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洒红老斋,献花“六一”

2016-06-16黄颖琳

大学生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永济军警六一

黄颖琳

从武大正门牌坊沿着大路走十分钟左右,路的右侧有一个凉亭,

红柱绿瓦,几乎被两旁的树木掩盖了。

这是一座六角飞檐,碧瓦熠熠,由六根朱红圆柱撑起,整个亭子高约七米,

上部攒尖为木质结构,下部红色圆柱用水泥铸成。

环亭四周,草木围护,亭子后面有民族样式的教学楼作为背景衬托,两者在建筑风格和整体布局上协调一致,融为一体,凸显出这个纪念亭质朴、肃穆的氛围。亭子中间立有一块石碑,无落款,碑文记录了建立亭子的原因。亭子全称是“六一”惨案纪念亭,亭为六角,柱为六根,寓意六月的意思,是为了纪念在1947年6月“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中死难的三位同学。

1947年6月1日凌晨,国民党军警千余人突然包围武汉大学,搜捕进步教授和学生,哲学系的金克木、机械系的刘颖、历史系的梁园东、外文系的缪朗山和朱君允等5位教授及其他10多名师生被军警逮捕。学生纷纷冲出宿舍营救恩师、同窗,装有被捕师生的汽车被100多名学生围住。这时军警突然开枪,王志德、陈如丰、黄鸣岗3名手无寸铁的学生被打死,20多人被打伤,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六一”惨案。

6月1日上午9时,武大全体学生在宋卿体育馆集会,决定成立“武大学生自治会‘六一惨案处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六一处委会)。在统一的组织指挥下,反抗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学生罢课,“六一”处委员会编写印发《“六一”屠杀惨案真相》,组织武大赴京控诉代表团。惨案真相传遍全国,美国旧金山电台也将惨案真相播发。6月22日,武汉大学举行追悼“六一”惨案死难烈士大会,庄严肃穆的追悼大会后,大规模的抬棺游行在市区进行。学生们满怀悲壮和义愤在武汉长街上行进,街道两旁挤满了前来哀悼的民众。

6月4日,武大“六一”处委会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在校内建一座纪念亭,将三位同学殉难经过写成碑文,并烧制瓷像,以作永久纪念之用。亭子开始动工,然而这纪念碑的碑文该由谁来写,则是一个难题。这时虽然距离“六一”惨案有两个多月,但珞珈山上仍然充满了白色恐怖,撰写碑文,可是要承担被暗杀的风险的。当时代校长兼文学院院长刘永济先生推举了自己的学生李健章,李先生抱着一腔热血临危受命,冒着风险写下碑文。刘永济教授也考虑到学生的安全,为写碑文的人保密,不公开其名字,因此碑文没有落款。李先生在写碑文时故意采用古文写,使人不易读懂,用于迷惑特务。最后结尾加上孟子的一句话:“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暗喻反抗的意思。1948年6月1日,“六一”纪念亭内竖起纪念碑。

六一亭修建的位置,正好是三位学生当初初次下葬的地方。2001年6月,“六一”惨案纪念亭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的6月1日,武大都会举行仪式,在惨案发生地老斋舍门前泼洒红漆(象征着鲜血),在六一亭前敬献花圈,悼念在这场惨案中逝世的三名学生。

责任编辑:陈晓丽

猜你喜欢

永济军警六一
山西“永济好面”成功入选《乡村振兴品牌强农》巡展活动
董旭光永济调研农牧产业项目
俄组建军警骑兵队
中车永济助力“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