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不同栽培模式葡萄的效益分析

2016-06-21周慧芬徐云焕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栽培模式效益分析浙江

周慧芬,徐云焕,孙 钧

(1.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浙江杭州 310020;2.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 310020)



浙江省不同栽培模式葡萄的效益分析

周慧芬1,徐云焕1,孙 钧2

(1.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浙江杭州 310020;2.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 310020)

摘 要:研究比较露地栽培、避雨栽培和大棚促早栽培等不同栽培模式下葡萄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露地栽培葡萄成本低于设施栽培葡萄,但果实品质和效益最低;钢架大棚促早栽培模式下葡萄成本最高,但品质最佳,经济效益好于其他栽培模式。

关键词:浙江;栽培模式;葡萄;效益分析

文献著录格式:周慧芬,徐云焕,孙钧.浙江省不同栽培模式葡萄的效益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6): 853-855.

为提高浙江省种植葡萄的效益,我们在总结浙江省葡萄产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露地栽培、避雨栽培和大棚促早栽培等不同栽培模式下葡萄的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浙江省葡萄产业基本情况

1.1 产业现状

葡萄是浙江的特色水果,全省各地均有分布,随着设施栽培在浙江推广,葡萄产业成为近年来浙江省发展速度最快、生产效益最高的水果产业,2005—2014年,全省葡萄栽培面积从9 786 hm2增至29 953 hm2,年均增幅达13.2%;2014年全省葡萄面积29 953 hm2,产量721 228 t,产值29.6亿元,产业规模在水果产业中居柑橘、杨梅之后,列第3位。全省已形成以宁波、嘉兴、台州、金华为主的新老优势产区,并逐步涌现出一批产业集聚度高、规模化水平强的葡萄产业县(市、区),其中慈溪等14个县(市、区)面积在667 hm2以上,上虞等18个县(市、区)年产量在10 000 t以上。

1.2 发展历程

葡萄是浙江的传统水果,20世纪80年代的巨峰和90年代的藤稔等一批优新品种的引进,使浙江葡萄产业得到较快发展。90年代末,以避雨栽培为主的葡萄设施栽培模式开始在浙江省应用并推广。通过温室、塑料大棚和避雨棚等设施栽培技术,为葡萄的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调节成熟上市期,减少生长期病害的发生,提高果实品质,已成为南方葡萄生产的主要栽培模式,设施栽培占到浙江省葡萄种植面积的89.4%。随着台州等沿海地区为防避夏季台风危害而开展早期阶段性加温、大棚双膜栽培等促早栽培技术,和中晚熟品种延后采摘等技术的应用,浙江省葡萄成熟季节可从5月开始一直延续到10月,整个销售季节长达6个多月。相比2005年,10年间产值从60 780元· hm-2增至98 670元·hm-2,增幅达62.3%,产地均价从40 905元·hm-2增至61 560元·hm-2,增幅为50.5%,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

2 不同栽培模式特点分析

据近期生产部门调查,浙江省葡萄种植面积超过3万hm2,其中露地栽培面积仅占10.6%。设施栽培模式主要有避雨栽培和促成栽培,避雨栽培设施大多为钢竹混合架和钢架避雨棚,促成栽培设施有单栋大棚、钢竹混合连栋大棚和钢架连栋大棚等几种。

2.1 露地栽培

露地栽培为传统葡萄种植模式,主要分布在金华、绍兴等葡萄传统产区,种植规模均不大,多以家庭农户的小规模松散经营为主,其特点为资金投入少、发展快捷,但病害多发,且受天气影响大,容易裂果、烂果,品质不高,面积正在逐渐减少。

2.2 设施栽培

2.2.1 避雨栽培

主要有钢竹混合型和钢架2种类型,是浙江省应用较多的葡萄设施栽培类型,约占全省葡萄总面积的20.4%,主要分布在宁波、嘉兴、台州、金华和绍兴等主产区,具有搭建成本低,管理方便,病害少等特点,完熟栽培的葡萄品质也较好,但价格优势不明显。

