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壁画与现代城市状况之思考

2016-06-10浦捷

公共艺术 2016年4期
关键词:壁画建筑文化

浦捷

21世纪初,壁画更多地被纳入中国城市的公共空间中,它与城市的发展,尤其与现代型城市的发展正在形成某种“相随相伴”的状况。一件好的公共壁画会与大众产生某种特殊的文化互动关系,并对社会起到某种独特的作用,甚至拥有某种独特的社会影响力,这也是公共壁画自身的文化特点所为。

20世纪80年代初。以袁运生为代表的《泼水节一生命的赞歌》壁画呈现于北京机场,曾经引起社會的关注。它的诞生,在当时既拥有不少评论,又起到影响中国壁画新发展的可能性。尽管这一壁画一度产生某些纠结,但社会对其的注意力无疑是重要的。自此,城市公共空间的壁画在中国开始“起身”,并成为当下城市公共空间一种自然的文化现象。显然,城市公共壁画提升了城市的人文景观,并对城市的文化构建起到某种独特的作用,尤其那些有质量的壁画,其作用更加明显。

与纯艺术不同,壁画始终具有独特的空间意义。在其范围内,人的感官会产生某种反应,并可能抵达思想的深处、这是壁画的图像语言、色彩语言、文字语言、材质语言、空间语言,甚至形体语言、音响语言和触觉语言在起作用,这是壁画的特殊魅力所在。例如敦煌壁画,当人们身临其境时,就会被远古浓厚的佛教文化所感染。

近年来,壁画这门艺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渐地成为城市公共环境的一项文化内容,更多的城市、更多的公共空间被注入壁画,这是近年来不被人们察觉却又渐渐做大的一项城市艺术产业。为此,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公共壁画,增加了现代城市的人文气息,这是随着现代型城市发展和现代文化生活需要的必然结果。城市公共壁画是城市文化的一个侧面,它是城市的某种形象和文化符号,它包含了城市的历史和它的当下,甚至未来,并与城市人发生某种特殊的文化关系,这是城市公共壁画基本的社会文化属性。

但值得一说的是,近年来许多城市的公共壁画形如完全的商业化行为。有些壁画,仅仅是“一件活”,一件可以牟利的商业行为。那些壁画往往是形象丑陋、粗制滥造、图样老旧、东拼西抄,它们与文化、与艺术、与环境没有多大的关系。那些壁画实际上是破坏环境、污染视觉、浪费纳税人的钱财,他们通过利益上的层层“批发”和层层“剥皮”,最终使这件“活”“骨瘦如柴”、面目全非。可见,权力的单一和腐败现象同样使得公共壁画难全其身,那些“墙”的背后无疑隐藏着种种权钱交易,它是城市壁画发展的一种丑陋现象。

当下,快速膨胀的中国城市需要怎样的壁画?哪些公共场合需要壁画?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毋容置疑,一处有意义的有文化的公共壁画,它与环境、与人有着直接的相互关系,这是城市公共壁画的特殊性所为。但令人沮丧的是,现今我们的城市构建其本身弊端多多,这为公共壁画的呈现客观上带来许多尴尬的境况。例如城市广场,本应该是城市文化的象征之地,但大多数城市广场其设计不尽如人意,商业广告泛滥,卫生欠佳,人员喧闹,试想,这样的公共环境壁画又会如何?

总的来看,今天中国城市的基本状况是,新与旧、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各种建筑样式相互并置、相互混杂,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追随现代型城市,这是所有大大小小城市最相似的一面。它们的突出点就是,今天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没有了原有的地方特色,从南到北,从西到东,都是“清一色”的现代型建筑,都在进行现代化的城市改造。这是一场真正的“城市现象革命”,它正在远离原有的各个城市独特的历史样式和地域文化,成为被异化了的现代型中国城市。诚然,处处“都是”现代型城市,本质上却都不是真正的现代型城市,这是中国现代型城市另一种现实的状况。因此,基于中国城市的现状。作为公共壁画其大环境显然也是耐人寻味的一传统何为?现代何为?

目前困扰中国城市合理性发展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新旧交合

“推倒旧的重建新的”。这是21世纪上半叶中国城市发展最显著的一面。它几乎清洗了原有城市长期积淀的历史文化和地域人文传统,而尚属幸存中的某些城市的历史文化遗迹也正受到商业利益化的严重侵害。

回头来看,三十多年来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几乎都被重新改造了一番。重建现代型公共大厦或商业大厦或统一的居民住房大楼几乎都是“木板式”的建筑样式。当下,每个城市的发展几乎都是“日新月异”,都迷上了“现代型城市”。这个现象不仅使城市人感到亢奋,而且使世界感到惊诧。回看上世纪70年代中国城市的状况是,建筑不发达,城市物资短缺,交通落后;“通字楼”或“火柴盒”式的居民住房面积狭小,一般都是20平米、30平米、40平米一户、却是三口之家、四口之家、五口之家,人们拥挤而杂吵地生活在这样的建筑里是70年代很普遍的事。另外,70年代中国城市建筑有一条潜规则——任何城市的建设和规模都不能超过北京市,这是那个时代中国城市建设的“总路线”。例如,80年代中期,昆明市因新盖的省会礼堂过于庞大,主办人受到了严厉的行政批评。可见,建筑与政治始终具有某种天然的内在联系。

当然,现代型城市给人的生活的确带来许多便利,并使城市的商业发展获得更大空间。但这种便利和发展在中国是付出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为代价的,这在当下或许并不重要,那么未来会如何?是保留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还是现代性生活优先?或者是第三条道路?显然,今天城市的现代性与地域特色正处于尴尬的状态。这是中国城市现代与传统的实际问题。

