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点

2016-06-28

广西城镇建设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城精准规划

政策速递

视点

城镇规划应该怎么制定?

周其仁:城市化下一程应以紧凑对蔓延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认为,目前的城市建设出现“摊大饼”的原因有很多:第一,有一种观点觉得,等人多再修来不及了,等人多再修就贵了,但是超前有一个适度的问题,超前得太大了,在经济上就会过不去,承受不了这个负担。第二,过去一直想只要修路就有车来,只要修房就有人来,忽略城市和基础设施。如果扩城、建城蔓延,下一步就是以紧凑作为对冲,要集聚为先、人气为王、便利为重,要转变观念和策略,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要更多地靠民间的力量。不完全是政府主导开发的,都是民营企业在那里挑大梁,不单单是盖一个房,而是一个片区、一个城市激活。

李洪兴:精准规划就是要找到新城建设中的最优路径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李洪兴说,“精准”就是要找到新城建设中的最优路径,既要充分挖掘新城建设的潜力,又要防止“造空城”“急冒进”,这可能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平衡的两端。新城精准化建设,“以人为核心”应该是根本前提,规划科不科学、细不细致,一是关乎长远建设和城市统筹,二是牵涉建设成本和财政压力。一纸规划固然无法精确到包揽一切,但没有一个科学且精准的规划指导,就只能打乱仗了。精准化的新城建设,还需要法治来保驾护航,城乡规划法有规定,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可见,新城建设也要有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能让“一个领导一张图”的情况继续。

智慧城市要怎么发展?

朱启臻:村庄规划要避免城市建设思维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启臻指出,加强乡村规划有助于解决农村建设无序发展的问题,但是乡村是“自由成长”的,一些令人赞叹的传统村落,是在数百年的“自由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天人合一的空间格局。然而,今天乡村“自由成长”的环境已经不复存在,通过必要的规划,还乡村“自由生长”的个性,引导乡村按自身规律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乡村建设的规划,一是要能满足村民的生产和生活;二是要建设有文化的乡村,既能体现、保存和传承农耕文化,又能融入现代文化;三是要符合生态原则。乡村规划只有建立在理解乡村的基础上才会减少失误。

韦静:城市总体规划并应依法“能改才改”

《南宁日报》记者韦静说,城市总体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在指导城市有序发展、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先导和统筹作用。随意修改城市规划尤其是法定总规和控规,既违反城市建设的基本规律,又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要破解总体规划被随意不断修改的乱局,还是要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决策的民主性,通过完善与规划相关的法律制度,避免把规划搞成领导规划、部门利益规划,这样才能使城市规划管理走上正确的道路。

李新社:整体性是一种看待智慧城市发展的新视角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社长李新社表示,要想整体治理催动智慧城市发展,首先要以人为核心出发,把人纳入城市治理的体系中,让其参与问题发现、参与解决方案制订的过程;其次应开放数据,这对于破除信息孤岛、发现城市问题有着巨大的意义;然后,政府应坚持合作主义的政策导向,致力于解决跨部门(机构)的协调与合作问题;最后,将所有的利益相关方联系起来,在考虑各方需求后得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以整体性思维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要通过看似冷硬的技术手段使得城市的发展回归本源: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冯奎:智慧城市建设将进入2.0时代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指出,智慧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基本方向。新技术将使中国城市发展在短期内得到武装,提升竞争力与影响力。但是智慧城市目前也在一定程度上走入四处开花、华而不实,甚至演变成新时期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烂尾工程。要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平台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的城市管理数据库,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这清晰界定了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该承担的角色,明确了政府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

猜你喜欢

新城精准规划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精准的打铁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长江新城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精准扶贫二首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