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时空变化研究

2016-06-06刘柄麟张超

商场现代化 2016年12期
关键词:时空变化江苏省

刘柄麟++张超

摘 要:经济的均衡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度有利于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和依据。本文以江苏省为例,按空间地理区位将其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基于泰尔指数测度方法对江苏省13大市2005~2014年GDP、常住人口进行区域差异测度分析,结果表明:(1)2005年~2014年,江苏区域总体经济差异呈现稳定下降趋势;(2)江苏区域内部差异主导区域总体差异,其中苏南地区、苏中地区内部差异贡献较大;(3)各区域内部差异变化态势趋向一致,皆不断缩小,苏南地区区域内部差异缩小的速度最快。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泰尔指数;时空变化;江苏省

一、导言

省级行政区是我国最高级别的行政区,其经济发展状况往往是我国宏观经济的缩影,也是窥探省内地方微观经济的桥梁。而省内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地区差异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江苏省作为经济发达,发展快速的沿海省份,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集中在:①均一性分析。如蒲英霞在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对江苏省县域经济时空差异的变化趋势、特点与成因进行了初步探索,欧向军等人认为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下降-上升-稳定-上升四个阶段,同时区域经济的多极化不断增强,欧向军运用基尼系数和塞尔指数定量评价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总体水平与变化特征,发现江苏省区域总差异扩大的同时,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县域之间的差异有不断扩大的趋势。②影响因素剖析。欧向军通过区域经济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四个影响因素对江苏省区域经济总差异进行分析,得出区域发展策略是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王启仿基于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③对策分析。本文聚焦江苏地区,着重运用泰尔指数(TheilIndex)方法,采用GDP、人口指标对江苏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进行定量化的测度,对江苏省的区域总体差异、区域间差异以及区域内部差异及其演变过程进行比较分析,解释差异原因,深刻揭示新时期江苏经济发展现状,并为进一步推进江苏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区概况

江苏,简称“苏”,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全省面积为10.72万平方公里,2014年,江苏全省常住人口达到7960.06万人,高居全国第5位。至2014年,江苏13市GDP悉数进入全国前100名,人均GDP达81874元,居中国各省首位。江苏的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人均GDP均居全国省域第一,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大量的人才储备,在国家的“由沿海到内陆”的经济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一跃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省区之一,各项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速度均快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苏南、苏中、苏北地区间差异日趋扩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大的苏州市(129925元)已遥遥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46628元),位居全国第三。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少连云港(44277元)还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46628元),两者相差近3倍。

根据《2015年江苏省统计年鉴》公布的江苏省13大市的人均GDP,发现:江苏省人均GDP的空间分布规律正好符合苏南、苏中、苏北行政区的分区。反映出苏南、苏中、苏北不仅仅是行政区域,也是经济区域。

为方便研究,将江苏分为苏南地区、苏中地区和苏北地区(表),以系统探究江苏省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和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数据的选取一般遵循真实性、科学性和准确性,考虑到数据获取的连续性与可得性,本文收集来自《2005年~2014年江苏统计年鉴》中分地区的人口数据和GDP数据,而GDP作为主要测度指标。

2.研究方法

泰尔指数(Theil index),又称锡尔熵或者锡尔系数,由锡尔于1967年首次提出。泰尔指数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测度手段。分别用GDP和人口比重加权计算T与L。本文着重分析以GDP为权重的T,用L加以验证。

以江苏三个地区为基本单元,分别以GDP与人口加权计算,可得:

(1)

(2)

其中wij是第i地区j市的GDP,wi是第i地区的GDP。pij是第i地区j市的人口,pi是第i地区的人口。p是江苏三个地区总人口,w是三个地区总GDP。

泰尔指数将区域经济差异划分为区内差距和区际差距,并可以藉此分析两者对于总体差异的影响。将江苏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区域,则若以GDP比重加权计算可得:

(3)

(4)

其中TWR是以GDP比重加权的区域内部差异,TBR是以GDP比重加权的区域之间差异;LWR是以人口比重加权的区域内部差异,LBR是以人口比重加权的区域之间差异。本文主要采用GDP比重加权进行测度,运用人口比重加权进行验证分析。

