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丰碑铸就在蓝天

2016-06-22杨关

军工文化 2016年4期
关键词:航空工业航空飞机

杨关

几个世纪以前,航海大发现改变了世界;一个多世纪之前,对天空的征服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素有现代工业文明之花美誉的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4月17日,这个日子充满辉煌。65年前,1951年的这一天,当时的政务院下发《关于航空工业建立的决定》,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随之成立,新中国航空工业正式建立。从飞机修理厂开始,一代又一代中国航空人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实现了我国航空工业与世界航空强者相比,从“望其项背”到“同台竞技”、从“跟踪发展”到“自主创新”、从“高级打工者”到“平等合作伙伴”的历史性转变,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159位,世界防务百强和航空航天百强第8位和第10位,中国航空工业迈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里程。

航空武器装备助力中国国防力量华丽转身

上世纪50年代,国家百业待举、经济困难,航空工业在国家重点扶持下,一批航空高等院校和13个重点骨干企业得以组建,实现了由修理到制造的跨越:1954年我国生产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试制成功;1959年,我国第一架超音速喷气飞机歼6试制成功,使我国跨入了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批量生产喷气式战斗机的国家行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航空工业进入了独立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克服“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等严重干扰和冲击中继续发展,设立了航空研究院和22个航空专业设计所、研究所,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完善了航空工业布局,提高了航空科研能力:1965年,我国自行设计的强5强击机设计定型;1966年,2倍音速的歼击机试制成功;1968年,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的高空高速歼击机首飞成功。改革开放后,航空工业抓住机遇、肩负使命,大力开展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了一大批航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

曾记否,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新中国第一个空中梯队,由9架美制P-51战斗机、2架英制蚊式战斗机、3架美制C-46运输机、1架美制L-5型通讯联络机、2架美制PT-19初级教练机组成,17架飞机全是缴获装备。今天,2015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全部由中航工业研制的20余型近200架飞机组成10个梯队飞越天安门广场,创造了新中国历次阅兵的规模和机型数量创历史之最,举国赞叹、世界震惊。

以“鲲鹏”大型运输机、“鹘鹰”战斗机、歼-15舰载机、歼-10系列发展型、歼-11系列发展型、直-10、直-19、轰-6发展型、新型预警机、“翼龙”系列无人机、“玉龙”发动机、“闪电”-10新型导弹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装备项目横空出世,震撼世界、振奋人心;“鲲鹏”大型运输机、“鹘鹰”先进战斗机等150余项先进航空产品亮相2014年珠海航展,吸引了世人目光。

以大型运输机“鲲鹏”为代表的系列运输机,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俄、欧盟之后第4个能够自主研制大型运输机的国家。以“鹘鹰”隐形战机为代表,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三个能自主研制隐身战机的国家,推动了我国战机从第三代向第四代、从非隐身向隐身的巨大跨越;以歼-15飞机在航母上完美起降及完成系列任务为标志,中航工业陆续提供和研制的航空装备正在推动中国进入“以空强海”的新时代。以直-10、直-19武装直升机成功研制和批量装备为代表,标志着我国直升机研制进入世界先进水平。以歼-10、歼-11飞机大批量装备部队和系列发展为代表,推动中国军机正在向以二代装备为主向以三代装备为主的跨越。以空警200、空警2000、新型预警机等特种飞机为代表,加速了我国航空装备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以“翼龙”等多型先进无人机批量生产为代表,表明我国飞机已经进入从有人时代向无人时代。以“太行”发动机批量装备部队为代表,表明我国航空工业已具备自主研发第三代大推力航空发动机的能力。以“玉龙”发动机为代表,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了完全立足国内制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三代先进涡轴发动机的能力。以“闪电”-10导弹为代表,标志着我国空空、空地导弹实现了从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并实现了批量交付。

