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仙洞山保护区梅花鹿种群现状*

2016-06-18浩周顺利崔凤军郭云龙于洪伟

林业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梅花鹿种群动态

刘 浩周顺利崔凤军郭云龙于洪伟**

(1.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哈尔滨 150081;2.黑龙江省拜泉县林业局,拜泉 164700)



仙洞山保护区梅花鹿种群现状*

刘浩1周顺利2崔凤军2郭云龙2于洪伟1**

(1.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哈尔滨150081;2.黑龙江省拜泉县林业局,拜泉164700)

摘要:2013年冬季至2014年早春,在仙洞山保护区对梅花鹿种群现状开展研究,保护区内有梅花鹿267只,其中幼鹿32只、亚成体55只、成体164只,成体雌雄比为1∶0.57,梅花鹿种群数量稳定增长,但增长率在逐年减小,显示种群数量逐渐接近保护区的饱和容纳量。

关键词:仙洞山保护区;梅花鹿;种群;重建生境;动态

*黑龙江省财政厅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奖金(2013-15)资助项目

梅花鹿(Cervus nippon)为偶蹄目、鹿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亚洲东部的特有物种。野生梅花鹿曾广布中国各地,但目前仅分布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1]。从自然地理分布上看,仙洞山保护区并不是梅花鹿的原分布区,保护区内的梅花鹿是养殖场逃逸,并在此繁衍壮大的鹿群。仙洞山保护区是荒山治理后的重建生境,鉴于在其它原生态地区的梅花鹿种群数量呈现不断减少态势,而在仙洞山保护区其种群却不断发展壮大的现状,在保护区内开展梅花鹿种群现状研究,对了解物种灭绝和存活条件,物种的引入,以及野化、野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研究地概况

仙洞山梅花鹿保护区位于拜泉县国富林场施业区内,地处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属小兴安岭西南分支余脉,距县城35 km,地理坐标为126°22′49″~126°31′01″E,47°39′41″~47°43′24″N,总面积2 450 hm2。保护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极端最低气温-39.6℃,极端最高气温37.8℃,无霜期122天,年平均降水量490.1mm,6~8月份占80%,全年日照2 740h。

保护区的地带性植被为针叶林和次生衍生植被阔叶林,植物种类109科524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植物4种,即红松(Pinus koraiensis)、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紫椴(Tilia amurensis);鸟类16目33科162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鸟类金雕(Aquila chrysaetos)1种,国家II级保护鸟类30种;兽类6目13科38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兽类为梅花鹿(Cervus nippon),国家II级保护兽类有青鼬(Martes flavigula)和猞猁(Lynx lynx)2种。适宜的气候、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梅花鹿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

2研究方法

首先采用样线调查法统计梅花鹿种群数量,然后通过痕迹鉴别、实体鉴别及录像资料鉴别等方法区分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并最终获得梅花鹿种群现状。

2.1样线布设

2013年冬季至2014年早春积雪覆盖期,在保护区均匀布设130条,长约5 km样线,开展梅花鹿种群数量调查。样线方向为正南北,贯穿了保护区内所有林型,抽样面积占调查总面积的10%以上,确保了数据的科学性[3]。

2.2数量判别

以足迹链判断个体可以避免重复记录同一个体留下的足迹,其判断标准包括3个方面:(1)记录3天内新鲜足迹;(2)多条足迹链横穿样线,彼此相隔在50m以内,被认为是同一个体;(3)一个群足迹链时,要依据群个体分开时的足迹链条数计算该群的个体数量。

2.3种群结构判别

2.3.1痕迹鉴别

足迹辨别:通过蹄痕辨别,雄性蹄角较雌性略大,且尖。

粪便辨别:通过粪便形状辨别,雄性粪便长圆,雌性粪便椭圆。

卧迹辨别:卧处一定留有尿迹,通过尿迹位置辨别,雄性在腹下,雌性在尾处。

2.3.2实体鉴别

通过踏查,对所看到的鹿群进行性别识别和年龄划分。

2.3.3录像资料鉴别

通过监控、红外相机等,对拍摄到的实体进行性别识别、年龄划分。

2.4种群数量统计

式中,n为调查样方的数量;Di为第i个样方中梅花鹿的分布密度。

梅花鹿种群数量(N)

3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表1)表明,保护区内现存梅花鹿数量为267+15只,平均密度是0.11+0.006只/hm2,精确度为87%。

表1 仙洞山梅花鹿种群数量

通过访问调查,查阅历史资料,以及历年保护区自己掌握的情况,综合分析得出以往几年的鹿群数量:2011年为225只,2008年为176只,2005年为133只,2000年约为100只。从梅花鹿种群数量变化情况看,整个梅花鹿种群数量呈稳定增长态势。

