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中关村·保定协同发展论坛

2016-06-22明星

中关村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关村京津冀协同

明星

保定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片发展的热土。当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从“顶层设计”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保定依据自身独有优势,面临着难得机遇,承担着重大责任。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号“来到保定、一切搞定”。这是“大保定”向所有创新创业者发出的最诚挚邀请,也是承接首都功能疏解、实现协同发展的行动指南。

第十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期间,由保定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关村杂志社、保定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保定节能环保产业联盟承办的“中关村·保定协同发展”论坛于2016年5月19日下午在北京龙城丽宫国际酒店举行。该论坛是自2015年4月28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正式落户保定之后,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与保定第二次携手合作之举,会议以“发挥中关村创新引领作用,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主题,旨在集合两地官产学研力量,推动和扩大京保两地合作成果,加快中关村与保定市协同创新发展的步伐。

出席论坛的领导和嘉宾有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书记曾赞荣,北京市丰台区区长冀岩,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召虎,科技部中国科技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姜正新,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张涛,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张利星,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理事长胡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环京节能环保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会长、绿创环保集团董事长姜鹏明,北京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秘书长蔡满堂,北京科技协作中心副主任周小柏,保定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扈德辉,中国光电网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苑宝义,中关村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卫汉青。

同时,出席此次会议的保定市领导有,中共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保定市市长马誉峰,保定市委副书记、副市长许立群,保定市委常委、副市长曹蕾,保定市副市长杨猛,保定市副市长蒋栋,保定市委秘书长杨文堂、保定市政府秘书长刘峰。

论坛召开同日,中关村杂志社保定运营中心正式落户保定节能环保产业联盟。社长卫汉青表示,希望通过中关村杂志社保定运营中心这把钥匙走进保定的创新大营,为保定市全面对接中关村元素、发挥中关村引领作用,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携手打造京津保发展轴

房山与保定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文化渊源深厚,文化交往相宜,多年来双方有着很好的合作基础,特别是在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创建大气污染防治、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合作中,两地实现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当前房山正在以打造京保协同发展目标,全面深化与中关村的合作,加速建设生态宜居示范区和中关村南部创新城,力争在科技创新、金融创新、文化创新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中关村新兴产业基础研究院等高端研发机构的全面建设,保定作为京保石战略节点,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两地的目标一致,愿景相同,同时双方在高校资源、高新技术人才、空间地域、环境生态等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我相信保定和房山一定会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沟通合作,凝聚共识,抢抓机遇,在促进交通一体化、旅游产业协作,生态共建共治、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找到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平台。在打造协同发展创新共同体、建设京津保科研人员创新格局等方面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同承携手打造京津保发展轴和京津冀世界级三轴中的示范轴。相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的鼎力支持,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联通等央企的真诚协助,北京市相关部门和区县的全力参与,保定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推动,在大家的通力合作相互配合下,打造协同发展创新共同体、建设京津保创新创业特区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成果,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创造新成绩,必将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有更大的作为。

创新驱动是保定发展战略

保定是经济重地,首都的南大门,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富有创新基因的城市,这里有国家科学技术获得者等一大批科学家灿若繁星,为中国科技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保定也是一座大学城和科技城,全市拥有17所高校、25万大学生、11万科技人员、18家院士工作站、56个全国学会服务站、21个产业创新联盟和41家创客空间。国家省市级创新平台达到175个,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地级市中首个“创新驱动示范市”。

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保定纳入中部核心功能区,明确保定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确定了推动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等目标要求,保定的发展被纳入重大国家战略。按照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和规划纲要要求,全力打造保定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支撑点、京津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外资进入京津乃至北方市场的桥头堡。强力实施协同发展创新驱动环境支撑三大主体战略,特别是把创新作为引领保定发展的第一动力,谋划建设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白洋淀科技城、长城汽车新技术中心、涿州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园等重大创新平台。为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关村被誉为中国硅谷,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自2015年4月28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揭牌运营以来,双方的合作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借力本届科博会,保定将坚定不移地把创新驱动作为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的战略选择,作为推动京津保联动发展的金钥匙,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升平台承载力,提升社会创新力,使保定的科技创新水平跃升到行业前沿和产业的高端,特别是发挥好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科协、中关村、丰台、房山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力争再引进一些协会服务站、研发中心、联合试验室,再引进一些高端战略合作者,再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园区,在创新发展上争取更大的作为。

