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多规合一”中的应用
——以山南地区错那县为例

2016-06-22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年3期
关键词:多规合一

王 瑾

(四川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成都 610041)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多规合一”中的应用

——以山南地区错那县为例

王瑾

(四川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成都610041)

【摘要】分析“多规合一”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的关系,基于山南地区错那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案例应用,通过从划定生态红线区域、水环境生态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置、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等四个方面分析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点,可有效促进错那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在加强生态用地保护、推进土地生态环境整治、优化三类空间结构三个方面存在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并对多规合一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多规合一;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要点

1引言

“多规合一”是基于城乡空间布局的衔接与协调,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实施进行融合,其本质是一种规划协调工作[1]。“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提上了治国理念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使得其战略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2-4]。

错那县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藏东南高原边缘森林生态功能区,现有规划体系不完善,缺乏独立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上层规划冲突明显,各规划之间层级不明确,内容和结构不合理。通过“多规合一”,理顺规划体系,有助于明确发展目标和定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本文通过比较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规划的关系,并重点分析生态环境敏感的山南地区错那县应用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应用情况,以期对此类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2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其它规划的关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互协调和统一的结合点在于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及污染。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的确定需要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生态用地指标,以及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人口及产业发展为依据来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目标需要将环境现状评价及环境预测结果作为其指定目标的参考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方向、土地利用性质则必须以区域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前提规划[5]。因此,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在多规合一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明确城镇、农牧业、生态三类空间发展职能,合理确定三类空间的比例,在全县国土空间范围内形成“一张图”[6]。

3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错那县多规合一的应用

错那县多规合一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将全县划分为城镇、农牧业、生态三类空间,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考虑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将全县划分为由东部地区西巴霞曲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卡门河—娘姆曲季雨林生态亚区、娘姆江曲—达旺河上游谷地农牧业与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西巴霞曲上游谷地农牧业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组成的“四区”生态保护空间格局[7]。

3.1生态屏障

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战略,坚持造林与治沙治水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群众积极参与相结合,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地相结合,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防沙治沙工程,促进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安全。

3.2生态廊道

以娘江曲和达旺河为生态廊道,构建县域生态安全格局,衔接县域内重要生态斑块,

3.3生态斑块

以县域内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县城周边周边湿地、江河流域等作为生态斑块,作为县域内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支撑。

4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点

错那县多规合一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点包括划定生态红线区域、水环境生态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置、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四个方面。

4.1划定生态红线区域

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城镇规划,明确界定各类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江河湖泊、水库、沼泽湿地,城镇绿地、生态廊道以及重要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控制范围,坚守生态屏障。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做好“三线四区”工作,严格限制红线(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延伸范围,禁止无节制地拓展至农牧林区,规划好允建设区,提高建设用地空间利用效率,留足绿色产业发展用地。优化农林牧业生产空间布局,加强高原特色农产品、特色畜产品和特色林下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维持农牧业可续发展,严控乡村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业和民族特色手工业,扩大绿色产业规模。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4.2水环境生态建设

4.2.1加强水环境保护

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保障城乡饮用水源安全,使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对县境内存在洪涝灾害隐患的娘江曲、达旺河、多曲等多条支流及存在隐患的冲沟进行清淤护岸,解决河道行洪问题,提高受洪水威胁严重、洪涝灾害较频繁的重要河段防洪能力。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划定水源地保护区,通过网围栏、管理房、标志牌、界牌等设施建设,保护水源地生态安全。

4.2.2加强水污染生态调控

禁止一切排污行为和对饮用水源地有影响的活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不得建设有污染的项目。开展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城镇污水收集的能力和效率。通过供水工程、防洪工程、灌溉工程以及河床、河岸侵蚀控制等工程提高河流防洪排涝能力、控制河流侵蚀,提高河流的行洪能力。

4.2.3加强水环境生态修复

在河道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在重点河流和河段开展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改善河流环境状况,包括河岸带植被再植、河流自然弯曲的重新修复、河流内生境的修复以及河流的结构调整等,恢复水生态系统。

4.3固体废弃物处置

4.3.1加强城镇生活垃圾防治

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完善城镇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强化对垃圾的资源化回收利用力度。建设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重视提高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推进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化改革,强化垃圾处置设施的环境监管。

4.3.2加强农牧区生活垃圾防治

结合服务半径,因地制宜实施“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处理模式,形成以垃圾处理场所为核心,以垃圾中转站运距为服务半径,以垃圾收集点为基础单元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网络系统。

4.4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

4.4.1加强草场保护与修复

全面加强天然草地生态保护,推进基本草地划定和草地功能区划工作,全面推行休牧和划区轮牧。重点开展人工种草工程,建设人工饲料基地,缓解草场载畜压力。加强草地保护工程建设,推动草场病虫害及鼠害综合治理工程和防火工程建设,加快草场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4.4.2加强森林保护与修复

