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末夏初,提防孩子大嘴巴

2016-06-14

数位时尚(幼儿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嘴巴腮腺炎腮腺



春末夏初,提防孩子大嘴巴

认识“大嘴巴”,应绕过三大误区

误区一:腮腺不肿,病情不重6岁的文文在幼儿园里染上了“大嘴巴”,年轻的爸妈看到腮腺肿得不厉害,没当回事。直到几天后爸妈察觉出不对头:文文连续发烧不止,并出现嗜睡症状。送至医院时,小女孩已被诊断因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炎。

流行性腮腺炎好发于5-14岁的儿童,一般腮腺肿大可长达10天。不少父母以为,腮腺肿得越厉害病情就越重。其实不然,因流腮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其危害性远远超出了流腮本身。就以流腮并发脑膜炎、脑炎为例,并发比率可占所有患者的四分之一。但临床发现,部分患儿染上脑膜炎时,腮腺并没有肿大得出奇,少数孩子的病情还会隐匿,腮腺根本没有肿大。因此,孩子得了“大嘴巴”,父母需格外留心,观察孩子是否出现持续高热不退、频繁呕吐、精神很差易嗜睡等危险征兆,即使腮腺不太肿,也要第一时间带他去医院就诊。误区二:腮腺肿大,定是流腮“方迪又得‘大嘴巴’了。”听到这个消息,老师和同学都很不解:患过流腮不是可以终身免疫吗?去年他刚生过,怎么又会“中招”?来学校请假的方迪爸爸道明缘由:原来儿子上次得的是化脓性腮腺炎,这次才是真正的流腮。

引起腮腺肿大的原因非常多:腮腺管堵塞、腮腺管开口畸形、化脓性腮腺炎……流腮,只是众多腮腺肿大病因中的一个。作为病毒传播的疾病,患过流腮的人群绝大部分能终身免疫,但并不代表孩子可免疫所有腮腺炎。

出现腮腺肿大的患者最妥当的做法是前往医院就诊,并由专业医生仔细询问病情、检查腮腺肿大情况、查出真正病因,切莫自下结论,以免耽搁最佳就诊时间。误区三:年龄越大,危害越少20 多岁的小庄近来突然发烧,脸颊两边也随之肿了起来。经医生诊断,自己患了素有“孩子病”之称的“大嘴巴”。小庄本以为自己已成年、抵抗力够好,并没放在心上。可几天后觉得肾部不适,再诊断的结果让她颇为诧异,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肾炎。

绝大多数人会出乎意料: 成人得了“大嘴巴”,病情较儿童要凶险得多。引起流腮的腮腺病毒,对各类人群都有高度感染性。一旦进入人体,病毒非但侵犯腮腺,还会对所有成熟的腺体进行“袭击”,颌下腺、甲状腺、胰腺、乳腺、胸腺、性腺等。此外,病毒对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也会造成危害。成人患了流腮,须警惕并发急性胰腺炎、肾炎、心肌受损、男性睾丸炎、女性卵巢炎等。因此,一旦觉察身体部位不适,应立即对症治疗。又到春末夏初,此时正是“大嘴巴”的高发季节。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儿童与青少年常见。由于患者最明显的症状是以耳垂为中心,向下、向前、向后的腮腺部位肿胀并疼痛,因而得了个“大嘴巴”的绰号。提及“大嘴巴”,不少人还存留着儿时染病时的记忆,可对于这种疾病的认知,仍存在不少误区。

“大嘴巴”患儿护理小要点

及时隔离流腮患儿须隔离至腮肿完全消退、病情痊愈为止。患儿用过的食具、毛巾等应煮沸消毒;居室经常通风换气,充足的阳光与紫外线也可达到消毒目的。卧床休息

症状较重的患儿须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有助于康复;症状较轻的患儿,也不能掉以轻心,任其自由活动易传播疾病,而缺乏充分的休息,可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加重病情。合理饮食张嘴、咀嚼,一些简单的动作也可使患儿疼痛加剧,因此,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或软食是上选,如豆浆、果汁、牛奶、粥等。醋、话梅等酸、辣、甜味过浓及干硬食物,易刺激腮腺使唾液分泌增加,使本已红肿的腮腺管口加剧疼痛,是患儿饮食的大忌。另外,别忘了给患儿多喝水,这样有利于退热及毒素的排出。口腔护理

不要因为肿痛,就不刷牙。流腮患者更应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及睡觉前后,可用淡盐水漱口或刷牙,清除口腔及牙齿上的食物残渣,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堵塞腮腺管而加剧肿痛。(摘自育儿网)约稿啦!我们这里有专业的师资团队,有权威的教育专家,有悉心为您解答的专业医师,给您雨露甘泉般的指导。我们将联合《科学育儿报》一起为孩子的成长扬帆护航!

您有困惑,可向我们倾诉,我们给予耐心解答;您有妙招,请建言献策,为其他家长支招献宝。我们共同探讨、学习,欢迎您的来稿。

您可加入杂志群377417499讨论;文章可发送至邮箱2799963848@qq.com。

(作者系科学育儿社会服务援助系统专家)

猜你喜欢

大嘴巴腮腺炎腮腺
河马有个大嘴巴
大嘴巴鳄鱼
腮腺炎外敷用什么药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蚕豆大嘴巴
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透皮技术治疗经验
流行性腮腺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疫情流行的具体措施分析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