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士兵

2016-07-01周伟兵

前卫文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队青春

周伟兵

列车在早春的寒夜里风驰电掣,窗外稀落的灯火恍若流萤,我躺在鼾声四起的运兵车厢里,睁大了双眼兴奋难眠。这一去,三湘四水渐行渐远,知青岁月也化作烟云,我急切地期盼着钱塘潮响能成为军旅生涯的第一声汽笛,更憧憬着东海碧波能荡漾出青春的亮色。“呜——”车头昂首高吼,铁流滚滚铿锵,我们的军列在夜幕中穿山越岭,我的心也早已飞向了东方黎明。

1978年3月5日夜晚,在浙江省江山县火车站,运兵车终于停止了前进的步履,目送着我们离开站台。记得那晚冷雨淅沥,寒意袭人,我们换乘团里派来的卡车,穿过寂静的县城后闯进漆黑的郊野。一路上见不到海,更见不到军港和战舰,抵达军营后也见不到欢迎新兵的热烈场面,只有几个穿雨衣的军官站在灯光球场上等候我们。一切都与想象和期盼的殊异,我那颗滚烫的心突然一凉,想家的情感顿时涌上心头。军营第一夜我又翻来复去无法入眠,但这一次没有豪情壮志和浪漫遐思,只有离家背井独闯天涯的深深乡愁。

在一串急促的哨音之后,我们集合在宿舍前,虽然积水满地,但是天已放晴,雨后晨曦的清新令我们神清气爽,偌大军营所呈现出的不凡气派也给了我们莫大安慰。从中队长的训话中我们得知,这里不仅离东海遥远,而且距钱塘江也有四百里之遥,我们将在这个训练团完成共计十个月的新兵训练和专业训练。说到专业训练,中队长故意卖了个关子,让大家七嘴八舌猜了一阵,之后他神情庄重,大声宣布我们将成为海军通信兵,专门学报务。“报务!”大家喜形于色,笑逐颜开,我的脑中立刻浮现出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孙道临扮演的那位红色报务员。“大家有没有信心圆满完成训练任务?”我们全体立正,斗志昂扬地高吼着,“有!”

都说新兵训练苦,但我那时一点儿也不觉得苦在何处。比起下乡当知青,这里可以说是泡在蜜罐子里。先说吃的,餐餐都有肉,油水足,还时不时会个餐,加个菜,大伙儿心满意足。后来我才知道,并不是所有新兵都吃得这样好,我们享受的是水兵灶,每天的伙食费比陆勤灶高出一倍都不止。再说穿的,那就更好了,所有衣裤被服都是崭新的,暖和的,过去梦里都梦不全的。比如海魂衫,不仅贴身实用,而且时髦精神,往身上那么一套,马上就英俊潇洒起来。再比如新兵训练结束时,我们领到了日思夜想的夏装水兵服(刚参军时穿全蓝冬装),上白下蓝,红色肩章,还有缀着红五星荡着一双金锚黑飘带的水兵帽,那威风,走在大街上格外招摇。再说文化生活,那也呱呱叫。团里每周都放映新电影,篮球赛、乒乓球赛、棋类比赛一场连着一场,中队里订的报纸、杂志就有好几种,每个区队都能分上两三份,够看。此外,中队还把有文艺天赋的人组织起来排练节目,上海评弹、天津快板、湖南花鼓戏都能在联欢会上一睹为快。记得当时我们中队有一名上海兵善弹琵琶,基本达到了专业水准,于是,他就成为了大伙儿心中的宝贝疙瘩,只要逢上休闲时光,都会嚷嚷着请他出山,弹上几首。而他从不推辞,只当是习技练艺,弹得风生水起,掌声一片。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快乐地度过。回忆我这一生走过的岁月,新兵训练那三个月是最无忧无虑的了,青春的美好,大概有一部分就属于这无忧无虑的快活状态吧。