清华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清华大学一贯重视与地方政府合作,把京津冀作为校地合作重中之重,建立了省校战略合作关系,依托清华大学综合学科优势,开展科技、人才、教育和产业全方位的合作。

在河北省长期合作的基础上,校地双方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共建实体化研究院,在2002年与河北省签署了协议,共建河北省发展研究院,并在廊坊建立了总部和科技孵化器,在固安建立重大产业孵化器。河北研究院成立十多年以来,成为清华大学和河北省紧密联系的纽带,有效促进了科研成果更多更有效的转化。

清华大学已把支持和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学校重大决策。学校将以创新为引领,做好进一步顶层设计,深入开展技术创新,有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保护,积极开展机制创新,把科技成果更加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的企业家和相关的管理服务人才,完善校内统筹协调机制、研究建立清华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院,整合各方面资源,通过国际技术转移推动重大创新示范应用,建设经济社会大数据平台等有效的方式进行高水平的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创新创业特色人才培养为纽带,输送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

学校将围绕河北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实验区、新型城镇化城镇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定位,建设和履行好在河北的中试产业化基地,助推河北钢铁、石化等产业升级,加速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以节能环保作为重点领域,逐渐推动氢能汽车为代表的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应用。辐射带动河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京津冀区域做好示范作用。

京津保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学校将支持河北研究院建设,联合其他院校共同建立京津冀发展机构,并联合相关企业建设产业园区,探讨在白洋淀科技城建设国际技术转移科技园区,探索共建科教创新促进中心,探索专业教育培训领域的国际合作,探索健康管理、医疗诊断、养生、养老等领域的产业化项目的实施,针对保定已经建立的包括太阳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高效节电、新型储能、输变电等自动化的六大产业电力体系,依托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建立低碳智慧能源研究中心,用清华大学的技术优势,结合当前智慧能源技术前沿,在保定地区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低碳、智慧能源示范工程。该示范工程将为下一步能源互联网大规模的产业化和推广打下更好的基础。

推进区域“山水林田湖”建设

习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的保护和修复十分必要。

京津冀区域是世界上公认极度缺水的区域,相当部分水体受到了污染。随着北京周边建设用地快速扩张,粮食和农田系统受到破碎化影响。整个京津冀地区居民点的扩张,对于山水林田湖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尤其是整个区域氮肥过量使用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严重的警告。所以,在京津冀地区,生命体存在着区域山水林田湖利用破碎化导致的区域系统功能“源”和“汇”的功能丧失。

京津冀区域对绿色农产品有巨大的需求,但京津冀粮食产能边际化和水资源稀缺,无法提供优质的农产品,阻碍了良好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些迫切需要我们围绕着山水林田湖生态综合体开展协同创新。建议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开展以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绿色协调发展协同创新:第一坚持顶层设计与问题导向,开展区域协同创新;第二,实施国家重大国土整治与利用工程,创立试验示范区,设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建设国家创新平台,实施跨学科土工信农跨部门(国内外合作、政产学研究结合)协同发展。设计和成立保定围绕涞水、涿州、白洋淀组成的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建立示范区实施综合生态国土整治与利用工程。这将是一个涞水山里太行山和燕山山脉的水源地,到平原地区直至白洋淀,从空间结构布局所组成的典型的山水林田湖和京津冀生态发展典型区。白洋淀组成重要的湿地作为华北之肾、华北地区空调器和晴雨表作为重要生态的功能,以涿州以及上游涞水和下游白洋淀组成的山水林田湖独特的代表性区域,对于研究和实施引领示范区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和农业人才培养的排头兵,成立了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通过整合兄弟单位和协同创新整合资源要素,希望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孵化的工作,使区域生态得到改善。

