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分割与区域资源配置效率关系探讨

2016-06-27马崧博士生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长春130117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政策政府

■ 马崧 博士生(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长春 130117)



市场分割与区域资源配置效率关系探讨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我国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政府出于维护本地区税基和地方利益的动机驱动下,人为地造成市场分割,无形当中造成了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严重低下。本文结合有关学者关于市场分割的成因和趋势的观点,分析我国市场机制和市场分割造成的区域市场资源配置低效原因,最后提出我国深化改革市场机制的方式,并探讨如何配置资源使得效率得以提高。

关键词:区域资源配置地方保护主义市场分割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走向了市场,而且政府行为主导这一演变过程。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一致决定我国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府开始注重追求利益最大化,各个地域也为了各自地区经济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地方保护政策。而这些政策短时间给各地经济带来飞速发展,给市场制度演变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巨大的利益给我国经济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而且我国经济正因为如此,很长时间内保持着快速增长。基于此,政府大力实行目标利益最大化政策。从长远来说,这最终会给我国资源配置带来困难。因为追逐地方利益,导致市场条块分割,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人为地扭曲了资源配置,因而原本市场配置低效基础上变得更加扭曲。使得我国市场改革不但没有进入市场整合的趋势,反而区域的市场分割更加明显。因此,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当下,改变目前我国资源配置低效的情况,就必须从市场制度、金融、地方保护政策的成因和地理环境方面分析造成市场分割的原因。

改革开放后国内市场分割的程度和趋势

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已经有三十多年了,在转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地方市场分割。其中地方保护主义最为明显。各地区为了本地区的资源最大利益化,通过制定政策和行政管理手段限制其他省的产品进入本地区市场或者将本地区独有资源流向外省。人为的为生产要素流动设置障碍,这种行为无疑是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更是人为的扭曲资源,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最终影响市场在整个资源配置中主导作用的发挥。

关于我国市场是分割状态还是趋于整合状态,中外学者都有研究。Young 在2000年曾对我国1978年后地区产业机构和地区保护政策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我国为了加快国民经济增长,为了取得最大利益,不惜以资源为代价,产业结构的设置让很多地区资源扭曲,不适合市场规律发展和资源配置规律,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更是加剧资源配置的扭曲。无独有偶,持有这个观点不仅仅有Young,法国经济学家Poncet也在Young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市场分割的论点。他用了大量的数据和对比来阐述其观点。他根据我国1997年各省之间的税收和同期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对比,发现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明确指出我国消费者购买各自省份自制产品数量是其他省份产品的21倍。这些数据无不佐证我国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但是我国很多经济学学者与这两位学者观点相反,他们认为虽然我国存在很严重的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政策,但是从整体的情况来看,我国市场仍然处于整合的趋势。如2004年学者白重恩和李善就提出了我国国内市场正处于整合的阶段。白重恩在2004年整合的资料指出,在GDP锦标赛的情况下,每个地方地区都希望保护本地的企业,促使本地的GDP增长。但是数据表明当地政府很愿意保护某些行业,而不是保护一些行业,从地方保护和市场整合的角度来看是不好的。而且我国随着经济发展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就需要地方政策保护到统一政策的过渡。其中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也证明我国市场趋于整合的观点。

对于我国市场为什么产生这两种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我国关于市场分割的资料和各省之间的经济来往联系的数据很难获取到,而学者们得到的数据都是根据需要估计,进而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另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在市场行为中很难测算。因为当地政府没有采取贸易征收关税或者发放许可证的形式,多是采用口头传达或者制定政策的形式,很难直接找到市场相关数据,没有市场依据很难判断。

我国形成市场分割的成因

从目前我国市场情况来看,市场分割原因有两大类:一种是商品的特殊性(易腐蚀等)、地域运输环境等自然原因造成的分割;另外一种是由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阶段衍生出的地方保护政策人为造成的分割。而大部分学者研究方向主要是地方市场保护主义,因为这一种分割,严重影响市场的运转,更是影响了区域资源优化配置。

2003年林毅夫和刘培林认为,自我国1953年开始,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五年计划以加速建设先进的现代工业,普遍存在地方保护政策。而这样的计划造成很多以工业产业为主的地方都有着严重的市场分割现象。从计划经济开始,制定过高的目标,为了实现赶超战略,很多企业得到政府的保护。而后,国家由计划体制改革为分权体制,这种保护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为了使当地企业避免与国际和国内其他地区竞争,各地又打响了新一轮的保护战,使得地方保护政策加剧。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实行经济一体化,目的是为了实现我国市场区域趋于合理化和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珠三角作为我国最为活跃的三大经济区域之一,为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提供了参考,但是该区域商品市场分割状况仍然较为明显。基于珠三角各个城市2000年以后9类居民消费指数,利用相对价格法分析珠三角市场区域分割状况。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和珠海的商品市场分割程度最高,广州市场分割程度最低。