但专业训练一拉开序幕,整个中队的氛围就紧张起来。学报务不是谁都能顺利过关的,过不了关的都会被淘汰,也将失去上舰资格,所以,大家都不想成为落伍者,连上厕所的一点点时间都用来背数码字码和通语了。记得每次看电影前,我们中队的方阵里是最热闹的,大家结成对子,你问我答,神情专注。团首长看到后哈哈大笑,赞赏地对我们中队长说:“你们这批兵里会出人才哟。”

专业训练开始后,全中队要数我的压力最大。因为我被调到中队部当文书,既要完成文书的工作,又要赶上专业训练的进度,真的是一心两用,都要兼顾。更要命的是团里来了通知,鼓励士兵考部队院校,我在父母和姐姐的撺掇下,动起了考学拿文凭的心思,开始暗地里搞复习,这三管齐下的压力,一下子让我成了有忧有虑并且有新目标的人,由此我开始了青春的奋斗。

当文书事情虽杂,但我干的还算得心应手,无非是主动一些、勤快一些、灵活一些、服务态度好一些。我每天提早起床,擦地抹桌把中队部都打扫干净,之后的时间就抓紧记背专业知识;上午九时骑车去邮局寄全队的信件并为大家取包裹邮件,顺便把报纸杂志等领回来,赶紧分发派送,再赶回教室上专业课;下午主要搞抄抄写写的事情,完成后还能有点时间去上专业课;至于晚上,菜地劳作、唱歌和班务会等我都可以不参加,拿这些时间补习当天的专业课程。熄灯号吹过,我就总在中队部里磨磨蹭蹭,争分夺秒地进行高考复习,首长们都知道我的那点儿心思,一般都不再交待任务,让我静静地复习两三个小时。所以,那段时间很紧张,但也非常充实,几个月下来,奋斗的结果水落石出。当文书为首长和战友服务得到了一致好评,我被推荐到团里评上学雷锋积极分子,得到团嘉奖;学专业的最终考试成绩也很理想,收报、发报、通语、机务等课程都达到优秀,最终跻身到优秀学兵的行列。但是参加部队院校的高考却名落孙山了,不过,家人来信安慰我,首长战友都鼓励我,我自己也并不太难过,因为奋斗的结果总是有成有败的,只要是尽力而为了,也虽败犹荣。

专业训练结束后,分配去向的问题就开始考虑了,那阵子大家议论纷纷的都是上舰还是干陆勤,去上海基地、舟山基地、福建基地还是留团当班长等待提干。我是很想上舰当水兵的,但是指导员找我谈过了,让我留在中队里当班长,负责训练新学兵,虽然我心里并不情愿,但为了感谢首长的知遇之恩也就答应了。从此,我成了人民海军中的一员“旱鸭子”,在离海很远很远的地方过着我的海军生涯。

我们团的营地很大,分布着团机关和四个大队共十六个中队,学兵齐装满员时军营里每天都龙腾虎跃,热闹非凡。但当学兵们一分配走,空寂的军营里就显得冷冷清清,缺乏活力。在还未收到接兵通知前的一段日子里,大队开展了严格的新班长任前培训。每天一大早,我们就被拉到大操场上仰望东方练口令,“立正——”“稍息——”的叫喊声响彻晨空。我们还进行山地行军训练,打起背包,扛上枪杆,去攀登军营附近的老虎山。这座山孤零地耸立在原野上,有雄伟的气势,也有斑斓的色彩,我们毕业分别时,都在操场上以它为背景摄影留念,它几乎成了在此服役过的一种象征。攀老虎山很耗体力,每每登到山顶已经征衣尽湿,但是,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项训练,因为踏峰俯览,真会升腾起英雄豪情,让青春的热血满腔沸腾。我曾在山顶许下一个英雄梦,虽然岁到如今还未实现,但是,这梦想仍在我心里催人前行。

