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结构合理性及其要素分析*

2016-06-17张淼徐涵

现代教育管理 2016年3期
关键词:合理性要素专业

张淼,徐涵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职业教育结构合理性及其要素分析*

张淼,徐涵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职业教育结构合理性是评估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职业院校“专业”的规模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和布局结构,可以切实反映职业教育结构的合理性问题。从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合规范性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共有“完全合理”、“深层合理”等八种合理性评价类型。职业教育结构合理性是由“专业规模结构与产业结构人才需求的匹配度”等十二个相关要素构成,可以对应十二项具体指标进行评价。

关键词:职业教育结构;合理性;专业;要素

职业教育提供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应用型人才,意味着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应与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职业教育结构应与地区经济结构相匹配。尤其是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职业教育结构能否进行适应性调整,是衡量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在技术越来越广泛影响本国国际竞争力的今天,职业教育的结构良性指标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有必要对地区职业教育结构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发现问题,推动职业教育改革。

一、职业教育结构合理性概念辨析

(一)依托“专业”呈现深层职业教育结构问题

一般来讲,职业教育结构是指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学校的比例关系,包括专业结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布局结构以及办学结构等。[1]这个概念看似全面,但是从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需求的角度上看,其提供的视角却很难揭示真实的结构问题。首先,与地方经济发生紧密关系的职业教育类型一方面来自职业学校,另一方面则来自职业培训,其次,目前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国家统一的资格框架体系,职业学校在办学上也并没有形成真正统一标准的技术层次关系,专业间的差别很大,仅从表面的学校层次来判断所有专业的层次结构不能真正反映与技术结构的对应性;另外,职业学校的专业往往涵盖了各个行业领域,单从学校的比例关系不能真正反映专业人才与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协调关系。以专业为基点来考察职业教育结构问题可以真实地反映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在结构上是否合理,进而有效地反映职业教育结构的合理性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分析职业教育结构问题,依托“专业”的角度来考察更为科学和理想。本研究拟从“专业”出发研究职业教育结构合理性问题,并从四个方面展开,包括专业规模结构、专业形式结构、专业层次结构、专业布局结构。

(二)哲学上关于合理性的理解

理性是相对于非理性而言的,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演化,人的内部构成发生了分化,理性和非理性逐渐分化为两个相互对峙的要素并以外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理性与科学技术相关联而支配着人类生活,理性主义则作为主导性和统摄性哲学思潮而占据了统治地位。然而这种对非理性的绝对替代和压抑,使得合理性成为20世纪西方哲学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关于其概念及判断标准人们不能形成统一的认识。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第一个将“合理性”问题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认为合理性是现代社会的基础,并力主价值中立。[2]尽管韦伯的价值中立受到批判,但是作为对社会行动的判断其仍具有借鉴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实践,进一步将合理性看作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合规范性的统一。合规律性是指,从客体角度看,事物的发展有其内在、客观的发展规律,只有遵循客观规律而发展才是合理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应力求揭示这些客观规律;合目的性是指,从主体角度看,任何行动都有主体基于一定的价值取向而设定的发展目标,如果达成既定目标则是合理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也会针对这些价值导向下的目标进行研究,不断提升人们的认识和价值追求;合规范性是指,合理性总是通过人的有根据的行动得到实现,“合理性体现在总是具有充分论据的行动方式中”[3],因此对合理性的评价实际上是对行动依据的论证或批判。[4]人们行动的依据即社会行为规范。合规范性本质上是一种批判性,它要求暴露各种不合规范的行为及其后果,揭示其形成的复杂原因,探寻其克服的途径和手段,建立起正当合理和有效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5]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与合规范性这三个方面是密切地内在相关的,从不同方面提供判断合理性的维度,在保证合理性判断的全面和科学的同时,促进社会行动的不断合理化。“合理性评价的任务是看对象是否合理以及合理的程度如何,其目的在于揭示事物存在的合理性根据和合理性程度,由此而确定评价者对事物的取舍态度,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行动。”[6]

(三)职业教育结构合理性

职业教育结构合理性的评价,首先要尽量做到价值中立,在某一动态结构范围内,依据可计算性手段与程序,对职业教育结构各要素是否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相适应,能否适度引领、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所做出的评价与判断。同时,还要兼顾评价的全面和客观性。可以从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合规范性三个维度,对职业教育结构合理性展开分析和评判,使其更丰满,呈现的问题更清晰,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更明确。具体地,合规律性维度主要指职业教育结构是否符合科学研究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合目的性维度主要指职业教育结构是否符合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及设计目标;合规范性维度主要指职业教育结构建设及调整的行为是否符合相应的政策、制度及规范。按照这三个维度,对合理性的评价存在八种类型(见表1)。

表1:职业教育结构合理性评价类型(√是,×否)