全球化看京津冀协同创新

近两年来,在科技部带头下,我国科技园区国际化脚步加快。2016年,中关村全球创新中心在硅谷成立。我们与国内的高新技术园区、大学、企业合作,在中心内部设立了研发区、孵化区和人才的交流区,这里有80%以上是美国人或欧洲人,真正实现了国际化。在亚太,我们在台湾两岸四地共同发起成立了亚太创新基金会,与台湾大学新竹科技园建立生命科技园,与韩国六所大学合作成立了韩国研究院,推进技术成果产业化,已经有几十项成果落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设想,未来三年初步建成全球创新中心,分别在北美地区、欧洲地区和东亚地区建立研发中心、孵化中心、技术转移中心、人才交流中心。

如今,我们正在联合12个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获得者,成立一个世界新能源联合研发中心来解决未来能源革命的问题。很多科学家和企业家预计,下一轮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会产生在新能源、IT、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未来的工业革命很可能有一种能源取代现在的石油、煤炭等,把能源做成像电脑、手机一样,既是能源的消费者和需求者,又是能源的供应者,来彻底解决人类的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我们提出要把研发中心总部放在中国,未来中国将是最大的能源消费市场。

京津冀地区蕴藏着非常大的科技潜能,高校、企业林立。但是,环境污染、重工业问题都是巨大的挑战。只有通过科技创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产生爆发性革命性的成长。目前,俄罗斯和我国科技部在节能环保技术领域洽谈合作,双方联合开展一个大型工程,覆盖北京、贝加尔湖,北冰洋绿色经济带,解决当地的土壤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推进重工业转型成为科技含量更高的产业,例如把伏尔加汽车升级成为新能源汽车,部署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减少火力发电。希望通过这类项目,开展跨境和跨国合作,在全世界调动资源、配置资源,为京津冀区域服务,希望京津冀地区成为世界创新中心。

“互联网+”助力京保联动发展

从2015年开始,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互联网+”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体化的网络,能很好降低信息成本,同时能够有效促进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还能够打造产业生态、全新商业模式,同时促进城市一体化的运营和管理。

中国联通这几年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2015年率先发布中国联通“互联网+”行动计划,希望成为重点行业热点领域“互联网+”的推动者。公司重点在教育、医疗、环保、市政、交通、物流、农业、旅游等八大热点领域进行拓展,我们成立16个行业应用的基地,发挥我们的人才优势,整合内外部资源,开展专业化运营,在重点行业取得了一些突破。

中国联通积极参与保定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在政务云平台、数据交换中心、政务审批大厅、智慧保定门户、智慧旅游等板块,建立了跨部门的数据共享,降低了成本,有效提高了服务效率。

未来,中国联通将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促进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实现京津冀一体化通信资费,免除京津冀之间的通话长途漫游费用,确实使得京津冀成立一体化的地区。在ICT基础设施资源共享方面,在河北廊坊建设中国联通大数据基地,规划建设基架7万多个。中国联通希望建成全球领先的物联网专网,实现三千万个机器联机独立。在教育领域,推动名师名校教学资源让偏僻地方能够共享。在医疗卫生领域,把北京优质医疗资源,通过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在环境治理领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率先协同治理京津冀环境。在城市群建设管理领域,创建电子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从而打造出良好的产业生态链。

丰保优势互补、共促繁荣

北京市丰台区和保定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人员相通。自2014年开始,保定白垢大红门服装城开业,新发地物流园成立,两地共建中关村丰台科技园区满城分园,推进了两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未来,两地有着共同的发展目标。一是完善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丰台区与保定市共同设立了中关村丰台园满城分园,共建发展的母基金,由丰台科技园区满城分园以及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运用多种市场化手段支持满城分园的发展,通过间接购买服务,建立GNP模块的方式,实现互利共赢。两地互设创新服务平台,为两地企业提供专业化定制化创新孵化和创新转化服务。计划逐步推出基础设施产业特色,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服务等子基金建设,丰台区政府将创投基金重点向满城分园倾斜,园区企业项目享受同等条件丰台区政府创投基金。未来将设立疏解与共建的平衡评价指标,作为利益共享的分配标准,并同步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交易机制,旨在不断扩大双方合作共赢的基点,以基金为载体,实现对社会资本撬动,以市场为主导,发挥企业的主动性,以模式创新为重点,为双方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拓展提供示范。

