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十三五”县域经济发展纵深研究——基于互联网+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视角

2016-06-08谭鑫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昆明650111

新丝路(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链式县域经济十三五

谭鑫(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云南昆明 650111)



云南“十三五”县域经济发展纵深研究——基于互联网+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视角

谭鑫(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昆明650111)

摘要:伴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十三五”期间“三农”问题将会日益凸显。借力“互联网经济”,创新农业发展驱动,衍生新的农业经济业态,构建全产业“链式”关联体系,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县域经济发展中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亦是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的重大战略导向。据此,本文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驱动战略、金融体系支撑战略、人才红利战略,来支撑互联网与高原特色农业的深度融合,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的纵深格局。

关键词:县域经济;互联网+农业;全产业“链式”关联;战略实施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3.005

一、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创新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十三五”期间县域经济发展中亟待破解的重大难题。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正在启动“创业创新”的新动能。201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将农业创新发展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位置。令人欣喜的是,2015年6月24日国务院出台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7月4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在顶层设计层面明确了“互联网+”的发展愿景,圈定了“互联网+11”的行动计划,其中“11”是指11个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而现代农业位列第三①。通过政策解读不难发现:“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布局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与支持,已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学者范颖华(2015)指出“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期间,伴随信息化技术渗透到‘三农’各个领域,互联网+农业将会带来万亿市场”②。毋庸置疑,在传统农业、落后农村、弱势农民的“三农”问题面前,“互联网+农业”必将成为破解“三农”老问题的新方法,必将实现“农业”老树发新芽,脱胎换新骨,推动农业创新发展,衍生新的农业经济业态,继而实现县域经济向纵深发展。

二、转型升级:概念经济到农业新经济

概念经济本质旨在揭示公众认知“共识”概念的基础上拓展而来的经济活动的总和③。互联网(Internet)自诞生之日起,便赋予了先天的“链接”与“共通”功能,伴随知识经济的蓬勃生机,“互联网”凭借“先天优势”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独特气场,彰显出巨大的经济发展价值。因此,“互联网+”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的新演进。“互联网+”是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创新融合,它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宋喜林,2015)④。据国内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商务实现13.4万亿元的交易额,2015年将刷新至18万亿元⑤。无疑,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面前,在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现实困境面前,“互联+”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提振增效的“一剂良药”。基于互联网经济所蕴含的巨大消费潜能与经济发展动能,国家在战略层面提出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概念,并迅速达成了广泛的社会共识。

当前,这一“共识”概念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农业发展”高潮,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民等多方力量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探索与实践;一个显见的经济发展事实:“互联网+农业”必将催生新的蓝海经济,创新农业发展驱动,衍生多元的农业经济业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云南作为农业大省,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基础”;在近几年的农业发展实践中,云南“真正闯出了路子,形成了规模,取得了实效,创造了经验”⑥。云南农特产品以其“生态安全、健康多样、四季飘香”闻名于世,享誉海内外,市场需求量大。因此,立足于如此好的农业禀赋基础,紧紧抓住“互联网+农业”的时代东风,积极推进“互联网+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将农业产业发展推向“纵深”,“十三五”期间,云南县域经济发展必将大有作为,实现转型升级。然而实践调研发现:云南大部分县域发展只是将“互联网+高原特色农业”停留在“概念经济”层面,并未将其转换成真正的“农业新经济”,诸多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图一 核心理念的逻辑框图

三、关键问题:核心理念与基本内核

当前,云南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症结在于“散弱”,难以形成整合优势,这亦是县域经济难以实现纵深发展的薄弱环节。实际调研中,云南县域农业资源非常丰富,但是“诸侯经济”割据严重,县域内、县域之间,涉农企业存在生产低水平的重复,开拓市场能力弱。基于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概念经济”的内涵,未来互联网农业新经济形态的核心理念的主要内容:整合、链接、分享、传播,即:“整合”农业资源,建立“农户+基地+企业+电商”的“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接”关联体系;构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业企业聚合人气“分享”平台,致力于云南的高原特色农业产品聚合成一个“传播”拳头,统一贴上“云”牌,送上“云端”,借力互联网,创新农业经济业态。