钢竹混合型避雨棚造价便宜,但毛竹不耐用,需经常修整替换;钢架避雨棚经久耐用,但建造成本稍高,尤其是前期投入加大。

2.2.2 大棚促成栽培

大棚促成栽培类型是目前浙江省葡萄设施栽培的主要模式,是浙江省葡萄种植的主要模式,主要分布在嘉兴、台州、宁波、金华等产区,目前约占全省葡萄总面积的69.0%。其中,连栋大棚葡萄种植面积占61.2%,其特点为保温性好、抗台和防病虫害能力强,葡萄成熟期提早,品质提高,但造价较高,前期投入大。

单栋大棚。目前,浙江省单栋大棚栽培面积约占全省葡萄总面积的7.8%,毛竹大棚为最早的设施类型,取材方便、造价便宜,但保温性差、易损不耐用,现已逐渐被淘汰;之后发展为水泥竹木混合棚,有一定的抗台能力,但只能用3~5年,目前省内尚有部分老果园在用;部分地区也有钢架大棚,造价高,使用年限长。与连栋大棚相比,单栋大棚土地利用率稍低。

连栋大棚。分钢竹混合型和钢架型2类,其特点为抗台能力强,保温性好,病虫害少发,果实品质较好,架材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与避雨设施相比造价成本较高。

钢竹混合型连栋大棚。这是当前浙江省葡萄最主要的栽培模式,约占全省葡萄总面积的39.6%。虽然架体造价与避雨设施相比大幅提高,但一般可用10年以上(竹架需3年更换),仍在多数专业合作社和种植企业的接受范围内,故应用较广。

钢架连栋棚。近几年新发展的葡萄园多采用该栽培模式,面积约占全省葡萄总面积的21.7%。其优点为管理方便,葡萄上市提前,外观、内质均优于其他栽培模式葡萄,价格高,效益好,兼有观赏性,适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但建造成本较高,需要较大资金投入。

3 不同栽培模式生产成本及效益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葡萄种植效益与其栽培模式密切相关:露地栽培模式不用设施投入,但因病虫害发生较多等造成生产管理成本高,品质一般,经济效益最低;避雨栽培搭建简便,成本介于露地栽培和大棚栽培之间,品质好于露地栽培葡萄,但受上市期影响,价格优势不明显,经济效益也介于露地栽培和大棚栽培之间。以单栋大棚、钢竹混合连栋棚和钢架连栋棚为主的促早栽培模式,虽然搭建成本高,但品质好,价格高,每667 m2平均效益在5 400元以上,管理较好的生产基地可达万元以上。

表1 不同栽培模式葡萄生产成本及效益比较

4 对策与建议

葡萄设施栽培是浙江省葡萄产业由传统栽培向现代化栽培发展的重要转折,也是实现葡萄高产、优质、安全、高效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目前浙江省葡萄产业的发展现状,现提出如下建议。

4.1 优化品种结构,强化良种引选育工作

强化良种化基础,科学开展葡萄新品种的引、选、育工作,重点引选高品质、不同熟期的鲜食品种,尤其是适宜设施栽培的鲜食品种的选育,遵循适地适栽的原则,科学布局品种。

4.2 加强设施栽培的研究,提高生产效益

加大对设施葡萄的科技投入,研究推广设施栽培条件下的轻简化、省力化栽培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在保证果品质量的同时节约劳动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开展设施模式、架式及材料的研究,改造提升设施水平,降低成本投入,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同模式的葡萄设施栽培。

4.3 合理安排熟期,拓展市场空间

葡萄不同栽培模式成熟上市期也不相同,各地应根据自身区域定位和发展特点,开展市场的多元化开发,树立现代果品营销理念,拓展产业空间,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

4.4 提高设施葡萄发展规模,拓展葡萄产业功能

大力提升葡萄设施化水平,开发葡萄产业资源,着力发展休闲观光产业,以葡萄为媒开展采摘观光游、葡萄节等活动,吸引都市人到产地消费。

参考文献:

[1] 徐云焕.浙江葡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果业信息,2011,28(2): 1-3.

(责任编辑:张瑞麟)

中图分类号:S6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6)06-0853-02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618

收稿日期:2016-02-02

作者简介:周慧芬(1979—),女,浙江衢州人,高级农艺师,硕士,从事果树产业管理及指导工作,E-mail: 12355694@qq.com。

通信作者:孙 钧(1964—),男,浙江杭州人,推广研究员,从事果树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mail: sj288@163.com。

猜你喜欢

栽培模式效益分析浙江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浅谈无公害苹果洋葱栽培技术要点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铁皮石斛人工栽培模式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