二是深化以资源配置为基础的创新共同体。按照丰台区科技创新孵化中心,保定市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功能定位,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辐射带动下,布局两地之间在产业空间、生态、投融资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战略,设立若干产业引导子基金,有效放大保定的空间、产业和生态承载能力,全面畅通中关村创新资源在京保石轴线上高效配置,形成以丰台为基点的创新孵化和科技服务输出通道,加快丰台乃至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进度,降低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成本,构建和强化首都创新资源配置中心地位,目前满城分园已经引进了148家企业。

三是探索建设管理创新运营体系。具体包括建立以政府合作为主导的管理体系,成立高规格共建领导小组,共同组建管委会,双方互派干部挂职,成立决策咨询研究机构,下一步还将探索成立以企业化管理为基础,代表两地政府履行相应的行政管理公共服务职责的法定机构,通过政府机构充分授权,形成高效灵活的管理机制。同时双方合资成立的园区金融管理公司,共同负责园区建设运营,共同打造区域合作平台。

期待京保生态建设合作发展

自从克强总理提出“向污染宣战”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契机。以汽车产业为例,今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到上千万辆,在全世界排第一位,但是由此产生的几十亿吨的排放污染物造成的危害和治理成本却数百倍于国内企业赚的钱。雾霾元凶之一是汽车尾气,汽车尾气污染占到空气污染总量的33%。在治理雾霾方面,我们不能只抓增量,不做存量。如果对存量进行尾气治理,让汽车达标,治理的效果会非常显著。

如今,我国正进入生态转型期,即从工业文明向自我生态文明转型,社会结构从物权主导转变成为人权主导。重视生态环境也是提高人们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原来,我们尊崇节能减排模式,这种模式要求生产者投入更多,消费者支付更多,却获得相同甚至更少的结果。而生态经济是适合我们的真正的生存发展之路,它师法自然,增加了更多的创业机遇。

绿创环保集团是中关村知名环保企业。集团联合了众多环保企业,以城市环境医院模式对区域综合性环境问题进行治理。我对保定生态建设产业的建议是从绿色入手导向蓝色。利用行业协会等专业组织,为生态建设提供顶层设计和技术路线,以及上百亿资金,以中关村环保企业为依托,利用城市环境医院模式,与保定市政府开展协同合作。我们在国内很多城市已经开展了类似合作,希望能够以建设示范工程的方式为当地生态环境出一份力。

用习总书记的话来说,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

用智慧光电普照绿色保定

中国光电网产业联盟在保定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目的是推动光电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联盟具备三大优势,首先是平台创新优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其次是科技创新优势,校企多方强强合作,可以加强科技创新;其次是人才和资本优势。

光电网是传输电能与信息的综合能源信息网,它的特点是一缆传输,多网合一。自2000年开始研发广电网至今,我们已拥有106项发明专利、8项国际专利,作为第一个在国家电网应用并获奖的企业,主导制定了行业标准,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光电网研究院,首席专家是中国科学研究院严陆光院士。在行业专家的推动下,光电网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光电网具备多项功能,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例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数字、矿砂和农田和智慧社区等。以智慧城市为例,首先要在基础网上“种树”,智慧医疗、智慧交通都是一棵棵树,这些都要以光电网为基础。每一棵树栽在光电网这个基础网上才能生长、生存和长大。光电网采用共建共享模式,也是能源发展模式的创新。这一模式强调了从顶层设计到最后一公里落地,多方共建共享。

