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自然观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意义

2016-06-24周静爽宋春玲

世纪桥 2016年6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自然观现实意义

周静爽 宋春玲

摘要:马克思自然观包含着丰富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永续发展的生态思想。在对以往片面的自然观扬弃的基础之上,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全面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集中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新时期的绿色发展理念是时代发展的呈现,是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对马克思自然观的深入研究,能够为我国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走进生态文明新时代、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自然观;绿色发展理念;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6-0027-03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面临着诸多的环境问题,诸如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资源的短缺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等一系列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从经典作家关于生态问题的论述中找到理论指导,而马克思自然观正是关于生态问题的重要阐述。新时期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相契合的,而进一步研究马克思自然观,则为解决绿色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现实的指导。

一、 马克思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生产生活的需求就促使人们对自然界进行着无限的思考和不断的探索。远古时代由于社会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对自然界是盲目崇拜的;其后的古希腊先哲们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开启了人类对世界的初步认知之门,使人类逐步脱离了对自然认知的蒙昧状态;而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则使人类逐步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以一种新的和更趋向于合理的眼光来看待世界。随着人类社会的实践和认识不断深入,人们对自然的了解也逐渐趋于合理化、全面化和科学化。

在对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对以往自然观扬弃的基础之上,马克思开辟了科学的、全面的自然观,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入到新的状态。在《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马克思已经开始触及到自然的概念了,他认识到在自然界中人类与动物的不同之处。马克思指出,人与动物相比,人不是单纯的适应和顺从自然,人是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的个体。这样的论述为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指明了道路。1841年,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他深刻地分析了伊壁鸠鲁哲学中所包含的自我意识,开始认识到人的积极能动作用以及人的活动对于自然界的双重影响。在不断地探索和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状况的深入分析中,马克思逐步认识到以前的唯物主义者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明显不足,通过深入调查和对实践经验及规律的总结,马克思逐渐走上了属于自己的自然观之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实现了对旧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已明确指出,费尔巴哈及其以前的旧唯物主义者的缺点在于,他们无法认识到人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割裂了人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自然也就无法看到人对自然的改造。这时候马克思已经从旧唯物主义片面的自然观中脱离出来了。

在不断地的社会实践中和对当时的社会环境问题的深入考察中,马克思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又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并最终确立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的自然观。

二、 马克思自然观的内容

(一) 自然界的客观性和实践的能动性

1.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自然界的客观性表现在自然界对于人的独立性和先在性。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前,自然界就悄无声息地客观存在着,按照自身的规律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不以人的需要和强大的意识为转移。虽然在很多方面我们不能直接靠经验来证明自然界的客观性,但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对自然界认识的加深,我们能够认识到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马克思曾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1](P.169)这向我们表明了自然界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是依赖于自然界而存在的,自然界也为人类进行实践提供了得以依靠的平台和物质基础。

2.实践在人化自然中的能动重要作用

实践是人类积极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现实性和历史性。人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依靠自然界而存在,但人具有自我意识和自主性。这使得人类能够从自然界中超拔出来,在充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来根据自身的需要改变自然界的存在状态。实践往往是自然方面起着联系人与自然的桥梁作用。人类为了更好的满足自身的需求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的改造自然,使自然界被打上人类活动的烙印,使自然变为人化自然。通过实践,人类也能够积极地适应和利用自然,使自身的活动合乎目的性和规律性。但是任何合目的性的活动也必受规律性的制约,因为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下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基础。正确的、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必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二者的完美结合。

(二) 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

1.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人与自然是相互作用和互为影响的有机统一体。人来源于自然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的产物,依赖自然界而存在。在继续发展进化过程中人类通过实践逐步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以自己的方式和目的作用于自然界,自然界就成了人类社会进行社会实践的基础。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2](P.161)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类的生存发展与繁衍都是在人的无机身体——自然界中进行的;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继续发展的一切条件,使人类不能脱离其而独立存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充分肯定了自然界在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优先地位和先在条件。人类在进行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必须在依靠自然界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表明了自然界在人类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为人类进行生产生活指明了方向。

