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用户研究为基础的图标设计

2016-06-16

熊 雪

(嘉兴学院 设计学院,浙江 嘉兴314001)



以用户研究为基础的图标设计

熊雪

(嘉兴学院设计学院,浙江嘉兴314001)

摘要:以图形界面用户研究为中心,结合人的认知规律和行为习惯,探讨用户在人机操作过程中的行为特点.另外从人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个人背景三方面分析用户在选择产品图标时的重要影响素,作为图标设计时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图标设计;用户研究;用户认知

1图标的概念与作用

在计算机语言中,图标(Icon)指具有特定概念的图形符号,其图形有明确指代含义.图标应用广泛,包括电脑图标、手持移动设备图标、网页图标、软件图标等.图标按照不同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一款好的界面图标不仅提高产品的操作效率,还会使产品显得更温情、友好[1].纵观近几年数字化技术带动的界面设计发展,图标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人们渴望易用、有趣、人性化的图形操作界面并且它已作为用户选择是否购买某产品的重要考虑因素.在完备功能的前提下,设计精美的图标会让人眼前一亮,而舒适易用、符合人们行为习惯的图标体验会拉近人与机器的距离[2].

2图形界面的用户分析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日益广泛,数字化图形界面操作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在应用方面,用户逐渐从传统的浏览新闻、查询信息、收发邮件等方面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电子政务、网上银行、在线购物、短信、网络游戏、远程教育等各种应用深入到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3].总之,数字技术已经渗透至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鉴于该技术的应用之广,用户人群之大,因而必然造成不同人群由于年龄、性别、种族、地区、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性、职业的不同,在使用同一款图形界面中的矛盾和差异[4].不同人对于不同界面和图标的倾向性这也成为设计者需要加以考虑或利用的因素.因而在这里,我们提及的用户分析主要是指用户如何使用图标、包括其认知方式、交互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心理和生理等对其带来的影响,并通过用户身份、使用频率和熟悉程度对其进行的划分.

用户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图标设计的基本要点.只有了解用户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使用某产品的困难,设计师才能以此为基础创作出更加人性化的设计.首先,用户的交互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设计师预设的,用户是在接收图标传达的信息后才点击以获得预期的结果,如果在点击图标后,结果与预期不符合,导致用户对产品产生负面印象并且放弃使用该产品,也可以说图标的指向有问题[5].

另外,用户对一件新的产品会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阶段,正如许多行为学家分析的那样,在不断反复中人们会形成习惯,这是一种重复强化的学习过程.在这个阶段,用户可能在使用产品中产生持续的压力感与不适感,甚至有的还会伴有一定程度上的挫败感.因此,在开始设计之时,设计师应尽可能充分了解目标人群心理预期、审美偏好、视觉习惯和行为方式等,采用最易于被用户接受的方式进行设计.

人面临同一事物的行为千差万别,其影响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在同一操作界面中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此外,即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也会产生不同的行为表现.研究人在图形用户界面中的行为心理,就是为了从中分析发现人所具有的普遍性行为规律 ,以此指导图形设计,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实现真正人性化设计[6].

2.1用户认知研究

认知是一种信息的处理.“人不是被动的刺激物接受者,人脑中进行着积极的、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即认知过程”[7]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认为它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过程,它是指人靠自身感觉接收信息、储存信息、转化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的过程,它涵盖了人的行为与心理过程.比如人为了能够更好地感知外部环境产生的庞大的信息量,大脑会自动的进行有效的信息源选择,而将无用的信息内容删除在外[8];为了更高效地存储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记忆会对信息内容进行重新编码,把抽象化的精华内容存储进长期记忆,而自动放弃照片式的信息记忆方式等等.

文字和画面是表达信息的最常见的方式,在认知上能用细节来表达更多的信息. 文字与图形的共同特点是大脑往往只记忆对文字或画面所理解的含义,并不记忆其中的细节.这是一种凭借语言之外,人依靠自身五感和认知能力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9],是人在实践活动中长年累月实践的结果.

我们在进行可用性界面的交互细节的设计时要对图形有敏感的概括的能力.一些抽象的操作命令有时候用文字描述难以有效、准确地传达其含义.解决办法是通过对用户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试图找到可以与其命令相一致的表达.设计师在进行创意联想时,应该尽量把用户的行为习惯作为重要考虑,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用户对图标的误判.

用户在图标认知过程如图1所示,一般包括四个阶段:搜寻、识别、解译、点击激活.当用户对某个命令有所需要时,首先会通过视觉对整个用户界面搜寻该功能的图标.图标对人视觉受到刺激然后视觉系统会做出相应的反馈,通过迅速地搜寻,用户能通过认知发现目标图标,于是进入识别阶段.

在识别阶段,用户通过观察图标的图形,然后结合自身实际经验和思维习惯对图标的语义做出一个大致地解读.然后伴随着上述过程的完成,用户会对此概念进行进一步解读,判断其具体含义,这就是所谓的解译阶段.当大脑完成这些阶段后,用户会通过鼠标点击该按钮或直接触碰图标,从而激活该功能,但用户也有可能没有顺利完成该任务,而直接返回重复上一过程操作.

在人机交互过程中,人的这一认知过程是客观存在的,但人对图标的认知过程会出现细微差异,不是完全绝对[10].即便同一个用户在首次认知和再次认知的过程中也会有差异出现,比如我们第一次对一个软件进行操作时,陌生的界面会使我们茫然,不知道每个图标对应的功能.但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我们会对该软件界面操作得心应手,可能就直接跳过了中间阶段直达点击激活阶段了.