不久后,我被派到接兵组去接兵,这一次才算真正听到钱塘潮响,见到东海扬波。当时接兵组有赴大陈岛接兵的任务,组里的老同志都不大想去,指导员一跟我商量,我马上英雄般地承诺“保证完成任务”。可是真正干起这活来,才知英雄难当,困难重重。因为这件事得只身前往,我一无经验,二无资历,自己不过是个军龄不满一年的新兵蛋子,要跑到一个孤岛上去接回十个兵谈何容易。然而,我出色完成了这个任务,令组里的军官和老兵们对我刮目相看,认可称道。如果是在今天,逼着我这样干我可能都会考虑再三,但青春就是青春,我的青春时代多么勇敢,真有一股“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敢闯敢拼气概。世上的许多事,真的是闯出来和拼出来的。

我带兵当班长时,正值1979年自卫反击战爆发。与我同年参军在陆军服役的知青战友纷纷来信,告知他们部队正在战前实练,很可能会开赴战场,他们都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有的还豪言誓当英雄,报效祖国。读到这些信我很激动,当时的真实心理是有点后悔自己当了海军,要是在广州军区当陆军就好了,能实现自己的英雄梦,真刀真枪地为国家而奋战一回。战后,我的那些知青战友牺牲了两个,被记功并评为烈士;当逃兵的一个,被开除了军籍;其他的立了功,却没成为名扬遐迩的英雄。当他们后来讲起这次作战的残酷实况时,我才知道战争并不像我小时候在部队大院里玩的打仗游戏那么一厢情愿地只讲胜利,不论失败。当英雄不仅意味着不怕苦不畏难,还意味着流血牺牲奉献生命。那次战争让我对英雄的定义有了深度理解,也对英雄更加仰慕。上不了阵当不了英雄怎么办?那就带好兵,训好练,干好这个班长工作吧。那一年的新兵训练格外带劲,训练场上吼声震天,群情激昂,大伙儿把上战场的那股劲儿用到了训练场上,每当训练间隙就围着收音机听前线消息,不时地为前方取得的战果欢呼雀跃。团里为验收新兵训练成果,搞了队列会操大比武,以班为单位参与,每中队选出一个优胜班晋级全团大会操。我们中队的这个名额被我们班拿到了,我的绝招就是经常组织班里同志读前方来信,激发新兵们的竞争斗志和进取雄心。真感谢我的那些参战知青战友,他们的一封封信,竟然产生了那么巨大的威力。后来,我们班在全团十六个中队优胜班的大会操中拿到第二名,离冠军近在咫尺,没拿到确实可惜,但是全班战士在大会操中所呈现出的团结一心、一往无前精神令我终生难忘。