这八种类型的评价可大致划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第1和第8两种类型,反映三个评价维度一致时的两种情况——完全合理和完全不合理,比较容易判断;第二类,包括第2和第7两种类型,反映当职业教育结构在合规律和合目的性两个维度上表现一致,而仅在合规范性上表现相反的两种情况,我们将其概括为深层合理和表面合理。这意味着,第2类仅在规范性问题上进行改进即可达到合理,而第7类则需进行深层次的改革;第三类,包括剩下的3-6四类,均呈现出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冲突状态,即合规律了却不合目的,合目的了却不合规律,这在现实的结构评价中可能会表现为指导实践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设定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背道而驰。同时,在合规范性问题上无论表现如何实际上是在目的与规律的协调中均需要调整的部分。

二、职业教育结构合理性要素分析

我们将职业教育结构问题分解为专业规模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空间布局结构四个方面,从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合规范性三个维度展开分析,试图找到具体的不同维度上的评价准则,也就是说要进行要素分析,并且尽可能地将要素具体化到可测量的指标上,使得这种合理性分析趋近客观,并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见表2)。

表2:职业教育结构合理性构成要素及评价指标

(一)专业规模结构合理性要素分析

专业规模结构在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指不同专业之间在规模上的比例关系;另一方面,指同一专业或专业大类的人才培养规模的适切性。

从合规律性上看,研究表明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因而职业教育专业规模应与社会产业发展的实际人才需求相匹配是客观规律。也就是说,区域职业教育专业的规模结构应与区域产业结构的人才需求结构相匹配。其次,从单一专业看,其人才培养规模也应与该领域的用人需求规模相一致。

从合目的性上看,职业教育在我国是政府主导型管理体制,因而相关管理部门对职业类人才的数量是有相应的规划与要求的,即从国家的层面上基于对职业教育价值的认识对职业教育结构进行总体发展目标的设定,也就是其目的性。我国的职业学校是由教育部职成教司来统一管理,职业培训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管理。这些部门的年度或中长期规划中呈现的指标要求可以作为目的性衡量的对象。

从合规范性上看,为了保障职业教育专业规模的有序发展,相关政府部门会以政策、制度的方式规约学校办学行为,这些政策、制度的实施情况可作为规范性考察的对象。

(二)专业形式结构合理性要素分析

专业形式结构,主要指人才培养的形式,即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之间的比例关系。职业学校教育是指职业教育中的一种正规的、固定的、长学制的,以人力规划为基础的,以学校为教学主体的学历教育。这里的职业培训是指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承担的,以就业、转岗或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为目的的非学历的职业技术提升教育,而不包括企业内部的技术研修与提升培训或项目培训等。专业形式结构反映一国对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发展、人力资源开发最佳途径的基本认识:以学校教育为主,往往高度认可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持久性;以职业培训为主,则认为职业能力的成长是需要得到不断的更新和教育支持的,只有在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培训中去提升职业能力。

从合规律性上看,目前并没有针对专业形式结构的专门研究,更没有对专业形式结构的比例区间形成一致的看法。但是一个基本判断是,职业教育既不能只依赖单一职业学校实施学历教育,同时也不能单纯依靠职业培训满足所有需求,二者必兼而有之,二者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合理比例。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比例进行专门研究,得出相对科学的比例数值,以作为对形式结构合理性的判断标准。这里提供两种研究途径:一是根据国内外高水平职业教育地区的数值统计对比来最终找到合适的比例区间,这种方法可能得到一个宽泛的数值区间,有可能失去诊断和评价的意义;二是以一个相对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文化等因素相近似的国家或地区的比例数值作为参考标准,这种方法会得到一个相对集中和明确的比例,但是其适用性和影响因素需要仔细对比和甄别。

从合目的性上看,任何一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形式结构,都是基于这个国家对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教育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而形成的。比如我国在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发展策略变迁中体现出内在价值观的作用及变化。到目前为止我国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均主要针对应届毕业生展开的学历教育,而接收社会在职人员的回流再教育的制度十分鲜见,大部分的职业转岗与回流教育都由社会或企业培训承担,缺乏系统性、权威性和规范性。[7]

从合规范性上看,我们可以对相关政策和制度进行专门的分类和研究,进而判断在专业形式结构上的合规范性问题。

(三)专业层次结构合理性要素分析

层次结构,通常指不同层次的职业类院校培养人才规模的比例关系。但这种比例数据往往不能反映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与社会人才技术结构的匹配程度。除了它不涵盖职业培训这一块数据以外,由于我国的职业院校一般是综合类院校,既包含工农类也包含文经类的专业,其相应的社会人才技术结构需求是不同的,同时一些职业院校还存在某一两个优势专业人才培养层次提升的情况,因此把这些数据都混在一起是不能确切反映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问题的。因此,我们选择以专业为基点,寻求某一专业或某专业大类包括职业培训在内的,人才培养层次的数据,再与社会技术结构的发展需求作对比。

