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员腐败的心理分析及其心理干预

2016-06-12朱丽雅

2016年16期

朱丽雅

摘 要:打击腐败,是维护国家和党的纪律,维护国家、党与人民切身利益的必要途径。腐败通常指极少数国家一级组织、公职人员及党员思想或行为上的腐败堕落。文章分析了党员腐败所具有的普遍的心理状态及引起腐败心理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几点对策以加强对党员腐败心理干预,从而从根本上惩治腐败、消除腐败。

关键词:党员腐败;腐败心理;心理干预策略

一、前言

2016年我国反腐败斗争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反腐力度不断加大,根据最高检报告内容“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惩治预防两手抓”,使我国的反腐败工作呈现高压态势,促进了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根据我国目前腐败的表现形式,国家一级组织、公职人员及党员在向腐败转变的过程中,心理上的变质导致了行为上的违法违纪,而特权心理、信仰危机心理、劳苦补偿心理、贪婪心理、侥幸心理、攀比心理、后台靠山心理等助长了腐败心理的产生。

二、党员腐败具备的心理

(一)信仰危机心理

个别党员信仰危机心理的产生与其自身理想念、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异变有很大关系,原有正确的政治信仰渐渐被各种因素腐化,对社会主义制度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共产主义等产生了怀疑,且因各种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使部分党员对整个社会前景丧失信心,人生追求也由两袖清风的党员干部腐化堕落为金钱的努力,这是贪腐心理形成的根本原因。

(二)劳苦补偿心理

一些堕落腐败的党员在解读自身贪腐形成时,往往不认为自身是贪腐,认为经济上的贪污受贿只是补偿自己为公劳心费神的劳苦费,认为自己做出的贡献与自身的正常收入不能成正比,为了“犒劳”自身,便利用职务、权力之便大肆敛财,并且认为自身贪污受贿是合情合理。正是由于这种补偿心理作祟,使大量的意识薄弱的党员、公职人员等走上贪污受贿的违法违纪的道路。

(三)后台靠山心理

目前我国的一些贪污腐败还呈现出“集体性”,即一个部门、单位中贪腐利益链条上从高官到低位都有所涉及,一些党员干部精于奉承,溜须拍马,不光自身腐化,还拉拢腐蚀上级相关领导,再加上自古就有的“官官相护”的不良风气,一些高位权重者充当了贪污腐败的保护伞。

三、党员腐败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方面

党员腐败心理的产生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有直接关系。一些意志薄弱、人格缺陷、认知错位的党员干部,在看到一些人因溜须拍马得了官位、依靠手中职权发了横财等,造成心理的失衡,产生依靠手中职权敛财的心理暗示,渐渐腐化成“吃、拿、卡、要”的权钱交易,走上违法违纪的犯罪道路。

(二)家庭方面

从目前我国已落马的贪污腐败的高管来看,其中一个重要共性就是贪污腐败涉及其整个家族成员,一些党员干部的家人在看到别人因借手中权势得了不少实惠,获得很多的经济好处时,会用劝说、责备、埋怨等手段逼迫党员干部以权谋私,在家人的劝诱、逼迫之下,这些党员干部的思想渐渐发生变化,大搞不正之风。

(三)个人方面

党员干部走上腐败犯罪道路,与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扭曲及人生目标的病变有很大的关系。个人腐败动机的形成因素:1、一些老党员、老干部的心理蜕变过程。由于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及社会不良之风的影响,这些老党员、干部认为两袖清风一辈子,到了该考虑个人得失与个人利益的时候,想在在职掌权的时候,给子孙积累点遗产,开始大搞权钱交易;2、中年党员、干部,在职位、权力上升期间,一部分部下或其家属进行巴结逢迎、贿赂腐蚀,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这些人逐渐埋没了良心、人格,开始大肆滥用职权,损害国家、人民的利益;3、对于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党员干部,思想动机容易被不良社会现象影响,加上个人享乐主义的盛行,极容易在实际工作中偏离原有思想轨道,运用职位权力谋取非法利益。

四、党员腐败心理干预策略

(一)加强廉洁教育

经过对党员干部的腐败心理分析,针对各种诱因,国家应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洁教育,让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以身作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在其位谋其职”教育,树立服务于民的工作态度。

(二)强化信仰观念

消除党员干部腐败心理,应强化信仰观念,加强培养其政治理论素养。党员干部应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髓,以“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坚定信念,在实际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过程中牢固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加强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消除腐败心理的产生。

(三)提高党员意志

党员意志力薄弱是诱发腐败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党员干部的意志力培养及提高,应就加强党员干部素质教育,摒弃金钱利益至上、享乐主义的思想干扰,不为利欲熏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树立辛勤劳动、服务于民换取美好生活的理想信念,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党员干部。

五、总结

综上所述,党员干部腐败心理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想消除党员干部的一些信仰危机心理、劳苦补偿心理、后台靠山心理等,应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加强思想道德、民主法制教育,净化党员干部心灵,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一步完善权力制约及监督机制,为党员干部营造一个良性的政治与社会生活环境,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心理。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秀珍.腐败现象的心理分析及其矫治[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2,(01):85-87.

[2] 刘纪舟.落马贪官的腐败心理:腐败心理学研究[M].2013.

[3] 张彦君.官员腐败的心理分析及其心理干预[J].中州学刊,2014,(08):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