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创新精神成为民族文化生态之魂

2016-06-17刘惊铎

中国德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基因民族

刘惊铎

我们都认同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然而,站在今天的时代巅峰回望世界各民族,又恍然发现她是一度重伦理道德和知识传统的民族,其民族文化基调是青灰色的,诚如秦砖汉瓦的建筑色彩。回顾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与多难历史,让我们扼腕叹息,慎终追远。当改革开放让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时,中华民族所需要的也许是自觉实现全面深刻的精神文化的战略转型升级,即从重伦理和知识的传统升级到自觉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将之作为民族精神与核心竞争力的新内核处理器。

尝试做一个哲学隐喻的话,在民族基因排序中,自觉重视和培育创新精神的民族,其文化基调是绚烂斑斓的,有如色彩明媚的山水油画或彩墨画,而不是水墨画那样纯黑白。

诚然,创新精神非一日之功,它是以民族文化生态为气候和土壤,以民族生命为载体和依托,由一代代的民族生命群集创造、沉淀与升华的产物,浓缩成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形态。诚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树文化生态。

人类如今置身于网络社会之中,对创新的呼唤成为时代主格调,我们需要大量携带着创新精神基因的人。为此,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德育,应成为培养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国内外生态体验学术团队的科学研究发现,德育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三大支持:方向感、动力源和智慧支持系统。当中国德育自觉以创新姿态,运用创新模式,传递和创生新文化道德基因,中华民族则有望大步迈上全面创新的时代通衢。

那么,创新精神培养是否有方可循呢?至少有三种可行的路径:一是在民族文化顶层理念上追求创新导向。二是促成有利于创新精神孕育的民族文化生态土壤与气候环境。三是切实推行有利于创新精神培育的教育模式。盘点民族原创库,我们已有本土新模式,如生态体验模式、生命叙事模式、活动德育模式等,应切实推广应用之,同时借鉴引进外域的经验,以极大提升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丰富其创新内涵和方法。

【作者系国家开放大学教育研究院生态体验教育与网络社会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基因民族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MINORITY REPORT
做人美德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季札挂剑
基因事件
传承 民族 文化
基因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