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米,这朵互联网的奇葩能够开多久

2016-06-30李江涛

中外书摘 2016年6期
关键词:雷军小米

李江涛

小米是一朵奇葩,堪称是互联网的一个奇迹。小米从成立开始就一路狂奔,发展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2010年4月6日是小米的发展原点。小米公司创立以来,短短五年间,它已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发展到如今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它的每一次布局,都能让同行颤抖。

惊人的增长速度

2011年它实现含税销售额5亿元,2012年126亿元,2013年316亿元,2014年743亿元,2015年小米将销售额预定在千亿。

2011年初,该公司估值2.4亿美元;2011年末升至10亿美元;2012年达到40亿美元;2013年达到100亿美元;2014年是450亿美元;2015年中,公司成立五周年之际,估值飙升至800亿美元。五年间翻了三百多倍!

这是一组多么令人咋舌的数据,但是,小米做到了。不可否认的是,小米的确有它的特别之处,它在互联网中的很多创新和试水都值得我们学习。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米就是一朵无比艳丽的奇葩。

深刻的商业和管理理解

雷军的经历无疑是令人羡慕的:毕业于名校;长期从事软件行业,做到国内老大;从事天使投资也成果辉煌;做小米也是对商业和管理有独特的理解。

从战略到管理,到营销,到研发,到人员管理,雷军和小米对传统管理的理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小米的很多管理领域都值得称道和借鉴。从对战略的远见到对客户心理的洞察和运用,从产品的设计和对资源的把控能力可以看出其技巧。从其品牌定位,可以看出是最有存在感的定位。以前对于手机的品牌定位,各大厂商都试图刻画到消费者的脑海中,比如音乐手机、商务手机、女性手机等,而小米却跳出了这个怪圈定位成“发烧友手机”,这个超越了性别、年龄、地域、阶层的神棍级定位,反而深得人心。

提出独特的互联网思维

小米用活了互联网这个最具杀伤力的武器。雷军认为,互联网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全新的方法论,是一整套东西。“用这套东西做任何一个产品、产业,都能产生核爆炸”。最终,雷军将这套方法总结成了做互联网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在雷军“七字诀”的指导下,小米创造了一个超高性价比的神话。2011年小米1刚刚发布的时候,市面上同等配置的智能手机定价大多在三四千元,1999元的亲民价格使小米迅速聚集起一大批忠实的“发烧友”。

如今是“酒香也怕巷子深”,虽然小米手机性价比超高,但在这个创新爆发的年代,如果没有好的营销,再好的产品也会被埋没。小米公司之所以有这么强大的影响力,和它成功的营销是分不开的。社区模式+微博宣传就是小米营销的利器。

小米的做法和对应的互联网源头,能让我们探知小米是如何深度复制互联网的。这些成功的做法我们也完全可以用在自己的产品和市场,以寻找新的做法和方向。这种转变,就是传统行业的互联网转型。

但是,摘掉小米头上的“光环”,我们也应该看到,2015年时,小米暴露出很多问题。2015年“双十一”,小米仍然是手机总销量第一的公司,但在销售额上,它却已经被华为超越。实际上不仅“双十一”,整个2015年,小米出货量的增速都不太理想。2015年上半年,小米完成的销量为3740万台,而全年的销量则由原来的一亿台下调为8000万台;2015年第三季度,其销量在国产手机销量排行上,已经被华为超越。有消息称,由于预计小米智能手机出货放缓,配件供应商们也调低了对小米的内部预期。

小米这朵花能够开多久

如果把小米比喻成一朵盛开的花朵的话,我们要问,小米能盛开多久。通过分析小米的管理框架、营销模式、平台战略等后认为,小米的冬天有如下的表现:

(1)滞后于对新技术的预测和快速跟进。曾经的小米依靠性价比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米粉,但在性价比日趋无味之后,小米对新技术的跟进嗅觉却并不灵敏。小米在4G手机和手机指纹识别上的姗姗来迟,就是这个短板的具体反映。

(2)出海遇挫,专利问题凸显。从2014年开始,小米就急欲在海外市场博得一席之地,但是随之而来的专利打击却让小米无所适从。由于自身专利储备的不足,在专利保护极为严谨的海外,专利问题势将成为小米一道绕不过去的坎。

(3)小米移动生态链尚不完善。到目前为止,小米的强项仍然在硬件部分,而小米又一直将自己定位在互联网企业的形态。于此而言,小米目前还处在有布局无生态的阶段,要打造真正的小米生态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4)质量问题引发的负口碑效应。小米的性价比是一个优势,但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小米不断爆发的质量问题。2015年的屏幕门事件就是小米质量问题的一个缩影,问题出现后小米的闪烁其辞更是让广大用户感觉到了心寒。随着用户群的不断变化,小米的这些积压起来的质量问题很可能就会演变成滚雪球般的负面口碑效应,在互联网时代负口碑快速扩散的今天,如何杜绝负口碑,将成为小米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5)营销优势不再。一直以来,小米都以饥饿营销和低价策略占领市场。但实践表明,中国用户的忠诚度并不高,用户在多次通过小米网络渠道进行固定时间点的抢购而未果的情况下,都可能失去耐心转而购买其他公司的产品。近来,小米又玩起了国货营销并且增加了线下体验店的数量,但如此的改变,是否能挽回增长的颓势,目前还不明朗。

(6)爆品战略背后的隐忧。小米一直强调要做爆品,但是要知道,“火爆一时易,火爆一世难”,各行各业都上演了很多过气的故事,要想维持爆品的生命周期,就一定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而且还不一定能够守住。

(7)对产业链的掌控。小米的优势是营销,而不是生产层面。在芯片制造上小米就一直比较依赖高通,这使得小米不得不受制于高通这样的公司。而要知道,一个做硬件的厂商,要想真正的健康发展,就势必得全面掌控产业链。好在,雷军已有了这方面的意识,小米自主的芯片开发也许将会在不久的未来帮助小米解决这个难题。

(8)各厂商的围剿。快速的发展让小米正在变得越来越孤独,它的生产模式、营销模式正在被各个厂家模仿超越。当小米的模式、产品被模仿以后,小米原来引以为傲的产品特色很自然地就会被冲淡。而且竞争对手也在逐渐掌握防御小米的方法,有的甚至是在侵蚀。在这种情况下,小米如何突围,将是对它最大的考验。

从过去看,小米值得学习,从现在看,小米值得反思。因此,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小米。它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也有值得规避的地方。但不管怎样,小米肯定还会朝前走下去。小米的明天会走向何方,是盛开的牡丹,还是凋零的黄花,其实完全在于小米自己。

猜你喜欢

雷军小米
传递
杜小米的夏天
雷军演讲实录:向高手学习怎样成为高手
读《幸福的小米啦:小米啦发脾气》有感
可爱的小米
雷军的汽车探戈
雷军的小米帝国
懒洋洋的兔小米
雷军:40岁的时候别忘记18岁的梦
一辆自行车,为何拿到雷军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