四、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特征

1.江苏区域总体经济差异呈现稳定下降趋势

由2005到2014江苏省人口与GDP比重加权的泰尔指数的变化图可知,不论是L值还是T值,它们的波动趋势大致趋同,具有显著的同趋势性,皆呈稳定下降的态势。T值由2005年的约0.65下降至2014年的约0.39,减少了约0.26。从时间角度看,2005年~2009年,江苏省泰尔指数呈稳定的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约0.62降至2009年的约0.52,下降了约0.1,年均下降5%,2009年~2010年下降速度上升至11%,由2009年的约0.52下降至2010年的0.46。2010年~2012年,年均下降速度减缓至3.4%,2012年~2014年,年均下降速度又回升至5.4%,由此可得江苏省近十年区域总体经济发展差异正逐步缩小。L值由2005年的约0.64下降至2014年的约0.38,L值的趋势与T值基本一致,也验证了T值的合理性。

2.区域内差异主导区域总体差异

本文将江苏地区的泰尔指数按照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地区进行划分,并按照人口加权和GDP加权的标准进行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分解。研究发现,以GDP权重的加权的区域内部泰尔指数由2005年的约0.4239下降至2014年的约0.2574,区域间泰尔指数由2005年的约0.2261下降至2014年的约0.1414,表明江苏省区域内部与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呈缓慢、稳定下降的趋势,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区域内部与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不断减小,区域内部与区域间经济发展趋向于均衡。

分析区域内部和区域间泰尔指数贡献率,发现以GDP权重加权的江苏省区域内部泰尔指数贡献率由2005年的65.21%缓慢波动下降至2014年的64.55%,年均降幅约为0.07%;区域间泰尔指数贡献率由2005年的34.79%缓慢波动上升至2014年的35.45%,年均增幅约为0.07%。表明江苏省经济发展差异受江苏区域内部差异影响有变弱的趋势,受区域间差异影响有增强的趋势,但目前仍由区域内部差异主导,并且将长期主导。

3.苏北区域内部差异是影响区域总体差异的主导因素

将江苏省按照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划分标准(表),以GDP权重加权,计算出苏南、苏中和苏北的泰尔指数贡献率。

由泰尔指数贡献率得知:就同一区域的时间演变来看,苏中地区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14.36%波动下降至2014年的8.56%,下降了约为原来的一半,年均降幅约为0.58%,表明苏中地区的区域内部差异不断减小的同时,对区域整体差异的影响也在不断减小。苏南地区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37.96%波动下降至2014年的37.01%,下降了约0.95%,年均降幅约为0.1%,表明苏南地区对区域整体差异的影响虽较为显著,但有减小的趋势。苏北地区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47.68%波动上升至2014年的54.43%,上升了约6.75%,年均增幅约0.68%,表明苏北地区对区域整体差异的影响最为明显,且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区域内部差异减小的速度慢于苏中和苏南地区。就同一年份不同区域的贡献率而言,苏北区域内部差异的贡献率最高,苏南次之,苏中最低。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江苏省经济发展整体差异主要受苏南和苏北影响,两区域贡献率逐步接近并超过90%,苏中各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并不显著,对整个江苏省经济发展整体差异影响较小。