(二)商业利益化格局

快速变化和不断膨胀的中国城市其核心动力主要是商业利益化格局的快速需要。为了商业上的牟利,许多城市出现了无节制的纯粹的商业利益化格局的区域性建筑,某些区域甚至是商业集团的乌托邦,除了商业盈利还是盈利,它使劲地鼓励人们消费,只要消费。正是由于这种纯粹的商业利益化思想,它实实在在危害着一些城市和地方原有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并使这些地方文化低下,社会公德败坏,行为粗鲁,甚至犯罪率上升,这与纯粹的商业利益化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这样大环境下去追问城市应有的历史文化景观和人文艺术,往往是尴尬和艰难的。对于纯粹商业牟利者来说,所谓的历史文化景观都是“盈利的源头”,而“再建历史”的人文景观同样也是“盈利的源头”。诚然,现代商业行为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繁荣,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城市生活原来落后的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这种变化走向某种“商业极端”的状态,使得原有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貌受到致命性的危机,这是当下中国城市文化的严重困境。

城市需要现代化,同样需要历史。城市为城市人的生存之地,而不是仅仅为物物交换的场所;城市需要衣食住行,同样还需要人文艺术,需要艺术氛围,需要壁画,以提升城市人的生存环境和城市应有的文化生态。就这个意义来说,城市壁画自有其特殊功能,它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它为城市人提供某种思绪与情感的启示,而那些有品质的壁画,甚至城市涂鸦,会成为城市必要的文化生态环境,并为城市获得某种向外的传播力。

(三)城市环境恶化

当下,中国一线城市人口往往是以千万计,而百万计人口的城市则不计其数。13亿人的大国,加上现在“农村城镇化”政策的推进,大量农民原先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了工业用地而使得农民不得不涌进城市就业,这使原本尚在困惑中的城市又面临各方面更多的挑战一就业问题更加突出,物价不断攀高,房价一路上涨,更多的人成了“房奴”而“望房兴叹”,城市的社会心理不断地被扭曲;此外,医疗、保险、教育、交通、治安等等问题接接踵而來。而所有的这些困惑最直接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快速向城市聚集从而引起城市的快速膨胀。但是,所有的这些困惑在当下都莫过于城市空气的严重污染,这是21世纪初几乎所有中国城市最突出的问题。

雾霾,现在已经成为笼罩在中国城市上空的幽灵,它来势汹汹,持久,任性,并且始终盘踞在各个城市的上空,尤其到了秋冬季,雾霾深深地缠绕着大多数城市。据科学分析,雾霾主要是因为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和建筑粉尘诱发。此外,河流污染、土地受到侵害、饮用水发生问题等也都困扰着中国城市。显然,千万计、百万计的城市人口现状,要找到最恰当的平衡点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没有先例的,这就是中国城市现代化正在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21世纪中国城市规模化与现代化最尴尬的问题。而就这个意义来说,在一个总体污染的环境中去思考城市的公共壁画,无疑更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

(四)城市形态与政治因素

当人类离开洞穴迁居到地面建筑时,建筑就与人的政治生活发生了密切关系。例如,氏族头领就会拥有较一般人更舒适的住宅。又如,帝王将相的居住地往往是宫殿和豪宅。所以,当人们看到北京的故宫,就会想到曾经的皇帝。而纽约的帝国大厦,就是资本主义的集权象征。五角大楼则是世界军事霸主的标志。建筑形态,说到底不是简单的实用意义和美学概念,而是社会文化与社会权力的象征,它是时代与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与文化形态的综合结果,是人的阶级性和社会等级的必然反映,更是人类文化深刻的社会烙印,这就是建筑最基本的社会文化现象。

回看中国,当下建筑主要有三大类型:一类是中国的传统型建筑,一类是欧美加上日本风格的建筑,另一类则是东西方融合型建筑。传统型和东西方融合型建筑主要分布在广袤的农村和部分大型城市里,欧美和日本式建筑主要在曾经被殖民化过的城市,例如,青岛的德式建筑和上海的欧美日建筑。无疑,这些建筑形态与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即那段半殖民化的历史发生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作为建筑内的壁画。必有其特定的文化含义,甚至政治要求,公共空间的壁画基本也是如此。而城市纪念碑、公共广场壁画、车站壁画、机场壁画等大众空间的壁画,自然受时代的政治理念和文化形态制约,即什么样的建筑就会有什么样的壁画,什么样的公共空间就会有什么样的公共壁画。

21世纪,中国城市状况正处于深刻的变化之中,它凝积着当下中国社会特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因素,牵动着13亿中国人的情感与思想。从文化层面来看,它驱使着当代社会与人最主要的行为准则,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意志。正是这一不可逆转的时代文化潮流,一方面堆砌了当代社会的巨大财富,另一方面却形成了种种新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个经济现象,本质上却是一个时代的政治文化形态。无疑,当下之中国正处于“承前启后”向“深度演变”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令人思考但又有无限可能性的时代。就这个意义来说,作为城市的一种文化,即公共壁画,自有其现代生活和文化构建的诉求,以显现对物质意识泛滥而出现的社会信仰危机的另一种思考,有其时代的特殊意义。就此来说,能够表现21世纪中国社会形态的公共壁画自然是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壁画建筑文化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壁画上的数学
建筑的“芯”
谁远谁近?
北朝、隋唐壁画
帮壁画“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