4梅花鹿种群状态分析

4.1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最直接因素,种群增长率则可反应种群增长情况[5]。通过本次调查,并结合历年数据,可推算出保护区内梅花鹿的出生率、死亡率及种群增长率。从表2可以看出,梅花鹿的出生率一直较为稳定,但随着种群增大,死亡率逐渐增大,种群增长率逐年减小,这说明梅花鹿的生存阻力正在逐渐增大。保护区内既没有捕食者猎杀梅花鹿,也没有其他草食动物与其争夺食物资源,说明梅花鹿的生存压力主要来自种内竞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保护区面积较小,当梅花鹿种群数量逐渐增大时,有限的食物和空间资源便成为制约鹿群发展的主要因素。从逐年减小的增长率可以看出,目前梅花鹿种群数量已接近保护区的饱和容纳量。

表2 仙洞山梅花鹿出生率、死亡率及种群增长率

4.2年龄结构

生物的繁殖能力、衰老和死亡都与年龄密切相关,种群的年龄结构也影响到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通过一个种群各年龄段的数量比例,既可以了解该种群的增长类型,也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2014年调查结果表明,幼鹿和亚成体87只,约占整个鹿群的1/3;可繁殖的成年个体164只,约占整个鹿群的2/3;衰老个体较少。幼年期(幼鹿和亚成体)的年均个体数量大于成年期(繁殖个体)的年均个体数量,与历年成体、亚成体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该种群发展状态是由增长型向稳定型过渡[5]。

4.3性别比例

生物种群性别比例虽是生物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但环境条件的改变或人为的干预也会使其正常的比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及种群的密度。同时,种群中的雌雄比例也能反映出种群的健康状况。

幼鹿阶段,幼鹿有母鹿的保护而能远离危险;亚成体虽然独立生活,但很少离开出生群,也很安全,所以,这两个阶段的梅花鹿雌雄比例相当。当亚成体发育为成熟个体时,雄鹿会离开群体或被鹿王赶出鹿群,而且年轻的雄鹿也会频频向鹿王发起挑战,争夺交配权。雄鹿间竞争的结局往往是致命的,这时的成年雄鹿死亡率较高,而且此阶段雌鹿一般终生留在鹿群中,且很少死亡。目前,保护区内梅花鹿亚成体雌雄比为1∶1.12;成体雌雄比为1∶0.57,从雌雄比来看,整个种群属于健康群体。

5建议

5.1完善监测体系

保护区内梅花鹿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种群密度远高于野生环境,但由于保护区内没有捕食者,梅花鹿逃避敌害的本能在下降、消失,而且鹿群的整体体质也在下降,抗病力也在自然减弱,这很容易爆发疫病。因此,保护区应加强对梅花鹿的监测,确保鹿群健康发展。

5.2适当的补饲救助

梅花鹿种群数量不断增大,而保护区内的植被资源有限,在植被茂盛的季节还能满足鹿群生存。但到了冬季,可采食的食物越来越少,为了获得尽量多的能量,梅花鹿开始啃食树皮,这时应通过人工补饲,以保证梅花鹿顺利度过冬季,而且也可避免鹿对植被的破坏。

5.3实行种群的人工干预

保护区内梅花鹿种群数量已接近饱和容纳量,种内竞争变得尤为激烈,进而导致梅花鹿种群的出生率减小、死亡率增大,因此,针对鹿群中体弱多病的个体、衰老个体,以及争夺交配权受伤的雄鹿应进行人工淘汰,以优化现有种群,并减少对植被资源的破坏。

参考文献

[1]马逸清等.黑龙江省兽类志[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雒洪海,王伟,等.拜泉县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

[3]孙海义,唐小平,周绍春,等.有蹄类等哺乳动物的大样方监测技术[J].林业科技,2011,36(6):33-35.

[4]马建章,贾静波.野生动物管理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0.

[5]孙儒泳,野生动物生态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王岳)

Researching Sika Deer Population in Xiandong Moutain Reserve

LIUHao
(Heilongjiang Province Wildlife Institue,Harbin 150081)

AbstractIn the winter of 2013 to 2014 in early spring,Xiandong mountain protected areas to carry out research on Cerus nippon population status,protected areas have Cerus nippon 267,including 32 cubs,55 subadult and adult 164,adult male and female ratio is 1:0.57,the steady growth of Cerus nippon populations,but the growth rate decreased year by year in,display hold the amount of population gradually close to protected areas.

Key wordsXiandong mountain nature reserve;Cerus nippon;Habitat re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S718.65,Q9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499(2016)03-0055-03

作者简介:第1刘浩(1982-),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野生动物种群生态。

通讯作者:于洪伟(1977-),副研究员,从事野生动物生态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6-02-26

猜你喜欢

梅花鹿种群动态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梅花鹿和棉花
贪玩的小梅花鹿
动态
贪玩的小梅花鹿
中华蜂种群急剧萎缩的生态人类学探讨
岗更湖鲤鱼的种群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