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市场导向的财经类院校MTI课程设置研究

2016-06-29张义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辽宁大连6025

关键词:选修课必修课课程设置

张义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辽宁大连6025



翻译市场导向的财经类院校MTI课程设置研究

张义1*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摘要:作为我国外语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一种新尝试,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旨在培养满足我国翻译市场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国内财经类MTI试点办学单位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也遇到了不少新问题,包括如何使课程体系更好地适应国内翻译市场的需求现状、如何确保开设的课程有利于培养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翻译人才等。通过分析财经类MTI试点院校的课程设置现状,探讨我国财经类翻译人才需要现状对这些试点院校课程设置的指导意义,建议在财经类院校MTI课程体系建设中,要设置语言能力课程,以加强学生的双语运用能力;要设置衔接性课程,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要设置实用性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总之,只有积极完善财经类院校MTI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满足我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及发展所需的财经类翻译人才。

关键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财经类院校;课程设置;翻译市场;必修课;选修课

张义.翻译市场导向的财经类院校MTI课程设置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3):111–116.

Zhang Yi.AStudyof Translation Market-Oriented MTICurriculum Designin Universitiesof Financeand Economics[J].Journal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6,18(3):111–116.

引言

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简称MTI),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1]。2007年至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先后五次共批准了206家MTI的试点办学单位。目前,国内共有十所财经类院校成为试点单位,分别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除了最后三所财经类院校于2014年获批为MTI办学单位外,其他七所院校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和挑战。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MTI教学工作,国内学术界对于MTI的研究逐年升温,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在不断提高。在中国知网上,笔者对2007年至2013年间以“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为篇名的论文进行检索,调查表明,2007年仅有4篇论文,2013年则多达49篇。这些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具体课程、毕业论文、导师制以及相关院校等方面。截至2013年,共有16篇论文以不同类型的MTI试点院校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理工科院校MTI教学的论文就有10篇之多,而其他论文则涉及地方综合性院校、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和区域性师范大学等。显然,财经类院校的MTI教学工作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因此,本文拟以目前已开展MTI教学的财经类院校为研究对象,梳理和分析这些院校在MTI课程设置方面的不足,并在探讨中国翻译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后,提出一些改进财经类院校MTI课程体系的思路,以期对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 财经类院校翻译硕士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鉴于MTI的设置“尚在试点阶段,没有前车之鉴,也没有现成的国外经验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加之推行速度过快”[2],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一点也体现在财经类院校的MTI课程设置之中。

表1 国内三所财经类院校MTI课程设置情况(笔译方向)

在上述七所财经类院校的相关网站上,查到了六所院校的MTI相关信息。其中,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MTI教育中心、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等网站上的招生简章或培养方案成为本项研究的主要资料。虽然各培养单位均以教指委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性培养方案》(简称“《指导性培养方案》”)为基础,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的培养目标,设置了相应的课程(表1),但这些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以下几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1)课程设置未体现出翻译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在培养上的差异。“专业学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应以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为主”[3]。然而,由于某些财经类院校仍未摆脱传统的学术型翻译硕士的培养观念,未能及时、系统地调整培养方案,因此在应用型翻译硕士和学术型翻译硕士的课程设置上有较大的重合度,结果造成两类人才的知识结构比较相似,也使得翻译专业硕士的实际翻译能力难以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得到有效的提高。

(2)课程设置的趋同性明显,个性特色不足。MTI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三大类。其中,必修课又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方向必修课。在所调查的院校中,公共必修课的设置大致相同,专业必修课和方向必修课略有差异,因此,各院校主要通过专业选修课来体现自身的特色。尽管有些院校明确提出了商务翻译特色,或是设有商务法律翻译(笔译)和国际商务谈判(口译)等专业方向,但未能在课程设置上体现本院校的特色和优势。这些院校的MTI课程中存在较大比重的重合性课程。调查发现,除了西南财经大学之外,其他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均未能发挥本院校的专业优势,也未实现翻译与财经类专业的有机结合,造成人才培养的同质化。

(3)课程设置未重视译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一位优秀的MTI毕业生不仅要有较强的翻译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管理能力。然而,这些MTI培养单位都还未开设职业道德能力培养、口笔译项目管理能力、翻译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课程。尽管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口笔译能力,但在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尤其是在担任专门翻译机构、外事外联和企事业翻译部门的管理职位时,职业素养欠缺和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便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实际工作。