将来,保定要建设成为光电网示范城市,只需要一条线一张网,从城市到乡村,为社会节约了很多能源,也提供了多项共享服务。光电网是智能社会的基础产业,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网。每使用一公里光电网,节约电能20度,节约煤炭8公斤,减少碳排放26%,节约投资30%,节约空间50%,节约人工50%。国家提出建设光网城市、光网乡村,让政府、百姓和企业实现互利共赢,这一领域将有三大红利,分别是低碳节能、互联网网络和智慧城市。所以,光电网也是“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好产业。

圆桌对话

在中关村与保定协同发展过程中,区域产业对接和转移是两地全面协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两地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中关村·保定协同发展”论坛的重要环节,以“中关村与保定,协同创新与产业整合”为议题的圆桌论坛在同期举行。参与圆桌讨论的嘉宾有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胡珏,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张涛,保定市副市长蒋栋,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中关村杂志社社长兼总编卫汉青,保定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扈德辉。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胡珏认为,未来,从协同创新视角来说,京保合作最重要的是形成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美国创新史》作者、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认为,重大的创新往往不可预测,我们能做的就是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张涛强调,“自从中关村与保定展开合作以来,发展势头非常好,例如中关村丰台园已经有一批众创空间、孵化器以及服务机构入住保定”。

保定市副市长蒋栋指出,“中关村和保定的合作自去年以中关村创新中心落地保定为标志,正式开展了深度合作。中心对保定产业的发展和理念的创新有很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以此为基础,2015年,保定市政府提出要重点扶持四个创新工程。第一是政策创新,逐步完善保定的科技创新政策,完善上市环境、营商环境,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创新创业、产业技术进步、科技金融、人才团队等进入保定。第二是协同创新,共同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积极对接高端,开展一系列国内外联合研发活动。第三是产业创新,突出围绕创新,通过产业创新联盟的创立和构建,推进区域间的产业的对接互动和技术创新。第四是创业创新,率先出台了保定众创空间管理办法,服务一大批创客创业项目,带动一大批科技投融资机构入驻保定进行对接。中小企业在保定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河北省排到了第二位。

“中关村在高科技领域已经走到了国家前列,保定乘着这个东风如何与中关村对接,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强调,“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创业的失败率高达90%,创业不能只是小打小闹,如何把中关村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是保定开展两地对接最重要的考量。”

中关村杂志社社长卫汉青强调,“中关村流行着胜者为王、也是剩者为王的说法,只有屡败屡战,生生不息,才能造就传奇。中关村创业大街死掉的创业项目很多,有人可能说创业不行了。但不能给予否定,这里也可能会产生未来的柳传志、李彦宏、雷军,中关村的意义就在这儿。”

保定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扈德辉在中关村工作了20年,经历了一些IT公司的发展历程,“这些公司务实高效,创新求变,不断地通过学习来提升自身,那种特别强烈的危机感和对接市场的敏感度是非常高的。我到保定之后,特别想把中关村的这种精神和创新文化对接到保定,与当地企业融合。”他还谈到,两地对接,除了精神的传承外,还在进行资源对接,搭平台,聚集先进的政策、资本、人才、技术和产品,开展创新生态系统的合作和建设。

对于政府而言,要营造好创业生态环境,做好创新链上的清道夫,才能把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有机结合在一起。张涛副主任建议,中关村与保定的产业衔接,可以从三个层次来开展。第一个层次是非首都功能的转移;第二个层次是产业增量,中关村中高端产业增量部分转移到河北;第三个层次是新兴产业,为中关村地区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打通最后一公里。保定要筑巢引凤,给凤凰营造一个好环境。

蒋栋副市长指出,“保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承接产业的转移,突出的抓手就是打造好保定园区,现在保定正在谋划和梳理18+N科技园区,包括创建科技城、涞水科技园等18个高水平的产业平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所做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市场行为来提升保定产业发展水平。”

为此,胡珏副理事长建议,“在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中,企业是主体,政府是环境,高校院所是支撑,市场是机制,用户是导向,品牌是目标,而企业家是灵魂,希望保定在与中关村对接过程中,能够培养本土创新精神,产生更多的优秀企业家,这样保定的发展就会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中关村京津冀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