2.尊重自然基础上的改造和利用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同时也有着自己的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我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是不得不遵循这种客观规律的。马克思认为“人直接的就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2](P.209)但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具有自主能动性,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探索和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人作为一种有意识的自然存在物来源于自然界,但是人们必须受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制约和限制。虽然我们有强于其他生物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严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利用,必然会让我们自食其果,我们绝不能对自然界进行残暴的掠夺。在人类的实践过程中,自然界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物质和大量的自然资源。人类若想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依赖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自然界更是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尽可能的生活、生产所需。没有自然界提供的资源,人类就无法在社会中更好地生产生活。自然界为人类社会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自然资源,同时自然资源的再生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人类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对其整体的保护。为了维护这种联系并促进自身的更好发展,必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下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才能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相处的状态,进而更好的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建设美丽和谐的世界。

三、 马克思自然观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自然观深刻的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入地分析了在社会生活中忽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造成的恶劣后果,为我们正确处理目前所面临的生态问题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念有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走进生态文明新时代

从“绿色工程”、“生态工程”的提出,到十三五规划提出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表明了我们对社会循环发展理念认识的不断深化。绿色发展理念是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和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之下做出的正确抉择。面对这样的要求和号召再加上对马克思自然观的深入探究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为当前的社会建设提供指导。随着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交流的加强,我国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也适时地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摒弃了过去那种只注重发展经济而不注重能源资源消耗的老路。十八大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3]的要求。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着力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在新时期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下,要努力做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提高发展的质量,提升发展能力,努力做到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宽发展新空间。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下,我们必须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认知,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曾经一个时期我们忽略自然界的重要作用,过度进行开发利用,最终造成了一系列惨烈的自然灾害,使人们从对自然的贪婪掠夺中惊醒。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步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开始了以马克思自然观为理论基础,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模式,为我国走进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提供正确的前进方向和坚定的理论基础,所以,为了更好、更快、更全面的走进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以马克思自然观为理论指导。

(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自原始社会以来人类对于自然的态度经历了由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到征服自然的变化,甚至“人定胜天”观念的号召下人类对大自然进行了肆无忌惮的破坏。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就曾说过: “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4](P.383-384)恩格斯的这段话深刻地指出了虽然我们有强于其他生物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若严重违背其发展规律的开发利用必然会让我们自食恶果。我们要坚持对于自然资源利用的循序渐进和适当取舍,不断深化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学习马克思自然观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人类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以促进实现社会有序、长远发展。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曾经出现过很大的失误,如大跃进中大炼钢铁的进行使得自然资源大量的被浪费和毁坏,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在人类无休止的欲望和贪婪面前大自然也对人类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各地区极度天气不断出现、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沙尘暴、泥石流、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在其后不断的出现。面临这些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开始更多地关注自然,寻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三)走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向我们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过度的利益追求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必然会得到自然界的报复的。“1873年、1880年和1892年,有“雾都”之称的伦敦,由于工业化进程中对自然环境的肆意破坏,相继发生了燃煤所造成毒雾事件,这次灾害无情的夺走了许多无辜的生命,让人类不寒而栗,促使其开始重视并思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问题。资本主义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进程的老路表明了单纯的追求经济増长而忽视环境的保护是十分愚蠢的做法。在中国这一社会主义国家中,中国共产党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人,这也就决定了在绿色发展方面我们与西方国家发展路径在选择上可能有所不同。我国必须坚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绿色发展道路。所以,在借鉴资本主义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教训的基础上坚持结合本国国情,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不断深化对于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与光明前景的认识,使国家走上永续发展、文明发展的新路。新时期要充分意识到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四、 总结

马克思自然观肯定了自然界的客观性与先在性。在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的同时,又指出了人对自然界的积极能动作用,完美的阐释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在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下,在深入探究马克思自然观的基础上,要真正领会马克思自然观同绿色发展理念的相通之处,充分重视马克思自然观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作用,尽力找到二者的契合点。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 京:人民出版社,2009.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 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2,(1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理念自然观现实意义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
直觉:爱默生超验主义改革的灵魂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与奥康纳自然观的区别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学生绿色发展理念教育的有效途径
绿色发展理念下建筑给排水及采暖通风空调安装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