(4)课程设置未考虑学生的学缘结构,缺乏衔接性课程。这些财经类院校的招生对象为拥有本科及同等学历,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对于考生的专业背景未有任何限制,有些院校鼓励具有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考生报考MTI。因此,学生的学科背景比较复杂,不仅有经贸和外语专业的毕业生,也不乏理工科院校的毕业生。浙江工商大学在衔接性课程上做了一些安排。该校在学位课、必修课、选修课、社会实践之外开设补修课,规定“跨学科与同等学历研究生补修课程由导师指导增选两门研究生课程”。但有些院校的课程体系中未包含任何衔接性课程,仅根据本院系的师资力量进行课程设置。

(5)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较大,缺乏课程体系的通盘考虑。有些院校未能从MTI的培养目标出发,在兼顾本院校的教师队伍的情况下,通盘考虑整个课程体系的建设。这一点主要体现在选修课的设置上。比如,某个院校开设了12门选修课,经贸商务类课程有五门之多,再加上两门理论性课程和一门论文写作课程,翻译实践课程就只剩下四门。然而,还有院校开设了九门选修课,其中六门为翻译实践课,外加两门理论性课程和一门写作课,但未开设一门经贸商务类课程。显然,这些院校的课程设置缺乏应有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离开了系统科学的课程设置作支撑,MTI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便不够完善,难以真正适应市场的需要。

2 财经类院校MTI教学与翻译市场的有效接轨

2.1我国翻译市场的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越发频繁。作为语言服务行业,翻译产业近十年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中国翻译协会发布的《2012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表明,1980年至2011年,国内正式注册的语言服务企业从16家增加到37 197家,2015年已达到6万余家。目前,我国的翻译从业人员接近119万名,兼职的翻译人员更是超过了330万人,其中研究生占23.9%,本科58.8%,大专11.6%,大专以下5.7%。据统计,国内翻译市场的产值逐年增长,2003年为110亿元,2005年突破200亿元,2007年接近300亿元,2011年约为1 576亿元。在中国语言服务行业蓬勃发展的趋势下,国内翻译市场的前景会越来越广阔。

尽管翻译市场的发展势头强劲,但是,“相当一段时间以来,翻译活动还基本上处于一种纷乱杂陈的自发状态。我国的翻译市场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弊病,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管理混乱无序和低质量的恶性竞争日益泛滥”[4]。此外,翻译市场的人才队伍良莠不齐,既有经验丰富的翻译专家,也有来自不同行业的兼职译员,甚至有不少借助翻译软件从事翻译的在校学生。目前,相关翻译专业资格证书并未成为专业人才进入翻译市场的必要条件。事实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高校培养的翻译人才都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的翻译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翻译市场发展的重要瓶颈。

2.2翻译市场的人才需求状况对财经类院校MTI教

学的意义

MTI教学与翻译市场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MTI教学是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为翻译市场培养出大量的高端专业人才,提高了翻译企业的语言服务水平。另一方面,翻译市场是MTI教学最大的实践基地和人才输出地,不仅为MTI教学提供了翻译反馈的资源,也为MTI的课程设置指明了方向。

目前,国内翻译市场对财经类翻译人才的需求旺盛。通过对前程无忧、中华英才、无忧网等国内几大招聘网站上有关翻译人才的招聘信息进行调研,笔者发现,财经类翻译人才在招聘人数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目前,翻译市场对财经类翻译人才的需求表现出三大特点:一是要求有一定的翻译经验。为了节省时间和资金,招聘单位都希望求职者能在第一时间胜任工作。这就要求MTI的课程设置真正体现出实用性的特点,注重对学生翻译技能的培养。二是要求具备一定的行业或专业知识。很多公司的招聘条件中都列出了专业知识或行业知识这一项。事实上,译员在专业术语、表达方式和知识方面的欠缺,会导致他们的译文出现逻辑混乱和表述不准确等问题。因此,设置MTI课程时可包括一些专业性课程,如商务、金融、旅游、法律等方面的课程,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三是要求有较强的双语能力。翻译是一个双语转换的过程,只有熟练掌握原语和目的语,译者才能出色地完成翻译任务。在这种情况下,MTI教学中应增加一些培养英汉两种语言能力的课程。