经过65年的发展,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已呈“井喷式”式发展,实现了从跟踪发展到自主创新、从“望其项背”到“同台竞技”的历史性跨越,加快了国防力量由单纯防御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助力我国国防力量开始逐步实现以空固土、以空强海的华丽转身,使我国成功跻身世界少数几个能系列化、网络化、多谱系自主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航空武器装备的国家之列,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民用航空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作为一个航空工业大国,不搞民机,航空工业将是一个跛足的航空工业。65年来,中国航空工业把振兴我国民用航空产业作为使命所在,大力推进民机研发制造和相关产业发展,民用航空基本形成了由中型运输机、涡桨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直升机及其系统配套构成的产品体系。涡桨支线飞机呈现多型并举、多用途发展的新格局,民机已不再是航空工业之殇。

“新舟”60系列飞机初步形成了客运型、货运型、公务型、海监型,多型并举、多用途发展的新格局。新一代涡桨支线飞机“新舟”700项目研制稳步推进,与11家客户共签订185架订单。目前,“新舟”飞机分布在全球18个国家,运营在非洲、拉美、东南亚、独联体与南太平洋等区域的300余条航线上,已具备了一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

在直升机领域,AC系列直升机初步形成了产品研制、市场开发、客户服务和运营全价值链发展,形成了从1吨级到13吨级相对完整的民用直升机产品谱系,初步形成了全价值链发展,“安全、低成本、可信赖”的品牌形象日益突出。亚洲最大吨位大型高原直升机AC313成功飞越青藏高原海拔8000米高度,创造了国内直升机升限新纪录,使中国和欧美俄一样具备自主研制大型直升机的能力。

航空工业通过自主研发和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在通用航空制造业方面积累了较好的基础,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科研生产和维护保障体系,提升了高端通用飞机研发制造能力,产品谱系加快完善,活塞、涡桨、喷气公务机、水陆两栖和浮空器等产品全面发展。通过积极对外开展国际合作,大幅提升了高端通用飞机研发制造能力。同时,坚持研发、生产制造、用户培训、服务保障以及通航运营等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业务发展,加快全国通航产业基地建设和业务布局,打造了研发、运营一体的业务发展新模式。

作为我国航空工业的重要力量,中航工业全力支持C919国产大型客机、ARJ21新支线项目研制,攻克多种技术难关,完成了多个阶段性任务,全力保障了C919首架机总装下线,助力我国国产大飞机早日飞上蓝天和ARJ21顺利交付用户。

国产航空产品跻身国际市场获全面拓展

65年来,中国航空工业积极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国际化开拓取得显著成果。特别是“十二五”期间,中航工业国际化开拓深度和广度都有大幅度提高,出口规模、市场构成、商业模式、产品谱系取得了长足进展。从传统的亚洲、非洲市场到新兴的中东、拉美市场;从之前单纯的产品销售升级到提供灵活的系统解决方案;从有人飞机出口到无人机出口,从航空产品到非航空产品,这些变化成为中国航空工业实力日益增强,振翼飞升的重要标志。

我国航空军贸跨越发展,实现了产品升级和市场升级。战斗机高低配置满足不同细分市场,教练机形成了初级、基础、高级完整的搭配体系,无人机形成了侦查、察打结合的产品集合,机载武器实现近程、中程、远程系列化发展;不断丰富的产品谱系,实现了短、中、长期的结合,许多产品已具备了与世界先进水平一争高下的实力。

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逐步进入了中东和拉美等市场,特别是“枭龙”飞机出口实现了第三方用户市场突破,为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极强的示范效应。高端产品成功打入了欧美国家的传统市场,取得了国际市场升级的重要成果。国产民机出口实现批量交付,甚至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经过65年的发展,我国航空工业在世界航空工业领域的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在转包生产方面,转包业务实现了从一般供应商向系统级供应商和风险与收益共享伙伴转变。以50/50的平等合作伙伴身份成立合资企业或进行风险和收益共担的项目合作,成为中航工业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的重要手段,彰显了在国际合作中逐渐从“高级打工者”向“平等合作伙伴”身份的战略转变,在世界航空工业领域的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

近年来,中航工业积极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海外并购取得显著成果,有效拓展了产业链,促进了中航工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发展,极大提升了我国航空工业在世界航空产业链中的位势。中航工业境外机构布局进一步完善。截至2015年底,中航工业及所属单位共设有各类境外机构337个,分布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全球的境外生产、营销、服务体系,为“十三五”期间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军民融合协同发展形成整体优势

