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正的爱不该有恨
——评张德芬《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

2016-06-16迟有道

工友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猴子负面猴子

文_迟有道



真正的爱不该有恨
——评张德芬《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

文_迟有道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猴妈妈生了两只猴子,她偏爱小一点的猴子而不喜欢大的,对小的呵护得无微不至,大的却不闻不问。一天她们遇到狼的袭击,猴妈妈匆忙带着小猴子爬到树上,顾不上管大猴子。等狼慢慢地离开后,猴妈妈吃惊地发现她最疼爱的小猴由于自己抱得太紧被勒死了,而大猴子藏在一个树洞里,他救了自己。这样的故事小时候听并没有什么感觉,如今给孩子讲却颇有感触,当我们对至亲之人掏心掏肺的爱,换来的却是撕心裂肺的伤害,这种感觉用一句台词形容再恰当不过,那就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更可悲的是就算上天再给一次机会,我们依旧会陷入如西西弗斯一样噩梦般的轮回,因为我们不懂得爱到极致是放手,不明白如何与亲人建立正确的关系,不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这是我们心灵成长的一种缺失。《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为我们补上了这堂课,知彼先要知己,通过与自己建立起清晰、亲密的关系之后,逐步蔓延扩散到与亲人、爱人、家人的关系之中,让自己对他们爱的回馈不再有怨恨。

“我知道你们说的都对,但就是受不了你们的唠叨!”曾几何时,这是我们对家长的“爱的反馈”,那时的我们感到一种强烈的不被理解、很痛很委屈;如今当同样的话从自己孩子嘴里说出,我们又感到一种强烈的不被理解、很痛很委屈。这种感觉很符合那首老歌中唱的:谁又在为了谁而哭,谁又在为了爱而不断付出,重复地走着别人走过的路,有谁知道爱一个人的痛苦。是啊,正是爱才能让我们忘我地投入,忘我地替对方着想,但也正是爱让我们不被理解,让我们陷入好心没好报的愤懑。其实这种情绪谁都会有,在张德芬看来,人们对普通朋友、同事、不熟悉的人很容易保持理性和距离,但是对爱的人,却很难割舍下那份牵缠、纠结的感受和情结,所以我们常常以爱为名,去干涉、劝说我们爱的人,以为这样就是对他们好,而得到的效果却常常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因为你负面的看法和负面的表述方式,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防御之心,排斥你的善意,只想为错误的行为找借口、辩护,无法真诚的理解对方的爱,日积月累就陷入了互相怨恨的负能量漩涡。

《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这本书就是作者通过自身感情的梳理,感悟出恰到好处的亲情关系,深入探讨“爱到极致是放手”的舍得观念。用这种观念审视一下前面的寓言故事,我们不难看出猴妈妈对大一点猴子的舍弃,肯定会令他吃到很多苦,但这个过程却让他学会了生存技能,这才是一种大爱,而对小猴子的不舍却最终要了他的命。痛苦会对人造成一些伤害和痛苦,但更能使一个人成长,你的干预可能会剥夺对方成长的机会和面对挫折的反应能力,以及随之而来的智慧。这对孩子、爱人来说是如此,对父母和长辈更是如此。在这本书里,张德芬一如既往的坚持成名作《遇见未知的自己》中的观念,让我们将自己内在的观念理清、搞顺、提升,不再与自己内在的各种负面情绪共存,学会和自己每个当下的情绪和睦相处,当我们找到了这种内在力量和智慧,你会发现,“你爱的人自然而然也会受你的影响,走向最适合他们的人生道路。”

猜你喜欢

小猴子负面猴子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男猴子和女猴子
淘气的猴子
小猴子
猴子出海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小猴子
永远的新猴子
涉及商业伦理的负面事件
勇敢的“怕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