从MTI毕业生的就业来看,翻译企业的用人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翻译市场的人才需求状况。“对于我国翻译教学而言,需要针对国内翻译市场的需求,尤其是不同层次翻译人才的需求,做出客观理性的评估,明确培养目标,通过对翻译市场的分析和评估,制定与职业现实更为贴近的培养方案”[5]。因此,从翻译市场的需求角度来分析MTI课程设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 翻译市场视角下的财经类院校MTI课程设置

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旨在培养能够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具有熟练翻译技能和宽广知识面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这就要求MTI课程设置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使MTI的毕业生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进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同时,随着翻译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翻译准入和评估机制的推行,我国的翻译市场将逐步走向规范,产业化和职业化的水平将逐渐提高。这无疑对MTI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MTI课程设置与市场接轨变得更加紧迫。因此,笔者认为,财经类院校在开展MTI教学时,有必要从以下三方面做好课程设置工作。

3.1设置语言能力课程,加强学生的双语运用能力

扎实的双语能力是接受翻译培训和从事翻译活动的前提。目前,良好的双语功底,甚至包括语言等级证书和翻译资格证书已成为用人单位招聘时的重要条件。

首先,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是MTI学生翻译能力的有效保证。如果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即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不强,则翻译能力会大打折扣。调查发现,这些财经类院校都未开设英语语言能力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这个数字化和新媒体时代,语言和术语的更新速度惊人,加之口笔译活动经常会涉及最新的语言信息,如果学生不能有意识地加强英语语言能力,那么他们的语言水平则无法满足翻译实践的要求。此外,MTI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为非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由于他们在本科阶段缺乏系统性的英语学习,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MTI课程设置中,应适当考虑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开设诸如高级英语、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美文学、高级英语写作、英语报刊阅读等课程。

其次,汉语是双语能力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这些院校的MTI教学对汉语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调查的这些院校中,大部分根据《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公共必修课中开设了中国语言文化(或中国语言与文化)这门课程,而仅有浙江工商大学在专业选修课中开设了“高级汉语写作”这门旨在提高学生汉语语言能力的课程。事实上,汉语水平会直接影响译员的翻译质量,而离开了汉语的语言功底,翻译技巧则会成为空中楼阁。“从宏观上讲,译员的职责不仅是传递信息,同时也是在传递一种文化。在世界各国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中国的年轻一代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中国优秀文化,而译员正是这其中的主力军”[6]。这就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汉语基本功底。笔者以为,这些院校有必要开设一定数量的汉语类课程,例如汉语写作、中国文学、汉语修辞等课程。

3.2设置衔接性课程,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通过开设有针对性的衔接性课程,MTI办学单位既可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又可满足市场对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需求。

财经类院校有必要将衔接性课程纳入整个课程体系之中。这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由于这些院校大多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的学生报考,因此学生不同的学科背景对这些院校的课程设置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外语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功底,可缺乏经贸方面的专业知识。相比之下,经贸和工科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可缺乏系统性的外语能力训练,外语知识和技能相对欠缺。另一方面,翻译市场需要的是既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技能,又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翻译人才。大部分用人单位要求求职者“具有较高的英汉互译水平,一定的专业背景或是精通某一专业领域”。这说明,翻译市场需要既有较高语言能力、又有专业知识的翻译人才。

在开设衔接性课程时,这些办学单位应着眼于两点。一则,为缺乏经贸知识的外语专业学生开设一定数量的经贸类专业课程,以便帮助这类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经贸专业知识。例如,西南财经大学在这个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该校在专业选修课中开设了跨文化商务沟通、商务文体概论、商务导论、国际商务实务、金融与银行业务等衔接性课程,并规定了跨专业的学生需选修两门其他学院开设的商务类课程。事实上,其他财经类院校有必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选修课或补修课的形式,开设多门商务或经贸类课程供学生选修。针对某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在保证学生修完规定学分的前提下,可灵活安排学生选修诸如金融、财税、会计、工商管理等院系开设的课程。二则,为外语知识和技能欠缺的学生开设一定数量的外语类课程,重点提高这类学生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山东财经大学的补修课中开设了高级英语,西南财经大学的专业选修课中开设了英美文学赏析,浙江工商大学在学位课中开设有多门第二外语,如日语、德语和法语,但尚未开设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课程。不难看出,这方面课程的数量明显不足,难以达到提高跨专业学生基本英语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办学单位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此类课程的比重。如果因跨专业学生的人数较少难以单独组班的话,可安排他们选修外语专业本科高年级的专业课程,如高级听说、高级英文写作、英语词汇学等。

