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油田Mishrif层碳酸盐岩储层裂缝识别及裂缝发育程度评价

2016-06-25刘红岐李秋英肖博雅窦连彬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6年1期
关键词:碳酸盐岩

薛 辉,刘红岐,李秋英,肖博雅,窦连彬

(1.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0;2.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3.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采油二厂)

M油田Mishrif层碳酸盐岩储层裂缝识别及裂缝发育程度评价

薛辉1,刘红岐2,李秋英3,肖博雅1,窦连彬1

(1.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0;2.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3.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采油二厂)

摘要:Mishrif层作为M油田主要目的层段,具有储层类型复杂、储集空间多样、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等特点,结合常规及成像测井资料,提出用双侧向法、三孔隙度法、成像测井识别法对Mishrif储层裂缝进行综合识别,通过建立裂缝增大系数公式,揭示了渗透率增大系数与裂缝发育程度之间的关系。利用研究成果对B-3井区进行了裂缝识别,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碳酸盐岩;裂缝识别;成像测井;渗透率增大系数

M油田地处Y国东南部,区域构造上位于美索不达米亚低角度褶皱变形带[1-2]。前人对Mishrif储层做了一定的研究,但研究多集中于对Mishrif储层的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的分析[3-4],而对Mishrif层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的识别及发育程度的评价缺乏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本地区构造复杂、沉积旋回多样、岩性相变快,造成Mishrif油藏储层非均值性严重[5],再加上碳酸盐岩后期成岩改造作用的影响,Mishrif油藏勘探开发难度大。因此对Mishrif储层测井解释,特别是对裂缝的识别和发育特征的研究是M油田储层评价的重点。

1储层特征

1.1物性特征

通过对钻井岩心观察以及室内薄片鉴定分析,确定Mishrif储层岩性以灰岩为主,发育少量的白云岩和砂岩,其中灰岩主要以泥晶灰岩、生屑灰岩、生物礁灰岩为主。对M油田5口重点取心井共计483个岩心样本进行物性分析(表1)。总体上看,Mishrif储层属于高孔高渗储层,孔渗相关性明显分成两个区(图1),A区孔渗相关性差,低孔高渗,说明样品明显受裂缝的影响[6];B区孔隙度与渗透率正相关,说明B区样品孔隙发育。

1.2储集空间特征

Mishrif层的储集空间有以下几种类型:

(1)裂缝:显微镜下观察裂缝发育,裂缝见有率(具裂缝的薄片数/总薄片数)为34.78%,缝宽0.02~0.12 mm。统计表明,Mishrif层裂缝以高角度缝为主,同时发育有低角度缝、水平缝,伴随发育着缝合线。裂缝虽对储层孔隙度影响不大,但却可以作为良好的渗流通道,是Mishrif储层最为主要的储集类型,且裂缝层段多含油;

表1 M油田Mishrif层物性分布统计

图1 Mishrif层孔渗关系

(2)溶洞:溶洞是沿着裂缝或微裂缝延伸方向发生溶蚀作用形成的[7],通过对取心井孔洞统计,Mishrif层孔洞大小在几十微米到几厘米不等,最大的孔洞12.3 cm,且孔洞有时会部分或全部被方解石、砂泥质填充,因为储集空间较大,在钻井过程中容易发生钻具放空、泥浆漏失等现象[8]。

(3)晶间孔、晶间溶孔:晶间孔隙在Mishrif储层中经过压实、胶结、溶蚀作用后在粒屑灰岩中仍然大量存在,孔径大小40~400 μm,喉道直径10~50 μm,虽然晶间孔隙细小,但由于分布普遍,且部分晶间孔经过后期成岩作用的改造形成晶间溶孔[9],使得储层的连通性变好,储集性能更高,因此这类孔隙也是M油田重要的储集空间类型。

Mishrif层高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由于裂缝、孔洞的存在。

2储层裂缝的识别

2.1双侧向电阻率识别法

碳酸盐岩储层一般具有高的电阻率特征,对于裂缝发育段,由于泥浆侵入的影响,裂缝越发育,双侧向电阻率相对于上下围岩电阻率下降的幅度就越大,因此可以利用双侧向电阻率识别法来判断裂缝。在B-31井在3 656-3 659 m处(图2a),双侧向电阻率在高阻背景下出现低值,可以看出幅度较小的负差异,说明此段可能发育裂缝,通过电成像资料分析在该处发育一条低角度的裂缝,证实了双侧向的判断正确。

