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按钮下的艺术

2016-06-12莫里斯·万克

数码摄影 2016年5期
关键词:取景框滤镜对焦

几乎和一辆小汽车等价的照相机——且仅能拍摄黑白照片:徕卡M Monochrom放弃了许多最流行的自动化技术,所以才显得那么特别。

艺术是什么?这看起来似乎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每种答案都可能引申出一个更大的讨论话题。艺术是怎么样的,其实根本没有意义,这个问题甚至可能令人十分不愉快。但在一点上,大家都是意见一致的:艺术是以视觉、音乐……等形式自由产生的。它可以是千篇一律的花体字组成的复杂马赛克,也可能只是一根简单的线条——艺术可以是一切。几乎一切。因为在如今这个智能手机摄影和技术自动化的时代,十年来,每天都有更多的照片作为时代的呼应产物而被传播。数量取代了质量经常成为新的座右铭。难道随便一张抓拍或自拍都可以算作艺术了吗?我表示怀疑。

对于徕卡M Monochrom Typ 246来说,与众不同是必然的。只用来进行街头在随手抓拍么?至少徕卡M在速度方面很难胜任。因为这台旁轴相机放弃了多数摄影师都非常依赖的自动对焦。取而代之的,是取景框中带有“黄斑(用于合像式测距仪检测双影是否重合)”的连动测距取景器,以及与之配合的纯手动对焦系统。当焦点对准,取景框中黄斑上映出的虚像和取景框中的真实画面刚好重叠时才算完成对焦,这的确比其他相机的拍摄要多花费若干秒的时间。

集中刻画场景

由于手动对焦的先天限制,徕卡M的用户很难拍摄那些被摄主体连续运动的场景。如果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场,那么大部分情况下摄影师只能努力缩小光圈,扩大景深。不过,该机配备了对于徕卡家族来说难得一见的现代配置:实时取景模式,它会用蓝、红或白色的线条强调出焦点区域——这和日系厂商常见的峰值对焦功能类似。每拍摄一张照片都需要一些时间。这些时间都花在了对拍摄工作本身的专注上,如果对焦成功,每个场景都拍摄的锐利清晰,那每张照片都将是对这些时间的小小回馈。是的,人们几乎每次创造出这样的小小艺术品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此外,徕卡M Monochrom配备的这枚图像传感器同样表现出色。这是一块全画幅传感器,分辨率仅为2400万像素——对于我们这个像素早已超过半亿的时代这不算什么,但与众不同的是,这块传感器没有常见的色彩滤镜,只能记录灰阶,这使得它的感光效率比那些有色彩滤镜的同类产品要高的多,因此动态和锐度都要出色的多。确切地说,这台M Monochrom正如其名一样,完全以黑白色调拍摄,并赋予每张照片额外的艺术氛围,而且完全放弃了分色滤镜和插值亮度计算,厂商也能借此达到了极高的画面质量。拍摄完成,人们只会说:用Summarit 35 mm f/2.4测试镜头拍摄的场景清晰得令人不相信这是135相机拍摄的。在人像摄影领域中,更高的清晰度,也能表现更真实的人物细节。

高分辨率的奢侈代价

实拍中获得的那些好印象也得到了实验室测试的佐证:在ISO 6400以下,我们的实验室都测得了有史以来同规格下最高的分辨率成绩。这绝对要感谢徕卡几乎完全放弃低通和色彩滤镜的奇特设计。不过有一些缺点也是不可避免的:从ISO 3200起,100%原大照片上便出现了噪点。但大多数摄影师都会为了拍摄清晰的黑白照片而接受轻微的噪点。

虽然被徕卡M Monochrom的价值和最精良的相机技术所吸引,但以3万多元的代价购买一个仅适合于拍摄风光或纪实照片的相机,这对大多数职业摄影师来说,都显得有点不切实际。可以负担得起的用户毫无疑问会得到与众不同的体验。由于放弃了自动对焦和色彩滤镜,没有经历过胶片时代的摄影师虽然会有些不习惯,但这台徕卡会用每张照片都让你看到只有少数相机才能实现的状态:按钮下的艺术。

测试结论

只有拥有这台徕卡M Monochrom相机之后,你才会觉得自己离不开它。

测试工程师 | 莫里斯·万克这台徕卡M Monochrom(Typ 246)相机毫无疑问是最特别的相机之一。高的令人咋舌的价格换来的却是半个世纪前的机身设计和出奇吝啬的现代技术装备,除了全高清的视频拍摄和电子水平仪,你不会找出更多的流行配置了——然而,那些打算够买徕卡的人真的需要在M系列机身里塞进更多的现代化技术装备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相比于现代技术的缺失,徕卡M机型的粉丝们更担心它们的相机在有朝一日彻底变味——在这里,人们购买的不仅仅是一台相机,他们还需要艺术魅力、品牌声望和一点点的德意志工业文化。

分数评测:在自然光下的拍摄倾向于出现曝光不足的现象。建议打开点测光,对最主要的拍摄对象进行测光。

速度:在动态场景时您必须迅速完成测距和手动对焦,这需要频繁的联系操作。建议:提前设置好拍摄距离并不断进行后续调整。

取舍:没有了色彩,拍摄对象会变得没那么显眼。建议使用强对比度拍摄。

猜你喜欢

取景框滤镜对焦
“绿瓤西瓜”横空出世 是滤镜合成还是“确有其瓜”
材料作文“滤镜与生活”导写
论克劳德·洛兰的取景框
学校一角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多重对焦有必要吗?
渐变ND滤镜套装
相位对焦vs对比度侦测对焦
用好你的“取景框”
喀嚓前一秒的技术DC对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