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2016-06-22王朋涛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5期
关键词:趋势体育改革

王朋涛

【摘要】随着大学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也获得了更加深入的发展,并吸引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虽然现有的大学课程改革已经在实践方面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教学模式、内容、方式等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制约性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综合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和分析法,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一些理论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体育 课程 改革 趋势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08-02

体育课程是我国大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提升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大力提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也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和努力。但是,在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中,在教学模式、内容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制约性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以及大学生未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改革是刻不容缓的,也是大势所趋的。

1.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近年来,我国大学体育改革虽然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但是仍然还有传统教学模式的烙印,应试教育的不利影响仍然存在。具体表现来看,当前的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较低,理论课一般以班级授课为主,不能和体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造成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度较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另外,目前体育课程的评价系统仍然以原有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为模板,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方面的考评较低,对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程的引导作用不大[1]。因此,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创新不够是今后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1.2 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教学内容是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工程,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是包含很多反面的,内容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我国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对于内容的关注度还明显不够,很多的教学内容与改革前并没有明显的变化[2]。例如,改革前对于体能训练、运动损伤的内容和改革后的内容差别不大,未能将一些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进行重点说明和标注,这就导致改革后并没有为学生带来应有的学习效果,导致优质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内容上的相对陈旧,对于大学体育课程今后的改革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1.3 教学方式仍不够科学

在大学体育课程的实施中,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对于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提升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一段时期的改革,虽然在教学中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但是目前的教学方式仍然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体育知识的情况仍然存在。另外,在当前的大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重视体育竞技能力培养、轻视体育理论知识普及的现象。这和当前体育课程考核中的评价体制是有关系的,今后要从这个角度出发,多探索出一批适合大学体育课程现状的考核方面,以此来引导广大的体育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使得大学体育课程能够依托创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共同推进大学体育事业的健康、合理、有序发展。

2.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2.1 教学理念将更加完善

今后,随着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理念将会进一步完善。考虑到我国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各高校的具体情况,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将会更加科学,对于学生个体发展、兴趣的考虑将会增多,课程的设置也将更加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体育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预见的是,今后我国大学体育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学理念将会本着“以学生为本”、“加快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能够充分发挥出大学体育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

2.2 教学内容将更加充实

从内容上看,今后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将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整体上将更加充实。从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上,今后的教学内容将进一步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将新型的体育运动方式进一步融合到现代大学体育课程中去[3]。通过这些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新的体育学科知识将提升大学体育课程的内在逻辑性,对于学生的课程学习来说有很大的积极推动作用。因此,今后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必将在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合理性上下功夫,为广大的大学生提供更加科学的教学内容。

2.3 教学方式将更加灵活

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是今后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趋势之一,也是全力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保障。因此,大学体育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灵活性将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实际上,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灵活性是大学体育改革当中的一个关键点,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提升大学生思维和意识上的多样化发展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个灵活性不仅包括了教学中的各项辅助设施的使用,还包括了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还能够有助于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对于今后提升大学体育课程的效率也有很大的助益。

3.大学体育改革发展对策研究

3.1 加快教学理念科学化发展

大学体育课程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教育学生做人,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为大学生迈入社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因此,要想更好的推进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就要首先从教学理念上入手。一方面,要在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上入手。各高校要明确体育课程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将学生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能力作为重要的提升点,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另一方面,要在体育课程的人文特征上多下功夫。要鼓励教练员将体育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充分突出体育课程的人文特征,依托体育课程的开展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凸显出体育课程在修心养性、育德教化方面的优势。

3.2 加快教学内容多样化发展

今后,要想适应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整体发展趋势,就要在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上进行重点的改进。一方面,要将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不断细化、深化,将体育理论的各个点进行逐一分析,吸引学生将关注点向教学的实践方面进行延伸。同时,还要杜绝将体育课程局限在技术层面,要鼓励教练员和运动员开拓思维,共同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还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对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发展。例如,公共体育设施较多的地区,可以多组织参加体育实践活动。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开发出属于自己的体育课程特色,才能真正实现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发展。

3.3 加快教学方式灵活化发展

为了进一步完善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今后要将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共同推进大学体育课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方面,要推动体育课程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不仅教会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方法,还要提高学生重视身体素质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使得体育课程在教书育人方面的重要性能够得到实现。另一方面,还要多引入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例如,多组织一些体育竞赛、体育经验交流活动,将体育教学和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结合起来,体现出体育教学的人文特性,有助于实现体育课程的高效改革。

总之,大力推进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在推动我国素质教育和大学生体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任重而道远。随着我国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不断推动和创新,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必将不断的积极推进,在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工作中发挥出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廖汉辉.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历程回顾及其发展趋势探究[J]. 青少年体育. 2015(08)

[2]张善斌,王旭.浅议大学体育课程改革[J].才智. 2013(35)

[3]苏雯.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及未来发展趋势[J]. 科技资讯. 2013(05)endprint

猜你喜欢

趋势体育改革
趋势
初秋唇妆趋势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我们的“体育梦”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智慧交易系统趋势攻略之一:趋势线
“改革”就是涨价吗?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