65年来,航空工业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树立主业思维,构建主流模式,导入主动意识,打拼主导地位,紧贴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变化,突出商业模式转型,积极发展非航空民品和现代服务业,构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立体布局,构建协同发展的整体优势。

中航工业积极将科技创新成果从军品辐射带动到民品,重点培育集成度高、产业链长、带动效应广的产品,发挥军民融合产业同根技术同源的优势,内生外联协同并进,发展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特种车辆、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并涌现出一批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企业及产品。一方面,立足自身产业基础,通过内生式发展,发挥既有优势,在不断的市场开拓中打造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细分市场份额与排名靠前的企业,培育出重型燃机、“爱维客”客车、机器人、石墨烯等新兴项目。另一方面,在凝心聚力滚动式发展的基础上,全力出击外部市场,多方寻求并购机会,逐步整合上下游资源,推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延伸与产业结构的升级,成功将一批在自身所在行业内具有一定行业地位与比较优势、在细分市场有很高知名度的企业纳入中航工业的产业版图。非航空民品产业涌现出一批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企业及产品,10家企业进入所在行业排名的前十位。

着力发展支撑航空主业的高端消费品、连锁零售、非银行金融业务、信托投资、商业地产、现代物流和航空运输和航空创意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推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品牌。产融结合深入推进,着力发展财务、租赁、信托、证券、产业基金等服务于主业发展的非银行金融业务,为航空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积极发展航空创意经济,“爱创客”项目发展迅速,“爱飞客”、“爱游客”、“爱馨客”开始运行,航空大世界已经开工建设。

航空科技成体系实现跟踪发展向自主创新转变

65年来,中国航空工业系统的、成体系地突破了一大批关键技术,有力地推动了航空武器装备和民用航空装备技术的发展。航空工业通过打造科学技术研究平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平台和信息化网络平台,为产品、产业、业务转型及管理变革提供技术支撑。科研基础体系不断完善,整体科研水平大幅度提升,科技工作从基础研究到演示验证各阶段的预研工作全面开展,并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加大技术创新。从航空武器装备发展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到以大型客机为代表的民用航空技术,开展了全方位的预先研究和技术储备工作,走出一条依靠技术创新良性发展的道路。

航空工业致力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注重各类研究中心的整合,建立开放式的研发体系,建立共性和基础研究平台和中心,形成整体、有序、开放、高效的航空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已建立了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8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7个国防科技技术研究应用中心、2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2个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38个博士后工作站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等科研机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基本覆盖了飞机总体、气动、结构、动力、航电、飞控、武器、机电、材料、制造、试飞、测试和环境等专业领域,基本形成了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应用中心的体系。建成了一批保障产品研制所需的设计手段、试验设施和批生产线,使得科研生产手段和条件大幅改善,设计开发、总装集成、核心制造、共性基础技术能力大幅提升。航空武器装备制造体系进一步完善,能够满足我军各类装备的科研生产和列装需要。

仅“十二五”期间,中航工业就获得国家科技奖1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国防科技奖401项,其中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专利申请数量从2011年3711项增长到2015年的8364项。截至2015年底,累计拥有有效专利数量约11000项。中航工业大力培养和凝聚具有全球视野与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人才。目前,拥有两院院士18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50人,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1人,中华技能大奖 5人,全国技术能手20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近3500人,还涌现出了“报国有成的专家”吴大观、“航空英模”罗阳等感动中国人物。

一个曾经苦难的民族,因为有了不屈的脊梁才可以傲然挺立。一个曾经落魄的国家,因为有了不挠的精神才可以走向辉煌!65年来,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航空人薪火相传,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守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立下航空报国的誓言,始终忠诚于祖国,奉献于祖国,在蓝天上铸就了一座又一座丰碑。今天,中国航空人业已开始了另一段薪火相传、问鼎蓝天的“航空强国”之旅!

猜你喜欢

航空工业航空飞机
飞机失踪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COMPARED WITH WUTHERING HEIGHTS》
摄影
An Analysis of Daisy Buchanan in The Great Gatsby
乘坐飞机
神奇飞机变变变
飞机飞起来啦
航空漫画
航空邮票:航空体育--滑翔
航空报国岁月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