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分析

2016-06-15林俊珍

当代医学 2016年27期
关键词:口服液蓝光胆红素

林俊珍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分析

林俊珍

目的 探究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茵栀黄口服液,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血清胆红素值降至正常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34例(97.14%),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28例(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为(88.51±19.62)μmol/L,对照组为(119.74±30.4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于传统蓝光照射基础上联合应用茵栀黄口服液可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茵栀黄口服液;蓝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若不及时治疗,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时可导致神经功能发育障碍等一系列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1]。有研究发现,中药制剂茵栀黄口服液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明显提高其疗效[2],本研究应用此方案对35例患儿进行治疗,通过对比分析,效果显著,现报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苏州市相城区中医院于2015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7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体质量2.3~4.5kg,平均(3.27±0.82)kg;早产儿1例,余为足月产;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时间2~6d,平均(3.75±0.42)d;母亲O型血14例,A型血7例,B型血9例,AB型血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体质量2.5~4.4kg,平均(3.39±0.76)kg;早产儿1例,余为足月产;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时间2~6d,平均(3.81±0.48)d;母亲O型血15例,A型血8例,B型血8例,AB型血4例。所有患儿Apgar评分均为10分,2组患儿在性别、体质量、胎龄、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时间以及母亲血型等一般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儿监护人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患儿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胆道闭锁、婴儿肝炎综合征以及染色体异常疾病等;(3)患儿母亲无严重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器官功能不全等内科慢性疾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患儿穿戴上黑色眼罩及纸尿裤后,置入暖箱中,距灯管20cm,根据患儿自身情况以及黄疸水平给予每天8~24h不同时长的蓝光间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1020607),3mL/次,3次/d。治疗期间,患儿若出现溶血表现即给予地塞米松0.25mg/(kg·d),3次/d。若出现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均予以对症治疗。密切监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至正常即停止治疗,治疗10d时若仍无明显下降或继续上升同样停止治疗,积极寻找病因。

1.4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第7版《儿科学》[3],符合以下1条即可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血清总胆红素>102μmol/L(6mg/dL);(2)早产儿血清总胆红素>255μmol/L(15mg/dL),足月儿>220.6μmol/ L(12.9mg/dL);(3)血胆红素每天上升>85μmol/L(5mg/dL);(4)血清直接胆红素浓度>26μmol/L(1.5mg/dL);(5)黄疸持续时间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

治疗10d时,治疗结果共分为治愈、有效、无效3个级别:黄疸症状消失,血清胆红素水平降至102μmol/L以下为治愈;黄疸症状减轻,血清胆红素水平降至102~170μmol/L为有效;黄疸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血清胆红素水平>170μmol/L为无效。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数据选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治愈25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34例(97.14%);对照组治愈18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28例(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P<0.05)。

2.2 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比 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0d后,观察组平均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比(x±s)

3 讨论

新生儿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肝脏尚未发育完善,Y、Z蛋白含量较低,因此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受到抑制,胆红素无法得到正常排泄;第二:母乳中的葡萄糖醛酶含量较高,可将新生儿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分解,肠肝循环比例升高,因此循环血中胆红素水平明显提高[4]。新生儿的血脑屏障无法耐受循环血中高浓度的胆红素,易引起胆红素脑病,因此及时治疗是避免神经系统受到不可逆损害的关键。传统的治疗方案为间隙或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大量数据表明,单纯蓝光照射治疗的有效率并不高,其原因可能与生化过程中反应存在饱和度有关[5-6]。而传统中医发现,茵陈、栀子、黄芪以及金银花四味药调配的茵栀黄口服液具有明显改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作用[7]。茵陈和栀子花可通过增加胆汁分泌达到利胆的作用,黄芪和金银花具有清热护肝的功能。国内陈霞萍[8]等的研究发现,服用茵栀黄可明显加快血浆胆红素排泄的速度。为了进一步探究茵栀黄口服液配合蓝光治疗的临床疗效,本院开展了此次相关研究。

从本次试验的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在传统蓝光照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茵栀黄口服液可明显提高疗效。在是否可以缩短蓝光照射的时间等问题上有待进一步探究。

[1] 穆艳顺,刘花玲,刘萍,等.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5-7.

[2] 张志宏,韩桂珍,王晓玲,等.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7):1124-1126.

[3] 王卫平,主编.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533-1534.[4] 潘艳,刘明良,陈涛,等.27例不明原因溶血致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2):295-296.

[5] 明静.不同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31):61-63.

[6] 李名荣,戴晖,陈新霞.蓝光照射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53-54.

[7] 唐骏.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4):68-69.

[8] 陈霞萍.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4):926-92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7.091

江苏 215155 苏州市相城区中医院妇产科 (林俊珍)

猜你喜欢

口服液蓝光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HPLC法同时测定四磨汤口服液中5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风湿骨痹口服液急性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