基本内核:全产业链式设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优化布局。“互联网+高原特色农业经济”是多元系统的耦合,需要谋篇布局、多元力量协同,它涉及农业生产系统、工业生产系统、服务业生产系统,农民生活空间、生态安全格局。依托“城镇”生活空间格局,将“生产——供给”的涉农三次产业的“生产空间”实现与“生态空间”的优化、无缝对接。在县域发展格局中,建立起“三产”链式发展体系,推动县域产业一体化发展。其根本要义就是:将不同类型的“产业功能”城镇嵌构、整合在“链式关联”体系内,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走出一条“县域产业功能整合、链式发展”之路,形成优势明显、规模较大的县域、区域“互联网农业”板块经济。

四、实施“三大”战略,推动县域经济纵深发展

图二 “三生”空间与产业链式关联⑦

1.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构造重点企业的互联网技术联盟创新

“十三五”时期,面对在大数据与网络化时代带来的各种机遇与挑战,云南要加快实施县域创新驱动战略,以优化互补为基础、以互赢共赢为目标、建立涉农企业“互联网技术”开发为聚焦的“众筹创新”与“联盟创新”。第一,要引导县域企业合力开展众筹创新与联盟创新,充分利用Internet的运行平台,进一步挖掘共性技术开放、合作研发、共同推广、共享互联网技术平台,鼓励行业内部或跨行业之间的企业互动与协同。第二,要引导众筹创新与联盟创新的“县域”涉农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要以利益共同体为纽带、以国家和省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为手段,以农业龙头企业为联盟核心,联合云南的高等院校(如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与科研机构,形成“技术入股”、“资金入股”、“产品资源入股”等多元的合作方式。

2.金融支撑战略,加大县域“互联网+高原特色农业”的资金支撑力度

“十三五”时期,云南省加快县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还需要以健全普惠性财政的投入机制、拓展社会投融资领域等为重点,逐步构建起低成本、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高原特色农业”资金支撑体系。第一,健全普惠性财政的投入机制,进一步创新普惠性财政的投入方式。要全面整合云南省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局、工业商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各个归口部门的普惠性财政投入资金,围绕云南省农业的新兴产业培育、传统农业转型与发展方式等需求,加强农业部门与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强化对涉农重点产企业与重大项目的集中投入、优先资助互联网+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项目。第二,要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为目标,进一步拓宽社会投融资渠道,进一步调动社会资本参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积极性,整合云南省的各类发展基金(公共财政补贴、政府专项基金等),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互联网+高原特色农业领域,充分利用“众筹创新”等社会投资方式,引导投资基金投向云南县域高原特色农业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与中小企业。

3.人才红利战略,培育新型农业电商人才,释放人才红利

“十三五”时期,云南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还需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越的环境、更加灵活的方式,加快构造智力密集的人才高地,以人才红利赢得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具体而言,要充分依托云南省高校,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与使用方式;多方协同,多模式、多层次培养农村、农业电子商务人才,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红利,服务于“县域经济”向纵深发展。第一,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与使用方式。要进一步凸显云南的空间区位优势与自然生态环境等比较优势集成,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不求人才为我所有,但求人才为我所用”的理念,全面围云南省涉农骨干企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基地在人才引进与使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吸引云南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专家学者等对接农村、农业。第二,建立契合县情、民情的本土化的农业电商人才培训机构与培训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院校公益支持+企业自主培训+校企合作培训”的共建模式,调动一切教育资源开展电商职业农民的培训,同时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机制和体系,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方案、有计划、有措施,创新电商农民培训形式与路径,以本地教学为主,打造一支“手把手”电商教学队伍,建立农业电商实习平台,同时甄别对待,对较高知识层次的职业农民,积极推行“网络课程+自学”。第三,支持大学生投身农村创业,有效引导大学生回流到农村,让大学生成为“高原特色农业电商”的生力军。

五、总结

云南作为一个“欠开发、欠发达”弱势农业省份,实现后发赶超的根本是激活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推动县域经济向纵深发展,其关键是培育农业新经济,路径是顺应时代发展大潮,用“互联网+”力量充分释放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资源优势、民族文化优势、生态环境优势,构建起全产业链式关联体系,推动县域经济的历史性跨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经济日报,2015年7月5日,第5版。

[2]范颖华:《互联网+农业:万亿市场》,《小康(财智)》2015年第4期。

[3]引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4]宋喜林:《“互联网+”助力贵州特色农业突围》,《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与互联网+论文集》2015年。

[5]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站:www.100ec.cn,其中2015年为预测数据。

[6]本段话出自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来云南调研时做出的评价。

[7]本图的绘制参照:丁生喜著,《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

作者简介:

谭鑫: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链式县域经济十三五
例说高中历史课堂的冲突性链式情境设计
线性表成组链式存储结构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上海全链式布局电影产业显成效
链式咨询看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