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秧龄对机插晚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2016-06-14刘红梅杨源树童金花沈真实江再生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机插秧秧龄生长发育

刘红梅,王 杰,杨源树,童金花,沈真实,江再生

(浏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南 浏阳 410300)



不同秧龄对机插晚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刘红梅,王 杰,杨源树,童金花,沈真实,江再生

(浏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南浏阳 410300)

摘 要:为探讨浏阳地区机插秧高产晚稻的最适秧龄,选用湘晚籼12号和盛泰优9712两个品种进行弹性秧龄试验。结果表明:湘晚籼12号秧龄33 d的千粒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均高于其他播期处理,但其秧苗素质、分蘖能力等表现出规律不明显或跳动的特征,需进一步研究;而盛泰优7912秧龄21 d的返青期最短,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均优于其他播期处理,表明盛泰优7912以秧龄21 d最为适宜,可进一步试验验证或在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秧龄;机插秧;生长发育;产量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全国有65%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至2030年,预计我国人口将突破16亿,水稻产量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增加40%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1]。因此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提高水稻单产仍是我国育种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水稻生产是一项繁琐的作业,目前我国大部分稻区已经实现了从育秧、移栽到田间管理、收获、运输、加工等环节或部分环节的机械化操作,特别是移栽环节,插秧机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用工难、效率低等问题,而这一环节的重点、难点是秧龄,适宜的秧龄是水稻群体高产的基础,对提高机插质量与产量均有重要意义[2]。试验以常规稻湘晚籼12号、杂交稻盛泰优7912为研究对象,采用钵毯秧,对弹性秧龄下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及经济性状的不同表现做出了分析,以探索浏阳地区晚稻机插秧高产所需的最适秧龄,为水稻机械化移栽配套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浏阳市永安镇永新社区利丰组稻田中进行,前作为早稻,试验田土壤为当地中等肥力水平土壤,试验田面积1 075 m2。

1.2 供试品种

杂交稻湘晚籼12号,常规稻盛泰优9712。采用三起三落催芽,田泥育秧(不过筛),育秧盘规格为58 cm×22 cm×2.5 cm(长×宽×高),机插栽培。

1.3 试验方法

采用对比试验,每个品种均设5个播期处理:秧龄分别是17、21、25、29和33 d,即6月15日、6 月19日、6月23日、6月27日、7月1日播种,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常规稻播种4.5 kg,杂交稻播种2 kg,播24盘,秧床用甲基托布津消毒。播种后,7月18日同期用井关插秧机机插,密度株行距25 cm×12.5 cm,小区面积113.2 m2。

1.4 田间管理

选用机插专用育秧盘,晚稻采用当地田泥做基质,用咪鲜胺浸种消毒。大田采用旋耕机翻耕、平田,深耕15 cm左右,做到田面平整、清洁,表土软硬适中,泥脚深度小于30 cm,沉淀一天后于7月18日采用井关插秧机薄水浅栽。插秧深度为1 cm,行株距25 cm×12.5 cm,当天进行查漏补蔸一次。大田管理采用一般高产栽培技术。

1.5 调查项目

1.5.1 秧苗素质 在移栽前考察各处理秧苗素质,包括株高、叶龄、茎基宽、白根数,单株鲜重及成秧率。每处理取样3盘,在秧盘中央取样,每盘取样面积6 cm×8 cm,选取有代表性秧苗30株进行考察。

1.5.2 生育期和经济性状 每个处理准确记录播种期、移栽期、返青期、分蘖始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成熟时每个处理根据平均有效穗取代表性植株5丛,风干后考种,内容包括株高、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成熟时分处理实割实测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秧龄处理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秧龄期的延长,两个品种的株高、鲜重逐渐增高、增重,但叶龄、白根数、茎基宽无明显变化规律。湘晚籼12号以秧龄33 d的株高最高,秧龄17 d的最矮,株高随着秧龄的延长而增高;叶龄以秧龄21 d的最大;白根数、茎基宽、百株地上部鲜重均以秧龄33 d的最多,其中白根数和百株地上部鲜重与其他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成秧率以秧龄21 d的最高,其次是秧龄17 d,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盛泰优9712以秧龄33 d的株高最高,各处理之间叶龄差异不显著;茎基宽以秧龄29 d的最宽,秧龄17 d的最窄,差异显著;百株地上部鲜重以秧龄29 d的最重,秧龄17 d的最轻,差异显著;成秧率以秧龄17 d的最高,25 d的最低,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表1 不同秧龄处理秧苗素质的比较

2.2 不同秧龄处理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2可知,湘晚籼12号返青期平均4~5 d,基本一致,以秧龄29 d的返青时间最长,以秧龄17 d齐穗最晚,大田生育期以秧龄17 d最长,其次是秧龄21 d,最短为秧龄33 d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以秧龄25 d全生育期最长,全生育期为118.5 d,最短为116.2 d,各处理的全生育期差异不显著。盛泰优9712返青期平均3~4 d,以秧龄21 d的返青时间最短,不同秧龄处理对返青时间影响不大;大田生育期以秧龄17 d最长,秧龄33 d最短,差异显著;全生育期最长为112 d,最短为109 d,差异不显著。两个品种的大田生育期均与秧龄成反比,随着秧龄的增加而缩短。