从合规律性上看,技术结构内生于经济系统,一般认为越先进的生产技术能带来越高的生产效率,从而人们不断追求高端生产技术以获得竞争优势。但是近期的研究表明,单纯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并不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充分条件,选择与本地区要素禀赋结构①相匹配的适宜性技术结构才能保证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最优路径。[8]这就意味着,判断地区技术结构需求的标准,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层次和要素禀赋,理性认识。否则会出现人才消费过度,技术浪费的问题。因此,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应与区域技术结构需求相匹配,不能落后,也不宜超前。落后则不能支撑社会经济发展,超前则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都会导致失业问题,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从合目的性上看,社会对人才技术结构的评定可以反映对职业教育提供相应层次教育服务的期待,相应成为职业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层次上的追求目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鉴定中心负责技术类人才的等级鉴定。将技术人才划分为五个等级包括初级工(国家五级)、中级工(国家四级)、高级工(国家三级)、技师(国家二级)、高级技师(国家一级)。每年对这些等级鉴定的数量规划可以说是政府管理部门对技术人才培养的一种价值判断基础上的目标期待。

从合规范性上看,国家对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培养有明确的政策和制度要求,衡量这些制度规约的适用范围及实践领域的实施情况,可以作为合规范性评价。

(四)专业布局结构合理性要素分析

专业布局结构指职业教育专业在空间地域上的分布比例。根据地区经济和产业分布,专业应有相应的合理空间布局。

从合规律上看,借鉴区位论(Location Theory)的分析框架。区位论,也称区位经济学、地理区位论,是研究工程布点的合理区位,特别是研究经济活动空间组织优化的科学。借助全球区位论和区域分析方法,结合教育的有关理论可以研究学校空间布局问题。区位因子主要有七类: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科技、信息、人才;经济制度和市场化程度;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全球化同时带来的生产的全球化扩散与管理的高层次集聚;地理位置。区位因子不是独立作用的,而是通过因子之间协同作用共同完成的,七个因子是联系紧密、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统一体。全球区位论在职业院校空间布局中运用,关键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要选择学校布点的最佳区位;二是追求教育投资的最佳效益;三是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9]。其中第一个原则区位的布局合理性是可以用明确数据来呈现与观测,因此将作为衡量布局合理性的主要指标。

从合目的性上看,地区职业教育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是职业教育专业分布应达到的基本目的。[10]地区对职业教育布局的基本规划可以看作前期设计的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的目标。

从合规范性上看,学校布局调整是国家政策亦是地方政策的规约部分,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的调整是否符合相应政策制度亦是要考察其合理性的重要部分。

在具体的合理性判断中,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合理性还存在合理度的差异。合理度即合理性的程度,指人文社会科学的评价结果往往不是在完全合理与完全不合理这对立的两极之间非此即彼,而是处于合理与不合理之间,有着巨大的合理性空间,经历着由合理到不合理的渐进过渡,有着合理度的各种量级序列,比如完全合理,非常合理,比较合理,基本上合理,有些合理,部分合理,部分不合理,基本上不合理,完全不合理等等。[11]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合理性评价的时序性,即合理性的判断是有一定的时空范围的,不能脱离特定的时空条件而去判断其合理性。这也是人文社会科学中合理性的相对性的一种具体表现,同时在职业教育结构合理性评价中多维度和多角度的评价,尤其需要我们在指标设置与解释中注意指标间的权重衡量与关系评价,以期做出科学的判断。

注释:

①要素禀赋:源自“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率,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用来衡量地区经济在生产要素、产业结构上的相对优势。

参考文献:

[1]马建富.职业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6.

[2]泓峻.韦伯的价值中立原则与合理性理论的内在关联[J].贵州社会科学,2006,(1):78.

[3][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1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40.

[4][5][6][11]欧阳康.合理性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1,(7):24、24、22、25.

[7]王贤.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就业结构的适应性问题探讨[J].现代教育管理,2009,(9):93-96.

[8]陈菲琼,王旋子.技术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于广义经济系统控制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11):1661.

[9]许放.张祥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高等职业院校空间布局调整的影响[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38.

[10]董新伟,张博.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为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人力支持[J].现代教育管理,2011,(9):16-18.

(责任编辑:于翔;责任校对:赵晓梅)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al Ration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ts Elements

ZHANG Miao,XU Han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Abstract:The structural ration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assess the statu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scale,form,hierarchy,and layout structure of the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which can reflect the statu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tructure.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regularity,purposiveness and normativity,there are eight evaluation types. There are twelve elements of the structural ration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such as the matching degree between the professional scale structure and the talent demand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corresponding twelve evaluation indicators.

Key words:structu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rationality;major;element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6)03-0092-05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省域职业教育结构布局合理性研究”(JG14EA01)。

作者简介:张淼(1979-),女,辽宁本溪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徐涵(1964-),女,辽宁朝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合理性要素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奇遇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新形势下新闻采访行为的合理性探讨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论合理性标准在诠释过程中的作用与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