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

2016-06-08黄全愈

37°女人 2016年6期
关键词:起跑线自学博士

黄全愈

找到自己的起跑线

儿子矿矿5岁来美国。上一年级时,我们嫌美国基础教育太小儿科,发现六年级课本较适中,就让他每天自学4页。结果,用了一个学期,他自学完六年级数学。于是,我们就向学校提出来,让儿子每星期跳级到三年级上一节数学。我心里想,只提三年级数学,够谦虚了。

我们很快就收到矿矿老师的来信。

亲爱的黄先生和黄太太:

关于你们关心的矿矿的数学学习问题,我已和我们的校长罗伯特博士及助理督导威廉斯博士谈了。在转告他们的意见之前,我很乐意跟你们介绍一下我们一年级的数学课程。

正像你们能看到的那样,我们更强调的是孩子对那些隐藏在数学后面的概念的理解,而不是对算术的死记硬背。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孩子成为解决问题的能手,学会思考,让孩子把自信建立在他们自己的能力之上,从而去珍视数学。矿矿在中国学校(实为幼儿园)里学到的一些算术技巧,例如乘法和除法,对美国大多数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不被看作是循序渐进的、适当的学习。我们运用的是绝对具有乘除法功能的组合法教学,从而希望孩子在记住计算的数字之前已经能理解乘除法的实际意义。

因此,威廉斯博士和罗伯特博士两人都觉得:派一个迈阿密大学数学专业的在校生作为私人教师,一对一地帮矿矿,将比让矿矿每星期到三年级去上一次数学更适当……

当时读这封信,我心里很不服气。最后,我们决定不理睬老师,继续让孩子自学数学。结果,儿子在小学二年级时,就自学了初中二年级的数学。

24年过去了,今天重读此信,我却多了一份理性思考。最值得强调的是信里使用的“珍视数学”的说法。矿矿在高中时学完了大学的微积分,美国“高考”SAT-II的数学几近满分,可以说,在起跑线上遥遥领先。但上大学后,在可选修也可不选修数学时,却谈“数”色变,与数学绝缘。他的老师似乎十几年前就料到:这种起跑线上的不正常领先,会摧毁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致使矿矿上大学后将会远离那个曾经给他带来无数荣耀的数学。

美国人眼中的输赢

我们所谓的“赢在起跑线”,说白了就是在人生的马拉松长跑中,让孩子无知无畏地“偷跑”“抢跑”,并且在孩子需要发现并培育兴趣爱好时,过早、过度地开发、透支了他的兴趣爱好,使得他在莫名的厌倦和恐惧中倒在了自己潜在兴趣的起跑线上。

在美国,根本听不到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这种说法,那么,美国人真不在乎输赢吗?也不尽然。

美国到高中才有校际间足球赛,想进校队的孩子都得参加“淘汰竞争”。

儿子与200多人参加了烈日炎炎下举行的“淘汰竞争”。开始是两圈环校跑,接着是3组400米,然后是4组100米折返跑。孩子们累得东倒西歪,第二轮又是两圈环校跑,3组400米,4组100米折返跑……场上有孩子晕倒、抽筋、呕吐。

我不解地问儿子:“那些跑在后面的,眼看都没希望了,为什么不退出来?”

儿子看也没看我:“没到最后一刻,谁都还有机会。跑在前面的,也可能下一轮就挺不住了呢。”

由此可见,美国人不是不要输赢,而是没有“赢在起跑线”的观念,在孩子心智尚未成熟时,由成人主导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都极力呵护孩子的童真童趣;待孩子身心相对成熟后,才强化竞争。

把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

美国莱特兄弟的故乡离我任教的大学不到一小时车程,那里的人们总是对他们兄弟俩当年的失败津津乐道:人类第一架飞机到底是1902年他们设计的那架,还是1900年8月那架,或1903年那架……总之,失败、改进、再失败、再改进的过程即“成功”。

没有前面的失败就没有后面的成功,这是失败的价值和意义。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失败。可怕的是,老师和家长把孩子的失败看成耻辱。如果“成功”可建立孩子自信心,那么“失败”也可以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孩子的反省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需要输在起跑线。

更何况,“输在起跑线”就是失败吗?“赢在起跑线”就能“赢在终点线”吗?在起点线上,中国孩子年年横刀立马于国际奥数;但终点线呢?有“诺贝尔数学奖”之称的“The Fields Medal”,中国高校至今无人问鼎。

由此,我想起日本德川家康经75年煎熬于弥留之际总结的8条家训,第一条:“人生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第六条:“只知胜而不知败,必害其身。”

所以,亲爱的家长们,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又何妨?

(潘光贤摘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3月30日)

猜你喜欢

起跑线自学博士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制冷博士来帮忙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神奇博士感冒了
宁征:“起跑线”到底是什么?
博士蚊
润博士问答
重归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