图1 用户对图标的认知过程

2.2用户分类

用户是产品的使用者,也是产品成功与否的最终评价者.但使用者可能来自各行各业有着各种不同的背景,因此对使用的界面都有着不同方面的要求.为了让设计更有针对性,满足目标用户的要求,对用户进行一定的划分非常有必要.这样设计师就可以从特定人群中找到某一特定的行为规律,提高设计效率,设计出符合目标用户的界面图标[11].根据用户的身份、使用频率和熟练程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用户分为以下几类(见图2).

图2 用户分类

2.3用户选择某款图标的影响因素

在众多图标中,用户总是会对某些符合自己需求,具备某种特征的图标进行选择和搜索,因而不同种类的界面图标往往有着它特定的受众群[12].比如Iphone手机,许多年轻人对它的用户体验和界面产生狂热的追求,似乎是对该系统图形界面的熟悉让他们多年来坚持使用该产品.下面我们分别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个人背景三方面探讨用户在决定选择某款产品图标时的影响因素.

2.3.1.生理因素

这是指用户自身的身体机能状况和健康程度.人的行为活动是以生理器官为载体,并受到其制约,因而用户在人机交互时必然受其影响,比如性别、年龄、形体特征、左右手倾向、视力、是否色盲、忍耐力、适应性等[13].这些特性有的是由于后天环境形成的,有的来自于先天遗传.

比如由于年龄的不同,必然出现不同的视力状况,如近视眼、老化眼、色弱等.因而图标的显示效果和其大小就必须符合人眼的生物特性和眼球的运动规律,尽量避免一些过渡花哨、颜色暗沉、尺寸过小的图标以照顾不同人的视力情况.否则有视力障碍的用户便无法进行顺畅的人机交互.

再例如,用户性别的划分往往意味着界面设计风格的变化,女性总是偏向柔美清新的画面,在图形上偏向于外观时尚、颜色靓丽的设计[14];而男性则更多的倾向于有质感、简洁的界面,在交互方式上追求高效快捷;此外,男性的色盲率也普遍高于女性,而且在产品尺寸上的要求也会高于女性用户.

2.3.2.心理因素

人的行为都是心理动机驱使的结果,动机又来源于需要,因而引发人的各种行为[15].这种需要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种同时引发的,同一行为,不同的人会由于不同动机所导致.用户选择使用某一产品会由于各种需求,他们对产品界面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要求,有的可能希望更方便使用,有的希望界面更有吸引力,有的希望功能更丰富等.

此外,后天环境对人的心理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我们大多数行为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当我们面临层出不穷的数码产品,有的可能会因知识滞后亦或能力不足而显得无所适从,从而出现使用障碍.很多用户在入手新产品时,第一件事就是翻阅说明书, 他们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来迅速掌握使用产品.这是由于每个人不同的学习能力,导致同一时期内不同人表现出的不同学习效果和对产品的熟悉程度.

2.3.3.个人背景

用户的个人背景一般包括学历、职业、读写能力、计算机使用水平、计算机操作熟练度、相关产品的知识和经验等.比如有的用户从事计算机行业,他们每天使用电脑的时间可能高达10小时,那么便决定他们每天接触图标的频率会较高,经过每天重复记忆,他们读图的能力也间接增强,在遇到新的陌生图标时,自然比其他人作出判别的时间短.

这些个人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用户对一产品的使用情况相联系,因而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以上要素,从而实现符合目标用户需求的设计.

3结语

图标在数字界面中引导人机交互,其设计的成败直接决定用户对产品的满意程度.可是由于许多设计师对用户缺乏了解而导致设计有悖于人们的认知经验或者行为习惯,忽视了用户的实际需求.因此,以用户研究为基础,探究图标自身语义、用户认知以及产品功能和情感需求等多方面的关系是设计的前提条件,不容忽视.相信随着用户研究与界面设计的继续向前发展,未来的数字产品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和超凡体验.

参考文献:

[1]梅哲.图形图像界面中的图标设计[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2]Alan Dix,Jane Finlay.人机交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28.

[3]Rudolf Arnhein.视觉思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42-50.

[4]孟祥旭,李学庆.和谐界面—交互设计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柳冠中.设计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瑞]Lukas Mathis.亲爱的界面:让用户爱不释手[M].王军锋,杨蕾,曾小进,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7]董建明,傅利民,饶培伦.人机交互: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评估[M].第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8]刘毅.中国市场中的用户体验设计现状[J].包装工程,2011,32(4):70-73.

[9]李洪海,石爽,李霞.交互界面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0][美]Jesse James Garrett.用户体验的要素:以用户为中的产品设计[M].范晓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1]吴琼.交互设计的域与界[J].装饰,2010,34(7):34-36.

[12]张婷婷.图形用户界面中影响用户认知的图标设计因素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28-29.

[13]李琰君,张振中,吴李玥.图形化界面设计分析[J].包装工程,2008(5):141-143.

[14]毛珊珊.手机图形界面的图标设计风格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2:37-38.

[15]郭霞.软件用户界面图标的易用性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34-35.

(责任编辑鲁越青)

Design of Icon Based on User Research

Xiong Xue

(School of Design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Zhejiang 314001)

Abstract:Centered on the research of graphical interface user and combining the rules of human cognition and behavior habi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ser behavior during the man-machine operation process. Additionally,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personal background will affect a user’s decision when he selects a product with a certain icon on. The discussion could b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when icons are being designed.

Key words:icon design; user research; user cognition

收稿日期:2016-02-20

作者简介:熊雪(1988-),女,江西南昌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设计.

doi:10.16169/j.issn.1008-293x.k.2016.07.15

中图分类号:TP3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16)07-00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