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文物也是政绩

2016-06-18李思辉

当代党员 2016年11期
关键词:政绩文物保护文物

李思辉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文物是历史和文化的承载。“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应该成为自觉的行动。过去,各地也都在抓文物保护,重视程度、保护力度、保护效果却参差不齐。有的地方保护得很完整,而有的地方不仅疏于保护,甚至出现人为破坏;有的地方保护是保护了,但是往往干些“整旧如新”等令人遗憾的事。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向的正是一些地方对文物保护的不力。

在部分领导干部眼里,文物保护工作很软,不容易出政绩,“顶多只能算潜绩”。在文物保护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上,常常表现得很吝啬。尤其是在县一级,一些文物保护工作者常常抱怨重视不够。这种疏忽已造成很大危害。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共76万多处,其中17.77%的保存状况较差,约4.4万处文物已经消失。如果说保护文物不容易出成绩,是“潜绩”,文物的破坏或消逝却显而易见,是无法推卸的“显过”,永远抹不去。

令人痛心的是,一些地方肆意破坏文物,并视其为经济和城市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从北京“梁林旧居”到南京名人古墓,从西安兴教寺到江苏千年粮仓,从大理唐代城墙到大量遭到破坏的野长城……拆毁古建筑、古文物的新闻接连见诸报端,让人们扼腕长叹、痛心不已。

文物是无数时光积淀而成的文化资产和不可再生资源,一铲子下去,就什么都没了,这种责任,谁担得起?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拆和建都无法避免。分布零散的文物、遗址与城市用地之间,难免会有冲突。遇到冲突怎么办?在财政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不易出政绩的文物保护又迫切需要投入,这时又该怎么决策?

对此,党中央明确要求,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新时期的文物工作。一方面要增强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敬重祖先留下来的珍贵遗产。文物保护工作是做铺垫的长期性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但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老百姓看得很重,是“潜绩”也是“显绩”。另一方面须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依法履行监管责任,同时把文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在谁手上出了问题就追究谁。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文物是历史的承载,是中华文明这个唯一不曾断代的古老文明的文脉所系,也是整个人类的文明遗产。“像呵护生命一样,把文物保护起来”,各级党委、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请往前站一步,把这个责任切实担起来。

猜你喜欢

政绩文物保护文物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文物的栖息之地
把“痕迹”当“政绩”不可以(漫画说纪)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森林城市不能沦为“政绩工程”
名胜古迹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