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6-06-22于海洋

黑河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物课堂高效小组合作学习

于海洋

[摘要]追求高效、优质的课堂,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和探索的目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已然感受到了小组合作学习带给学生的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课堂不再死板,学生不再打瞌睡、厌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教会学生合作和思考,生物课堂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了这种锻炼的机会,使学生畅游在快乐的知识海洋。

[关键词]高效;优质;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高效、优质的课堂,是教师所向往和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我校作为黑河市唯一所坐落在古城瑷珲的初级中学,一直在努力创办自己的教学特色以及高效优质的课堂。作为学校普通的一名教师,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大胆对课堂的教学结构进行改革,在自己的生物课堂中构建了以“学案导学、小组合作”为主的生物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实施近半年的时间里,有许多的想法和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对生物课学习情况的调查

要构建小组合作学习式的生物课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方式,了解到有90%的初中生对生物学科有着十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一些生物学现象和生物实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且许多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大,这是生物学科的典型特点也是教学方面的优势;有85%的学生表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更喜欢与同学小组合作的形式获取知识,个别学习习惯懒惰的学生表示喜欢教师讲授的模式;有95%的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弄清一节课中的全部知识点,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在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帮助和督促其他同学学习,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希望教师能给予相应的加分鼓励。

通过这次调查,让我树立了继续将小组合作学习坚持下去的信心和迎战困难与挑战的决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也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带给学生的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他们一次次精彩的发言和丰硕的学习成果让校领导和许多听课教师赞不绝口。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在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物课堂模式时,小组的构建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合作小组呢?

1.组成小组

每个小组一般由6名学生组成,先按学习的不同程度将学生分成6个层次,学习成绩较好、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来担任组长。组长挑选自己的助手,再由助手挑选组员,依次类推,组成6人小组,并对6人编号。在小组中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学生的性别、性格和学习态度等。

2.座序编排

组内按大号对着小号坐的原则,有利于同水平的学生交流和向高水平的学生请教;小组内座序可以定时调换,也可按情况来调换,从而不断探索适合的座序和组员。至于小组摆放形式,可以是面对面也可以是前后桌,但在实践中面对面会有一部分同学被遮住视线,所以前后桌更好。

3.人员设置

组长的设置很重要,在组内主要负责管理和带动作用,所以要由班主任和学生两方面选定。然后在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由常务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学习和工作能力选出纪律组长、记录组长、学科组长、清洁组长和文体组长等。

4.组长培训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对小组长的培训很关键,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方法:

(1)确定每名组长的职责与作用。只有小组长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与作用之后,才能够充分带动组员与教师配合完成课程任务。

(2)按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掌握他们近阶段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都有哪些困惑,及时予以帮助和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

(3)帮助小组长培养和选择各学科组长,既可以减轻组长的负担,又能带动其他组员学习的积极性。

5.成员培训

(1)增强学生相互帮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异的学生理解教会学困生也是自己进一步深化知识和提升能力的过程,不仅不会影响自己,反而会进一步提高自己。

(2)给学困生更多学习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对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与肯定和赞扬,即使没有答对,也要给他们肯定,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3)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在日常评价过程中,都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不再十分重视个人成绩,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评价好或不好,让学生明白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自己的团队整体优秀了,“我”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策略

小组评价主要围绕对本组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本组学生的表现来展开,是促进合作小组建设的方法之一。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评价,包括本人评价、小组内评、教师点评。平时主要以小组内评为主,本人自评和教师点评可以每隔一阶段进行一次。小组内评价,也称小组内反省或反思。这种评价能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便于锻炼合作技能,使组员对自己的学习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保证成员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能够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参与。在现实的合作学习中,由于时间安排不够,或者过于重视知识本身的原因,一些教师未能进行小组内评。

进行小组合作后,教师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小组进行小组内自评。小组内自评初期,教师可以确定一个固定的结构,使学生的自评可以参照一定的框架,围绕一个重点来进行或者突出一个重点。与此同时,还要告诉学生运用合作技能来进行自评,以保证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深度。小组内评价和教师点评主要从学生外部对学生的合作行为进行评价,两者侧重点不一样。小组内评价侧重于组内小组成员互评,教师点评依据就是对小组之间的观察、对比和选择,偏重于对表现较好的小组合作模式和行为进行表扬和鼓励。通过他人的评价,使小组成员获得自己合作学习时的表现方面的反馈信息,可以经过反复对照,对积极的行为进行强化,对不好的行为进行纠正。这样有利于发展每位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够向着小组预期和教师期望的合作目标迈进。

四、小组合作学习奖励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要求每个人成功,但要求每个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作为学习评价的最重要的目标和考量。它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成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把每个学生的计分改为小组之间的计分,以小组所取得的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如果要考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小组检测。在每次检测结束后,要计算每个小组的得分,以便对得分高的小组进行奖励。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学生表示以累计加分的形式作为鼓励比较公平。在课堂中,每组的组长来做加分工作,加分分为个人分和组内分。例如:最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小组优先加组内分。这样既督促了学生的学习,也增强了他们团结协作的学习意识。个人发言较精彩、进步大的学生加个人分,分值由教师确定。一般来说,把每个人的成绩与他们自己以往获得的成绩相比来表示学业上的进步是很公平的,这实质上是在比较小组内每名组员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程度。这样把做得好与得到的奖励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小组奖励的方式是多样的,如口头表扬、发放奖品、奖励活动课、颁发证书或授予荣誉称号等。奖励的目的是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得到大家认可的,促进小组成员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小组成员自觉主动地提高合作技能,自愿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使其积极参与生物教学,从而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目标,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2]殷向东.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微[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2).

[3]罗朝猛.合作教学基本理念及其在SEFC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4).

(责任编辑 付淑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物课堂高效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