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陆上油田作业区经济效益评价

2016-06-12冯永志

中国总会计师 2016年4期
关键词:作业区经济效益油田

冯永志

摘要:油田企业如何优化投资方向,降低生产成本,寻找最佳经济效益点,是目前油田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冀东油田陆上作业区开展经济效益评价工作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并对进一步强化经济效益评价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油田 作业区 经济效益 评价

陆上油田作业区为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下属的一个原油生产单位,是冀东油田开发最早的油田,其主要开发区域为高尚堡、柳赞、老爷庙、唐海四个油田,划分为十七个开发单元。近年来,陆上油田作业区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产经济形势,自然递减率上升,开采难度加大,成本费用吃紧,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是陆上油田作业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

一、经济效益评价概述

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占用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对于企业来讲,就是要创造经济利润或者收益,开展经济效益评价就是要用利润或者收益这一指标去衡量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其中,利润或者收益指标,包括长期和短期、有形和无形、定性和定量等不同的形式。

对于油田作业区来讲,经济效益评价就是通过从经济角度对作业区油气开发生产活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掌握作业区整体生产经营情况,从而为油气生产、投资决策、成本控制及业务发展计划的编制等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避免低效和无效投入,提高作业区生产经营效益。

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任务是建立科学的油气生产经营评价体系,评价油田开发生产工作情况及经济性运营水平,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挖掘节能潜力,推动作业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陆上油田作业区经济效益评价工作现状

(一)主要开展了措施效益评价工作

随着开采程度的不断加深,陆上油田作业区的主力开发单元已进入二次采油中后期或三次采油阶段,含水率高、自然递减率加大。为进一步夯实稳产基础,陆上油田作业区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措施工作量逐年增加,措施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越来越大。同时,随着井筒状况越来越复杂,措施挖潜难度逐渐增大,措施效果变差,投入风险也随之增加,无效措施费用的增加成为影响作业区生产经营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2015年以来,面对油价持续走低、生产形势严峻、成本压缩难的局面,为选择最佳措施投向,合理使用措施费用,强化全员效益意识,陆上油田作业区开展了措施经济效益评价工作。

(二)措施效益评价工作现状

为有效开展措施经济效益评价工作,陆上油田作业区抽调相关人员以专职或者兼职的形式组成了措施效益评价项目组,该小组由地质方案论证、工艺方案设计、措施运行监督、成本效益评价四个专业小组组成。评价过程根据盈亏平衡的原理,分为措施前预评价和措施后跟踪评价。在措施预评价中,项目小组利用预评估图板逐井次对措施意向井进行措施效益计算,由高到低将措施效益分为四类,合理安排作业运行进度;在措施后跟踪评价中,由地质人员跟踪措施后生产数据,财务人员提供成本数据,综合编制效益评价表;地质、工艺、技术部门分析原因;地质部门编写最终评价报告,提供下一步决策建议。

三、经济效益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自2015年作业区深入开展措施效益评价工作以来,有效地规避了部分无效投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作业区开展措施效益评价主要采用本量利模型,参考预测收入和成本支出两大指标,制作预评价图板,将盈亏平衡点作为判定措施是否经济有效的分界线,而PD储量、采收率等开发指标未能融入评价体系,以及为取得地质认识的措施作业等难以准确的量化为经济效益,使评价结果容易导致短视现象,偏重短期经济利益而影响了可持续开发生产能力。

(二)效益评价范围不全面

根据油田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经济效益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单井效益评价、开发措施效益评价、开发方式转换效益评价、产能建设效益评价等,也就是说,无论是投资决策还是经营决策,都应该事先进行经济效益的预评估,事后进行经济效益的跟踪分析。但受人员因素、技术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目前作业区经济效益评价工作仅局限于单井效益评价、措施效益评价等相对易操作的项目,且多为定性评价而非定量评价。

