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亲王良太的长征

2016-06-25王卫祖

党史纵横 2016年5期
关键词:敌人红军部队

王卫祖

红军长征进入四川境内时,十万川北子弟加入队伍,我的父亲、开国将军王良太就是其中之一。

1917年10月18日,我的父亲出生在川北大巴山区巴中县斯连垭乡龙门沟村一个农民家里。当时家里有几亩场田,日子还过得去。6岁时,家里送他去斯连垭上了学。不久,家中因故借了十几块大洋的高利贷,没想到4年时间滚成了150块,只好把场田卖了还债,父亲也因此辍学。10岁那年年关,债主催债,扬言还不上就派乡丁抓人,爷爷无奈逃往陕西,从此没有了音信。13岁那年,奶奶病故,父亲一下子成了孤儿,只能靠给人家放牛、打猪草、看苞谷地维持温饱食。一年后,父亲的姑姑看他可怜,把他介绍到离家70里的清江渡,在一家染坊当了小工,总算过上了半饥半饱的日子。

1932年底,红军第四方面军打到清江渡。看到队伍里有饭吃有衣穿,不受欺负,不满16岁的父亲毫不犹豫地参加了赤卫队少先连。

1933年初,四川军阀田颂尧兵分三路围攻红军。通江、南江、巴中各地赤卫队在清江渡集中,整编为川陕苏维埃政府保卫局保卫营,参加武装斗争。临离开斯连垭时,父亲的姑姑舍不得,哭着拉自己的儿子和侄儿回家。绵绵细雨中,父亲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泪水,硬是一个人跟上队伍走了。

离开家乡,就是不断地打仗,父亲在战斗里成长。1933年6月,红军取得了反刘湘、刘文辉六路围攻的胜利,父亲在战斗中接替了牺牲的班长。8月到10月,红军连续发动三次战役,收复了通、南、巴,巩固了川陕苏区。

1934年4月,川陕保卫营编入川陕省独立团,父亲因作战勇敢当了排长。8月,打下洪江洞后,独立团又编入成立不久的红三十三军九十八师二九四团,父亲在二营六连二排当排长。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一年多仗没少打,但基本上是“且战且退”。1935年3月开始,四方面军主力陆续退到嘉陵江西岸。5月,二九四团在通江县木门镇掩护方面军总卫生部及医院撤退。一天,父亲所在排奉命在木门后山放哨,这时敌人包围上来。见无路可走,父亲大喊一声:“死也不当俘虏!”全排30人没有一个怕死的,纵身跳下深不见底的山崖。幸亏崖下繁茂的树藤托挡,无人牺牲。等敌人冲到山顶,全排已经追赶大部队去了。

退出木门后一路走一路打,渡过嘉陵江,来到江油、中坝一带。一边等待,一边为中央红军筹集粮草。6月14日,四方面军在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7月,根据中央两河口会议“向北进攻”的决定,二九四团进攻松潘,三十军二六八团打宝塔山。拿下松潘,宝塔山却得而复失,其它部队没能占领江油等地,中央决定放弃“北出”计划。

二九四团奉命在松潘掩护主力部队“西进”。那十几天,天天都在生死线上,仗打得非常残酷,每仗都死很多人,父亲也几次遇险,并且首次负伤。一次撤退时,父亲被敌人抓住枪背带,幸亏排里一个战士回手一枪打死了敌人。还有一次去伙房领野菜汤时,正遇上敌人飞机投弹,炊事班黄班长扑到父亲身上,自己却被炸死了。

由于敌人封锁,战士们连续几天吃不上饭,饿得走路打晃,看见啥都想吃,别人粪便里的大麦粒、野草或大麻叶子都用来充饥。父亲说,战争年代,我九死一生,都是革命队伍和同志们救了我。

掩护任务完成后,部队撤到毛尔盖。8月中旬,部队整编,二九四团编入右路军红一方面军二师四团,父亲为二营六连一排排长。

四团是右路军先遣团,8月20号天没亮就奉命向草地进发。走出不远,就见红三十军的部队向队伍前方插,只听有人喊:红四方面军的同志们,你们回来吧,不要跟着毛泽东逃跑!四团的战士没人回头,随着一方面军跑步前进。

后来听说,三十军曾架起机枪堵住去路,并请示“打不打”,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

出了毛尔盖就是水草地,根本没有路。连里要求“踩着前面脚步走,注意不要掉到水坑里,会没顶”。

在水草地,父亲他们遇见了朱德总司令。他扛着一把钓鱼竿,看着他们说:同志们哪,你们先走吧!我们随后也要赶上,总会会合的!