陆铭、陈钊和严冀(2006)针对地方保护主义对市场分割产生很大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看法,在《中国国内商品市场趋于分割还是整合—基于相对价格发的分析》中提出地方保护主义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改革以来财政的分权和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决定的。1999-2001年珠三角的市场分割指数出现大幅度降低,但是2007年开始,金融危机导致我国经济出现萎缩状态,各地政府开始采取市场分割方式保护经济。但是,当地政府采取区域保护政策,明显使得当地生产资源和商品不匹配。深圳和珠海是珠三角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两个市场,而且进出口贸易也是相比其它珠三角城市所占GDP比重要多。经过对比发现这两个城市市场分割程度最为严重的。深圳和珠海通过贸易往来代替对内合作带来的短期内经济利益的增长,但是他们却放弃了我国整体市场区域整合的策略。而这一观点Young和Poncet十分认同,并在研究领域内提到我国市场分割是由于我国发展战略导致的。另外,地区市场分割和保护政策本身也有一个内在的因果关系链,发展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区分割的政策。

白重恩2004年曾指出我国国有企业和高利税的企业是地方政府保护决策方式之一,而国有企业和高利税企业的地方比重是地方政府制定保护政策的重要原因,因为这样建立地区性竞争政策壁垒能够给地方政府带来利益。

平新乔也提出相似的观点,他说巨大的物质利益驱使着当地政府对于国有企业和高利税的企业进行着产业、资源实施的保护与控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政府应该对其保护地方谋取更多的利益。平新乔(2005)就依据我国政府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为出发点,提出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政策有着很大关联。他从当地地方企业保护需求、当地经济状况和供给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就业压力、地方税基保护动机、产业结构及政府消费与市场环境的关系。相对落后的区域为了保护当地企业免受外来企业的竞争,政策则倾向于封闭当地市场,使得外来的商品和资源无法进入本地。这无不说明我国地方经济基础决定了地方保护政策长期存在。珠三角经济一体就是尤为明显的例子,当地政府为了区域经济增长,不断为当地企业制定出优惠政策。综上所述,市场分割成因与我国地方保护和政府法制战略不无关系。

经济新常态下市场分割对市场经济建设的影响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处在一个极为珍贵的重要战略机遇时期。我国经济的一系列转型,从劳动密集转向知识密集,投资拉动转型创新的经济趋势需要市场制度的支持。经济新常态下市场分割对于我国经济建设有以下几点阻碍:

(一)阻碍政府部门体制改革和释放制度活力

我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要化解经济新常态的短期困难,关键在于市场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有没有发挥出来以及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干预程度。区域政府地方保护政策的一再实行不仅打破我国市场整合的策略,更是严重阻碍了经济新常态的市场建设。政府制约市场活力和要素优化配置的体制对于市场演化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制约。市场变化永远比政府部门体制改革要快,如何适应市场,发挥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在资源优化配置上起着决定性作用,政府如何摆正自己的态度是经济新常态下市场分割对于市场经济建设的一大决定因素。市场分割使得政府依然扮演着“闲不住的手”的角色,对地方经济干预过多,对地方企业保护过甚,企业严重依赖地方政府保护,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容易滋生“寻租”,阻碍市场发挥应有的资源配置功能。

(二)妨碍市场合理配置资源

我国利用劳动力、资金、能源等传统要素使得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呈现高速发展的状态。但是我国传统要素的资源错配造成了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间的缺口极大。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资源浪费且配置不合理的情况下不断使用。我国价格机制不完善、政府干预、区域保护政策造成的市场分割及财税体制等因素,使得我国资源错配,直接表现在行业间和行业内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如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地区产业)。也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三)阻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农业和制造业的比重逐年下滑,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由于市场分割的存在,各省根据自己本省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提出本省发展战略,导致严重依赖资源的省份粗放式发展,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造成产业结构“偏重”,加大了转型升级的难度。

影响我国地区资源配置的因素

影响地区资源配置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原始资源禀赋、当地市场化程度、地方保护程度等。而区域保护政策主要包括对资源的保护与抵御外来资源,人为的阻碍市场分割。从整个趋势来看,提高区域资源配置效率的核心首先是地方经济发达程度,其次是区域文化和国家整体政策的方向。当然还得靠当地政府的政策格局,一个地方的政策格局对整体资源配置效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原始资源禀赋

我国很多地方资源和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气候等有着密切关系。如我国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交通相对闭塞,虽然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但是科学技术达不到开采要求,很难将资源利用起来。对于西部来说,东部区域的省份有着明显的地区优势,不但资源丰富,而且具有便利的运输条件,最重要的是东部区域省份具有很灵敏的商业信息。这些足以证明原始资源禀赋、科学技术和经济基础对于资源配置有着很深的影响。