4.各区域内部差异变化态势趋向一致

通过GDP权重加权,将江苏省泰尔指数按照苏南、苏中和苏北进行分解,得出各区域2005年-2014年的内部差异变化图,发现:时间上看,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泰尔指数都呈总体下降趋势,这反映出各区域内部差异变化态势趋向于一致,并且各区域内部差异对比由悬殊到逐步接近。从空间上看,2005年~2013年,苏南地区的泰尔指数最高,苏北次之,苏中最小,2013后,苏北地区的泰尔指数超过苏南地区成为最高的地区。苏南地区的区域内部差异总体呈逐年缩小的变化趋势,泰尔指数由2005年的约0.0122下降至2014年的约0.0021,仅为2005年水平的17.4%,其中2005年~2007年泰尔指数下降了30%,受国际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仅2008年缓慢回升,2009年泰尔指数又开始稳步下降,表明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极为强势,区域内部差异在不断缩小并缩小速度是各区域中最快的,苏南地区在领跑江苏经济发展的同时,区域内部经济趋向于均衡发展。苏北地区的区域内部差异呈现逐年缓慢缩小的趋势,泰尔指数由2005年的约0.0072缓慢下降至2014年的约0.0035,为2005年水平的48.4%,下降速度非常缓慢,区域内部差异缩小的速度慢于苏南地区,2013年后成为区域内部差异最大的地区。苏中地区的泰尔指数总体处于低位平稳状态,由2005年的约0.0008波动下降至2014年的0.0004,同样受到全球次贷危机的影响,2008年小幅上升后,便稳定回落,表明苏中地区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最为均衡。

五、结论与讨论

随着江苏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能否均衡发展成为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在2005年~2014年江苏13地级市GDP数据和人口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泰尔指数,评价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并且结合江苏各地区结构,探究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根据分析结果,得出如下结论:2005年~2014年,江苏区域总体经济差异呈现稳定下降趋势,但受到世界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年际变化呈现出“稳定下降-快速下降-缓慢下降-稳定下降”的态势;伴随着江苏经济的发展,江苏呈现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经济板块”;江苏呈现出“苏南强势,苏中稳定,苏北疲软”的区域经济格局。江苏各区域间差异在缩小,区域内差异是影响区域总体差异的主导因素;区域内差异主要由苏南、苏北地区内部差异引起,其中苏北地区内部差异贡献最大,且内部差异影响逐渐增强。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影响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内部差异有所影响。

苏南、苏中和苏北不仅是江苏省的按照地理空间划分出的三个行政区域,更是梯度差异明显的三个经济区域。虽然区域内部差异的泰尔指数不是最低,但苏南区域内部差异缩小的速度是各区域最快的,苏南是江苏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是保证苏北、苏中经济发展和区域内部差异缩小的重要支柱。苏北目前区域经济发展内部差异为江苏省最大。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必然导致区域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差距能够刺激各区域积极寻求发展的政策和路径,但是随着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区域差距不断扩大,将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容易导致落后地区丧失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使江苏难以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故江苏省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应稳住苏南经济发展势头,为苏中、苏北承接先进技术、产业辐射,拉动经济增长创造优良条件,重点关注苏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加速苏北区域内部各个地级市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也不能遗忘保持区域内部经济较为协调发展但后劲不足的苏中地区,加快苏北苏中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推动江苏形成苏南继续提升、苏中加速崛起、苏北迅速振兴的区域共同发展新格局。近年来,苏北地区加快了产业转型并积极对接苏南的产业转移,这既为苏南产业进一步升级腾出了空间,也促进苏北加速推进工业化,此举也对稳定全国经济发展大局,协调东中西部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郭鹰.浙江经济增长驱动力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浙江11个地市面板数据的研究[J].财经论丛,2010(2):19-23.

[2]蒲英霞,葛莹,马荣华,等.基于ESDA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5,24(06):965-974.

[3]ROZELLE SCOTT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creasing inequality in China.[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4,19 :362-391.

[4]欧向军,陈修颖.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分析[J].经济地理,2004,24(3):338-342.

[5]胡志远.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差异测度分析--基于基尼系数与泰尔指数的比较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2):1-3.

[6]胡志远,欧向军.基于泰尔指数的江苏省区域差异多指标测度[J].经济地理,2007,27(5):719-724.

[7]贺小花.江苏智慧城市建设多地开花,呈争春之势[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5(7):44-46.

[8]欧向军.江苏省城市化发展格局与过程研究[J].城市规划,2009(2):43-49.

[9]段小微,叶信岳,房会会.区域经济差异常用测度方法与评价--以河南省为例[J].河南科学,2014(4):632-638.

猜你喜欢

时空变化江苏省
吃火锅的发现
好办法
2017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信息表
2017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信息表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及熵值法结合的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
基于DSSAT和GIS的中国水稻产量时空变化模拟研究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选送作品选登