2.3 不同秧龄处理对植株分蘖能力的影响

表2 不同秧龄处理下生育期的比较 (月-日)

由表3 可知,两个品种不同播期处理的基本苗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苗数呈现出少—多—少的趋势。湘晚籼12号田间各时期苗数均以秧龄25 d的最多,且8月10日的最高苗数显著高于其他播期处理;盛泰优9712田间最高苗数以秧龄33 d的最多,秧龄29 d的最少,分别为68.6和53.5万苗/667m2,差异达显著水平。这表明,湘晚籼12号以秧龄25 d时秧苗的分蘖能力最强,盛泰优9712以秧龄33 d时秧苗分蘖能力最强。

表3 不同秧龄处理与植株的分蘖能力

2.4 不同秧龄处理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湘晚籼12号以秧龄29 d的株高最高,为109.8 cm,与其他播期处理差异显著;每株有效穗与单位面积有效穗均以秧龄17 d最多,秧龄33 d最少,差异达显著水平;总粒数、实粒数均以秧龄33 d最多,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以秧龄25 d结实率最高,达88%,其次为秧龄33 d处理,达87.9%;以秧龄33 d的千粒重最重(26.2 g)、实际产量最高(584.8 kg/667m2),实际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播期处理下,盛泰优9712的株高最高为99.7 cm(秧龄29 d),最低为93.2 cm(秧龄33 d),差异显著;以秧龄21 d的每株有效穗数最多,为12.3穗;以秧龄29 d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最多,为26.3万穗/667m2;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均以秧龄21 d的最高,分别为78.7%、26.5 g、727.2 kg/667m2、708.9 kg/667m2;实粒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表4 不同秧龄处理下经济性状的比较

3 小 结

水稻的生育期、秧苗素质、分蘖能力、产量等均不同程度受秧龄的影响。吴一梅等[3-5]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秧龄的延长,秧苗发根力变差,植株植伤加重,返青时间长,营养生长期缩短。王新华等[6-7]的研究表明,秧龄过短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秧苗素质,减少主茎叶片总数,降低成穗率。随着秧龄的增长,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增大,实粒数、结实率略有升高,但千粒重有所下降。

在该试验条件下,两个品种的大田生育期均与秧龄成反比,随着秧龄的增加而缩短。湘晚籼12号秧龄33 d的千粒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均高于其他播期处理,但其秧苗素质、分蘖能力等表现出规律不明显或跳动的特征,这可能与其品种特性及生育前期天气高温炎热有关,其最适秧龄需要进一步研究。盛泰优9712秧龄21 d的返青期最短,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均优于其他播期处理,表现比较整齐一致。这表明盛泰优9712以秧龄21 d最为适宜,可进一步试验验证或在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Khush G S. What it will to feed 50 billion rice consumers in 2030[J]. Plant Molecular Biology,2005,59:1-6.

[2] 宋 双,王 宇,付立东,等. 秧龄对机插秧水稻生长发育及产

量影响[J]. 北方水稻,2014,(2):10-14.

[3] 吴一梅,张洪程. 秧龄对机插秧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09,(1):36-39.

[4] 王丽娟. 机插育秧床土培肥指标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5,(4):36-37.

[5] 孙春梅,陈宗明,杨彩云,等. 机插秧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3):381-382.

[6] 王新华,孙 红. 水稻机插秧黄苗死苗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J]. 北方水稻,2009,(4):48-49.

[7] 陈惠哲,朱德峰,徐一成. 北方水稻机插秧技术发展[J]. 北方水稻,2011,(1):1-3.

(责任编辑:成 平)

Effect of Different Seeding Age on Growth and Yield of The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Late Rice

LIU Hong-mei,WANG Jie,YANG Yuan-shu,TONG Jin-hua,SHEN Zhen-shi,JIANG Zai-sheng
(Liuya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Liuyang 410300, PRC)

Abstract:A test of seedling flexibility was carried out with two rice varieties (Xiangwanshan12 and Shengtaiyou9712) as our research materi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Xiangwanshan12, the seed setting rate was highest which was 88.0% in the treatment of which the seedling age for machine-transplanted was 25 days, and the treatment of which the seedling age for machine-transplanted was 33 days showed the heaviest thousand-grain weight which was 26.2 g as well as the highest yields. In Shengtaiyou9712, the treatment of which the seedling age for machine-transplanted was 21 days showed a higher seed setting rate, heavier thousand-grain weight and a higher yields than any other treatme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in rice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seeding age;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seeding; growth; yield

中图分类号:S3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6)05-0022-03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6.05.007

收稿日期:2016-03-04

基金项目:2015年国家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及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项目(湘农办粮[2015]8号)

作者简介:刘红梅(1970-),女,湖南浏阳市人,农艺师,主要从事生态农业与农业环境保护研究。

通讯作者:王 杰

猜你喜欢

机插秧秧龄生长发育
稀落谷长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旱育秧秧龄与产量关系试验
水稻钵体育苗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机插秧市场化推广缓慢成因及对策
晚稻秧龄对机插秧苗素和产量的影响
贵池区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研究
两系杂交中籼稻两优289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播种量与秧龄对秧苗素质及其垄作梯式栽培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