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日文献展:明日文献在“今日”的预演

2016-06-18王宗亮

东方艺术·大家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鹏东方艺术当代艺术

王宗亮

展览名称

今日文献展

展览时间

每三年一届

展览地点

今日美术馆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全球影迷都在为终得圆满的“小李子”欢呼呐喊;而说到文献展,我们自然会条件反射般的联想到素有“艺术界奥斯卡”之称、拥有最悠久历史的德国卡塞尔文献展。进入卡塞尔文献展的艺术家,虽不及“奥斯卡”一人称帝之快,但也基本能正面并积极的反映参展艺术家在国际艺术领域中的学术实力与认可。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亚洲,乃至更多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当代艺术的异军突起,以及他们在国际艺术市场的炙手可热,随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艺术家,显然已经不能仅仅依靠、也不能局限于唯一一个以西方意识、意志为主导和价值判断标准的文献展做全权定夺。于是,我们看到了上述地区许许多多令我们目接不暇的各类双年展、三年展的接踵而至:这时,一个体量可观、学术过硬,为中国、亚洲,或更广阔的非西方中心的世界地区艺术代言,更能体现艺术家学术分量的文献展的诞生,就显得尤为呼之欲出。今日美术馆自2007年开始施行、每三年举办一届的大型美术馆文献展——“今日文献展”至今已成功举办两届(2007、2010),在截稿前,据笔者了解,今年,第三届今日文献展在停摆后迎来了重新启程,为此,我们特地采访了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以及“今日文献展”负责人、今日美术馆展览及学术副馆长晏燕,通过他们的经验与介绍,为大家起底作为中国资历最老的非盈利民营美术馆,在树立属于自身的文献展时,曾做过、正在做,以后又将如何做出对展览筹划的相关考量和把握。

东方艺术·大家:能简单聊聊“今日文献展”的诞生源起吗?哪年开始有了做“文献展”的设想?

高鹏:众所周知,“文献展”最早起源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它的周期相对较长、五年一届,而且卡塞尔文献展和传统的双年展、三年展等从创立之初就拉开了一定距离:它的关注点更侧重于严肃艺术的学术梳理和话题性创建,并持续反映和总结世界范围内五年中的艺术潮流动向,也对未来艺术的面貌做出影响和判断。

今日美术馆作为国内创始最早的非盈利民营美术馆,在其创办之初就策划自身的学术品牌展——“今日文献展”,每三至五年举办一次,富含着今日美术馆对“文献展览”的独特定位以及理解。今年第三届“文献展”的总策展人仍是黄笃先生。

第一届今日文献展(2007年)以“能量”为主题,探索国内当代艺术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第二届今日文献展“调节器”(2010年)将视角伸向国际部分,曾邀请了意大利贫穷艺术大师库奈里斯,德国雕塑家迪肯等国际艺术家参加展览与中国艺术家进行交流与互动。

东方艺术·大家:那么,对历届“今日文献展”投入支持的资金来源构成是怎样的?压力大吗?

高鹏:大型文献展的预算至少是几百万费用,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始终保持学术上的严肃与独立性。所以,相应资金的稳定支持,确实是筹划一次文献展级别的展览的难点。资金的获得通常来自企业赞助商、政府相关组织。压力还是可见的,到目前为止第三届今日文献展的赞助资金并未完全落实。在今年整体经济大环境不佳的背景下,再去坚持筹办极其消耗资金资源的大型文献展或许显得有些任性,但最后我们之所以一致认为仍然需要坚持做下来的理由,是因为我们运营美术馆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支持严肃艺术,支持当下所需要的展览。

当然,为此我们更需要采取多元化的运营方式,来保证美术馆的生存,才能做深入长远的打算,我们目前也正在申请国家项目的支持可能,而资金要根据活动的具体方案来落实。

东方艺术·大家:如此般坚持“文献展”项目,你们觉得“文献展”对于一个美术馆来说意味着什么?

高鹏:一个美术馆归根结底是一个学术研究机构。严格来说,美术馆需要有对学术形势的判断和导向的素质与能力,这是评价一个美术馆的根本,所以我们也通过文献展,来更清晰的传达今日美术馆对学术梳理的负责态度,这也符合我们今年做展览的一贯明确的严肃学术线索和初衷,“今日文献展”将继续作为今日美术馆的名片之一。

晏燕:“今日文献展”对今日美术馆来说还有两层意思:一个就是它表面看起来是“今日美术馆”的文献展,另一层则是由字面引申出的“今天的文献展”。其中“文献”的词义带有“记录”之意。因此,今日美术馆推出的文献展,有别于国际上对文献展的固有认识,我们的理念是把当下可能进入未来文献的艺术家固定在今日文献展这个框架内——也就今天我们所选定地区、艺术家,作品必须具有学术上的实力和稳定性,他们必须足以反映其所代言的那部分艺术面貌和生态一隅,并且一定具有持续的艺术生命力,足以承担起至少是我们可预见的未来;我们也力图使今日的艺术家成为明日之文献,去做到一个记录、见证时代的工作。我们的侧重点在于:

将今日的艺术家锁定在明日的文献中,这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动态行为。

事实上在前两届“今日文献展”我们一直在做的也是探讨如何夯实学术的问题,前两届产生重大回响的原因也在于此。当下,我们积极以国际视野构建的第三届“今日文献展”,将比前两次更为透彻和具体,将以亚洲地区为主,并将中国艺术放在主体的位置,这样同一区域的差异和相似性都会被如实反映出来。与此同时,将拉丁美洲的艺术作为单独的板块展出,展示这片被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一百多年的土地上,散发的当代艺术气质及原始艺术活力。除此之外,还邀请欧美主流的当代艺术家一起,全面而立体的探讨及深入互动。总而言之,第三届“今日文献展”将成为一个我们观察世界、反射自己的窗口,这也是今日美术馆作为一个立足本土、着眼世界当代艺术发展的美术馆的应尽责任。

东方艺术·大家:除了“今日文献展”,今日美术馆还有许多我们熟知的常设展览项目,高鹏先生作为馆长是如何平衡不同类型的展览的?

高鹏:今日美术馆有多个常设展览活动,比如大学生提名展、发现青年艺术家,找朋友计划,以及一些频繁与大众互动的定期特色项目等,这些展览活动的齐头并进,使得更大范围的公众对美术馆的认可度也逐渐提高了,赞助商变得对我们越来越有兴趣。

但在品牌建设日渐成熟的同时,也带来了等量的压力,因为这个时候你获得的包括资金在内的所有资源的走向、你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会显得更重要。我们愿意把这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努力积累下来的资源和资金,拿过来继续投入在包括“今日文献展”在内的更多严肃艺术项目和展览之中。我认为,这也是非盈利机构与盈利机构的本质区别。

东方艺术·大家:与传统国家大型美术馆或同级机构相比,“今日文献展”的优势在哪里?还有哪些困难?

高鹏:要说优势的话,可能就是我们策展的灵活度相对更高,困难主要仍是资金筹集方面。此次“今日文献展”站在“混合发展”的高度上,将视野聚焦国际,促成国际对话;换个角度想,中国当代艺术本身属于国际化的一部分,但仍需要去严肃思考中国当代艺的出路和世界当代艺术的现状之间的联系,过去我们总是孤立得探讨这两个话题。

东方艺术·大家:能否透露“今日文献展”今后的发展方向,今日美术馆未来又有怎样的愿景或新规划?

晏燕:今日文献展未来的发展方向,无论是第四届、第五届还是再往后延续,其初衷都不会脱离“未来的文献在当下展览框架中呈现”这个总核心。当然,“今日文献展”并不是不可被时代左右的,其主题也会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但一定不是为了改变而改变。客观的说,做“文献展”的必要性、方向性和内容会一定会随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第三届今日文献展的主题也是围绕近几年的全球政治、经济以及艺术格局的变化而产生的。今日美术馆作为有担当的非盈利美术馆,其角色形象因此更为分明,虽然我们资金能力有限,但也会一直坚持做对的、有价值的,对艺术有贡献的事,这三点是不会受任何因素左右、也永远不会改变的。

高鹏:今日美术馆一直在探讨当代艺术的多元化,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下普通公众对艺术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挂在墙上的绘画作品。事实上艺术发展到今天,其表现方式已经随世界的变化而发生了巨大改变,比如多媒体、数字艺术正在快速瓦解大众对美术馆、对艺术的刻板认知,我们也在通过对场馆的适应性处理和改造,来尽可能满足新兴艺术形式的呈现需求,时刻着眼未来也是一个美术馆的必要责任。

比如说我们在去年推出的“今日未来馆”就将是一个持续的大型项目,今后每两年都会做一次,对其投入的比例也将逐渐加大。以“未来馆”为代表的一部分展览项目和以“文献展”为代表的展览,今后很可能将采取双线发展策略、两条腿走路。我认为未来的艺术将会模糊国别地域,族群化将成为不同艺术家的最主要区分特征,艺术的分类将变成相同兴趣爱好、审美取向,认知的分类,任何物理空间的距离和隔阂将会随媒介与艺术表达方式的更新而被打破。但我们也同时相信,做“文献展”的时机反射弧还足够长,“文献展”对梳理历史脉络的重要性在短期内仍是不可替代的,它的生命周期还没有结束。所以说,无论是“未来”还是“历史”,它们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分工和发展逻辑的不同。对已有的、既成艺术的尊重,与对未来、未知可能性的探索和热衷同样宝贵。

今后,我们还会在不同的项目中,大胆启用年轻的艺术家和策展人,给今日美术馆和当代艺术带来持续的更新动力。

猜你喜欢

高鹏东方艺术当代艺术
Special breathing structures induced by bright solitons collision in a binary dipolar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当代艺术看得懂
高鹏副教授
Merging and splitting dynamics between two bright solitons in dipolar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