经过6天风雨兼程的行军,打散了3伙堵截的藏族骑兵,部队到达班佑,晚饭一人分了一碗马肉煮野菜“打牙祭”。父亲说,一次战后打扫战场,他突然觉得后背一震,紧接着听到一声枪响。原来是一个受伤的藏兵打他黑枪。幸亏藏兵的枪太老,子弹没劲,又正打在枪背带和子弹带的交叉点上,只打断了枪背带。

到班佑后,结束了“天当房,地当床”浑身泥水的露天生活,总算有牛屎棚子住,吃到牛羊肉了。29日,红军发起进攻,全歼胡宗南的四十九师,拿下上、下包座,之后继续向川陕边进军。

9月12日,中央在鹅界开会,决定军委纵队和一方面军合并,组建陕甘支队,下辖3个纵队,继续北上。

出鹅界,爬上冰雪覆盖的岷山。上山时浑身汗湿,到了山顶又寒风刺骨。大家解开背包,裹住身体,连滑带滚地下了山。又经过200里的连续行军,迎面发现军阀鲁大昌派来堵截的部队。红军首先发起进攻,消灭了敌人一个营。冲在前面的父亲缴获了两把驳克枪、一支步枪,“心里高兴得不行”。

9月16日,先遣团来到川甘关隘——腊子口。

腊子口号称“天险”,两侧壁立的山崖相互间隔30米,山沟里有条湍急的腊子河,河上有座木桥连接两岸的栈道,是通向甘肃的必经之路。鲁大昌部队在桥东山上修了多座碉堡,派两个营的守军卡住了通道。红军北上,必须尽快将其攻克,彻底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

团里把主攻任务交给了六连,杨成武团长作战斗动员。因为地形不利,大部队展不开,决定组织起30人的突击队,父亲自告奋勇,担任队长。突击队每人一支短枪、一把大刀、10颗手榴弹,装束整齐;晚饭加餐,每人还给了半碗酒。

当晚,趁着夜幕,突击队发起进攻。在担任掩护的机枪步枪和手榴弹爆炸的震响和火光中,父亲大喊一声,带领着突击队冲向桥面。这时,对岸敌人的枪声也响起来。紧接着,成批的手榴弹把桥前的开阔地炸成一片火海。突击队刚刚冲出就有十几个战士中弹倒下,其他人匍匐在地,抬不起头来。

见状,后面命令撤回,重新部署进攻。

之后,又用桥下徒涉和桥面冲锋结合的办法冲了几次。因为敌人碉堡和掩体坚固,火力很猛,我们的机关枪步枪手榴弹对敌人构不成威胁,致使部队伤亡很大,始终冲不过木桥。

半夜,团里根据军团首长指示调整部署,确定正面轮番佯攻,消耗敌人。另派一营组织兵力,拽着马尾巴,从河的下游徒涉,攀着峭壁,绕到敌人侧后待命。

第二天凌晨,团长一声令下,枪声大作。一营从敌后的山上杀下来,手榴弹在敌人阵地里炸得火光冲天。掩体里的敌人顿时乱了阵脚,争相逃窜,但碉堡里的敌人仍在顽抗。

父亲见前面进攻不畅,忘记了伤痛,又带着敢死队剩下的15个人,踏着满地的手榴弹弹片,冲过木桥,杀入敌阵,挥刀一阵猛砍。丢了魂的敌人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最终,“天险”腊子口被英勇的红军踏平了。

这次战斗打下来,原本30人的突击队,连父亲只活下两个人。父亲两腿和双脚被手榴弹炸伤9处,6块弹片终生留在腿里。战斗结束后,他两腿肿得不行,被炸烂的双脚根本不能碰地。后面的行军,他是骑着收容队的牦牛、毛驴走的。半个月过后,伤势才逐渐好转。

9月21日,在宁夏的哈达铺,部队进行了休整。红一方面军过雪山草地伤亡减员很多,一、三军团总共剩下8000来人。

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下辖18个大队。王良太在一大队,又当了班长,大队长是李天佑,连长胡炳云,排长张万春。

在哈达铺休息3天,又向六盘山进军。过了六盘山,又走了一个多礼拜,于10月19日到了陕北吴起镇。

为了站住脚跟,在吴起镇附近的二道川,毛泽东亲自指挥红军伏击了一直尾追的军阀马鸿宾的一个骑兵师。

此战过后,11月初,徐海东率领红十五军团的二十五军赶来会合。随后,中央移驻瓦窑堡,又恢复了红一方面军番号,下辖红一军团(原红一、红三军团合编)、红十五军团。

此时,根据中央指示,红军的主要任务是肃清延安周围反动武装,巩固根据地。期间,父亲随所在部队,在百灵庙、保安打了几仗。

11月下旬,为了彻底粉碎敌人的围攻,中央决定在直罗镇打一个伏击。当时,把红一、十五军团主力全用上了。

父亲所在的二连为突击连。从11月21日突击连发起进攻,连续战斗4天,终于消灭了敌一零九师又一个团,活捉敌师长牛元峰。这一仗后,敌人轻易不敢再进犯根据地了。所以毛泽东说,这一仗,是革命大本营设在陕北的奠基礼。

