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隧道软弱围岩施工技术

2016-06-30王永军

科技视界 2016年15期
关键词:软弱围岩施工技术隧道

王永军

【摘 要】隧道施工过程中,软弱围岩经常会遇到,因为其一些不良特点,增加了施工难度,施工质量不容易控制,容易影响到工程安全。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深入把握隧道软弱围岩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施工工艺,控制每一个环节的施工,促使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关键词】隧道;软弱围岩;施工技术

研究发现,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具有较大的难度和较高的安全风险,容易出现各类安全事故。近些年来,隧道工程出现的重大安全事故中,有超过60%的为围岩软弱导致的,这些事故除了造成财产损失之外,还会威胁到人们生命安全,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结合软弱围岩的地质特征与地形特点,采取科学的施工工艺,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控制施工质量。

1 软弱围岩的地质特征与变形

1.1 地质特征

相较于一般岩石来讲,软弱围岩具有较低的强度,根据确定的工程岩体标准,软弱围岩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在30MPa以内,流滑、膨胀为软岩特点,且具有较小的内摩擦角。从地域角度来讲,我国北方软岩有较低含水量,失去水分之后,呈现固态特征,在扰动作用下,崩塌问题容易出现。而南方软岩具有较高含水量,在扰动作用下,则会呈现液态特征。在剧烈振动作用下,将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软弱围岩,裂隙、断层等问题容易出现,特别是结构面上如果有较为软弱的充填物,将会极大降低围岩稳定性。围岩具有较差的赋存环境,软弱围岩所处环境具有不良的地应力,塌方、涌水等灾害经常出现。

1.2 软弱围岩变形

实践研究表明,在隧道施工实践中,围岩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和损伤随之而来。相较于坚硬围岩,软弱围岩具有差异化的变形特点;首先是具有较大变形量,开挖隧道之后,具有显著的塑性变形;具有较快的变形速度,软弱围岩形变后,变形随之出现;且有较长变形时间,隧道开挖中,软弱围岩除了变化较快之外,持续时间也比较长,且具有明显的蠕变特性;软弱围岩具有更大的扰动范围,扩大了软弱围岩隧道周围塑性区之后,如果不及时的支护,或者结构强度不符合要求,就会进一步扩大扰动范围。

2 对软弱围岩施工工艺科学制定

上文已经提到,相较于一般围岩,软弱围岩具有更低的强度和较差的自稳能力,隧道开挖过程中破坏到地应力分布,会有一圈松动圈形成于隧道周围。如果采取了不正当的施工工艺及工程措施,将会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因此,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变形,预防塌方的出现。合理确定开挖方法,控制变形,保证顺利掘进隧道。

2.1 超前支护

现阶段,超前管棚、超前小导管为施工较为常见的支护方式;在隧道施工中采取超前支护,可以有效支护前方围岩,施工过程中,加固周边土层,借助于双层小导管来加固松散地段,以便进一步扩大加固圈的范围。

2.2 强锁脚

将强锁脚合理运用到软弱围岩隧道中,可以显著控制地基软化,以便有效控制上台阶支护下沉及下台阶悬空下沉。

2.3 垫块、槽钢

本种技术与扩大基础具有类似的作用,避免工字钢出现悬空现象,显著提升竖向角度的拱脚承载力。此外,通过有效焊接工字钢和槽钢,可以形成一个整体,有效控制软弱围岩。

2.4 临时仰拱

有较大变形的地段出现于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闭合操作需要及时开展和完成,以便有效提升结构承载力,控制变形,避免发生严重的塌方问题。此外,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上下台阶均衡推进,促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在两周之内能够完成初期支护封闭成环,有效控制支护结构的变形。

3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3.1 合理设置辅助作业面

施工的软弱围岩如果有较为平缓的地形,那么正面暗挖很难开展;通常情况下,地形条件符合要求的话,会采取辅助作业面,包括平导、横洞等,将软弱围岩躲开,之后施工开展于软弱围岩条件较好的地段区域,通过铺底衬砌,形成稳定结构,循序渐进,促使软弱围岩掘进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3.2 合理选择正面进洞及洞内施工技术