3.3设置实用性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

鉴于MTI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因此MTI办学单位应优化课程结构,增加实用性课程的比重,确保毕业生具备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综合翻译能力。

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翻译能力研究项目组”指出,“翻译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模块构成的综合能力,其能力基础既有通过系统教育、培训而获得的表述知识,也有来自翻译实践的操作知识”[7]。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能力,翻译能力不仅包括运用两种语言从事翻译活动的能力,而且涉及在翻译过程中获取和使用各类资料和工具的能力,以及保证翻译活动的效率和解决翻译中所出现问题的能力。

目前,这些办学单位利用自身在教学设施、实践基地、教师队伍等方面的资源,通过翻译工作坊和翻译实训基地等形式,采用课堂训练和项目翻译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翻译实践贯穿翻译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它们规定研究生在读期间累计完成的笔译实践不少于15万字(或10万字),口译实践不少于400小时(或200小时)。然而,在加强学生双语互译技能训练的同时,它们未能重视学生运用翻译技术和工具的能力、翻译本地化服务相关的能力、翻译职业道德和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在开设实用性课程时,这些办学单位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优化选修课的结构,增加实践性选修课的数量。由于受总学分的限制,办学单位有必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实践性选修课的比重。目前,这些办学单位都规定学生必须选修7门课程或是至少完成14学分,但翻译理论、赏析和研究性课程,例如中外翻译理论比较、翻译批评与赏析、名家名译研究、中西翻译简史、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原典赏析等课程的比重仍较大,需做出一定的调整。其次,开设翻译技术与工具类课程。在翻译行业产业化和职业化的趋势下,翻译市场需要能熟练地使用翻译技术和工具的复合型翻译人才。因此,这些办学单位可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产品测试与质量控制、桌面排版等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最后,开设翻译项目管理和职业化教育类课程。为了使MTI毕业生成为优秀的翻译项目管理者,这些办学单位可开设一些翻译项目管理、翻译服务规范、翻译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课程,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翻译行业和市场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

4 结语

在财经类院校开展MTI教育时,各培养单位有必要以市场为导向,准确把握国内翻译市场的发展动态和财经类翻译人才的市场需求现状,充分整合并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突出课程的实用性,从而确保财经类翻译人才更好地适应国内翻译市场的需要,以便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友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要求[J].中国翻译,2010(1):49–50.

[2]杨朝军.产业化视域下的翻译硕士培养模式[J].中国翻译,2012(1):24–28.

[3]杨桂玲.理工科院校MTI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3(11):136–137.

[4]李兰,王禹奇.标准化体系下翻译行业的发展[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7(5):137–138.

[5]朱锦平.从澳大利亚高校的翻译教学看专业化翻译教学体系的建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2(5):76–80.

[6]滕梅,张馨元.翻译行业产业化和职业化背景下的翻译硕士(MTI)专业课程设置[J].山东外语教学,2013,34(4):96–101.

[7]王传英.本地化行业发展与MTI课程体系创新[J].外语教学,2010(4):110–113.

编辑:文彦元

编辑部网址:http://sk.swpuxb.com

A Study of Translation Market-Oriented MTI Curriculum Design in Universitie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Zhang Yi1*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s,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Dalian Liaoning,116025,China

Abstract: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TI),a new training mode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foreign languages,aimsto cultivate highly qualified and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talentswho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omestic translation market. After several years’operation,MTI programs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ies in China have accumulated experiences but have encountered difficulties too. They have difficulty in making the curricula more adaptiv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a’s translation market and in ensuring the courses offered can better contribute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mpetitive translators. By analyzing the situation of MTI programs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ies and discussing the demand and requirements of translators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sector,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MTI curriculum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ies must be improved,an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offer courses targeting in enhancing students’language competence and bilingual skills,courses targeting in improving students’knowledge structure,and courses targeting in strengthening students’translation ability so that the MTI program in universitie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an cultivate translators who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a’s economic,cultur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words:MTI;universitiesoffinanceandeconomics;curriculumdesign;translationmarket;compulsorycourses;optional courses

DOI:10.11885/j.issn.1674-5094.2016.03.16.01

文章编号:1674-5094(2016)03-0111-0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6–03–16

作者简介:张义(1971–),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

猜你喜欢

选修课必修课课程设置
鲸宝宝的必修课
“驯龙高手 成为自己的路上,分离是必修课!”
凉山羊
河南省普通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让有效沟通成为医生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