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民族地区农村社会面临的困境探析

2016-06-12张琴

2016年16期

张琴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海南民族地区农村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少数民族村民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及其社会交往方式都有了较大变化,通过对海南民族地区农村社会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以此深入探究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状况。

关键词:海南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困境探析

海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之外,还有53个少数民族。在53个少数民族中,黎族人口最多,其次是苗族、壮族和回族。海南省总人口833.44万人,汉族人口为688.55万人,占总人口的82.6%;少数民族人口为144.89万人,占总人口的17.4%,其中黎族人口131.91万人,苗族6.84万人,回族1.07万人。①海南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6个民族自治县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待遇的三亚、五指山、东方3市。由于海南少数民族群众世代居住在琼中、保亭、白沙等偏远的山区,少数民族农村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大多数,边远山区的生活、医疗、交通、经济水平相对较差,在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少数民族群众为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逐渐增多,民族地区农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处于变迁之中。

在农村问题的理解中,萧洪恩和杜云素认为,我们应该从两种区分中深入理解中国农村:一是“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农村的区分;二是一般汉族农村和少数民族农村的区分。在这种区分中澄清不同类型农村的特色,再从农村的差异性中理解农村社会工作。在这种理解中,少数民族农村作为具有个别化、独特性的地区,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工作的实施路劲也与汉族农村有着一定的差别。在探讨海南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理解海南民族地区农村的特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这是在民族地区开展农村社会工作重点。海南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具有与现代农村变迁所面临的共同性问题,但其独特海岛特点,海南分布着数量较多的少数民族,现代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各少数民族群体之间、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少数民族居住环境的变化等等,都对少数民族自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分析其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精神与物质的碰撞

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海南与内地隔海相望,从其历史发展来看,海南一直被视为未开化的蛮夷之地,也是历代高官的贬官之地。因此,海南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相对比较迟缓,但随着海南经济特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等国家政策支持下,凭借海南独特的海岛热带气候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越来越多国内外客人来海南工作、养老、旅游、度假,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也逐步得到提升。经济的发展使海南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转变,特别是临近城区的村民,他们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拆迁获得了一大笔拆迁补偿款,有些农民家庭的拆迁补偿款达一百多万,甚至有些高达到数百万。城市的发展也为民族地区的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通过在城市开小三轮、经营大排档、路边小吃等,经济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当其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后,精神生活的滞后却使瞬间膨胀的物质生活给其带来颠覆性伤害。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现代都市坏境,吸引了农村居民和村转居的少数民族人口来到城市。物质经济得到了相应的满足,精神生活却极其匮乏,从而就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一是,获得拆迁补偿款的家庭中,离婚率上升。在调研中了解到,村民在获得拆迁补偿款后,被拆迁家庭的离婚率有上升趋势,其原因首先表现为村民在获得拆迁补偿款后,家庭中的男性为了追求他们所理解的城市时尚,对婚姻产生了偏差的认识,通过离婚来组合新的家庭。其次是,在经济条件提升后,家庭中的男性沾染了赌博、吸毒等恶习,导致家庭破裂。二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村民赌博问题严重。在城市化过程中,获得政府拆迁补贴的村民,精神生活匮乏,物质条件的改善促使其需求非正规的娱乐方式,通过赌博来消磨时间,在访谈中了解到,有些村民沉迷于赌博,一两年就把政府的拆迁补贴消耗完了,有的甚至倾家荡产,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三是,民族农村地区吸毒问题。经济的发展使民族地区的村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毒品,加之少数民族人口的受教育水平相对不足,对毒品的认识不够,认为吸毒就和吸烟一样,不会上瘾,也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在海南省第三戒毒所了解到,海南属于毒品大省,吸毒、贩毒的案件发生率较高。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源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建设的滞后,物质经济繁荣发展的背后,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不足。

二、文化裂痕: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

1959年,剑桥大学的斯诺(Charles Percy Snow,1905~1980)在《两种文化和科学革命》的论文中提到,20世纪的学术文化已经形成两个壁垒森严的世界,一个是“人文的”,另一个是“科学的”。斯诺指出,这两种文化的分裂和对抗倾向,使西方丧失了整体的文化观,致使20世纪的思想界不能对“过去”作出正确解释,不会对“现在”作出合理的判断,同时也不会对“未来”有所憧憬和展望。在海南少数民族本土文化中,主要以黎族、苗族、回族文化为主体,比如回族的裹头巾、不吃猪肉的生活和饮食文化,黎族的黎锦织布文化、黎族语言文化等。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文化多样化的发展,外来文化对海南少数民族本土文化造成了冲击,使少数民族文化内部出现裂痕,传统少数民族本土文化分裂为传统民族文化、外民族文化以及世界潮流文化,造成了本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分化。

针对来自城市文化、外民族文化、世界潮流等外来文化对海南民族农村地区文化的冲击,在外来文化入侵中,本地民族对待外来文化的三种可能态度为:第一种是更爱自己的文化,完全排除外来文化;第二种是崇拜外来文化,过分崇洋,认为本土文化的一切都不如人;第三种是以自己的文化为本,客观地审视外来文化,接受外来文化里有益于自己的成分。在这三种对待外来文化的方式中,倡导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在维持自身文化基础的前提下,客观看待外来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中优秀的成分,保持自身民族文化的时代性、科学性、合理性。

三、农村发展落后的推力与城市经济发展优势的拉力形成农村留守问题

现代农村留守问题成为中国农村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的发展拉力,促使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转移,在城市谋求发展。村民顺应城市化的需要,为城市建设贡献劳动力,在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等还不健全的环境下,农民来到城市只是实现了个人身体的迁移,在住房、医疗、就业、社会保障、就学等方面难以实现与城镇居民“平等对待”。

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当家庭中的劳动力人口往城市迁移的过程中,家庭中父母、子女难以在城市获得相应的照顾和发展,家庭中的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后,生活在民族农村的老人、妇女和小孩处于照顾缺失状态。以下新闻报道正反映了这个问题。

《中国的一天:留守山里的苗族孩子》节目中报道了海南省琼海市石壁镇南通小学,在二年级的教室里,老师正在给全班人数寥寥的孩子们上课。该校仅有三个年级三个班,全校44名学生全是山里的苗族孩子,他们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由于经济落后,不少孩子的父母无奈选择远出打工。(来源:光明网)

家庭中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在山里的就只剩下了儿童、妇女、老人,有些甚至只剩下儿童和老人。农村留守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结果,留守在农村的儿童和老人的身体健康、安全都受到影响。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法学与社会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数据来源.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网站(2008年统计).

[2] 代金平.弥合文化裂痕——道家思想现代诠释之四[J].甘肃社会科学,1998(09).

[3] 曾令俊.海南省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3:94-95.

[4] 朱孔芳,杨旭,丁慧敏(译).社会工作技巧手册[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4-5.

注解:

① 数据来源: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网站(2008年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