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错了

2016-06-25李松蔚

南方人物周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坏人来访者传统美德

李松蔚

一位女性白领来做心理咨询,一进门就气愤地说:“为什么我做事总是那么委曲求全,生怕得罪他们,在意他们的感受?为什么这样?别人做事完全不在意我的感受,凭什么他们就可以!到底是我傻还是他们错了?”

话虽这么问,她圆瞪的双眼却明明白白地告诉我,她需要的就是一个确定无疑的判决:就是他们的错!假如我不站在她这一边,胆敢给出各打五十大板的回答,她绝不会放过我。我只好苦笑:“你看起来很需要有人支持。”

她狐疑地看了我半天,仿佛先要确认我不是和“他们”一伙的,然后才开始倒苦水。她说的是公司里的人际关系。传统美德在现代商业逻辑里越来越不好用了。没人在乎你是不是好人,保持美德只会让自己徒然忍受委屈。费了很多力气,承担了很多牺牲,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回报,反过来倒给别人更多挑剔的把柄。干活的人忍辱负重,指手画脚的人心安理得。超负荷的工作,无休止的加班,许诺的回报不断拖延,无端的指责猜疑倒是得寸进尺——商业社会的法则就是如此:你付出越多,在别人眼中反而越显得软弱。

她说完,长吐一口气。我们一时默然。她在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意思,我很难表示反对,但是一味赞成也没什么意义——除非她真的只想找人控诉一番。我问她,究竟哪一部分让她感到不舒服?是不曾得到足够的回报,是无法拒绝不合理的工作,还是对哪位同事怀有积压多时的宿怨?

她说都不是,就是小时候信仰的美德,“没人当回事”了。

有段时间,我很头疼遇到这种愤世嫉俗的来访者。他们向我抱怨这个世界如何不好,可是又能怎么办呢?我总不能附和着说:“对!都是这个世界的错。”听起来是解气,但不是心理咨询该做的事。我尝试把话题引回来访者自己身上,但是很难。“或者你找一找自身的问题”,这种引导不是没事找事吗?人家本来是接纳自己、喜欢自己的,凭什么说他们有问题?世界错了而已。

现在我知道该怎么办了。我说:“对,这个世界真的有问题。”然后我就看着她不说话。她可能没想到会得到这么直白的支持,有点不知所措,愣了好一会儿才叹了口气:“那好人应该怎么办呢?”

我说:“好人当然得不到好报。”她震惊地看着我:“为什么?为什么你也说好人得不到好报?”我接着前面的话:“所以说,这个世界有问题。”

她不由自主地点头:“那倒是,这个世界有问题,那倒是……”重复了几遍,她慢慢皱起眉头,“所以你的意思是说,我应该做一个坏人吗?”我问:“为什么应该做一个坏人?”

但这个问题用不着回答。很显然,来访者并不只是一味愤世而已,她也愿意有更好的生活,也能够为此负担更大的责任,然而那样的渴望潜藏在对他人不公的抱怨和对自己怜惜的矫饰之下,便让人有无从着力之感。他们强调“世界错了”的同时,也就藏住了后半句:“而我并不能适应。”看起来强硬的外表下,恐怕也有一点哀伤。

一些人也许想要努力告诉他们:“世界没有错。”于是就产生了争论,那恰恰迎合了他们无意识的回避。而另一种态度,则是比他们更夸张地宣称:“是的!世界错了。”只有等这部分控诉被充分地表达,这部分委屈被毫无保留地看见,他们也许才会开始思考:“活在这个错误的世界,我要怎么办?”

我的来访者开始想要变得更bitch一些了。她在酝酿一些拒绝的话,她打算跟老板谈薪水,她考虑跳槽,甚至想把一些挑衅的话扔回对方脸上。有一些人得罪了也没关系,反正他们也不惮于得罪自己。这样的幻想让她既兴奋,又有一点不安。“我真成了坏人了,对吧?”她还是不太敢面对真正的自己,好在她也不再将一切怪罪于世界。“我可以这样做,但不必现在做,”她终于下了决心,“等我准备好了再说。”

“当然,等你准备好,”我说,“但不必等世界准备好。”

(本文案例信息系虚构)

猜你喜欢

坏人来访者传统美德
身边的传统美德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坏人长什么样
不像坏人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警察教你识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