直罗镇战役后,部队得到休息的机会,在一个叫套头的村子过了年。年后,部队又进行整编,恢复了师、团编制,但是没有营。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下设一、二、四师,父亲在二师(师长刘亚楼、政委肖华、副师长李天佑、参谋长钟学高、政治部主任邓华)四团二连二排当排长。

1936年春,红军发起东征战役。红一军团为左翼纵队,红二师五团打先锋,王良太所在的四团为本队,二团后卫。

为了迷惑敌人,我军先从米脂到劲节。2月20日夜,突然从柳林渡渡过黄河,攻占了石楼县城。

又经过一天行军,红军占领关上,在这里遇到前来增援的阎锡山“满天飞的第四团”。两强相遇,分外眼红,师里决定四团与二团集中兵力一起打。26日下午,我军发起进攻,敌军步步后退,但顽强抵抗。打到天黑,敌人被包围在一个山头上,二连几次冲锋都没得手,伤亡很大。团里换四连再攻。拂晓,敌人企图突围,团里调整部署,终于把“满天飞的第四团”彻底消灭,还俘虏了敌团长。打扫战场时,缴获了3门山炮。后来,把这几门炮送到延安,成了红军炮校的宝贝。

这一次胜利,红四团威震敌胆。

阎锡山怕红军在山西站住脚,不久又调集18个团围堵红军。红一军团组织各部队在郭家掌设伏,一举击溃阎军。之后,东进红军在洪洞、霍县、赵城、临汾一带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

在攻打襄陵城时,二连担任主攻,打断了3根梯子,终于登上城头。进城后,打开粮店、当铺,把钱粮分给穷人。老百姓非常拥护红军,纷纷要求参军,团里一下扩大了一千多人。

4月,阎锡山会同蒋介石的中央军,重兵围攻红军。中央决定红军撤回黄河西岸。红四团负责殿后,掩护军团主力边打边撤。

5月初的一天,部队在午城镇被敌人包围。突围时,父亲一把长枪一把短枪,打死的敌人数不过来,带着全排杀出重围。第二天,二排奉命守在河边一个羊库伦里迎接五团。不料,五团没到敌人先到。远远看见敌人冲过来,师长刘亚楼大喊:“不是五团,是敌人。快打!”于是,守在河边的部队一齐猛烈开火,敌人的尸体把羊库伦周围的沟都填满了。

下午4点,战斗结束,全连奉命开始渡河。这时,听说刘志丹同志牺牲了,大家都很难过,因为刘志丹在建立陕北革命根据地上是立了大功的。

过河以后,部队驻扎延川,父亲奉调到四连当副连长。没怎么休整,部队又于5月中旬开始西征。

西征第一仗打的是甘肃曲子镇,消灭了马鸿宾的一个骑兵师。接着打土城,捉了何柱国的一个骑兵师长。打土城时,一架敌机丢了颗炸弹落在父亲脚下,幸好没有爆炸。

之后部队进驻固原。经罗荣桓作工作,驻守固原的东北军王以哲部同意只与红军相持,互不侵犯。王的部队也吃不饱,红军常煮了面疙瘩汤送给他们。

8月31日,部队奉命开赴会宁,接应二、四方面军,并准备打静(宁)会(宁)战役。但是,敌人先跑了。

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到达,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11月,胡宗南调集5个军向根据地进攻。中央决定集中红军主力,在环县附近的山城堡狠狠打他一下。

红四团(团长罗华生)负责断敌退路,团里给四连配备了3门迫击炮和3挺重机枪。22日拂晓,大批敌人从前面溃退下来,被四团堵在山口前。急于逃命的敌人几次突过山口,都在肉搏中被红军打了回去。一直到上午9点,终于彻底消灭了胡宗南的一军一师一旅和七十八师,彻底粉碎了敌人的进攻。这是红军时期的最后一仗,战斗最激烈时,四连跟敌人拼上了刺刀,刺刀拼断了拼手榴弹。父亲杀得正眼红时,突然听见身后青年干事兼掌旗手李兴生大喊:连长!回头一看,一个敌人正端着刺刀冲来。父亲立即接过李兴生递过来的旗杆,顺手向敌人刺去,正中心窝。可是,李兴生却被后面的敌人打死了。

战争年代,牺牲的战友成千上万,“李兴生”们一直活在父亲的记忆中。

猜你喜欢

敌人红军部队
俄部队军演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儿在部队又立功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稀奇古怪的敌人
稀奇古怪的敌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十送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