(二)产业结构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于很多地区都有着明确的产业规定,使得我国产业结构定位不同,也就造就了资源配置效率差异。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一直将中西部定位为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使得这些地区产业链起点相对较低。由于科学技术也是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中西部科技水平低下使得资源消耗过大,而且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结构演进相对较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中西部资源过度消耗。再加上技术水平落后,造成资源成本浪费,西部资源日渐枯竭,资源不匹配的现象也愈发严重。即使我国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但是限于其市场制度演变脚步缓慢、科学技术更新换代成本过高。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很难将大量人力和物力投入到传统产业,延伸当地产业链。只能任由其发展,而且加上沿海地区技术、人才、产业链的完善等优势,国家也默许了其支配中西部资源配置的格局。这样就会使得东西部产业结构分化日趋明显,也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东高西低”状态。

(三)市场化和开放水平

一个国家经济由市场主导,其市场化程度越高,也侧面说明其国家资源配置越趋于合理。这个理论也适合地方经济。因为市场化程度越高,不但可以培养当地居民的资本利用率,而且使得人们意识到资源配置合理和市场化有着绝对关系。从目前来看,在市场化和开放水平方面,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不管从投资效率、金融服务水平、科技水平来看,东部地区市场机制的作用都比西部地区大。再加上东部有着较高的投资利润率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着大量的外部资本。因为优越的资源禀赋、充裕的资金供给和灵活的市场传导机制,使得中西部地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演化发育程度与东部地区差距非常明显,也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的流动和配置。

(四)区域保护政策

为了各自地区的经济利益,当地政府不可避免地出台地方保护政策,让国有企业和高利税企业受到优惠政策保护。利益驱使各自地区的政府为促进本地区的市场发展,打着“发展地方经济”的口号,将自己利益最大化,以隐形规避性政策或者明文规定的形式制定维护地方企业的政策。其中地方主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方式:一是政府强行干预,让消费只能购买当地出产的商品;二是地方政府对外来商品进行收税的形式限制其他地区商品或者资源;三是大力支持本土企业,对于外来企业进行限制。这样当地政府为了激励本地区企业和限制外省的资源,来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这样的行为无疑导致区域市场分割,更加造成全国经济率的损失和市场失灵,降低了政策统筹区域资源配置效率。更是直接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开放性,并阻碍了我国市场机制的运行。

破解市场分割以提高区域配置资源效率的途径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为追求经济高速发展,一直以粗放型的模式来发展国民经济。这样模式是以大量的投入、消耗大量能源、污染环境和效率低下为特征。而且这样的行为不仅仅是影响市场机制演变,更是阻碍了我国市场整合的趋势,严重影响我国区域配置效率。只有改变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使得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从本文讨论的观点来看,我国必须加快建立新的体制机制,改变现有的地方保护政策,提高政府监察行为,让这一改革朝着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向努力。

第一,先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必须使得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变得实用和合理化。从行政管理的特性和市场的内在联系进行改革: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将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而将有关于市场机制的问题交予市场,政府只负责宏观把控即可,而不能参与市场行为。二是深化改革政府机构。将行政体制打造成“决策科学、分工合理、执行顺畅、运作高效、监督有力”的政府机构。三是建立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必须把行政决策朝向科学化、民主化。四是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就是要把市场机制相关政策法规完善,依法推进法治社会,让行政权力实质化,同时加强机制的完善,使我国市场问题有法可依。

第二,要改变我国现有的价格机制。因为价格反应的是资源的稀缺程度,但是若想改变我国目前市场分割的状态,必须要健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污染物排放数量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在价格机制的完善上,笔者建议:一是控制全国总体产品价格平稳,调整价格结构;二是从市场需求出发建立开发统一和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三是颁布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打造良好的市场秩序。

第三,从资源配置角度出发改革金融体系。首先在财税体制方面,各地政府部门一定要为国民经济考虑,不能打着发展当地经济旗帜破坏整个财税制度。政府部门一定要将自己的权责分离,与此同时还要将财政体制和政府事权高度匹配。地方政府不能为了追求本地区高税收企业,一味的实行地方保护,应在全国各地区资源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税收体制。将扩大增值税的原始生产型地区如中西部地区打造成为消费型试点范围,让当地加快市场化演变进程。同时鼓励当地创新科技企业,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为了市场资源配置合理,国有金融企业的股份必须加快改造的步伐,产权结构必须趋于合理化。

第四,彻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从目前我国形式来看,政府职能部门必须上下联动,全面规范。监察当地政府是否按照我国战略角度出发,有没有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出台的有关市场机制的政策。同时还要厘清各地方为当地国有企业和高利税企业税收的优惠政策。赏罚分明,废除影响市场公平竞争或者违法政策,彻底杜绝地方保护主义政策。规范与企业缴纳税收或非税收入挂钩的财政支出优惠政策,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总而言之,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价格体制、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和彻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机制和适合于高效资源配置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晓敏.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一个最新综述[J].北方经济,2009(22)

2.季仙华,齐兰.中国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J].中国市场,2012(46)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J].交通财会,2015(1)

4.林志鹏,龙志.中国区域市场分割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2(2)

5.郑万军,王忠征.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的政府职能市场化[J].市场经济研究,2003(1)

6.成力为.我国内外资资本配置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政策政府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