我当兵的那一年,国家还发生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大事件,那就是1978年12月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会议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而将新中国引领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很有幸,让自己的青春见证到那段春暖花开的蓬勃岁月,并伴随着焕然一新的社会翩跹起舞。那时,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寒冬,国人犹如走进春天里,农民们忙着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奋战在车间,学生们有了升入大学深造的机会,商人们也敢于冲破束缚把生意做到大江南北海内外。好像不管什么人,只要有梦想,有才能,敢拼搏,能坚持,就总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随着时代的列车呼啸前行。那时的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莫过于“知识就是力量”,感到最遗憾的一件事就是自己的学生时代学东西太少,跟不上这个业已崛起的大时代。所以,当兵的三年,我都处在如饥似渴的奋发学习状态,学好军事基础,学好专业技能,学好高考复习内容,同时又读书看报阅杂志,涉猎一些文学性的内容。记得那时《中国青年报》周日刊的第四版每次都会登载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一些文学名家的散文作品,那些精美的文字和诗化意境,让我读后感慨万千,久久痴迷。还有唐诗宋词、中外名著和那时方兴未艾众星捧月的各大文学期刊,使我像推开一扇窗棂,望见无数来自生活又超越生活的美丽风景,望见一所环绕着通灵圣光的精神殿堂。入夜,军营的熄灯号吹过、四野里万籁俱静之时,便是我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了,我打起电筒,将被毯蒙住头部,开始津津有味地享受着精神上的丰盛夜宴,欣赏到许多文学巨匠的代表作品,让眼界拓展到上下天地、往来历史和浩渺人寰。许多人都不知道,我这个当上了班长的青春士兵正在悄悄地起着变化,由以往的心中干渴空荡逐渐变得大美萦怀,一派锦绣。心中有了花,行为就有果。那时除了带兵训练和执行任务之外,业余时间我成了中队里少见的活跃分子,在篮球场上奔跑如飞,生龙活虎;在文艺小组里担当司仪,口若悬河;在缝被小组里成为主力,经常帮新学兵们缝洗被褥;在新闻报道小组里也成为一名好手,写下了不少的黑板报稿和广播稿。那时最开心的事是听团里的大喇叭播自己撰写的好人好事表扬稿,听广播时恨不得自己能变成一只兔子,长出两只大耳朵,把一字一句都听得真真切切。现在见到海军的老战友,他们都说我当年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爱笑,一个是爱唱。是吗?我怎么没觉得呢?细细一回忆,还真是这么回事。因为那时青春蓬勃加上岁月流金、梦想灿美,安能不笑,何来愁颜?我的笑口常开是来自心底的那分纯净朴素和心满意足,没有任何的功利目的。至于爱唱歌嘛,也是事实。因为那时电影随着时代的百花齐放而重获新生,每部新电影中都有一两首脍炙人口的好歌,让人听后难以忘怀。我就跟着《大众电影》封三上登载的那些歌儿猛练,洗衣时唱,去饭堂路上唱,洗澡时也在哼唱。有一次去团部办事的路上,见四周无人,我便扯起破锣嗓子放声高歌起来,正好被坐吉普车赶着上班的团长听到。他路过我身边时叫司机停车,侧头对我说:“小伙子,唱的好呀,是不是有什么喜事了呀!”其实这句话我们中队的首长也天天在问,对于这个问题,我总是立正后敬一个军礼笑而不答,那意气风发又有些稚嫩的样子,往往把首长们都逗乐了。

青春是什么呢?我当年身在其中并不清楚,现在回忆起来却悟出真谛:青春的确是人生中最为美好最值得珍惜的一段如花岁月,它是幼稚走向成熟的一座架在山涧清溪上的小桥,是儿时梦想升腾为人生目标的一轮喷薄而出的东方朝日,是春风化雨万物复苏后一种苦难压不垮、幸福绊不倒的蓬勃力量,也是少女怀春少年钟情后催动人间爱情造就人类繁衍的金色年华。我的爱情诞生于我的青春里,我的幸福也在青春岁月奠定了基石。我很幸运,青春的花开放后能结出幸福的果,而我们这支伟大军队中的许多青春士兵,却牺牲在战场上,把八一军旗染得鲜红。他们没有中年也没有晚秋,生命定格在年轻时,永远地散发着春天的芬芳。对比他们,我觉得自己年轻时是一个平凡得再也不能平凡的青春士兵,没打过仗,没立过功,行伍履历从未经受过血与火的生死洗礼,甚至连一场像样点的军事演习也没参加过,当了一回地地道道的和平兵。但我不后悔,因为我们当兵的目的恰恰是为了铲除战争、绝灭野蛮,能不战而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宁,这正好证明了我们这支军队的强大威力,以及我们祖国的如日中天。

而今,我最喜欢听那首倾注着水兵心声的《军港之夜》,当军官后我曾在舟山基地的一个码头中队当副指导员,每当夕阳西下晚霞满天时,都会在海风和鸥鸟的陪伴下去听军舰甲板上传来的手风琴声,直到夜幕低垂,大海宁静。悠扬琴声里的军港之夜,是属于我们那一代浪漫海军的,但歌声里所饱含的祖国与军人的母子深情,却是属于我们这支军队里继往开来的每一位战士的。所以,每当听到《军港之夜》,我都会念及人民解放军中的每一位青春士兵,并且在心中郑重地向自己无悔的青春致以军礼!

猜你喜欢

中队青春
我为中队代言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青春睡不着
少先队组织是怎么构成的?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五(5)中队
青春正当红
英雄中队情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