继续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加强公益林保护、建设及后备资源培育。在已建生态公益林和巩固1200亩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重点区域造林工程,构建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以及护岸林为主体的绿色屏障。

4.4.3加强湿地保护

以维护湿地生态健康为核心,遏制湿地退化趋势,维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加大对县城周边湿地、错那拿日雍措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与湿地珍稀动植物物种的保护力度。继续开展湿地保育与管理能力建设,建设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多用途管理区、湿地保护小区等,开展湿地红线、黄线和蓝线划定工作,明确湿地保护区的范围,实施分区治理。

5规划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错那县多规合一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互协调,通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可有效保护错那县生态环境保护。但需加强生态用地保护,推进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合理划分三类空间结构,才能更加明确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生态用地范围和功能,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城镇发展规划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5.1加强生态用地保护

严格保护水源及湿地。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严禁破坏生态带植被;严格按照水功能区划要求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水质保护,建立水处理系统,实现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大力加强湿地保护,充分发挥湿地对环境的净化功能,禁止无序开采河沙。

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切实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特别是江河上游及主要支流现有森林和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积极培育人工林地、草地,实行护、造、管相结合。

加强对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支持天然林保护、基本农田建设等重大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开发区建设,建设集中连片的林地、园地、草地和基本农田等“绿心”、“绿带”为主体的土地生态安全屏障,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5.2推进土地生态环境整治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清洁小流域建设,大力实施坡改梯和移土培肥工程,严格依法执行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有效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支持封山育林、育草,鼓励荒坡地植树造林种草,提高区域水土涵养能力;防止乱征乱占林地、牧草地,严格控制林地、牧草地流失,通过废弃地复垦和其他土地造林种草等措施增加林地、牧草地资源,发挥林地、牧草地生态保护功能。

表1 错那县城镇、农牧业、生态三类空间结构

注:城镇发展空间主要包括了建设用地部分,农业生产空间保护耕地、园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生态空间保护水域、自然保留地、林地。

5.3三类空间结构

按照错那县的生态功能定位、土地资源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预期等,将错那县2020年总体开发强度控制在0.09。其中,城镇发展空间、农业生产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分别占全县国土空间的0.28%、11.78%、87.94%[8,9]。

6结论与展望

多规合一工作目前正在探索阶段,通过分析错那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应用情况,显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三者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衔接,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引导人口、产业、城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发展与布局,探索整合相关规划的空间管制分区,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形成合理的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布局,探索完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政策和空间管控措施。

参考文献:

[1]苏涵,陈皓.“多规合一”的本质及其编制要点探析[J].规划师论坛,2015,31(2):57-62.

[2]曾瑜.生态环境与“多规合一”[J].西部大开发,2015(04):79-83.

[3]沈秋华.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探析[J].环境与生活,2014,(22):408.

[4]陈雯,孙伟,李平星.“多规合一”中生态管制作用与任务[J].生态保护,2015,43(3-4):20-22.

[5]唐燕秋,刘德绍,李剑,蒋洪强.关于环境规划在“多规合一”中定位的思考[J].环境保护,2015,(7):57-61.

[6]常纪文.“多规合一”将环境考量写入现实[N].中国环境报,2015-05-19.

[7]错那县人民政府.错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2011.

[8]错那县人民政府.错那县国土资源局.错那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实施方案(2015-2020年)[Z],2015.

[9]错那县国土资源局.错那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Z],2005.

The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lanning in Multiple Plans Integration——Taking Cuona County,Shannan City as an Example

WANG Jin

(Sichuan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 Appraisal Center,Chengdu 610041)

Abstract: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of “Multiple Plans Integr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overall planning,urban master planning of land use planning and.By application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lanning in Cuona County,Shannan City.Analysis the key poi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lanning through delimited by the red line area of ecological water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four-building,solid waste disposal,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strengthening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land,promoting 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nd three types of optimization spatial structure.Then give an prospect outlook to “Multiple Plans Integration”.

Keywords:multiple plans integra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lanning;the key points

作者简介:王瑾,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88X(2016)03-0201-03

引用文献格式:王瑾.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多规合一”中的应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41(3):201-203.

猜你喜欢

多规合一
深化空间规划改革 加快推进内蒙古“多规合一”工作进程
构建可持续发展目标导向的省级空间规划体系
“多规合一”怎么改
“多规合一”怎么改
青岛市运用法治思维 健全创新“多规合一”体制机制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法律问题研究
基于WebGIS的“多规合一”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
“多规合一”,在“争论”中试水
城市“多规合一”应坚持五点原则
空间规划改革与“多规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