式。

为了保护我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内蒙古自治区严格按照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条件,经过研讨分析、科学论证和严格评选,最终确定了12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分布在8个盟市,分别是: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布里亚特蒙古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呼伦贝尔市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文化生态保护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游牧文化生态保护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土尔扈特蒙古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文化生态保护区、兴安盟科右中旗蒙古族说唱艺术文化生态保护区、赤峰市巴林右旗格斯尔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辽市库伦旗安代文化生态保护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潮尔道文化生态保护区、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文化生态保护区、阿拉善盟阿左旗阿拉善和硕特蒙古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乌拉特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立,不仅有望从根本上改变分散的文化资源在现代化大潮冲击下加速消亡的态势,而且能搭建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协调人际关系、增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资源,从而推动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促进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建设。

二、以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研究我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一)历史脉络

敖鲁古雅鄂温克部落长年居住在大兴安岭林海雪原深处,以狩猎和养鹿为生,历史上被称为“雅库特”“使鹿部落”。鄂温克猎民的先祖一直生活在外贝加尔湖和贝加尔湖沿岸地区,唐朝时期被称为“鞠国”。13—14世纪,鄂温克猎民一直繁衍生息于此。至16—17世纪中叶,使鹿鄂温克猎民迁徙至贝加尔湖西北列拿河支流威吕河和维提姆河一带。清史册记载,鄂温克猎民的居住地被称为“使鹿之邦”“产狐貂之地”。1658年沙俄入侵时,鄂温克猎民被迫迁至额尔古纳河右岸地区,于深山密林中以饲养驯鹿、游猎为生。1965年,自治区政府批准在根河市敖鲁古雅地区成立敖鲁古雅乡并开始定居。2003年敖鲁古雅乡整体迁移至根河市郊的三车间。

几百年来,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在长期的游猎、养鹿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技能、生活习惯和文化风格。虽然处于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但他们积极探索并掌握了大量的天文地理、生态环境、生产生活规律等知识,并在不断总结、提炼中传承、发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资源,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作为我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族群,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拥有独特的驯鹿文化、狩猎文化、桦皮文化。其中,驯鹿文化凝结着鄂温克民族的精神情感、民族特征,是鄂温克民族精神凝聚力的重要载体。敖鲁古雅鄂温克族被誉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他们的传统民族文化,在北方少数民族中独树一帜,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保护和发展现状

一是以人为本,保护鄂温克使鹿文化。我区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通过录像、采访记录等影音及图书资料方式,记录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所掌握的技能技艺,鼓励年轻人向传承人学习歌舞、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技艺,并推动有发展前景的民族手工艺品走向市场,创造经济价值;鼓励传承人走进校园,教授青少年学习母语、民歌、手工艺品制作技艺等,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支持和欢迎。我区在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使鹿文化生态保护区范围内发展旅游产业时,创造性地融入了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文化元素。同时,各部门统筹协调、不失时机地在国内知名娱乐节目中传播和展示鄂温克使鹿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提升了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文化的知名度,使其成为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二是政府主导,共同建设保护区。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保护原则;调动、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鼓励个人、企事业单位、文化教育科研机构、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及生态保护工作,并已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把文化保护与民族发展联系起来,在保护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2014年,根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细则》。《意见》分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贯彻落实3部分,共计18条。《细则》作为细化和补充,共计58条,全面细致地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对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事业、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敖鲁古雅乡在发展民族特色旅游时,以民俗文化和驯鹿文化为亮点,根河市政府设立了驯鹿保护与发展专项基金,从国外引进驯鹿品种,扩大驯鹿养殖规模,想方设法帮助鄂温克猎民提高收入,全面调动猎民饲养驯鹿的积极性,形成了驯鹿特色养殖业的良性循环,并不断促进了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三是美丽与发展共赢,文化与生态并重。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文化生态保护区范围内的旅游业,依托森林、冰雪、草原等美丽的自然景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利用民俗文化资源优势,走美丽与发展共赢之路,不仅改善了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民族文化的整体生存环境,更促进了保护区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工作,激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传承活力。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文化生态保护区成为当地民众认识传统民俗、传递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的载体,也是外界了解、感受使鹿文化魅力的窗口。敖鲁古雅乡被自治区命名为“驯鹿文化之乡”“桦树皮文化之乡”。突显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文化、民俗风情的大型文艺晚会,不时地在全国各地辗转演出。敖鲁古雅乡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自主发展能力也不断增强。在敖鲁古雅驯鹿养殖区、驯鹿文化博物馆、手工艺制作作坊、自然景区等地,吸纳了众多的鄂温克族猎民前来工作。旅游服务产业解决了百余名猎民的就业问题,也带动了他们学习制作、销售民族工艺品的热情,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以敖鲁古雅部落名义加入国际驯鹿养殖者协会后,敖鲁古雅乡成功获得第五届国际驯鹿养殖者代表大会的主办权,并成功举办2013年国际驯鹿养殖者代表大会。如今,进一步协调统一地保护和发展驯鹿文化与生态环境已成为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文化生态保护区新的努力方向。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 晶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雅鄂温克驯鹿
浅谈王国维之“古雅说”
一只小驯鹿的生死时速
我的敖鲁古雅(外一首)
喂驯鹿
淡水海豹
找一只驯鹿过圣诞
鄂温克姑娘
从《长物志》器具中看现代简约设计
幽 景
鄂温克人的时间与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