2.2三孔隙度识别法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绕过不均匀发育的裂缝、孔洞,但当裂缝(特别是低角度缝)十分发育时,声波必须通过裂缝传播,造成了声波时差增大,甚至产生周波跳跃。密度测井由于是贴井壁测量,因此极板在接触裂缝时由于泥浆的侵入而使得密度测井值降低。中子曲线在裂缝发育段表现增大。在B-32井3 670~3 674 m处(图2b),声波增大,密度降低、中子增大,双侧向电阻率降低,常规测井解释为裂缝发育段,在成像测井图上显示有黑色的正弦波条带,指示在该深度段有裂缝发育,说明三孔隙度判断的正确。

2.3成像测井识别裂缝

图2 常规测井曲线识别裂缝

碳酸盐岩裂缝按照裂缝的成因分为诱导缝和天然裂缝两大类,其中天然裂缝由于后期物质(泥质、方解石、黄铁矿等)的充填造成闭合,形成无效缝,因此又将天然裂缝分为充填缝和张开缝。本文着重分析这些诱导缝、充填缝、张开缝在成像测井图上的响应特征,总结出Mishrif层裂缝的识别方法。

(1)诱导缝。诱导缝是由于钻具振动形成的机械破碎缝,或是由于重泥浆与地应力不平衡造成的压裂缝和应力释放裂缝。利用成像资料发现M油田主要有机械破碎缝和压裂缝两种。机械破碎缝十分微小且径向延伸很浅,在电成像图上呈羽毛状或雁行状排列。压裂缝在成像图上总是以180°或近于180°方位角之差对称地出现在井壁上。当井身垂直时,它以一条高角度张性裂缝为主[10]。

(2)充填缝。充填缝是裂缝被充填或胶结的裂缝闭合。充填缝由于裂缝张开度太小,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低,在成像图上呈亮色的条带。

(3)张开缝。张开缝是在多期次构造运动后形成的,因而可以切开多种地质体,同时又遭受到地下水的溶蚀和沉淀作用的改造,往往与溶孔、洞伴生,裂缝面不规则,缝宽也有较大的变化,因而在成像图上表现不规则,为暗色的正弦波形[11](图2)。

3裂缝发育程度评价

3.1渗透率增大系数

储层的渗透性与裂缝的发育程度有很大的关系。裂缝的存在使储层渗透率异常增大、孔渗关系变差,裂缝越发育,渗透率增大的幅度越大。基于这种原理,可以根据渗透率异常增大的幅度对裂缝的发育程度进行研究。在此定义渗透率增大系数Ik[12]公式如下:

(1)

式中:Ik——渗透率增大系数;Kc——岩心分析渗透率,10-3μm2;Kj——由孔隙度计算的渗透率,10-3μm2。

由公式(1)可知,当Ik=1时,说明岩石裂缝不发育,渗透能力由储层孔隙喉道决定;当Ik>1时,则表明有裂缝发育,且其值越大反映裂缝越发育。通过对M油田Mishrif层岩心数据分析得出Kj公式为:

Kj=0.1275e0.2551φc

(2)

式中:φc——岩心分析孔隙度,%。

为了建立Ik的计算模型,首先识别出岩心裂缝段或成像测井解释的裂缝段,再根据对应的深度提取常规测井曲线特征值,通过对各种曲线进行回归分析,结合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的特点,与非裂缝断曲线特征值对比,发现RT、Rxo、GR、AC、DEN五条测井曲线对裂缝的敏感性高,最后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得出Ik的计算公式如下:

(3)

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通过与裂缝孔隙度进行对比(图3),发现二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即渗透率增大系数大,对应的裂缝孔隙度也就越大,同时在成像图上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证明:在渗透率增大系数大的地方,裂缝也越发育。

图3 渗透率增大系数与裂缝孔隙度对比

3.2裂缝发育程度模拟

以渗透率增大系数作为储层参数来表征裂缝的发育程度,为了能够更形象地说明裂缝在三维空间的发育程度,采用随机建模的方法,对未知井区给出多种可能的预测结果[13]。通过对M油田29口井的渗透率增大系数的计算,做出渗透率增大系数的三维效果图,模拟的节点数是948×1219×71,渗透率增大系数(Ik)大的区域主要分布M油田的东南部,Ik平均值为36.74,为裂缝发育区。在研究区西北部B-9井区渗透率增大系数较小,渗透率增大系数小于1,为裂缝不发育井区。对M油田渗透率增大系数综合分析发现,M油田渗透率增大系数主要分布在1~50之间,结合井的实际生产情况,给出了M油田裂缝发育程度评价表(表2)。

