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思维在高校色彩教学中的应用

2016-06-18马骥

戏剧之家 2016年10期
关键词:色彩教学创新力绘画

马骥

【摘 要】色彩作为绘画的重要艺术语言,也是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法,绘画艺术的主要特征就是表现为色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做好色彩教学,也是绘画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在绘画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在对学生进行色彩教学时,不但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一般技能的培训,还要对学生的审美、对色彩的运用以及创新能力进行培训,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色彩教学;绘画;创新力

中图分类号:J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206-02

传统的绘画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创新性人才和全能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对于绘画教学尤其是色彩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势在必行的。色彩教学在绘画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以及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都有着很显著的优势。作为绘画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色彩教学不但要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要加强学生的色彩认知和运用能力。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创新思维在色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一、创新高校色彩教学观念

(一)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

在绘画色彩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艺术个性的培养。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学生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和敏感程度也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这种个体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艺术的独特本质所在。因此,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特性的培养。比如,莫奈的《睡莲》、凡·高的《向日葵》等作品,都是对艺术家艺术个性的完美体现。创新是对艺术精髓的最好体现,进行艺术创新的基础就是要充分尊重艺术个性,对于个性进行培养和发展,要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作为进行个体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展开想象力,对色彩进行充分的感悟和体验。

(二)培养学生的色彩综合素质

在绘画色彩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色彩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培养,还要对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以及对色彩的创造性表现能力进行培养。因此,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色彩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还要向学生传授色彩的其他相关知识以及色彩表现手法,丰富学生的色彩知识体系,将学生对于色彩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要求学生掌握因色彩结构的变化而产生的视觉变化,增强学生对色彩实质以及色彩规律的感知能力,并指导学生以基础的现实主义作为基础,进行夸张、想象、象征和抽象等表现手法的写生练习,增加学生对于色彩的提炼和加工能力,提升学生的色彩素质,为色彩教学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高校色彩教学内容

(一)完善课程设置

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色彩教学课程内容比较单一,已经严重制约了对绘画人才的培养。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进行练习,然后教师进行指导,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今的艺术创作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艺术形式也呈现综合互补、交错复杂、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因此,色彩教学也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改变单一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不断对教学课程进行优化和完善,加强基础课程和新课程的教学,增加色彩理论、色彩构成、色彩应用等课程,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以满足教学需求和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加强学生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和理性认识

学生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是进行色彩学习的初级阶段,专业的色彩教学就是增强学生对色彩的理性认识,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理性思维的能力,通过对各种色彩的理性分析,正确推导出色彩变换的原理,并应用于实践。在进行色彩教学时,要首先让学生对色彩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知,然后通过理性分析,在理性与感性的共同作用下,对色彩进行创造和表现。这种理性与感性相互交错的教学过程,既能克服学生对于色彩理解的程式化模式和习惯性的缺点,同样也能克服对于色彩学习的共性化问题,从而使色彩教学训练更具创新性,更能突出学生的个性特色,促进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改革高校色彩教学方式

(一)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色彩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就会对色彩产生一定的感性认知,这是学生进行下一步学习的基础。这时,教师就应该帮助和引导学生对基础色彩知识的感性认知并对其进行认真梳理、概括和总结,形成一套经验理论,带领学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现和探索阶段,并将认知应用于实践,得出结论和经验,用以指导以后的实践。在这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亲身实践证明自己的结论,加深对色彩知识的理解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性。

(二)重视色彩绘画材料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

在现代艺术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材料教学已经不能满足色彩教学的需要,因此引入一定的综合材料技法教学是很必要的。当今的绘画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对综合材料的应用,也就是要通过对一些新技法和新材料的应用,突破平面绘画的传统界限,突破传统的视觉思维和审美界限,带给观众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审美震撼。在色彩教学中融入综合材料的应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绘画人才,这不仅是对绘画艺术本身的巨大突破和发展,也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条件。

(三)利用计算机进行色彩教学

颜料不是色彩表达的唯一渠道和介质,传统的绘画颜料在运用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对于色彩和颜料的熟练掌握程度,但是这也是存在缺点的。1.传统的颜料成本较高,在色彩教学过程中颜料浪费严重;2.传统的色彩教学比较耗时,而且教学效率很低;3.传统的画架范围较小,学生在观看教师做示范时,围观的范围有限;4.传统调色板调色有限,在绘画过程中对颜料进行调配时,最多只能调配出几十种色彩,而且经调色后的色彩饱和度不够,产生的色彩种类比电脑屏幕的RGB色彩色域的色彩少得多。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以及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其具有的强大的图像采取、存储和图像处理功能,都为绘画色彩教学提供了一种高全新的教学模式。计算机作为色彩教学的辅助手段和工具,既能弥补传统颜料在色彩教学方面的不足,节省教学时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起到开拓思维的作用,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之上,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色彩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了条件,创造了机遇。因此,在色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和手段,将色彩教学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新的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重视传统文化的色彩教学

在色彩教学过程中,要将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色彩与色彩教学相结合,对民族色彩中的精华部分进行有效吸收和借鉴,并应用到现代的色彩教学理念中去,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对传统色彩进行观察和感悟,帮助学生掌握民族色彩的审美规律。我国的传统文化色彩应该成为学生进行色彩学习和创作的不竭源泉,给予学生创作灵感。对传统色彩的学习和研究是学生探索绘画民族化发展的直接途径。绘画艺术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局限在材料的丰富性和绘画的制作过程上,而应该与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和多媒体视觉艺术等各方面艺术的全面融合,并相互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把传统文化引入教学是实现发展和创新的基础,可以有效推动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艺术学习,同时培养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对于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越来越重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品鉴能力也在逐渐提升,在这个艺术作品不断进步的时代,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建立一套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重视对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培养综合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林鹤.高校绘画专业色彩教学方法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15).

[2]杨先平.论高校绘画专业色彩教学方法的创新[J].美术大观,2011(2).

[3]熊瑛.绘画色彩教学改革之我见[N].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15(4).

猜你喜欢

色彩教学创新力绘画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高校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改革措施探讨
试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
国家创新力
创新力不足导致国产手机再遇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