(三)效益评价作用有待提高

目前陆上油田作业区油气层动用程度高达99.1%,层间有把握的油气层接替潜力小,剩余油分布认识日益复杂,措施难度日益加大,工艺和工序逐年复杂,单井措施作业成本呈增长趋势,且没有足够的措施储备。作业区开展的措施效益评价工作,也仅能对确实无效益的措施进行否决,而难以达到根据效益评价结果优中选优的理想状态。

(四)效益评价结果的决策支持性不强

一方面,由于陆上油田作业区处于开发后期,为了维持地质条件、提高采收率等,采取精细注水、调剖调驱等综合治理性措施,这些措施目前难以给予科学的经济效益评价,成为效益评价工作的一大瓶颈。另一方面,陆上油田作业区一直面临着自然产量和新井产量不足的严峻形势,通过老井措施产量来弥补成为了不二选择,目前效益评价工作的内容也主要围绕着增油措施开展,难以为开发方式转变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四、强化经济效益评价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人员配置,提高业务水平

目前,陆上油田作业区经济评价小组专职人员仅有2名,其余均为其他部门抽调人员进行配合性工作,人员配置相对薄弱。油田公司从研究院层面已经设置了经济评价工作室,作业区应选派地质、工艺、生产运行等相关部门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组成专业评价科室,并加大业务能力学习培训力度,和研究院经济评价工作进行有序衔接,以推动经济效益评价工作顺利开展,为作业区生产经营献计献策。

(二)进一步深入措施效益评价体系研究

要切实提高措施效益评价质量,必须客观真实地反映作业区开发的长期效益和隐性效益,应研究从措施生命周期增油量以及增加可采储量、提高两个程度、提高采收率、措施目的等对长期效益量化影响的角度,不断提高评价体系、制度的科学化、标准化。如首先考虑措施目的,对不同的措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考虑措施恢复期,不能以某一时点为衡量标准;不能简单地以增油量绝对值作为评价标准,应考虑自然产量递减的因素,及正常作业占井期间的机会产油量,考虑各项措施作业的关联关系,等等。

(三)探索科学有效的开发方式

一方面,以油田开展的地质大调查为基础,以动态分析为依据,开展油藏整体分析,总体把控油藏开发动态,探索引进适用性更强、经济效益更高的开发技术。另一方面,针对措施增油工作,强化措施产量和效益的双论证,进一步丰富经济有效措施储备,努力实现优中选优,增加低成本措施投入,控制、减少高成本措施投入。

(四)扩大经济效益评价范围

首先,在单井措施效益评价的基础上,逐步延伸到层系、区块评价,认清不同层系、不同区块的效益情况,指导制定科学有效的开发策略。其次,考虑到油田生产经营的整体,经济效益评价的工作内容可以措施效益评价为切入点,逐步拓展到开发方式转换效益评价、产能建设效益评价等,使效益评价成为油田经营管理的常态化。

(五)合理优化产量结构

产量结构是油田生产经营的基础性问题,对生产规模和成本效益有着决定性影响。首先,要解决事前的优化配置问题,要把传统配产方式与经济效益评价相结合,依据评价结果优化配置。其次,利用措施效益评价等信息,在生产运行中进行过程控制,减少无效投入,确保优化配置的实现。最后,利用经济效益评价内容指导下一阶段的优化配置,为制定限产、复产和上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投资回报率,实现从“产量型”生产向“效益型”生产的转变。

五、结束语

效益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国际化经济环境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样是石油企业发展的目标,油田管理者越来越关心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开展经济效益评价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进入中后期开发的陆上油田作业区,随着含水上升,产量递减,部分开发措施效益可能已不足以弥补成本,这种情况下,开展经济效益评价,优化投资方向,寻找最佳经济效益点,为生产经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是陆上油田作业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许明.采油厂经济效益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

[2]杨旭.长庆油田单井经济效益评价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

猜你喜欢

作业区经济效益油田
碳中和油田的未来之路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基于机器视觉的建筑作业区安全隐患监测方法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煤矿锚喷作业区喷浆粉尘数值模拟与新型湿喷一体机研制
高速公路作业区行车危险区域的界定
在低渗、低压油田实施油田整体压裂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