表2 M油田Mishrif层裂缝发育程度评价

4实例

在对M油田Mishrif层碳酸盐岩储层研究过程中,应用上述方法对B-33井进行裂缝识别及裂缝发育程度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在3 833~3 839 m段,该段电性特征同上部围岩相比,自然伽马低值,声波增大,密度降低,中子增大,双侧向有明显的正差异,常规测井解释为裂缝发育段,在成像图上显示为高角度缝发育(图4)。该深度处的裂缝增大系数平均值为46.38,说明裂缝发育程度好。渗透率增大系数剖面模型也表明,在B-33井周围裂缝增大系数较大,说明裂缝发育。2012年6月该井在3 833~3 839 m投产,日产油1 195.91桶,不产水,为高产油井,说明用裂缝增大系数评价裂缝发育程度是可行的,且在高产井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图4 B-33井裂缝识别特征

5结论

(1)M油田Mishrif层属于典型的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且为高孔高渗型储层,储层岩性以灰岩为主,发育少量的白云岩和砂岩,其中裂缝、晶间孔、晶间溶孔是Mishrif层主要的储集类型。

(2)Mishrif储层裂缝可以根据常规测井曲线(双侧向曲线、三孔隙度曲线)来判断,在裂缝段双侧向曲线在高阻背景下降低,声波曲线增大,密度降低,中子增大。张开缝在成像图呈暗色的波形线,充填缝呈亮色的条带,诱导缝以羽毛状或近似180°对称出现。

(3)可以用渗透率增大系数来说明M油田Mishrif层裂缝发育程度。M油田Mishrif层裂缝渗透率增大系数主要分布在1~50之间,整体上裂缝发育,特别在研究区东南部B-33井区裂缝发育程度好,但在西北部B-9井区孔隙度发育差。

参考文献

[1]周长迁,张庆春.伊拉克侏罗系油气成藏组合特征及有利区预测[J].新疆石油地质,2013,34(2):116-120.

[2]童晓光,张刚,高永生.世界石油勘探开发图集(中东地区分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104-108.

[3]周家胜,田昌炳,张为民,等.利用锶同位素比值评价鲁迈拉油田储集层连通性[J].新疆石油地质,2014,35(2):221-225.

[4]邓虎成,周文,郭睿,等.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中-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及控制因素[J].岩石学报,2014,30(3):801-812.

[5]I N Azzam, A K Taher.西阿布扎比中白垩统(上瓦西亚群)的层序地层学和生油岩潜力[J].国外油气勘探,1994,5(6):544-554.

[6]杨杰.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长4+5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J].岩性油气藏,2013,25(6):25-29.

[7]刘红岐,邱春宁,唐洪,等.塔河油田12区块奥陶系裂缝分布规律研究[J].沉积学报,2011,29(6):1079-1085.

[8]刘伟.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识别及预测技术[J].中外能源,2010,15(3):49-52.

[9]王勇.川东南地区嘉一—嘉二段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3):22-30.

[10]张凤生,司马力强.塔河油田储层裂缝测井识别和有效性评价[J].测井技术,2012,36(3):261-266.

[11]赵军龙,巩泽文,李甘,等.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测井识别及评价技术综述与展望[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27(2):537-547.

[12]陈必孝,徐炳高.超致密砂岩储层裂缝与含气性识别[J].测井技术,2003,27(2):136-139.

[13]阮基富,李新玲,唐青松.相控建模技术在磨溪气田嘉二段气藏中的应用[J].岩性油气藏,2013,25(4):83-88.

编辑:李金华

文章编号:1673-8217(2016)01-0080-04

收稿日期:2015-07-17

作者简介:薛辉,硕士,1986年生,2014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现从事储层评价及测井精细解释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亚太及南美地区复杂油田开发地质关键技术研究”(2011ZX05030-005-03)资助。

中图分类号:P631.8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源控论”再探讨——以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勘探为例
碳酸盐岩储层压井液漏失影响因素研究
滑溜水在裂缝性碳酸盐岩体积酸压中的研究与应用
大数据统计在碳酸盐岩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塔河10区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承压堵漏技术
超深碳酸盐岩储层水平段复合暂堵酸压工艺应用研究
考虑酸蚀蚓孔的碳酸盐岩储层酸压产能预测
致密碳酸盐岩深度酸压工艺攻关获突破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