为了保证软弱围岩施工质量,需要充分考虑工程地形及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及确定正面进洞技术;回填反压法、虚拟洞门、围岩改善等都被经常运用到。软弱围岩所在较陡的仰坡,且有滑动面出现,那么在靠近作业面时,不能够采取拉槽刷坡方法,而是要将接长明洞方法运用过来,长明洞长度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围岩平衡侧面及正面推力。如果坡面比较陡峭,且全断面与仰坡难以接近,施工过程中,则可以将挡墙夯填土反压边仰坡方法运用过来。在软弱围岩施工实践中,需要将泄水导洞打设出来,避免地基遭到水分的软化作用。若软弱围岩只有较浅的下伏深度,则需要挖掉软土,之后采取施作护拱方法。

4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重点控制内容

4.1 预防隧道塌方

塌方问题容易出现于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塌方问题,会增加施工难度,出现经济损失,因此,就需要对塌方有效预防。在软弱围岩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充分科学认识地质情况,对施工进度与方法等合理安排,避免出现塌方问题。要定期经常的培训施工人员,增强其安全意识,促使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够意识到塌方的危害,施工过程中,能够严格执行相应的标准和要求,规范施工人员的各项行为操作。施工过程中,将施工安全、质量保障理念树立下去。此外,还需要积极创新施工技术,构建严格的纪律体系,科学开展施工管理工作,提前预报地质情况。

4.2 爆破超欠挖控制

研究发现,爆破超欠挖会直接影响到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及经济效益,需要科学合理的控制。在隧道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开挖,如果出现了过度的超挖问题,会增多出渣量及衬砌量,导致工程造价提升,且局部超挖的发生,会集中应力,对围岩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而欠挖的出现,则会对衬砌厚度造成影响,处理难度加大。因此,隧道开挖过程中,需要对超欠挖严格控制,避免对下一道工序的正常施工造成影响。超欠挖会直接受到爆破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对爆破工序合理控制。

4.3 衬砌防排水

要将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的廁贯彻到隧道结构衬砌防排水施工中。完成隧道施工初期衬砌后,需要将防排水措施及时运用过来,对弹簧透水盲管合理设置,借助于沟槽排出水。软弱围岩隧道防水层施工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内容,如混凝土表面十分粗糙,需要科学处理,保证足够整洁后,方可以对防水板有机铺设。防水板铺设工序完成之后,避免施工人员随意行走,否则很容易造成破坏。在绑扎钢筋的过程中,也需要密切注意,避免破坏到防水层;如果不慎破坏到水板处,要及时补焊。在焊接钢筋过程中,为了避免防水层受到花火的破坏。则需要借助于石棉来遮挡周围,焊接工序完成之后,不要急着撤走石棉板,需要等其彻底冷却。要运用振动棒来振捣混凝土,科学控制,避免接触到防水层。

5 结语

综上所述,软弱围岩的一些特点,增加了隧道施工难度和危险性;如果不加以科学处理和控制,将会带来严重危害。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和各种影响因素,科学选择施工工艺,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提升效益,促进施工企业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科学技术不断革新,我国隧道软弱围岩施工技术将会日趋成熟,获得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伟.长大铁路隧道软弱围岩段中隔壁法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5(10):123-125.

[2]朱勇.研究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J].商品与质量:房地产研究,2014,6(18):144-145.

[3]张文达.铁路隧道软弱围岩超大断面TBM拆卸洞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5,7(18):66-68.

[4]杨建军,徐晓珊.隧道工程中软弱围岩的施工技术[J].商品与质量,2014,7(11):55-58.

[5]刘洋.浅谈软弱围岩隧道进洞施工技术[J].中国科技纵横,2014,8(19):234-235.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软弱围岩施工技术隧道
神奇的泥巴山隧道
谈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LED隧道照明节能改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