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016-06-17余映潮

新作文·初中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含蓄风流美感

余映潮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主要指传统诗文创作中含蓄手法的运用,即追求诗文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用少写、不写或侧笔的方法给读者以“一切尽在不言中”或“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美感,让读者在领会、咀嚼、揣摩、品悟中得到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如果我们要从最单纯的角度去理解“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魅力,那就是“侧笔”。

“侧笔”,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用对其他事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想要表现的事物。

如唐人李峤笔下的《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没有“风”字,但我们仍然能够从秋叶飘落、春花绽放、江上巨浪、竹林起伏之中感受到风的力量。全诗对仗工整,韵律优美,画面层叠,含蓄隽永,虚中见实,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了“风”带给我们的美感。

又如《小石潭记》中的片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微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借鱼写水,写了清澈的潭水而全然不言及清澈的水。它好在写出了作者在那一瞬间的真实感受,写出了一种洁净清新的境界:既写了鱼儿自由生活的就像水晶宫一样的奇丽环境,又写了水质的清莹和水色的清亮。

现代文学作品也常常运用这种表意含蓄的艺术手法,主要用侧面烘托的笔法咏物、绘景、写人、说理。

如贾平凹的《风雨》,全篇文章都在写风写雨而不见“风雨”二字。请见文中的第一段:

树林子像一塊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哗的一声,乱了满天黑点,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

作者运用生动的比喻,在丰富的想象之中精细入微地描写了大风、狂风袭来的情景,让人似乎听见了呼呼风声,似乎感受到了风的强大力量。

又如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的描写,写“热”而不见“热”字:

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

这里从各种“感觉”的角度表现了天气的极度炎热,以衬托车夫们艰辛的劳作和苦难的生活。

猜你喜欢

含蓄风流美感
含蓄和夸张、“隐秀”和“夸饰”
数你最风流
留白——不着点墨,尽显风流
含蓄三义
兼职者的风流史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王士禛 汉诗에 나타난'含蓄'의 미학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